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趨精準靈活 貨幣政策漸回歸常態

2020-12-04 瀟湘晨報

12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室發布公告稱,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00億元逆回購操作,鑑於當日有1200億元逆回購到期,人民銀行實現淨回籠1100億元。在跨月的時間窗口,央行連續進行逆回購,更是打破月中續作的慣例開展2000億元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體現了其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政策意圖。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臨近年底時點,央行仍會通過加大公開市場操作方式進行流動性調節。而長期來看,貨幣政策將逐步回歸正常,進一步寬鬆的可能性在下降,降息降準的概率也相對降低。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為靈活適度,但不會貿然收緊。

12月2日,央行開展了100億元7天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2%,由於當日有1200億元逆回購到期,實現淨回籠1100億元。實際上,在11月下旬,央行連續多個工作日為資金面「補水」。11月30日,還開展了2000億元MLF操作。此前,央行已經形成每月月中續作當月到期MLF的慣性操作,央行於11月16日續做8000億元MLF,11月30日再次開展2000億元MLF操作超出市場預期。

光大證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央行在月末時點投放MLF,具有臨時性特點,受信用違約事件影響,市場風險偏好有所下降,月末效應影響下,大行資金融出也相對審慎。央行希望通過MLF的臨時性投放引導大行加大流動性支持力度,助力資金面平穩跨月。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也認為,通過加大MLF操作規模補充中長期流動性,引導同業存單利率向MLF操作利率回歸,也有助於緩解銀行負債壓力。

央行的頻頻操作助推目前市場利率處於相對低點。從12月2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來看,隔夜Shibor下行1.1個基點報0.7420%,7天Shibor下行4.7個基點,報1.9250%。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年底前受銀行考核臨近、市場提現需求增加等因素影響,市場流動性將趨緊,不過屆時央行會通過加大逆回購操作等方式予以對衝,因此短期市場利率有望保持在2.20%的政策利率附近。王一峰則表示,12月是傳統財政支出大月,這將助力流動性改善,預計12月面對6000億MLF到期,央行仍將採取等額或小幅超額續作方式,短端資金利率和利率走廊有望繼續維持穩定。

展望未來,大部分業內人士也認為,央行仍將更多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來補充市場流動性,而降息降準的概率在下降。整體而言,穩健的貨幣政策將向常態化回歸,並體現為靈活適度、精準導向。

日前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簡稱《報告》)與二季度報告相比,在貨幣政策展望部分,再度增加了「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的表述,《報告》也強調,處理好內外部均衡和長短期關係,儘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

「國內貨幣政策將回歸常態,首先是臨時性的、應激性的政策逐步退出,類似於疫情期間推出的專項再貸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等都將到期或退出;其次是流動性環境逐步回歸正常,資金利率和市場利率回歸政策利率附近的平衡狀態。」明明指出。他也表示,疫苗面市後全球經濟將逐步從疫情的陰影中走出來,國內經濟大概率也將維持在潛在增速水平附近,進一步通過降準降息來釋放刺激信號的概率不大。

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報告稱,考慮到宏觀槓桿率過快上升對實體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貨幣政策將更加注重防風險,進一步寬鬆的可能性下降。但考慮經濟增長的內生動能不足,尤其是中小企業發展仍面臨諸多困難,貨幣政策將更加注重精確性,引導資金流入實體企業。與此同時,考慮到債券違約風險加大金融市場波動、推高風險溢價的可能,需要貨幣政策及時做出對衝,防止金融市場超預期波動引發的貨幣市場利率過快上升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貨幣政策已逐漸回歸常態化並不意味著政策將貿然收緊。央行副行長劉國強此前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也表示,從趨勢看我國經濟比較強勁,政策效果正在發揮作用,市場信心在恢復。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也要考慮下一步的政策,總體上要繼續保持鬆緊適度,政策調整要基於對經濟狀況的準確評估,不能倉促、不能弱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果,要把實體經濟服務好。另外也不能出現「政策懸崖」。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盛松成表示,疫情後中國經濟平穩恢復,貨幣政策的確無需大水漫灌,但當前中國面臨的主要任務是恢復和穩定經濟增長,同時防範金融風險,所以不宜收緊貨幣政策。他指出,當前遠未達到收緊貨幣政策的條件,中國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兒」,至少在明年上半年之前,都不應收緊貨幣政策。

【來源:經濟參考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更趨精準 貨幣政策將保持連續性
    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更趨精準 貨幣政策將保持連續性全面降息降準概率降低,結構性政策或持續發力日前,央行黨委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 展望明年,業內人士表示,宏觀政策向常態化回歸是大方向,但貨幣政策投放力度不會驟然收緊。與上一次強調「靈活適度」不同,這次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這意味著結構性貨幣政策將作為明年貨幣政策的主要發力點。
  • 年初劃定重點工作 財政貨幣政策保持連續更趨精準
    積極的財政政策將「精準有效」,財政支出保持適當強度,持續推進減稅降費,重點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在促科技創新、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等方面主動作為。穩健的貨幣政策將向常態化回歸,但力度不會驟然收緊,尤其是針對小微企業的政策將體現連續性,不排除更多創新工具推出。  就財政政策而言,「提質增效」「精準有效」「更可持續」成為2021年積極財政政策的關鍵詞。
  • 範劍平:今年貨幣政策要做到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在現場發表主題演講《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全球經濟》,他表示今年中國的貨幣政策要做到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範劍平介紹,2016年之前,中國長期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此前20年M2增速平均超過16%,而在同期GDP名義增長只有12.7%。
  • 央行工作會議: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網原標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本報北京1月7日電 (記者徐佩玉)4日,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召開,部署了2021年十項重點工作。在深入分析當前經濟金融形勢的基礎上,會議要求,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帶動存款利率市場化。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 中金公司:預計下半年經濟延續復甦態勢 貨幣政策或逐步回歸常態
    7月16日,中金公司發布研報指出,預計下半年經濟延續復甦態勢,但回升速度可能趨緩;下半年財政政策力度將加大,貨幣政策可能逐步回歸常態。中金公司認為,二季度以來經濟快速回升,工業生產回升快於服務業,投資回升快於消費。在有效疫苗得到廣泛運用、疫情完全得到控制前,人們仍然會減少外出,非必需的服務消費仍然會受到抑制。因此,國內外經濟可能很難恢復到疫情前的增長路徑。
  • 央行重磅報告來了,貨幣政策後續走向如何?券商點評丨火線解讀
    「短期看,央行降準概率明顯下降,更多通過『逆回購+麻辣粉』等貨幣政策組合工具保持市場短中長期的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央行還會通過再貸款再貼現的工具,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這些工具都體現了央行貨幣政策的靈活適度和精準導向。」溫彬稱。
  • 黑色:政策回歸常態 需求邊際下降
    政策回歸常態,需求邊際下降摘要:原料短缺,成本支撐明顯,卷板利潤高企,螺紋供給受限供給端,明年上半年鐵礦、焦炭供給緊張程度大於下半年,成本對螺紋鋼價格支撐延續,且隨著春節期間螺紋鋼庫存增加,噸鋼生產利潤或進一步下降。
  • ...宏觀政策要加大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我們...
    【統計局:不會搞大水漫灌 更多是精準的幫扶】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面對疫情衝擊,面對國內外複雜嚴峻的形勢,宏觀政策要加大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我們實施了定向降準,引導市場報價利率下行,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等舉措,核心目的就是要通過保持市場流動性的合理,引導市場利率或者說市場報價利率下行,更好地支持企業的發展。
  • 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 為復工復產注入金融活水
    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靈活適度,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為復工復產注入金融活水(財經眼·宏觀政策加力 對衝疫情影響②)  運用結構性工具精準施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整體利率下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貨幣政策一系列應對措施靈活適度
  • LPR「七連平」折射貨幣政策新信號
    在經濟企穩回升情況下,LPR「七連平」的背景是貨幣政策將更加強調穩增長與防風險之間的平衡,市場無需對非常規貨幣調控逐步回歸正常化而過於擔憂。LPR「七連平」有兩個直接原因:一是日前央行超額續做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但中標利率與前次操作相同,這意味著LPR報價的參考基礎未發生變化。二是近期中期市場利率較快上揚,銀行資金成本存在一定上行壓力,抑制了銀行調降LPR報價的動力。
  • 央行: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 穩定性、可持續性
    記者12月29日從央行網站獲悉,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四季度(總第91次)例會於12月2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 央行: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記者12月29日從央行網站獲悉,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四季度(總第91次)例會於12月2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 神秘人士餘初心再度發文 :貨幣政策靈活應對 階段性特殊政策必然...
    對於下一階段經濟金融政策的方向,此次例會也作出了一些調整。從表述上來看,二季度例會在貨幣政策展望方面,更加強調提高政策的「直達性」、打通貨幣傳導多種堵點。市場各方應當做好預期管理和信息溝通,正確看待特殊時期的貨幣政策,專業應對市場波動。
  • 繼續保持對經濟恢復必要支持力度 2021年貨幣政策「穩」字當頭
    「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更加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繼續保持對經濟恢復必要的支持力度。」1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人民銀行會堅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靈活把握貨幣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以適度貨幣增長支持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
  • 2021,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
    回顧2020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宏觀政策怎樣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展望2021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做到提質增效、更可持續,穩健的貨幣政策如何做到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人民日報記者採訪相關專家和企業,探討如何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 堅持「穩」字當頭 貨幣政策保持定力持續護航經濟發展
    「2021年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指出今年貨幣政策的方向。不久前召開的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同時也要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精準滴灌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 貨幣政策領銜 央行圈定2021十大重點工作
    其中,依舊被放在首要位置的穩健貨幣政策,由2020年「靈活適度」進一步調整為「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同時,央行提出繼續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綠色金融被作為重點工作單獨部署。在防範化解風險方面,加強網際網路平臺公司金融活動、支付、個人徵信業務、金融產品營銷等監管力度也再次重申。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與2020年相同,穩健的貨幣政策仍是首位。
  • 官方: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 夏賓)中國央行29日公布消息稱,其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四季度例會於12月2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 【任澤平:2021年貨幣政策尚不具備大幅收緊條件】恆大研究院分析師...
    【任澤平:2021年貨幣政策尚不具備大幅收緊條件】恆大研究院分析師任澤平12月10日發文點評11月金融數據指出,當前貨幣政策雖回歸正常化,但談收緊為時尚早。展望2021年,貨幣政策宜保持觀察,尚不具備大幅收緊條件。總量層面,結構性寬鬆和結構性收緊並存,長期趨於正常化,社融及M2增速逐步回落。
  • 貨幣政策如何把握好精準性和時效性?央行回應
    下一步貨幣政策在引導利率進一步下行的同時,如何把握好精準性和時效性?對此,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11月6日表示,下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根據形勢變化和市場需求及時調節政策力度、節奏和重點,一方面特殊時期出臺的政策將適時適度調整,另一方面對於需要長期支持的領域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