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政策回歸常態 需求邊際下降

2021-01-11 和訊期貨

政策回歸常態,需求邊際下降

摘要:

原料短缺,成本支撐明顯,卷板利潤高企,螺紋供給受限

供給端,明年上半年鐵礦、焦炭供給緊張程度大於下半年,成本對螺紋鋼價格支撐延續,且隨著春節期間螺紋鋼庫存增加,噸鋼生產利潤或進一步下降。下半年,隨著供給逐漸增加,冶煉成本有望下降,帶動螺紋價格下行。

基建:需求牽引供給,存量或縮減

從資金角度看,明年專項債、城投、特別國債等總量資金減少,3-3.3萬億,財政支出或與今年預算持平,則明年政府對基建投資總量將下降,疊加需求側管理要求,資金投放傾向於新基建,傳統基建投資比例下降,基建領域對螺紋的需求總量下滑速度大於基建投資下降速度。

21年地產開發前端下降,後端增強

從政策角度看,預計21年部分城市將解除限價,放鬆限購,同時收緊商品房貸款額度,提高首付比例。已出臺政策,從銷售、融資、開發模式三個方面影響房地產開發,房企亦將加快庫存土地開發,積極銷售。綜上,預計明年地產企業新開工面積增速同比下降,竣工面積同比增加,對螺紋需求小幅下降。

操作策略:

由於21年上半年鐵礦、焦炭供給繼續趨緊,且螺紋鋼需求下降,則可階段性做空螺紋生產利潤,入場區間為當螺紋盤面利潤50-150元/噸,當利潤跌破-100元/噸時離場。

一、2020年螺紋鋼價格走勢及行情回顧

2020年由於疫情因素影響,螺紋鋼價格走勢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2-4月,疫情導致價格橫盤震蕩。首先,節後首個交易日,春節長假期間累積的恐慌情緒得以釋放,螺礦主力合約開盤均跌停。然後,由於政府防疫措施效果明顯,市場認為恐慌情緒導致短期價格偏離過大,走勢向上修復;最後,歐美疫情擴散速度超預期,價格二次探底。屆時各國均採取了超常規的貨幣與產業政策對衝經濟下滑--歐、美從消費端發力(直接向居民、企業發放補助),中國則從供給端發力(推進企業復工、復產)。

第二階段為4-9月,貨幣與財政政策持續發力,需求攀升,價格持續上行。具體細分,4-5月為刺激政策進入實施階段與企業趕工疊加,螺紋鋼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速超過10%。6月由於南方降水超預期,長江沿線各省份均出現百年不遇洪澇災害,終端需求下降;7-9月則是預期主導價格走勢,市場認為'金九銀十'需求增速將延續4-6月行情,投機需求有效對衝了實際需求下滑,例如,當時杭州螺紋鋼庫存超百萬噸,且據傳套利庫存超過半數。

第三階段為9-10月,價格回落。由於實際需求不及預期,疊加外礦(發往中國量)供給持續增加,港口鐵礦持續累庫,成本對價格的支撐弱化;

最後為11月至年底,價格再次上漲並創近年新高。此階段主要矛盾為原料價格上漲,噸鋼生產成本抬升;其次是7-8月讓位於特別國債的專項債,於9-10月集中發行完畢,11月起資金逐步投入施工項目,導致螺紋需求回落速度不及預期嗎,甚至逆季節性上揚;最後為家電、機械等出口訂單大增推升卷板需求、利潤,鐵水流向卷板量增加,而螺紋供給未隨著需求增加而增加。

隨著新冠疫苗研發成功、投產、使用,明年的經濟與貨幣政策將回歸常態,故欲分析21年螺紋價格走勢,須以兩點為核心--即由於疫情縮減的產量將回補,對衝經濟下滑的行業,需求將回落。

二、原料短缺,成本支撐明顯,卷板利潤高企,螺紋供給受限

(一)21年鐵礦仍呈供小於求格局

2020年鐵礦石供給端變化最大的當屬淡水河谷,由於疫情及天氣等因素,其產量目標由年初3.4-3.5億噸逐漸下調至3-3.05億噸,減量約4000萬噸。同時為彌補其19年庫存消耗,主動增加1000-1500萬噸庫存,進一步制約鐵礦供給。

根據公司新聞、公告,預計淡水河谷21年達產產能為3500-5200萬噸(見圖2)。此外,由於疫情影響,20年南部礦區生產效率下滑,影響產量700-1500萬噸,綜上預計21年淡水河谷產量增量為3150-5000萬噸。

其他主流礦山:力拓2021年有兩個項目將實現投產,包括羅布河谷產能維持項目(RobeRiverjointVenture與WesterenTurnerSynclinePhase2),這兩個項目主要用以替換產量即將枯竭的礦山,對總產量影響不大,根據其最新公布目標,21年產量預計增加500-700萬噸;BHP21年產能變化不大,其SouthFlank(8000萬噸/年)產能項目主要用以代替楊迪礦;FMG的Eliwana項目(3000萬噸/年)於2020年底達產,2022年完成替換礦山,2021年本應增產3000萬噸,但其公布的21年產量目標,幾乎與今年持平,表明替代時間前移。

至於非主流礦山,除Roperbar&FrancesGreek由於高礦價刺激,恢復前期關閉的高成本礦山外,英美資源,CSN等公司21年產量增量預估均是建立在疫情消除或天氣影響的因素之上(圖3為21年礦山產量增長預估)。

據1-11月數據測算,預計20年全球(除中國)生鐵產量為4.06億噸左右,較19年減少4000萬噸以上,由於新冠疫苗逐漸投入使用,歐、美地區經濟恢復加快,疊加疫情期間的大規模貨幣刺激政策,預計21年全球(除中國)生鐵產量將大幅增長。

下面以中國地區21年生鐵產量增加2000萬噸為基準,分三類假設,測算21年全球鐵礦石供需情況:

樂觀假設:21年全球(除中國)生鐵產量恢復至19年水平,則鐵礦總需求增加9600萬噸左右,供、需求缺口為2100-3600萬噸。

中性假設:21年全球(除中國)生鐵產量增加2000-3000萬噸,則鐵礦需求增量為6400-8000萬噸,供、需求缺口為0-2000萬噸

悲觀假設:由於疫情反覆,疫苗對英國新冠異變毒株作用不大,則21年全球(除中國)生鐵產量沒有增長,預計供給過剩量為1300-1500萬噸

除測算產量供需缺口外,還需注意原料、產成品的時間錯配問題。如前文提到,以歐、美為代表,為應對疫情,政策從消費端發力,導致其消費恢復速度高於生產,這也是中國出口旺盛主因。一旦歐美生產逐漸恢復,對原料需求立即增加,而本國產品對進口形成替代,到影響中國出口則相對滯後,存在時間上錯配。

(二)焦炭供給仍未完全恢復

今年是是三年藍天保衛戰收官之年,亦是焦化企業產能置換最多的一年,由於疫情影響,本應達產的項目建設延遲,而產能淘汰則按計劃實施,且今年生鐵產量繼續增加,導致焦炭供、需矛盾領先於其他黑色系各品種。自7月-12月底,焦炭現貨價格歷經十一輪提漲,漲幅600元/噸,期貨漲幅超過1000元/噸,噸焦贏利為500元/噸以上,亦處於近年新高。

2020年河北地區已淘汰1240萬噸有效焦化產能,新增200萬噸焦化產能,淨淘汰1040萬噸。2020年太原去產能任務1100萬噸全部完成;新增產420萬噸產能,且均已出焦。

2021年,由於疫情而導致建設工期延長的焦化企業將逐漸投產,焦炭淨增產能1600萬噸,有效緩解當前的供、需矛盾,且4月後產能釋放速度加快。

(三)卷板利潤高企,螺紋產能利用率偏低

根據鐵礦石進口增量推算,2020年中國生鐵產量同比增加4000-5500萬噸,增速為5-7%,據此測算各類鋼材產量增幅,則統計局關於鋼筋產量數據相對準確。

由圖可知,1-11月,主要鋼材品種中,唯有熱卷產量增速大於鋼材,且超過去年同期,主要得益於家電、機械等出口超預期。導致板材利潤高於螺紋,特別是冷軋卷板利潤超過1000元/噸。

據我的鋼鐵統計,今年6月份時,螺紋產能利用率達到83-87%,創近年新高,後逐漸回落。11月螺紋生產利潤大幅回升,而產量未明顯增加的原因,除11月本是螺紋鋼需求淡季外,卷板利潤高企,鐵水流向改變是主因。明年需著重關注國外生產恢復後,卷板利潤的變化。

三、基建:需求牽引供給,存量或縮減

今年中國GDP能實現正增長,除防疫措施及時、有效外,主要得益於地產、基建與出口拉動。而基建與地產則是螺紋鋼主要需求領域,下面將通過分析21年基建與地產的細分項可能變化來預測螺紋鋼的需求。

由於基建主要依賴政府投資,而政府支出又可分為兩部分:一是預計支出(財政政策基調);二是實際支出。而政府支出=公共預算支出(財政收入+預算資金調入及結餘+財政赤字)+專項債+城投債,此外基建投資還與地方本級政府性基金收支相關(這一項與城投部分重疊)。

首先:關於政策基調,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從措辭上看,明年的政策基調與2020年相比,略顯寬鬆。

(一)21年預算支出或與今年預算持平,基建領域財政支出減少

截止至11月末財政實際收入169489億元,下降5.3%,與預算基本相符。但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7846億元,增長0.7%,較預算減少6462.5億元,且隨著經濟進一步復甦,預計20年財政實際支出同去年持平或略微增加,較預算減少9000億左右。

市場預計中國2021年GDP增長7.5-9%,財政赤字同比減少8000-13000億。通過近年GDP與財政收入增速相關性測算,預計21財政收入增長5-6%,且預算資金調入及結餘不可累積,則21年公共預算支出同今年持平的概率大。

由於疫情原因,4-6月財政投向基建領域資金較多,後逐漸放緩,且下半年隨著出口數據持續向好,基建投入(財政)減弱,除農林水事務外,其他行業年度投資增速均為負。

(二)21年專項債投向傳統基建的總量與比例均降低

2020年新增專項債3.75萬億,同比增長1.6萬億(其中2000億用於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淨增1.4萬,同比增長60%以上。

2020年3月,監管部門下發通知,全年專項債不得用於土地儲備、棚改等與房地產相關領域,7月後政策進行微調,對棚改在建工程資金鬆綁。

由於禁止土儲、棚改等原因,今年專項債投向基建領域資金比例達到60%(2019年不到20%),綜合計算,今年專項債用於傳統基建的資金同比增加1.7萬億。

明年經濟恢復常態後,預計新增專項債低於3萬億,且投向傳統基建比例或降至30%以下(投向新基建比例增加),則21年投向傳統基建的專項債資金同比減少1.3萬億以上。

(三)21年城投債淨髮行量同比下滑

今年城投淨融資創6年新高,較19年增長4600億元。11月,產投債(永煤)與城投債均爆發兌付風險,其中城投企業盛京能源合計有兩筆債券發生"技術性違約",總規模5億元,為近年首次,受此影響11月11日以來,全市場已有超千億元的信用債發行取消。

此外,年度經濟工作會議提到要"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從經濟與風險角度看,預計明年城投淨髮行量將大幅縮減。

(四)其他資金

為應對財政收入下滑,今年地方政府積極增加土地出讓,導致土地出讓金收入是少有的、增速超過去年的指標之一,亦透支了未來土地出讓量,預計明年土地出讓收入增速將下滑。

其他方面資金,1萬億特別國債,明年不會繼續發行。且特別國債是需要地方政府還本、付息,是地方政府未來需要考量的問題。

綜上,預計21年基建投資總量減少,傳統基建投資比例降低。例如,從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上獲悉,預計2021年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2.4萬億元左右,較20年2.7萬億同比減少10%以上,可作為佐證。21年基建投資增速預估見下圖。

四、21年地產開發前端下降,後端增強

關於21年地產需求,由之前的悲觀,轉為中性,原因是政策指向發生了明顯的轉變。前期政策指向以'央行'為主導,如2020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求是》雜誌撰文指出房地產泡沫是威脅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前央行行長周小川發表的論文《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中提議將房價納入到CPI等。當時判斷21年不僅是貨幣政策回歸常態,而且會將地產行業作為21年結構化去槓桿標的。

然而,年度經濟工作會議提到,要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充分挖掘縣鄉消費潛力。預計21年部分弱二線、三線城市將放開房地產限購、限價,同時提高首付比例,降低房地產貸款總量。

綜上,21年地產領域螺紋需求以已經出臺的政策為主,降低未來可能出臺的限制政策權重。

(一)'三道紅線'政策限制地產融資

2020年8月,監管部門出臺新規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的增長,設置"三道紅線"(以2019年6月底為基礎)--紅色檔:三條紅線全中招,接下來不得有增加有息負債;橙色檔:踩到到了兩條紅線則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黃色檔:只有一條紅線超出閾值,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10%;綠色檔:即便全部指標都及格,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也不得超過15%。

為應對政策,房企"瘦身""增肌"手段並舉:一方面,房企"增肌"方式包括分拆資產上市、配售新股、引入戰投等,分拆旗下物業資產上市最為常見(如恆大物業);另一方面,密集出售旗下高負債標的以"瘦身"。

但中小房企手段缺乏騰挪手段,預計明年地產行業破產重組企業數量增加,行業總需求受限。

(二)滾動開發模式受限

近幾年,地產企業普遍採取"新開工-預售-拿地-新開工"的滾動開發模式,房屋預售量佔總銷售量的比例漸增,交房周期延長。

由於疫情原因,部分房地產企業現金流斷裂,導致期房建設出現爛尾,且近年商品房預售庫存不斷上升,風險增加。受此影響,部分地方政府紛紛出臺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政策。

政策內容主要集中於四個方面:一是要求開發商開設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專用帳戶;二是要求開發商與監管機構、監管銀行籤訂預售資金監管協議;三是對信用資質不同的開發商實行差別化資金監管額度;四是在預售資金使用方面按照工程進度支取相應比例的資金。

(三)地產企業資金鍊趨緊

受限,受疫情與政策影響,上半年,地產企業購地支出增加,具體表現為土地購買量增加,房企土地購置費支出佔開發投資總額比例再次攀升;其次,房企還債資金增加,還債資金增速由去年的2%增長至7%。

五、21年螺紋鋼庫存季節性規律明顯

1-11月,螺紋鋼供給量同比增加4.9%,表觀消費量增加5%,供、需大致相等。

由於疫情影響1-4月需求數據偏低,則21年4月中旬以前,螺紋表觀銷量增速同比將大幅增加。後由於終端需求回落,以及鐵水從卷板再次流向螺紋,供給亦出現回升,則21年螺紋庫存季節性規律大於今年。

六、21年供需預測及操作策略

供給端,明年上半年鐵礦、焦炭供給緊張程度大於下半年,成本對螺紋鋼價格支撐延續,且隨著春節期間螺紋鋼庫存增加,噸鋼生產利潤或進一步下降。下半年,隨著供給逐漸增加,冶煉成本有望下降,帶動螺紋價格下行。

從資金角度看,明年專項債、城投、特別國債等總量資金減少,3-3.3萬億,財政支出或與今年預算持平,則明年政府對基建投資總量將下降,疊加需求側管理要求,資金投放傾向於新基建,傳統基建投資比例下降,基建領域對螺紋的需求總量下滑速度大於基建投資下降速度。

從政策角度看,預計21年部分城市將解除限價,放鬆限購,同時收緊商品房貸款額度,提高首付比例。已出臺政策,從銷售、融資、開發模式三個方面影響房地產開發,房企亦將加快庫存土地開發,積極銷售。綜上,預計明年地產企業新開工面積增速同比下降,竣工面積同比增加,對螺紋需求小幅下降。

操作策略

操作建議:由於21年上半年鐵礦、焦炭供給繼續趨緊,且螺紋鋼需求下降,則可階段性做空螺紋生產利潤,入場區間為當螺紋盤面利潤50-150元/噸,當利潤跌破-100元/噸時離場。

(責任編輯:陳狀 )

相關焦點

  • 更趨精準靈活 貨幣政策漸回歸常態
    在跨月的時間窗口,央行連續進行逆回購,更是打破月中續作的慣例開展2000億元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體現了其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政策意圖。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臨近年底時點,央行仍會通過加大公開市場操作方式進行流動性調節。而長期來看,貨幣政策將逐步回歸正常,進一步寬鬆的可能性在下降,降息降準的概率也相對降低。
  • 2020黑色金屬策略二季報:鐵合金回歸需求主導 高價難以長期維持
    焦炭:需求整體走弱,警惕成本坍塌。短期內高爐提產,焦炭供需邊際改善,價格逐步企穩。從中長期來看,隨著終端需求的走弱,焦煤成本的下移,預計焦炭價格彈性則將進一步缺失,將跟隨黑色產業鏈價格重心下移,去產能並不會對焦炭有太多驅動。
  • 華泰證券年中策略:下半年宏觀經濟常態回歸
    新冠疫情已進入第三階段,全球經濟漸進修復、常態回歸是下半年宏觀經濟的主旋律。當前寬財政成為新主角、寬信用繼續發力、寬貨幣力度微調。判斷未來兩到三個季度,國內各項經濟活動大概率向近年均值水平逐步收斂,全年經濟增速有望達到2-3%。預計下半年CPI與PPI走勢收斂,社融高增引發的再通脹壓力較小。中美摩擦變成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
  • 中金公司:預計下半年經濟延續復甦態勢 貨幣政策或逐步回歸常態
    中證網訊(記者 胡雨)國家統計局7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GDP同比下降1.6%,其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長3.2%,較一季度轉正。7月16日,中金公司發布研報指出,預計下半年經濟延續復甦態勢,但回升速度可能趨緩;下半年財政政策力度將加大,貨幣政策可能逐步回歸常態。中金公司認為,二季度以來經濟快速回升,工業生產回升快於服務業,投資回升快於消費。
  • 銅:需求邊際改善 支撐價格
    原標題:銅:需求邊際改善,支撐價格   【觀點及交易策略】
  • 2020黑色金屬策略二季報:雙焦需求整體走弱 警惕成本坍塌
    焦炭:需求整體走弱,警惕成本坍塌。短期內高爐提產,焦炭供需邊際改善,價格逐步企穩。從中長期來看,隨著終端需求的走弱,焦煤成本的下移,預計焦炭價格彈性則將進一步缺失,將跟隨黑色產業鏈價格重心下移,去產能並不會對焦炭有太多驅動。預計二季度波動區間在1500-1900,利潤區間在0-200。焦煤:回歸鋼價主導,重心繼續下移。
  • 調控「邊際效應」減弱 樓市現「暖冬」
    擠出了投機泡沫、調整了市場結構、抑制了房價過快上漲,持續了兩年多、號稱「史上最嚴」的房地產調控,也隨著近期樓市「暖冬」的到來,逐漸顯露出調控「邊際效應」減弱的跡象。專家表示,在當前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基礎尚不穩固的情況下,現行調控政策仍有必要繼續堅持,更具長效性、更具市場化的政策也亟待出臺。
  • 「黑色風暴」再度來襲?周期股掀漲停潮 黑色系期貨全線飆升!機構卻...
    在判斷未來走勢時,她進一步表示,從中長期角度看,黑色產業鏈的整體利潤取決於鋼材的供需狀況。從需求端來看,對鋼材需求影響最為明顯的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並沒有出現明顯的放鬆。商品房銷售面積未來增量有限也意味著房地產開工建設環節對於鋼材需求的拉動也將有所減弱。而隨著過去兩年高利潤對供應的不斷刺激,今年鋼材的供應瓶頸也逐漸被打開。
  • 進口煤相關​政策鬆動,黑色系行情火爆
    進口煤相關政策鬆動,黑色系行情火爆11月30日,海關總署召集各關區召開相關會議,對煤炭進口通關進一步放鬆並加速。華南方面,沙田海關和新沙海關發布通知:11月30日前到錨地的煤炭(除澳煤外)都可以清關,消費地不限省內和省外。
  • 邊際效用:為什麼說有些用戶需求不該被滿足
    但很多產品經理在工作中是忽略場景的重要性的,同一個用戶、同一件商品,在不同場景下效用就不同,所以產品經理無論做什麼需求都是沒辦法脫離場景思考的。3. 效用的多樣性一個人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所以產品能提供的效用也是多種多樣的。舉一個例子,比如說同樣是一家餐廳,可能提供的效用就是不同的。
  • 連平:2021年物價運行將回歸經濟基本面
    物價整體水平將會回歸經濟基本面,保持溫和上漲的格局,給貨幣政策的靈活運作提供了充裕空間。2020年中國經濟在疫情衝擊之下走出「V」型態勢,投資、消費、進出口等數據近期持續回升。受到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的影響,1-10月PPI持續徘徊在負增長區間;5月隨國內經濟復甦同比增速觸底反彈,但反彈速率受成本傳導約束。
  • 供需環境邊際轉差 但價格下行空間有限
    截至2月28日,全國高爐產能利用率73.2%,較春節前下降4.09個百分點,247家鋼廠日均鐵水產量206.42萬噸,較春節前下降17.32萬噸,降幅7.74%。隨著疫情的持續緩解,下遊需求啟動並持續改善,鋼廠生產情況有望好轉。雖然目前鋼廠的生產經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的影響,但產能利用率並未大幅偏離往年的運行軌跡。從往年的情況來看,3月份鋼廠產能利用率以及日均鐵水產量提升幅度有限。
  • 伍戈:自發性經濟修復已在路上 總需求不足仍是最主要矛盾
    圖3 房地產、汽車開始自發性修復 資料來源:WIND現在對房地產而言有兩股力量:一股力量是自發修復;另一股力量是逆周期政策的力度。房地產的消費或者銷售並不像旅遊、餐飲行業,它的需求不會消失,只會推遲。加上利率政策的引導,房地產的銷售目前是觸底回升的過程。整個二季度還是負增長,但往零增長方向上走。
  • 新常態之「新」,意味著不同以往 新常態之「常」,意味著相對穩定
    以新常態來判斷當前中國經濟的特徵,並將之上升到戰略高度,表明中央對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階段變化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刻,正在對宏觀政策的選擇、行業企業的轉型升級產生方向性、決定性的重大影響。  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穩速、高效增長轉型,關鍵是轉變過度依賴投資的格局,因此,經濟管理思路也應當轉變。
  • 聊聊那些擁有「邊際效應」的產品
    二、邊際成本遞減剛才說到的其實就是邊際效應裡成本遞減的模式,也是我們這次討論產品的核心,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就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一種投入要素連續的等量增加,當增加到一定產值後,所提供的產品增量就會下降,同時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就會遞減
  • 國泰君安2021年度策略之政策展望:潮落之後期待兼容並包的春天
    本報告導讀2021年,作為「十四五」規劃元年,隨著經濟的修復,貨幣與財政政策將回歸常態,關鍵看點在於資本市場改革開放,以及產業、區域和人口領域的政策紅利。摘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財政政策回歸常態。貨幣政策最寬鬆時點已過,宏觀流動性收緊預期提升,貨幣政策將逐步回歸疫情前的「穩健中性」。
  • 北京「恢復」國際航班,回歸常態重要一步
    如今,時隔近半年後,北京國際直航航班再度恢復,這表明我國常態化疫情防控取得相當進展,相關方面對境外輸入風險也有了充分評估與把握,社會回歸常態再進一步。北京作為首都,是中國重要的對外交往窗口,也是許多外國人進入中國、中國公民「回家」的首選之地。2019年北京首都機場已連續9年位列世界第二繁忙機場,由此也可見北京在國際航空中的樞紐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