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質性與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進展

2021-01-21 經濟學動態

 

近年來,收入不平等與資產組合多樣化等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經濟個體的異質性對於宏觀經濟分析的意義也受到學術界的普遍重視,從而使得傳統的代表性個體模型越來越受到質疑和挑戰。收入、財富、消費等的異質性對貨幣政策傳導的影響以及貨幣政策對收入、財富、消費分布的影響,顯然都是非常重要的理論與現實問題。雖然近年來對於異質性條件下貨幣政策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斷湧現,但系統的梳理非常缺乏。本文梳理了這一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總結並詳細闡述了異質性條件下貨幣政策四個新的傳導機制:實際利率變動的收入效應機制、再分配機制、謹慎性儲蓄機制與流動性保險機制。本文在詳細分析這些新機制產生的理論原因的同時,還討論了前瞻性指引、「直升機撒錢」、貨幣政策效應的非對稱性、貨幣政策是否應關注金融穩定和不平等、最優通貨膨脹率等政策問題,並嘗試提出未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代表性個體的凱恩斯主義模型(包括傳統凱恩斯主義模型與新凱恩斯主義模型)是貨幣政策分析的指導性理論模型,其認為以跨期替代效應為主的利率渠道是貨幣政策的主要傳導機制。以寬鬆性貨幣政策為例,當名義利率下降時,由於價格粘性的存在,預期通脹並不會與名義利率同步變化,因而實際利率也會下降,這會使未來消費相對於當前消費變得更加昂貴,因此家庭會增加當前消費。於是,總需求擴張,貨幣政策實現了刺激經濟的目的。在這一機制下,政策操作的核心是調節名義利率並管控通脹預期。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不斷增長,在家庭收入與財富總量不斷擴張的同時,世界範圍內收入與財富不平等的加劇日益受到密切關注。個體之間的異質性越來越得到經濟學界的重視。具體來說,這種異質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維度:一是不同家庭的收入與財富數量存在很大的異質性;二是隨著金融市場日益發達,家庭的資產配置越來越多元化,不同家庭的資產組合特點存在很大異質性;三是由於分工越來越細化,職業越來越豐富,不同個體收入來源的性質也存在很大異質性;四是由於人們的消費行為日益個性化、多元化,加上收入與資產組合的差異,人們的消費行為也表現出顯著的異質性。

在異質性普遍存在的情況下,代表性個體模型顯然脫離現實,這可能導致理論分析難以識別出某些異質性條件下才具有的效應,從而將貨幣政策效應歸結於不正確的傳導機制。同時,過度重視貨幣政策對總量的影響而忽視其對分布的影響,甚至可能得出誤導性的政策結論。因此,異質性會對貨幣政策的傳導和效果產生怎樣的影響?貨幣政策又會如何影響這些異質性?這兩個相互作用不可截然分開的問題顯然是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問題,多國央行行長與專家甚至多次公開強調這些問題的重要性,並呼籲對此進行深入研究。但由於數據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限制,這些問題直到最近一段時間才得到密切關注和密集研究。目前,這些研究仍然處於初始階段,大量新成果不斷湧現,但對許多問題還缺乏統一的認識。在所涉及的眾多問題中,傳導機制一直是貨幣政策研究與政策實踐中的核心問題,這些機制對指導政策實踐與進一步的學術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此,本文試圖通過對大量重要文獻與最新研究成果的梳理,對異質性條件下貨幣政策的傳導機製做一個系統的綜述,希望對中國的貨幣政策研究與實踐提供一定的借鑑。

本文首先梳理了近年來通脹和貨幣政策與收入、消費以及財富分布關係的實證研究成果,證實了異質性條件對於貨幣政策研究的重要意義,並歸納了一些重要的經驗事實。實證文獻表明,通脹和貨幣政策衝擊都具有顯著的再分配效應,會對不平等、消費等產生重要影響,而且不同的通脹與貨幣政策衝擊對不平等的影響不同。在梳理實證文獻的基礎上,本文對關於異質性條件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理論研究進行了系統歸納,總結出異質性假設下貨幣政策出現的四個不同於代表性個體模型的新傳導機制,分別為實際利率變動的收入效應機制、再分配機制、謹慎性儲蓄機制與流動性保險機制。從理論角度討論這些機制的同時,本文還討論了與這些新機制相關的重要政策問題,例如前瞻性指引、「直升機撒錢」、貨幣政策效應的非對稱性、貨幣政策是否應關注金融穩定和不平等、最優通貨膨脹率等。

上文的討論充分表明,異質性對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貨幣政策的經濟效應與福利效果、貨幣政策工具與實施等的分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為未來貨幣政策理論以及我國的貨幣政策實踐研究提出了非常廣闊的方向與眾多新的問題。在以上文獻的基礎上,我們嘗試對未來進一步研究進行展望。

眾所周知,我國的金融結構與發達國家存在很多不同。我國的社會融資總額中,從銀行渠道進行的融資佔據主導地位,債券融資與股票融資相對較少,相應地,我國居民的資產自然也是以存款為主,債券與股票資產較少。這對於貨幣政策效應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含義,例如我國貨幣政策衝擊對於不平等的影響可能與發達國家不同。另外,隨著我國經濟較快增長與改革的不斷深入,金融結構在發生著顯著的變化,這種變化必然導致貨幣政策影響經濟的方式也發生變化,對此進行研究也是一個有趣而重要的問題。另外,在高槓桿的經濟中,居民家庭的金融財富分布的異質性往往更大,因而異質性框架可能為貨幣政策效應與宏觀槓桿率關係的研究提供新的含義。很明顯,貨幣政策可通過很多渠道在發揮作用,但這些渠道作用的相對大小則取決於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經濟結構與經濟特徵。可以推測,當經濟中槓桿較高時,債權人與債務人的分化更加明顯,此時貨幣政策的再分配效應將比較大,可能超過跨期替代效應而成為主要傳導機制,這時貨幣政策對收入與財富分布的影響可能大於當槓桿率較低的時期。對於這些問題的研究,目前顯然還比較缺乏。

在代表性個體模型中,由於李嘉圖等價往往成立,而且所有家庭戶都有相同的邊際消費傾向,因此財政政策常常是無效的。而在異質性模型中,李嘉圖等價不成立,家庭也常常有不同的邊際消費傾向,貨幣政策的作用常常取決於轉移支付(如補貼、養老保險、失業保障等)、稅收等再分配政策,因而研究不同類型的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效應的影響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重要問題。例如,在研究轉移支付的不同融資方式的影響中,通過提高勞動收入稅率為轉移支付融資的政策與通過發債融資的政策,它們的影響是不同的。另外,由於國債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資產為私人部門廣泛持有,研究國債對於解決流動性以及國債期限結構對貨幣政策效應的影響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實證研究表明,貨幣政策效應存在不對稱性,當然這種不對稱性有很多維度,最受關注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緊縮性貨幣政策與擴張性貨幣政策的效應具有不對稱性,緊縮性貨幣政策往往比擴張性貨幣政策作用更大。二是貨幣政策在經濟周期不同階段的效應具有不對稱性。異質性模型可以為貨幣政策的這些非對稱性效應提供新的解釋。例如,不同技能的勞動力在不同經濟形勢下失業風險是不同的,低技能勞動力在經濟衰退時失業風險比高技能勞動力更大,而經濟繁榮時兩者並沒有明顯差異。因此,貨幣政策擴張時兩類勞動力都會充分就業,而貨幣緊縮時低技能勞動力失業風險過度增加。因而,緊縮性貨幣政策導致的經濟抑制效應可能超過擴張貨幣政策的經濟刺激效應。又如,在異質性條件下,許多家庭面臨流動性約束,擴張性貨幣政策導致流動性約束放鬆,流動約束較小的消費者可能不再面臨約束從而邊際消費傾向小於1,而緊縮性貨幣政策導致消費者流動約束更緊,此時消費與收入一對一地下降,因此緊縮性貨幣政策導致的抑制效應可能更大。

 ……

吳立元、龔六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郵政編碼:100871,電子郵箱:chelsea mliu@163.com。

相關焦點

  • 貨幣政策的傳導與不平等的社會效應
    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常常被提出來,作為貨幣政策與穩定經濟增長效果之間不盡如人意的泛指,但是從嚴肅思考的角度,貨幣政策的傳導在經濟景氣和不景氣的時候機制會發生變化麼?貨幣政策傳導理論上有很多角度,但結合到每一個國家,則是由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經濟政策、產業結構、產業政策、貨幣體系、貨幣監管、居民行為變化、經濟發展階段等因素共同決定的。
  • 結構性貨幣政策的本質機制和作用是什麼?
    四則開設央票互換CBS,這是央行首次針對銀行資本金補充的結構型貨幣政策工具創新,並且也是首次基於央票而非流動性投放基礎上進行的結構型貨幣政策工具創新。去年至今形式不斷翻新的結構型貨幣政策工具指向這樣一個事實,貨幣政策調控的重點在於降低金融機構負債成本、增強銀行擴表空間及中小民企增信三方面內容,綜合起來即為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 中國人民銀行論文:貨幣政策的市場化協同與大數據機制研究
    但是多變量函數使我們明白單變量函數的傳導機制以及驗證路徑。單變量求解GDP的方式使得經濟分析過程簡單化,稅收驗證更加可行。在總體研究路徑上,首先確定人的價值總量就是社會經濟總量,人的價值增量的時間積分構成一個時期的GDP(這個數字自動剔除了中間產品和其他噪音)。其次是這種函數模型更加明確社會生產的目標與任務。
  •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173場 | 銀行的風險消化行為和貨幣傳導機制:來自...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173場 | 銀行的風險消化行為和貨幣傳導機制:來自中國的證據(宏觀經濟學工作坊) 2020-11-18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央行: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 穩定性、可持續性
    記者12月29日從央行網站獲悉,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四季度(總第91次)例會於12月2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 央行: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記者12月29日從央行網站獲悉,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四季度(總第91次)例會於12月2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 貨幣政策的新結構經濟學:觀點及政策含義
    但新結構經濟學並未由此發展為一個純粹的貨幣經濟學理論,而是逐步演變成一個更加宏大的一般經濟學理論框架。新結構經濟學主要從要素稟賦結構切入,運用新古典經濟學方法,研究經濟結構內生演變規律,然而貨幣問題從未離開其理論視野。
  • 解讀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把好供給總閘門
    人民視覺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下半年貨幣政策取向怎麼看?怎樣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如何疏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本報記者採訪了業內專家。
  • 多篇文章解讀腫瘤異質性的發生及研究進展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腫瘤異質性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展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CNA),相比常規的基因組分析步驟而言,這種新方法還能以較低的成本保持較高的準確度,這或為後期研究人員開發基因組驅動的靶向性療法以及在液體活檢中對患者的疾病進展進行檢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 更趨精準 貨幣政策將保持連續性
    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 展望明年,業內人士表示,宏觀政策向常態化回歸是大方向,但貨幣政策投放力度不會驟然收緊。與上一次強調「靈活適度」不同,這次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這意味著結構性貨幣政策將作為明年貨幣政策的主要發力點。
  • 貨幣政策領銜 央行圈定2021十大重點工作
    其中,依舊被放在首要位置的穩健貨幣政策,由2020年「靈活適度」進一步調整為「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同時,央行提出繼續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綠色金融被作為重點工作單獨部署。在防範化解風險方面,加強網際網路平臺公司金融活動、支付、個人徵信業務、金融產品營銷等監管力度也再次重申。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與2020年相同,穩健的貨幣政策仍是首位。
  • 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透露了啥?
    央行最新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一階段將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是大概率事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 堅持「穩」字當頭 貨幣政策保持定力持續護航經濟發展
    「2021年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指出今年貨幣政策的方向。不久前召開的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同時也要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精準滴灌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 官方: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 夏賓)中國央行29日公布消息稱,其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四季度例會於12月2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 ...適宜貨幣金融環境——2019年央行宏觀調控和貨幣政策實施工作紀實
    三是協同發力,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把保持幣值穩定和維護金融穩定更好地結合起來。四是深化改革,強化市場化的利率形成、傳導和調控機制,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五是促進內外均衡,完善市場化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那麼在實踐中,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在2019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是怎樣「管住」貨幣的呢?
  • 房地產金融政策、螞蟻集團整改進展……央行在國新辦發布會上釋放...
    、房地產金融政策、人民幣匯率升值、螞蟻集團整改進展、未來降息降準空間等熱點問題進行回應。一是落實長效機制,因城施策,實施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二是按照規則化、透明化方向,形成了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三是建立健全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第三,完善住房租賃金融政策。按照「租購併舉」的方向,加快研究金融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的政策。近期將公開徵求社會意見。
  • 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
    中國人民銀行11月26日發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總體來看,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前瞻性、主動性、精準性和有效性,成效顯著,傳導效率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今年以來已推出涉及9萬億元貨幣資金的貨幣政策應對措施,前10個月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讓利約1.25萬億元。
  • 美聯儲打開流動性水龍頭 我國貨幣政策更應具備定力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我國貨幣政策更應具備定力繼實行「零利率」後,美聯儲打開了流動性「水龍頭」。3月23日,美聯儲宣布將實施不限量、開放式量化寬鬆。這已是美聯儲在1個月之內第三次推出超常規貨幣政策。「從美聯儲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看,核心在於提供信貸可用性,防止短期衝擊演變為長期衰退。」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盛松成說。盛松成認為,儘管美聯儲前期貨幣寬鬆行動在預期管理上存在失誤,但行動本身有其自身邏輯。
  • 發達經濟體非傳統貨幣政策的退出
    本課題歸納全球主要央行非傳統貨幣政策的內涵、傳導機制及特點,判斷以美聯儲為主的發達經濟體央行退出政策的工具選擇及風險所在,簡析外部政策的不穩定性對中國貨幣政策的影響,並探討其對中國貨幣政策的啟示。  (二)非傳統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與特徵  在傳統政策機制下,中央銀行主要通過調整政策利率來影響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進而影響商業銀行的貸款行為,最終影響經濟的整體流動性。例如,當經濟出現蕭條時,中央銀行通過降低利率擴大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從而促使其對家庭、企業和政府的貸款增加,這樣整個經濟的流動性增強。
  • 央行工作會議: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網原標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本報北京1月7日電 (記者徐佩玉)4日,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召開,部署了2021年十項重點工作。在深入分析當前經濟金融形勢的基礎上,會議要求,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帶動存款利率市場化。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