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流動性危機更可怕 全球經濟衰退可能性日益加大

2021-01-08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美國股市遭遇「黑色星期四」,三大股指收盤均暴跌至少9%,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和標普500指數雙雙創下了自1987年股災以來的最大單日百分比跌幅,且標普500指數史上第三次觸發熔斷,導致交易一度暫停15分鐘。

周四午盤,美股一度大幅拉升,道指從跌逾2000點收窄到900點,因紐約聯儲將進行5000億美元3個月期回購操作,且購債範圍擴大到國庫券之外,但隨後三大股指跌幅再度拉大。截至收盤,道指下跌2352.60點,報21200.62點,跌幅為9.99%,創史上最大單日點數跌幅,以及1987年美股「黑色星期一」以來的最大單日百分比跌幅,當時該指數收盤暴跌22%以上。

以下是華爾街經濟學家和分析師的觀點匯總:

病毒將帶來什麼影響?

- 資產管理公司Capitol Securities Management的首席經濟策略師肯特-恩格爾克(Kent Engelke)表示:「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冠狀病毒,而是正在浮出水面的流動性危機。坦率地說,這很可怕,因為這真的會打碎人們對市場的信心。「

- 瑞銀集團的財富管理高級副總裁凱西-恩特威斯爾(Kathy Entwistle)表示:「新冠病毒很可怕,人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這就好像一場海嘯就要來了,我們知道它隨時都會來襲,沒有人知道結果會是什麼。「

- 富國銀行投資研究所(Wells Fargo Investment Institute)的高級全球市場策略師斯科特·雷恩(Scott Wren)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隨著新冠病毒的蔓延,投資者所感受到的焦慮情緒的癥結所在是,消費者支出可能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消費者坐在家裡不出去花錢,因為他們擔心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則將最終帶來負面結果。在當前這一次漫長的美國經濟擴張中,推動經濟復甦的一直都是消費者。」

- 富國私人銀行(Wells Fargo Private Bank)的首席投資官亞當-塔巴克(Adam Taback)表示:「任何告訴你他們知道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的人都錯了。現在的不確定性是要弄清楚如何才能控制這種病毒,是幾天、幾周還是幾個月的問題。」

- 嘉信理財首席投資策略師莉茲-安-桑德斯(Liz Ann Sonders)表示:「我們開始意識到這對經濟的影響將有多麼嚴重。每天的新聞不會變得更好,反而會變得更糟。現在,普通民眾受到衝擊的程度變得更大了。「

美國政府不作為?

- 倫敦資本集團(London Capital Group)的研究主管賈斯珀-勞勒(Jasper Lawler)發布研究報告稱:「華爾街最大的失望來源是,(美國)沒有推出具體的方法來像英國預算那樣為民眾和中小型企業提供支持,沒有帶薪病假和免費檢測,也並未向沒有保險的美國人提供什麼解決方案。自(川普遭到)彈劾以來,共和黨主導的白宮和民主黨主導的國會之間的尖刻言辭似乎意味著,美國想要以必需的速度和活力做出回應變得更難了。「

- 華爾街投行艾弗考爾(Evercore ISI)的政策經濟學家厄尼-特德斯基(Ernie Tedeschi)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川普總統在橢圓形辦公室發表了一次不同尋常的演講,他沒有就刺激計劃提出重大的新想法,只是說他將向國會提出模糊的薪資稅減免,卻沒有說要為任何規模的公司提供強力支持。這實際上是把問題踢給了國會。」

- 投行Edward Jones的投資策略師內拉-理察森(Nela Richardson)表示:「市場想要看到的是(美國)以非常積極的方式來努力遏制病毒,也就是我們在其他國家看到的方式。如果做不到這一點,而只是做些邊邊角角的事情,比如說做一些事情來為公司或員工提供短期的幫助,這不會有什麼壞處,但這不是中心目標,也不像市場希望看到的那樣具有針對性。」

- 市場研究公司CMC Markets的麥可-麥卡錫(Michael McCarthy)表示:「市場對(美聯儲)聲明的判斷是,它太少了,來得太晚了。」

- 亞特蘭大投資機構NovaPoint的首席投資官約瑟夫-斯羅卡(Joseph Sroka)表示:「市場持續下跌的走勢告訴我們,迄今為止所做的一切還不夠。人們無法指望會有恢復正常的日常生活的切實結果,所以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很多知名的組織、教育機構、甚至是體育聯盟都出于謹慎而放棄了自己的活動和比賽。世界各地的領先機構正在定下基調,而我們之所以謹慎,是因為它們告訴我們要謹慎。任何與美元掛鈎、對銀行系統採取措施的政府行動都將被視為積極的,但市場想要的是政府試圖延緩衰退的切實證據。」

經濟將陷入衰退?

- 有些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因為製造業、服務業以及國際貿易和旅遊都由於政府限制人員流動以遏制新冠病毒傳播而受到打擊。摩根史坦利的經濟學家切坦-阿赫亞(Chetan Ahya)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新冠病毒「擾亂了全球經濟,並迅速演變為金融市場上的混亂局面」。

- 三菱日聯銀行(MUFG Union Bank)的首席金融經濟學家克裡斯-魯普基(Chris Rupkey)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情況很糟糕。這是我們職業生涯中最糟糕的、也是最快的一次股市回調。如果國家停止運轉並在接下來的30天裡休假,那麼經濟註定會陷入衰退,而股市知道這一點。「

相關焦點

  • 華爾街的恐懼和貪婪:巴菲特的至理名言有用嗎?
    他分析稱,2008年,以雷曼破產為標誌的流動性枯竭轟然而至,引爆了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機。十二年後,危機回潮在2020年迎來一紀輪迴,美元流動性黑洞虹吸一切,傳統的風險和避險資產鴻溝被打破,美聯儲常規貨幣政策工具用盡,美元走強、金價下跌、油價下跌、美股持續熔斷、北上資金流出中國市場。
  • CF40:疫情全球蔓延 經濟會衰退嗎
    全球經濟再次衰退的前夜?今年農曆大年初一,我開始思考新冠肺炎對經濟的影響,2003年我就跟當時花旗的同事韓龍(Don Hanna)一起寫過一篇關於非典經濟影響的論文。我最初的猜測是,有兩個方面的因素會使得這次疫情的經濟影響與非典不同,一是線上經濟可以部分緩解疫情的衝擊;二是更高的人員流動性可能會令病毒傳播更快更廣。即便如此,我仍然沒有覺得新冠肺炎會是蓋茨曾經預言的可能令三千多萬人喪命的那個新病毒。但最近兩周病毒在全球傳播的速度和廣度,與非典的情形完全不同,也大大出乎我的預料。
  • 末日博士魯比尼:全球經濟衰退軌跡會如何?V形,U形,L形還是I形?
    魯比尼:全球經濟衰退軌跡將會是什麼樣子的?V形,U形,L形還是I形?從現在的情況看,衰退的軌跡將會是I形的。如今全球GDP下降的速度比全球金融危機甚至大蕭條的時候都要快。我預計到了第二季度,美國和歐洲的增長水平將變得更糟糕,或放緩15%到20%。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無法喚醒的V型復甦
    從目前全球經濟的各項指標來看,美元指數正在走弱,黃金價格開始暴漲顯示出了市場的避險情緒,股市的震蕩和起伏則是投資者信心受挫的表現。全球疫情的情境似乎陷入了一個「死循環」,不斷攀升的感染數字與地緣政治疊加在一起,「逆全球化」的聲浪此起彼伏,民族主義情緒將全球經濟置於「囚徒困境」,經濟復甦前景黯淡。短期內經濟「V型」復甦的可能性非常小,全球經濟甚至會出現超預期衰退。
  • 專訪滙豐屈宏斌:疫情凸顯全球是經濟共同體,滯後效應不容忽視
    來源:一財網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2020年的開端蒙上陰影,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疫情危機的經濟成本還在快速攀升。不乏觀點認為,此次疫情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比2008年時更甚,經濟中長期面臨的影響難以預估。那麼,全球經濟多久能從危機中走出來?各國政府和央行還有哪些靈丹妙藥?
  • 華爾街巨頭羅傑斯:我沒賣出任何中國股票 將來還想買
    摘要 【華爾街巨頭羅傑斯:我沒賣出任何中國股票 將來還想買】最近,著名投資人羅傑斯(Jim Rogers)接受了ETF.com的採訪,談到了自己關於商品熊市已經見底的判斷,對中國的信心,以及對美國的政策,乃至全球金融市場可能出現的巨大危機的擔憂。
  • 李迅雷:本輪危機與1929大蕭條比較
    前言:  自疫情在海外蔓延後,我總是隱約地感到美國經濟可能會被疫情拖累,全球經濟衰退的步伐會加快。隨著美股出現大跌,我估計持續11年之久的美國股市見頂了,而且可能會觸發系統性金融風險,波及全球。於是我在2月28日召集了中泰研究所總量團隊的電話會議,就國內外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問題進行討論。
  • 朱民談疫情後的世界經濟和金融:長尾、「日本式衰退」和政策新邊界
    疫情衝擊下,全球經濟急劇下跌,很快接近衝破現有就業、財政和社會穩定的邊界,經濟壓力日益增加。在保經濟和防疫情的艱難衡量中,各國政策轉向,開始把防疫策略從「圍堵」轉向「緩疫」,逐漸恢復經濟和社會正常活動,選擇解禁「封城」,世界進入抗疫和復工共存的階段。
  • 危機預言者:「我們處在康波周期最後衰退的十年,黑天鵝會非常多」
    鳳凰網財經《康主編》欄目日前與這位兩年前預言危機的分析師進行了一次深度對話。核心要點:1、2018年,衰退就已經註定。美債收益率倒掛,預示了衰退的到來。2、這次危機中,我們不會比1929年表現的更差,但復甦的時間可能會晚於2008年。
  • Interstellar FX星際:美國經濟衰退是必然
    「我敢打賭,明年美國經濟雖然不會衰退,但我不得不說,說退的機率高於正常水平。」為何小編認為美國經濟衰退是必然呢,首先來看,2019年年內美聯儲已經宣布了三次降息,作為刺激市場流動性和活躍度的政策手段。由於在資本主導的經濟體中,降息可以直接借鑑投資和借貸方面的矛盾,降低社會債務成本,從而創造更多的借貸刺激經濟活躍度。是不是很複雜?
  • 美聯儲打開流動性水龍頭 我國貨幣政策更應具備定力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我國貨幣政策更應具備定力繼實行「零利率」後,美聯儲打開了流動性「水龍頭」。3月23日,美聯儲宣布將實施不限量、開放式量化寬鬆。這已是美聯儲在1個月之內第三次推出超常規貨幣政策。疫情衝擊愈演愈烈,對經濟的影響很大,美股估值原本也已處於高位,最近資產價格暴跌根本上還是由經濟和金融形勢決定的,呈現典型的流動性踩踏,因而美聯儲的行動宜早不宜遲。美聯儲為維持充分就業和經濟穩定,為企業和金融市場提供流動性支持,從而防範疫情對經濟從短期衝擊演變為長期衰退。「美國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關聯度非常高,金融衝擊會反向再衝擊居民和企業,形成『螺旋反應』。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復甦
    這種上漲似乎和企業盈利、經濟環境關係不大,太多的錢總要尋找出路。  3.明年春夏之交可能是這場經濟衰退的一個轉折點,全球經濟不可控的不確定性逐漸向可控的不確定性轉移。  百年一遇的疫情,觸發了十年一遇的市場災難和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大停頓。這是一場慘痛的經歷,生命與財產遭遇摧殘,就業與信貸一片凋零。
  • 下一場危機什麼時候來臨?末日博士的預言是2020年
    他們認為,儘管全球經濟正在經歷一段持續的同步增長,但隨著美國不可持續的財政政策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增長終將不可避免地失去動力。但與十年前不同的是,各國政府不再擁有政策工具去應對這場危機。在「末日博士」眼中,美國仍有巨額財政赤字,歐洲經濟處於復甦通道,疊加中國推行寬鬆的財政和信貸政策,當前的全球經濟擴張很有可能會持續到明年。但到了2020年,金融危機的條件將會成熟,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場衰退。文章指出,共有十個原因可以佐證這一觀點。
  • 全球風暴,歐盟的最大危機來了!
    1美國大蕭條可能性有多大筆者認為,這是小概率事件,三月份海外資產大範圍劇烈下跌的根本原因有兩個:一是,美元流動性窘迫;二是,為控制疫情而導致的經濟活動收縮。不過,以3月20日美元指數下跌為標誌,美元流動性最緊張的時候已過。此外,新冠病毒的破壞力雖不容小覷,但將其衝擊簡單的類比為大蕭條,就有屁股決定腦袋之嫌。
  • 脫歐+疫情雙重壓力,英國經濟二次衰退風險升溫,英鎊或面臨2008年...
    疫情肆虐導致貿易受阻 英國面臨食品危機威脅  在英國脫歐貿易談判最後期限臨近之際,新冠病毒變異又給英國經濟帶來新的一擊,使該國瀕臨二次衰退邊緣。感染人數激增不僅給2020年尾抹上了一層黯淡色彩,還可能影響到2021年前景。  聖誕節來臨之際,由於英國疫情肆虐,歐洲國家實施了貿易和旅行限制,導致英國面臨食品危機的威脅,並引發民眾的恐慌性搶購。
  • 收益率曲線倒掛就意味著經濟衰退?專家稱情況可能並非如此
    在預測利率方面,它比通脹溢價模型更實用。聯邦基金利率主要取決於美聯儲的通脹預期,而收益率曲線右側的所有其他收益率都由投資者對美聯儲政策周期的預期決定,這是有道理的。」更具體地說,在研究了收益率曲線與貨幣、信貸和商業周期之間的關係之後,可以得出結論,導致衰退的是信貸緊縮,而不是收益率曲線倒掛,也不是老化的經濟擴張。收益率曲線只是在記錄美聯儲對這些周期的反應和影響。
  • MISES: 20世紀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
    上一次經濟衰退再次讓貨幣主義者感到意外,他們無法理解這種事情是如何發生的。然而,經濟擴張的典型特徵、危機的到來以及隨之而來的衰退,都與奧地利周期理論的預測相符。或許上一個周期最有趣、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就是日本經濟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特別是在1987年至1991年的四年期間,日本經濟經歷了飛速的貨幣信貸擴張,正如理論所表明的那樣,這主要影響到與消費最不沾邊兒的工業。
  • 貝侖貝格:美股仍有上漲空間,經濟衰退可能性非常低
    要聞 貝侖貝格:美股仍有上漲空間,經濟衰退可能性非常低 2018年6月27日 07:13:50
  • 麥道夫騙局曝光:華爾街內還能相信誰?
    第二個問題就是更深層的問題,人們現在講我要分散風險、降低風險,我要把投資組合做得多麼好,對衝基金本身介紹取得高回報,而且能夠分擔風險,然後把錢賣到國際上所謂的對衝基金的基金去分擔風險,後來發現風險不僅沒有降低反而更大了,這是整個金融體系在華爾街最根本性的挑戰,必須回答這個問題。
  • 全球大流行病至暗時刻 大衰退、大蕭條會來嗎?
    在哈佛大學經濟學家肯尼斯·S·羅格夫看來,2008年的金融危機只是一個預演,但這次不同——它已經成為全球經濟10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衰退。 「一切都取決於疫情的持續時間,如果持續很長時間,那肯定是所有金融危機的源頭。」「我們看到的最大風險是破產和裁員潮,這將使經濟復甦更加困難。」4月4日,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