厄爾尼諾正式「生效」多國出現極端天氣!權威數據:或還要增強!

2021-01-13 中國氣象愛好者

自從2018年秋季開始,太平洋深處暖水團(暖性K波)大量東移、赤道信風減弱等一系列異常事件宣告著熱帶太平洋正在全面展開一次厄爾尼諾現象,此後,熱帶太平洋中東部地區出現了嚴重的大範圍表層海水溫度偏高,厄爾尼諾狀態確定到來。到2019年,中國氣象局則宣布,厄爾尼諾狀態正式升級為厄爾尼諾事件,全面在大氣層產生異常。

受到異常厄爾尼諾的影響,自2019年1月以來全球的天氣開始趨於極端,比如受到厄爾尼諾首先影響的南美洲,智利遭遇了異常高溫,而秘魯則遭遇了強烈暴雨和洪災,巴西則遭遇了異常的乾旱,這顯然是熱帶太平洋中東部地區的水溫變暖帶來的——原本南美洲西海岸的寒流被替換為暖水,暖水給沿岸增溫加溼導致了偏高的氣溫和偏多的雨水,而對應的,原本應該多雨的巴西則被缺水了。

在太平洋的這一邊,澳大利亞則遭遇了一個極為少見的炎熱夏天。據澳大利亞氣象局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澳大利亞2018年12月-2019年2月的這個夏季裡,平均氣溫為澳大利亞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新高,澳大利亞中西部、北部、東南部的很多地方都出現了破紀錄的高溫,同時也導致多地山火肆虐。

同樣的,在美國,異常的天氣已經連續襲擊美國中西部和東部,比如此前已經給美國人帶來了強烈的冰風暴、罕見的暴雨和激烈的暴風雪,美國南部近日還遭遇了大量龍捲風爆發事件,出現了超強龍捲風襲擊城鎮的慘案,導致超過20人喪生。下圖中的紅色三角形為3月3日美國南部報告了龍捲風的地點。

即便是遠離太平洋的中亞和南亞,天氣也不太正常,近日內陸的阿富汗少見的爆發了洪災,已造成約60人死亡,140多人受傷。這是因為異常的暴雨襲擊了當地,這在常年乾燥少雨的阿富汗是比較少見的,同樣的,巴基斯坦也遭遇暴雨洪水和暴風雪的襲擊,導致20餘人喪生。相比起來,我國的異常天氣要輕一些,但也不正常——南方在2019年以來則遭遇了異常的連陰雨天氣。

在太平洋上,異常的天氣也表現得比較明顯,比如2月下旬出現了少見的超強颱風蝴蝶,這是西太平洋60多年以來2月份出現的最強颱風,全面打破2月颱風記錄,雖然颱風蝴蝶並未對陸地產生明顯危害,但它的出現和破紀錄發展確實已經印證了太平洋正處於異常的天氣氛圍中。

從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的模型預測來看,未來的熱帶太平洋中東部地區的水溫還要繼續上升,尤其是厄爾尼諾關鍵海區Nino3.4海區的水溫還將長期處於厄爾尼諾閾值(大於0.5度)的範圍之上,並且集合預報結果是水溫在7月之前還要有所上升,這意味著厄爾尼諾不僅在春季開始減弱,而是還要繼續在大氣層中維持,不排除還要加強。

繼續加強的厄爾尼諾會繼續使得天氣趨向異常狀態,2019年的春夏,太平洋邊緣的我國異常天氣可能非常多,這也是部分專業氣象機構認為我國今年年景偏差,自然災害多的重要原因。

相關焦點

  • 厄爾尼諾與全球極端天氣事件
    (圖片來源:東方IC)2016年6月3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最新監測結果,5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暖海溫持續增強,已經發展成為自1951年以來第9次中等以上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事件的強度分為5個等級,持續時間越長,月累計偏高值越大,其強度就越高,對全球氣候產生的影響也就越大。  受厄爾尼諾影響,近期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
  • 中國多地遭遇極端天氣原因解析 或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
    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 11月,中國北方多地頻現強降雪,局地氣溫更逼近歷史同期極值,與之鮮明對比的是南方多地還重現「暑熱」,局地持續30℃以上高溫。此外,江西、湖南等地則出現罕見冬汛,遭遇洪災威脅。氣象專家表示,近期在中國多地出現的極端天氣或與長時間持續的厄爾尼諾現象相關。
  • 厄爾尼諾來了嗎?細數近年來極端天氣對大豆種植的影響
    【導讀】上周,國家氣候中心監測發布,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卓創認為,濤動指數顯示本次為弱度極端天氣跡象,未來幾個月對中國大豆生長的具體影響依然有待關注。
  • 厄爾尼諾現象回歸,全球變暖或讓極端天氣變得更加頻繁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從2019年11月開始,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了厄爾尼諾狀態,在接下來的5個月中,Nino 3.4指數平均滑動值都在0.5℃左右。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國家判識標準,已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弱)。自1900年以來,科學家記錄到的厄爾尼諾事件至少發生了30起。在2019年就有多項研究表明2020年下半年極有可能爆發厄爾尼諾事件。
  • 專家:今年極端天氣並非厄爾尼諾現象所致
    今年是否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強度如何?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來勢洶洶的極端天氣?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公報稱,鑑於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溫度已達到出現厄爾尼諾前兆的程度,今年中期可能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專家檔案楊學祥 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地球動力學研究。
  • 多災多難的厄爾尼諾年 浙江出現極端天氣的可能性有多大?
    7月25日,在浙江省2019年防汛防臺抗旱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省氣象局王東法副局長表示,受今年的厄爾尼諾事件影響,我省出現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可能性仍較大,接下來需要重點關注3類氣象災害。要關注颱風影響。上周,今年第5號颱風丹娜絲北上穿過東海,給我省沿海帶來了8-10大風(丹娜絲影響小,不列入影響颱風)。
  • 厄爾尼諾與白糖的前世今生,極端天氣究竟如何主導糖產量變化?
    巴西是目前世界第一產糖國,也是世界最大的食糖出口國,其產量佔據全世界的25%,出口量佔據世界的40%。巴西食糖產區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和東北部,期中中南部糖佔比達到90%。巴西中南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雨熱同期的天氣環境以及耕地較多的肥沃紅土非常適合甘蔗生長。因此,中南部甘蔗壓榨的的時間大致為5月至12月。
  • 厄爾尼諾發威 極端天氣頻現
    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2015年以來,厄爾尼諾現象愈演愈烈,極端天氣在全球各地出現。中國氣象局的信息顯示,去年10月,厄爾尼諾海溫距平指數(升溫幅度)累計達到18.4攝氏度,已達極強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  據美國氣象機構分析,這一輪厄爾尼諾現象將在今年春末夏初轉弱,但與其相反的拉尼娜現象的概率卻在增加。
  • 厄爾尼諾極端可能成事實,2020年或再次出現
    ,無論是它們出現的頻率,還是表現的強度都超出了原始的「基礎線」。如今科學家們正在鑽取珊瑚群落和化石珊瑚沉積物中,通過這些來進行分析,得出整個ENSO和厄爾尼諾現象在不同時期的一個溫度變化過程。在2018年以來,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珊瑚數據,並且將ENSO的近期活動與其自然的工業前格局區分開來,這也將會讓我們看到最為精確的數據。
  • 焦點科普:「超強厄爾尼諾」的懸疑
    新華社發 翟桂溪 作  新華網北京6月7日電 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引起廣泛關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國氣象機構都確認厄爾尼諾已經形成,並且「幾乎肯定」會持續貫穿北半球整個夏天。甚至有觀點認為,將出現「史上最強」厄爾尼諾現象。有關厄爾尼諾的爭論沒有停息,人們對厄爾尼諾也存在某些誤讀。  厄爾尼諾現象是什麼?
  • 極端天氣頻發危及全球糧食安全
    傳統的小麥出口國澳大利亞因遭遇嚴重乾旱,時隔12年後首次計劃進口小麥;玉米出口大國美國因受陰雨天氣影響,播種創歷史同期最低水平;同受乾旱影響,水稻出口國菲律賓也出現大規模歉收。海洋漁業情況也不妙,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今年日本周圍海域海水溫度升高,海苔產量達到46年來最低點。乾旱與洪澇在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主產區共發,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
  • 歐洲多國遭受嚴寒暴雪等惡劣天氣侵襲數十人死傷
    歐洲多國遭受嚴寒暴雪等惡劣天氣侵襲數十人死傷 2016-01-05 23:24:38有分析將近期極端天氣的頻繁發生歸咎於厄爾尼諾現象。  波蘭在酷寒和暴雪天氣中迎來2016年。波蘭官方5日稱,至少21人在2016年的第一周因惡劣天氣死亡。半島電視臺引述波蘭官方統計稱,過去兩個月,該國已有40人的死亡與惡劣天氣相關。  波蘭首都華沙上周末的氣溫驟降至零下18攝氏度,而聖誕假期華沙的氣溫則達到14攝氏度,溫差變化極其劇烈。
  • 極端天氣肆虐歐洲多國
    連日來,德國南部持續遭遇暴雪天氣。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政府1月7日公布消息稱,該州米斯巴赫縣的暴雪天氣已被定性為雪災級別。目前德國南部的巴登—符騰堡州和巴伐利亞州山區的雪崩危險已經達到地區最高警戒水平,阿爾卑斯山脈地區幾乎全部發出二級雪崩預警信號。
  • 厄爾尼諾指數突然飆升,2020年會出現極寒或極熱天氣嗎?
    作者:文/虞子期 2020年以來,全球的極端氣候現象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之下,可能是越來越多了,例如南極高溫,北極甲烷大爆發等問題,都說明了地球的一個升溫情況可能在持續。同時在升溫的時候,我們也在討論全球變暖之外的氣候現象問題,那就是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的發生。
  • 極端天氣對全球經濟影響不容低估
    新華社發  近來,美國遭遇龍捲風和洪災,墨西哥出現異常降雪,南美國家以及英國遭受嚴重洪災襲擊。此間經濟學家表示,極端天氣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巨大,將給一些國家和行業帶來重大經濟損失。  美國全國氣象研究中心科學家凱文·特倫伯斯日前表示,正在影響美洲大陸的厄爾尼諾現象將會導致洪水與乾旱等重大自然災害。
  • 厄爾尼諾現象「口味」變了?太平洋溫度在變,異常天氣或再出現
    趣味探索訊 今年我國南方多個地區經歷了快三個月陰雨天氣,幾乎沒見到陽光,美國也在1月份出現了有史以來最殘暴寒潮,氣溫低至零下50攝氏度。然而南半球國家澳大利亞天氣卻跟我們完全相反,今年1月份,澳大利亞熱浪滾滾,最高溫度達50攝氏度。多個國家和地區氣候都很異常,已被專家確定為厄爾尼諾現象。
  • 極端天氣詞彙
    貴州、雲南等省部分地區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乾旱,沙塵暴肆虐北方大部分地區……不僅是在中國,近期全球範圍內多國出現了極端天氣頻發的狀況。我們經常在天氣預報中聽到有關惡劣天氣的報導,在這裡就向大家介紹一些極端天氣的相關詞彙。
  • 2020年真的是厄爾尼諾年嗎?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具有不確定性
    厄爾尼諾現象最初是指南美洲秘魯西側沿海太平洋海域的異常升溫現象,該海域受秘魯寒流影響,水溫通常較低,而有些年份在聖誕節前後會出現異常的水溫盛行現象,導致海洋魚類的大量死亡,所以命名為厄爾尼諾(聖嬰)現象。
  • 專家分析極端天氣頻發原因:厄爾尼諾惹麻煩
    據天氣預報:本周,我市東南部將面臨一次大暴雨過程。同時,部分地區還可能經歷雷電、冰雹等強對流天氣。3月至今,包括重慶在內,廣東、湖南和江西等地已連續遭受暴雨襲擊,許多地方甚至成為「泡」城。昨日,記者連線中國科學院院士、氣候專家秦大河,請他分析其背後成因。
  • 8月極端高溫天氣或比往年更多
    本報訊(通訊員 於傑 記者 談潔 實習生 許可馨) 剛剛過去的冬季,南京連綿的陰雨和厄爾尼諾現象有關。那麼,厄爾尼諾還會影響接下來的天氣嗎?世界氣象日前夕,國家特聘教授、厄爾尼諾現象研究專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候與應用前沿研究院院長羅京佳教授表示,根據目前掌握的數據,今年夏天很有可能還有一次連續的厄爾尼諾現象發生,不排除會有產生極端高溫天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