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如何把握好精準性和時效性?央行回應

2020-12-04 第一財經

下一步貨幣政策在引導利率進一步下行的同時,如何把握好精準性和時效性?對此,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11月6日表示,下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根據形勢變化和市場需求及時調節政策力度、節奏和重點,一方面特殊時期出臺的政策將適時適度調整,另一方面對於需要長期支持的領域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在當天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孫國鋒表示,人民銀行將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創新和完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精準設計激勵相容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符合新發展理念相關領域的支持力度,持續增加小微企業首貸、信用貸、無還本續貸,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他強調,要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發展,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堅持協調發展,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推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綠色發展,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堅持開放發展,推動金融雙向開放,營造以人民幣自由使用為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係。堅持共享發展,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支持,增強金融普惠性。

相關焦點

  • 央行: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 穩定性、可持續性
    記者12月29日從央行網站獲悉,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四季度(總第91次)例會於12月2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 央行: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記者12月29日從央行網站獲悉,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四季度(總第91次)例會於12月2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 央行重磅報告來了,貨幣政策後續走向如何?券商點評丨火線解讀
    11月26日,央行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今年以來已推出涉及9萬億元貨幣資金的貨幣政策應對措施,前10個月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讓利約1.25萬億元。總體來看,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前瞻性、主動性、精準性和有效性,成效顯著,傳導效率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
  • 鈕文新:央行和財政有什麼好爭論的?——貨幣政策切忌作繭自縛
    說實話,這事真沒什麼好爭論的,財政無非是說:央行應當以國債(國家信用)為基礎吞吐基礎貨幣;而央行則認為,這是赤字貨幣化,是財政向央行透支。表面看各說各的道理,但這裡有個關鍵的基礎性概念:到底什麼是赤字貨幣化?是不是央行只要買入國債就屬於財政貨幣化?按照理論,所謂財政赤字貨幣化,一般指的是:財政直接、強行向央行發行國債的行為。
  • 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透露了啥?
    央行最新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一階段將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是大概率事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 央行報告透露海量信息!貨幣政策更靈活適度、LPR轉換進度納入MPA
    下一步貨幣政策怎麼幹?央行最新出爐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給出了答案。 二是主要經濟體高度寬鬆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效果和溢出效應需密切關注。貨幣和財政政策僅能對衝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未來全球經濟復甦態勢及金融形勢根本上仍取決於疫情防控進展,非常規政策的負作用也會逐步顯現。 三是國內經濟仍面臨較多挑戰。
  • ...適宜貨幣金融環境——2019年央行宏觀調控和貨幣政策實施工作紀實
    2019年冬,易綱在《求是》雜誌刊發題為《堅守幣值穩定目標 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的署名文章,他回顧了20世紀「大蕭條」以來全球範圍貨幣政策三個階段的歷史演進,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貨幣政策調整的經驗規律,明確了新時代堅守好貨幣政策維護幣值穩定和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福祉的初心使命。  在這篇7000字的長文中,易綱對「穩票子」進行了反覆強調。
  • 匯率波動效應考驗央行貨幣政策獨立性
    人民幣匯率長期以來單邊升值、缺少波動、缺乏彈性和相對固化的狀況,產生或變異了市場化趨勢下所庇蔭和假象的一處非市場化領地,形成國際貿易關係和基礎的扭曲,以致用市場化方式和手段回歸與釋放人民幣匯率效應,重塑匯率基礎與機制,反遭遇了現實格局的立體掣肘與系統威脅。這或將成為深化人民幣國際化的最大障礙,並對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形成「反芻」式考驗。
  • 央行報告罕見7次提及泡沫 貨幣政策重心發生變化
    3、首次強調「期限錯配」問題,對9月份資金面緊張和開展14天、28天逆回購進行了解釋,首次提出「短期內交易量迅速膨脹和交易期限超短期化蘊含的風險值得重視」。我們提出的資金緊張是央行有意為之、「流動性拐點」到來、期限錯配成本上升得到驗證。  4、正面回應「棄房保匯」、「棄匯保房」爭議,該報告認為兩者均不可取。
  • 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
    中國人民銀行11月26日發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總體來看,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前瞻性、主動性、精準性和有效性,成效顯著,傳導效率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今年以來已推出涉及9萬億元貨幣資金的貨幣政策應對措施,前10個月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讓利約1.25萬億元。
  • 央行最新定調!不再提「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加強逆周期調節,對...
    來源:格隆匯作者:孫璐璐 來源:證券時報網一方面在強調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並不再提「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另一方面,又在強調需警惕通脹預期發散,貨幣政策會預調微調以穩定經濟主體的通脹預期。下一步的貨幣政策方向究竟在何方?
  • 貨幣政策領銜 央行圈定2021十大重點工作
    同時,央行提出繼續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綠色金融被作為重點工作單獨部署。在防範化解風險方面,加強網際網路平臺公司金融活動、支付、個人徵信業務、金融產品營銷等監管力度也再次重申。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與2020年相同,穩健的貨幣政策仍是首位。央行提出,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 2020年全球央行年會探討貨幣政策框架調整
    文章梳理了美聯儲貨幣政策框架調整為平均通脹目標制的具體內容,及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框架調整的趨勢,並嘗試總結了相關討論的觀點。8月27-28日,2020年傑克遜·霍爾央行年會召開,各央行代表及學界人士圍繞「展望未來十年:對貨幣政策的影響」這一主題展開討論。
  • 管濤:斷言貨幣政策收緊尚早 實現財政赤字顯性化更重要
    貨幣政策又如何體現「房住不炒」?時代周報記者專訪原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貨幣政策轉向結構性寬鬆時代周報:國內GDP由一季度同比下降6.8%到二季度增長3.2%,加上這次央行公布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在結構性寬鬆上篇幅不少。下半年的貨幣政策是否會從全面寬鬆轉向政策性寬鬆?
  • 歐央行迎首位女行長 拉加德如何掌控歐洲貨幣水龍頭?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歐央行迎來首位女行長 拉加德如何掌控歐洲貨幣「水龍頭」? 來源:中國證券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史上首位女總裁克裡斯蒂娜·拉加德,即將走馬上任歐洲央行(ECB)行長,成為其首位女行長。當地時間18日閉幕的歐盟峰會上,歐盟理事會正式任命拉加德為歐洲央行行長。
  • 更趨精準 貨幣政策將保持連續性
    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 展望明年,業內人士表示,宏觀政策向常態化回歸是大方向,但貨幣政策投放力度不會驟然收緊。與上一次強調「靈活適度」不同,這次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這意味著結構性貨幣政策將作為明年貨幣政策的主要發力點。
  • 經濟學家鄧海清:貨幣政策究竟如何看?
    4、一季度社融存量增速遠高於名義GDP增速,宏觀槓桿率飆升,市場對新一輪加槓桿和房價泡沫的擔憂浮現。   5、央行一季度例會提出「保持戰略定力」、「堅持逆周期調節」,刪去了「提高貨幣政策前瞻性、靈活性和針對性」,重提「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4月政治局會議強調「保持定力、增強耐力」、「結構性去槓桿」。
  • 螞蟻集團整改進程如何?降準降息會來嗎?央行回應這些熱點問題
    圍繞2020年金融統計數據,回應熱點問題,央行這場發布會幹貨滿滿!上證報記者獲悉,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1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新聞發言人、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參會。
  • 央行孫國峰:貨幣政策應加強國際協調,「三支柱」維護宏觀經濟均衡
    不過,在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中國潛在增速放緩、去槓桿進程持續的大背景下,央行的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管理將將如何推進?針對上述話題,近期,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在舊金山聯儲發表了英文演講。孫國峰認為,「當更低的經濟增速是因為潛在產出下降(potential output),而不是產出缺口擴大,那麼過度刺激性的宏觀政策只會導致更嚴重的失衡。」他稱,當前中國的貨幣政策不宜過緊也不宜過松。
  • 中國首推主權數字貨幣DCEP,央行的初心是什麼?
    最後,數字貨幣提高央行對於貨幣供給和流通的控制力。目前流通的貨幣完全是匿名的,央行無法追蹤交易的具體情況。央行數字貨幣能夠實現對貨幣的精準追蹤,使得央行能夠對貨幣的流通和宏觀經濟的運行情況有更加及時準確的把握,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央行通過大數據提升央行對貨幣供給和流通的控制力,有利於減少洗錢、逃稅等違法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