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打開流動性水龍頭 我國貨幣政策更應具備定力

2021-01-18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我國貨幣政策更應具備定力

繼實行「零利率」後,美聯儲打開了流動性「水龍頭」。3月23日,美聯儲宣布將實施不限量、開放式量化寬鬆。這已是美聯儲在1個月之內第三次推出超常規貨幣政策。

「從美聯儲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看,核心在於提供信貸可用性,防止短期衝擊演變為長期衰退。」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盛松成說。

盛松成認為,儘管美聯儲前期貨幣寬鬆行動在預期管理上存在失誤,但行動本身有其自身邏輯。疫情衝擊愈演愈烈,對經濟的影響很大,美股估值原本也已處於高位,最近資產價格暴跌根本上還是由經濟和金融形勢決定的,呈現典型的流動性踩踏,因而美聯儲的行動宜早不宜遲。美聯儲為維持充分就業和經濟穩定,為企業和金融市場提供流動性支持,從而防範疫情對經濟從短期衝擊演變為長期衰退。

「美國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關聯度非常高,金融衝擊會反向再衝擊居民和企業,形成『螺旋反應』。因此,美聯儲擴張行動可以適度減輕經濟與金融相互衝擊的負反饋循環。」盛松成表示,降息和量化寬鬆未必能阻止經濟衰退,但可以避免流動性恐慌。

「雖然3月23日美聯儲推出開放式量化寬鬆政策,但本質上仍是央行貨幣政策的『單兵突進』,如果未能得到其他政策的積極配合,其作用仍將有限。」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說。

程實認為,市場顯然受到政策的「驚嚇」而非「驚喜」。基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治理經驗,美聯儲首先應當通過坦誠清晰的前瞻指引預警風險,在缺少政策溝通的情況下,意外地超常規行動加劇了金融市場的恐慌和波動。從政策接力來看,提前打完政策「彈藥」之後,卻未能平息市場波動,這使得美聯儲自身陷入困境。展望未來,無論是實行負利率,還是入市購買股票等,短期內都難以為市場提供可信的政策支持。

「美聯儲能做的僅僅是『以時間換空間』。」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推出該政策是為了延緩企業和居民部門因經濟驟停、內外部流動性收縮導致的集中出清風險。雖然貨幣寬鬆可以解決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風險,但貨幣傳導機制被疫情切斷,仍然無法化解衰退風險。要真正恢復企業和居民部門資產負債表,其核心仍然是抗「疫」。因為只有化解了疫情,才能讓總需求真正恢復。畢竟無論貨幣多麼寬鬆,在疫情肆虐階段,是無法做到讓消費者出門消費、讓企業加快投資的。

「在美國政府喪失政策定力的時刻,中國貨幣政策更應該具備定力。」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認為,貨幣政策操作應該從國內經濟發展需要出發,不應跟著美聯儲亦步亦趨。在一個普遍負利率的全球環境下,能夠維持正利率的中國經濟與中國市場將會具備更大的吸引力。

盛松成認為,美聯儲此輪寬鬆行動和我國央行「以我為主」的貨幣政策均有其內在合理邏輯,不同操作源於疫情防控形勢、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及國情不同。中國目前政策措施是建立在經濟運行實際情況基礎上的;從美聯儲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來看,基本是圍繞信貸可用性,防止短期衝擊演變為長期衰退,同樣目標明確。

程實認為,中國率先實現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復工復產提速,經濟循環修復有望繼續加快。考慮到未來託底政策的進一步加碼及消費內需陸續回補,我國經濟有望從二季度開始逐步企穩反彈。

同時,我國市場的相對韌性也有望進一步夯實。程實表示,年初至今,我國股市累計下跌幅度遠小於歐、美、日、韓等主要市場。更為重要的是,對於市場而言,投資是「買未來」,而非「買過去」,在戰「疫」下半場的全球金融震蕩中,人民幣資產有望成為新型避險資產——雖然不是絕對意義上毫無波動的「避風港」,但憑藉相對韌性和成長性,能夠成為全球長線資金在風浪中的「壓艙石」。

從實體經濟和金融角度來說,程實認為,一方面要加強對市場流動性的呵護,平抑信用風險溢價;另一方面則需要穩定實體經濟循環,穩固企業資金鍊。兩者需要平衡推進,要警惕因為短期壓力,一味向金融市場提供刺激,卻忽視了實體經濟紓困的需求。從長遠來看,實體經濟的穩健最終將引導金融市場信心反彈,並為戰「疫」提供支撐。

相關焦點

  • 招商宏觀:美聯儲超常規貨幣政策的歷史回顧
    本文分析分為四節:一是對比分析美聯儲三輪QE在穩定增長、帶動就業、加速通脹三個層面上的政策效果;二是對美聯儲政策的中間變量中長期實際利率進行測算,評價其對政策效果的貢獻;三是分析超常規寬鬆貨幣政策背景下通脹率持續下降的原因;四是分析退出量化寬鬆與啟動加息所產生的溢出與反饋效應。
  • 發達經濟體非傳統貨幣政策的退出
    同樣,由於經濟蕭條背景下的不確定性,央行在這些措施下雖增加了商業銀行的流動性,但若商業銀行不願將增加的流動性輸出給企業和家庭等經濟個體,其影響產出的第一個前提條件就不具備。為此,針對商業銀行採取的非傳統貨幣政策措施,很難實現以商業銀行為中轉的流動性輸出目的。
  • 美聯儲"卸下水龍頭"無限QE!後果由全球來承擔?
    隨著美聯儲的降息及無限QE,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空間打開,降準降息均有可能,但財政政策更有效。美聯儲無限QE後,中美兩國利差較大,人民幣匯率壓力減輕,甚至可能升值。由於貨幣寬鬆的預期,貨幣市場利率將處於低位。
  • 美聯儲壓上全部賭注,無限量放水也沒用!美國確診超4萬例...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將購買必要數量的國債和機構抵押支持證券,以支持平穩的市場運作以及將貨幣政策有效地傳遞給更廣泛的金融環境和經濟。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此前曾宣布將購買至少5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至少2000億美元的抵押支持證券。此外,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將在其機構抵押支持證券購買中包括對機構商業抵押支持證券的購買。
  • 百歲美聯儲如何「乘風破浪」?
    百歲美聯儲如何「乘風破浪」?(海通宏觀 應鎵嫻)概要:貨幣政策百年演變:危機與變局。美聯儲貨幣政策具體可分為最終目標、中介目標和政策工具3個部分。1913年-40年代末:大蕭條的考驗。美聯儲成立於1913年,其最初成立的目的就是維護金融穩定,主要依據真實票據理論和金本位制度。
  • 貨幣政策的「第三條道路」
    在流動性管理下央行仍然是中性偏緊態度,加上央行投放節奏慢市場半拍,短期資金面都會比較脆弱。短期資金面緊張何時會緩解,原因是外匯佔款下降過快,源於人民幣貶值壓力,如果貶值壓力減弱,外匯佔款恢復,被動收緊流動性效應減弱,短期資金面才會緩解,短端利率下行才更有希望。
  • 昨天,美聯儲宣布所有水龍頭全開!如何保衛你的財富?
    3月23日:美聯儲開動無限量印鈔,也意味著貨幣政策的寬鬆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美聯儲宣布廣泛新措施(extensive new meaures)來支持經濟,包括了開放式的資產購買,擴大貨幣市場流動性便利規模。
  • 堅持「穩」字當頭 貨幣政策保持定力持續護航經濟發展
    「2021年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指出今年貨幣政策的方向。不久前召開的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同時也要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精準滴灌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 CNBC名嘴吉姆·克萊默周四讚揚美聯儲及其主席鮑威爾調整貨幣政策...
    CNBC名嘴吉姆·克萊默周四讚揚美聯儲及其主席鮑威爾調整貨幣政策框架,以幫助美國經濟從新冠疫情中恢復。克萊默稱:「鮑威爾站在多頭一邊。這種調整對投資者『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它使美國公司不必擔心美聯儲的幹預。」
  • 經濟學家鄧海清:貨幣政策究竟如何看?
    反轉的背後是種種事件信號:社融拐點、經濟拐點、通脹拐點接踵而至,宏觀經濟槓桿率「一夜回到解放前」,MLF縮量、降準降息落空,各種會議要求保持定力,市場情緒大反轉,預期央行會緊貨幣。   5、央行一季度例會提出「保持戰略定力」、「堅持逆周期調節」,刪去了「提高貨幣政策前瞻性、靈活性和針對性」,重提「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4月政治局會議強調「保持定力、增強耐力」、「結構性去槓桿」。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要求「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一系列會議基調都對市場流動性「不友好」。   於是市場上傳出「緊縮來了」的聲音。
  • ...美聯儲零利率也救不了,子彈已打光?川普:上帝保佑美國...
    這實際為以後儲備政策子彈和空間。因為LPR一定程度會參考MLF等。11月、2月都是三率聯動下調。雖然美聯儲已經將利率降到零。這不意味著國內央行必然跟隨。中美貨幣政策後續一定程度上會脫鉤。第四、 中美貨幣利率政策的脫鉤反過來有利於匯率的穩定,有利於人民幣資產。美國二次探底可能性較大,但中國資產具備成為全球避險資產條件。
  • 明明:「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是政策收緊的信號麼?
    一是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呈現健康發展,經濟增長保持韌性,增長動力加快轉換」;二是指出「保持戰略定力,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三是提到防範金融風險。具體來看:第一,對經濟形勢判斷更加樂觀,貨幣政策邊際收緊在預期之內。
  • 美聯儲降息!寬鬆開啟為何全球股市紛紛下跌?最新解讀說清了
    但國內貨幣政策主要還是依據國內情況而定,當前我國貨幣市場資金利率處在利率走廊下限附近,仍將維持合理充裕,但進一步寬鬆的空間不大,未來貨幣政策的重點非直接降息,而是通過「利率並軌」疏通貨幣政策傳導、引導銀行貸款報價利率更加市場化、達到降低實體融資成本的目的。
  • 全世界都在打開「貨幣」水龍頭!如何保衛你的財富?
    3月23日:美聯儲開動無限量印鈔,也意味著貨幣政策的寬鬆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截至北京時間2020年3月31日,2020年以來,有48個國家與地區先後進行降息,累計75次,其中18個國家與地區降息2次以上。其中,3月更是全球央行降息密集期。阿根廷更是逆天,降息次數最多且降幅最大:5次累計1400個基點!世界各國都在比賽放水,國內也難免!
  • 貨幣政策的新結構經濟學:觀點及政策含義
    更重要的是,新結構經濟學超越了主流貨幣經濟學抽象掉經濟發展階段、要素稟賦與制度安排的研究傳統,創新性地將貨幣問題嵌入到經濟發展與轉型這個動態而廣闊的背景中,從而獲得諸多極具洞察力的理論新見解。本文對此進行總結,並揭示其政策含義。一、貨幣中性抑或非中性?
  • 央行孫國峰:貨幣政策應加強國際協調,「三支柱」維護宏觀經濟均衡
    不過,在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中國潛在增速放緩、去槓桿進程持續的大背景下,央行的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管理將將如何推進?針對上述話題,近期,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在舊金山聯儲發表了英文演講。孫國峰認為,「當更低的經濟增速是因為潛在產出下降(potential output),而不是產出缺口擴大,那麼過度刺激性的宏觀政策只會導致更嚴重的失衡。」他稱,當前中國的貨幣政策不宜過緊也不宜過松。
  • 千萬不能開貨幣「水龍頭」
    ●周其仁央行貨幣政策委員、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   北京晨報:放鬆貨幣流動性,能否解決「小微」融資難?  周其仁:不要認為放鬆貨幣就是幫助小微企業。第一,如果鬆了,以後物價會衝得更兇,成本壓力會更大,這對小微企業是非常不利的;第二,即使松貨幣,也不能落到小微企業的口袋裡去,從目前貨幣傳導機制看,貨幣量投放較多時,小微企業從正規渠道獲得的貸款非常少,錢都被大企業拿走了。   北京晨報:那應使用何種調控手段?
  • 異質性與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進展
    本文在詳細分析這些新機制產生的理論原因的同時,還討論了前瞻性指引、「直升機撒錢」、貨幣政策效應的非對稱性、貨幣政策是否應關注金融穩定和不平等、最優通貨膨脹率等政策問題,並嘗試提出未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從理論角度討論這些機制的同時,本文還討論了與這些新機制相關的重要政策問題,例如前瞻性指引、「直升機撒錢」、貨幣政策效應的非對稱性、貨幣政策是否應關注金融穩定和不平等、最優通貨膨脹率等。上文的討論充分表明,異質性對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貨幣政策的經濟效應與福利效果、貨幣政策工具與實施等的分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美聯儲高官:再加息3-4次會收手 應重視收益率曲線倒掛
    達拉斯聯儲主席Robert Kaplan周二發表了一篇題為《我們的立場:經濟狀況評估及其對貨幣政策的影響》的論文,旨在討論美國南部聯儲地區和整體國家的經濟狀況,闡明自己的政策建議。Kaplan到2020年才有FOMC投票權,他認為美國中性利率大概區間是2.5%-2.75%。
  • 一文透視本輪美聯儲工具箱使用情況
    本文從美聯儲近期政策入手,討論美聯儲工具箱的具體政策原理、當前使用情況及效果以及本輪美國流動性問題展望。美聯儲頻繁「出招」並開啟危機工具箱,但市場似乎並不買帳。為緩解市場恐慌情緒和應對流動性問題,美聯儲先後採取了大幅降息、回購操作、QE等貨幣政策工具釋放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