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

2020-12-03 中國小康網

  中國人民銀行11月26日發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總體來看,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前瞻性、主動性、精準性和有效性,成效顯著,傳導效率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今年以來已推出涉及9萬億元貨幣資金的貨幣政策應對措施,前10個月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讓利約1.25萬億元。

  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0.9%,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3.5%,增速均明顯高於2019年。9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63%,較上年12月下降0.49個百分點。貨幣信貸結構持續優化,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29.6%,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30.5%。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9月末,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報94.40,較上年末升值3.29%。

  報告提出,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更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根據宏觀形勢和市場需要,科學把握貨幣政策操作的力度、節奏和重點,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利率的潛力,綜合施策推動社會融資成本明顯下降,發揮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增強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直達性。重視預期管理,保持物價水平穩定。處理好內外部均衡和長短期關係,儘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維護金融安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徐佩玉

相關焦點

  • 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透露了啥?
    央行最新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一階段將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是大概率事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 廣發宏觀鍾林楠: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釋放的七個信號
    貸款利率的回升不代表央行放棄了降成本目標,從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表述來看,金融讓利實體依然有2500億元待完成,降成本訴求依然存在,只是在當前貨幣政策目標的位序中,調結構穩槓桿是首位,降成本需後移,靠非貨幣手段(改革)推動。第七,專欄歷來是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重要看點。
  • 央行重磅報告來了,貨幣政策後續走向如何?券商點評丨火線解讀
    11月26日,央行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今年以來已推出涉及9萬億元貨幣資金的貨幣政策應對措施,前10個月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讓利約1.25萬億元。總體來看,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前瞻性、主動性、精準性和有效性,成效顯著,傳導效率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
  • ...適宜貨幣金融環境——2019年央行宏觀調控和貨幣政策實施工作紀實
    新年的鐘聲餘音未落,一個提振實體經濟的降準「大禮包」已經發放,一場事關「總結與部署」的工作會議已經召開。  中央銀行的調控方針、貨幣政策的節奏力度、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創新發展的主攻方向、金融開放的路線時間⋯⋯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上的這些「大事」,既是豐滿的收穫,也是奮鬥的未來。
  • 央行報告透露海量信息!貨幣政策更靈活適度、LPR轉換進度納入MPA
    下一步貨幣政策怎麼幹?央行最新出爐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給出了答案。 報告顯示,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強化逆周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為有效防控疫情、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報告提到。 今年LPR改革同步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於3月1日如期啟動。
  • 央行報告罕見7次提及泡沫 貨幣政策重心發生變化
    我們認為,「穩健的貨幣政策」不代表「不變的貨幣政策」,只有隨著經濟金融形勢變化而變化的貨幣政策才是真正的「穩健」,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也突出了貨幣政策的諸多變化之處。  2、「穩增長」權重下降,「防風險」權重上升。該報告中,罕見的7次提及「泡沫」一詞,並首次提出「穩增長與防泡沫之間的平衡」這一提法,驗證了我們提出的貨幣政策重心發生變化。
  • 貨幣政策領銜 央行圈定2021十大重點工作
    同時,央行提出繼續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綠色金融被作為重點工作單獨部署。在防範化解風險方面,加強網際網路平臺公司金融活動、支付、個人徵信業務、金融產品營銷等監管力度也再次重申。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與2020年相同,穩健的貨幣政策仍是首位。央行提出,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 財經57號|「央媽」最新季度報告中的貨幣政策傳遞了這些信號|貨幣...
    「央媽」每個季度發布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都是「重頭戲」,通常被視為下一階段我國貨幣政策的「風向標」。日前發布的三季度報告中,出現了不少與往期報告不同的新措辭、新表述。上半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金融市場春節開市後,「央媽」提供了1.7萬億元的短期流動性;三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釋放長期資金1.75萬億元;分層次、有梯度地出臺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與之相應的,一、二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體現了這一「風向」——「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的階段性變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點和節奏」「加強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有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
  • 央行: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記者12月29日從央行網站獲悉,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四季度(總第91次)例會於12月2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 央行: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 穩定性、可持續性
    記者12月29日從央行網站獲悉,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四季度(總第91次)例會於12月2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 央行:全球新冠疫情或反覆,可能引發經濟社會多次暫停和重啟
    疫情衝擊下,各國實體經濟遭遇困難,企業部門、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不斷累積,如果有的國家反應遲鈍、應對不當,可能導致金融風險與 實體經濟風險疊加共振。四是全球主要經濟體宏觀政策空間進一步壓縮。全球主要央行的政策利率基本都在零附近,歐央行和日本央行早已進入負值區間。
  • 經濟參考報頭版評論: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
    摘要 【經濟參考報頭版評論: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我國政策一貫以來都是強調相機抉擇,會適時微調預調。因此,鑑於經濟有企穩跡象,意味著短期內不會出臺更大力度的寬鬆舉措,但年初以來已經制定的各項寬鬆政策很大可能還是會執行。
  • ...政策更靈活適度、更大政策力度對衝疫情、LPR轉換進度納入MPA……
    下一步貨幣政策怎麼幹?央行最新出爐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給出了答案。報告顯示,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強化逆周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為有效防控疫情、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報告提到。
  • 更趨精準靈活 貨幣政策漸回歸常態
    央行希望通過MLF的臨時性投放引導大行加大流動性支持力度,助力資金面平穩跨月。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也認為,通過加大MLF操作規模補充中長期流動性,引導同業存單利率向MLF操作利率回歸,也有助於緩解銀行負債壓力。央行的頻頻操作助推目前市場利率處於相對低點。
  • 央行圈定2021年工作重點:穩健貨幣政策基調不變 穩步擴大金融雙向...
    新華社上海1月7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黃紫豪)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於日前以視頻形式召開,會議圈定了2021年央行工作重點。會議表示,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人民銀行將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穩步擴大金融雙向開放,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 央行: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主要金融指標運行符合預期
    中新社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 魏晞)中國央行副行長陳雨露1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主要金融指標運行符合預期,金融體系運行平穩。陳雨露提出四點來支持上述論斷。1月15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金融統計數據有關情況。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主要金融指標運行符合預期,金融體系運行平穩。 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一是貨幣、信貸增長基本實現年度目標。
  • 繼續保持對經濟恢復必要支持力度 2021年貨幣政策「穩」字當頭
    「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更加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繼續保持對經濟恢復必要的支持力度。」1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人民銀行會堅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靈活把握貨幣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以適度貨幣增長支持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
  • 發達經濟體非傳統貨幣政策的退出
    非傳統貨幣政策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出現的。  (一)非傳統貨幣政策的定義與內涵  美聯儲前任主席伯南克(Bernanke,2004)認為,傳統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通過確定短期名義基準利率而執行的貨幣政策 。據此,可將非傳統貨幣政策理解為短期名義利率之外的所有貨幣政策。金融危機發生前,大多數國家都是通過對短期名義利率的調整來執行貨幣政策的。
  • 央行:2020年我國金融體系運行平穩,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明顯下降
    面對國內外複雜局面,人民銀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國務院金融委各項要求,通過深化全面的金融業綜合統計,和全面跟蹤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靈活把握貨幣政策調控力度、節奏和重點,為疫情防控和「六穩」「六保」等重點工作營造了穩健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今年1月12日,人民銀行向社會發布了《2020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
  • M2與社融現「剪刀差」,央行呵護實體經濟丨焦點眾議
    從實體經濟來看,社融存量增速和信貸增速持續超市場預期,表明央行「維穩」態度明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並未明顯下滑;而在銀監會等嚴監管下,金融體系的空轉問題得到明顯改善,金融部門去槓桿成效顯著。7月前兩周,央行暫停公開市場操作。隨著近期DR007的上升,央行重啟逆回購操作。從M2增速及居民房貸佔比可以看出金融去槓桿效果凸顯,未來更多的考量是市場流動性的穩定,央行貨幣政策迎來拐點轉為不松不緊,政策維穩利率指標主要參考DR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