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鏡片生產基地生存實錄——萬新光學在疫情當下的應對之策

2020-11-24 網易新聞

全球最大鏡片生產基地生存實錄

——萬新光學在疫情當下的應對之策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王海平

編 輯丨李博

導讀:

近日,江蘇萬新光學集團總裁湯峰接受了南方報業集團旗下權威商業媒體《21世紀經濟報導》專訪。專訪中,湯峰深度剖析了疫情環境下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危機與機遇,並強調在經濟下行趨勢的持續現狀下,企業更注重研發的投入,引進高級人才,積極向世界價值鏈高端攀升。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江蘇鎮江下轄的丹陽市,是世界眼鏡鏡片最大的生產基地,因為一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整個市場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

自1986年以來,丹陽這個常住人口不到百萬的縣級市,逐漸發展為世界最大鏡片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眼鏡產品集散地和中國眼鏡生產基地。據當地經濟主管部門提供的數據,有5萬多人從事眼鏡相關行業,年產鏡架近2億副,約佔全國總量的1/3;年產光學鏡片和玻璃鏡片近3億副,約佔國內總量的75%、世界總量的50%。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近期的採訪中了解到,

一方面,國內市場正在艱難恢復,因各地政策差異,諸多眼鏡生產企業暫時相應調低了2020年的銷售預期,收縮支出;

另一方面,隨著疫情在國際上的蔓延,國外訂單量斷崖式下跌,並且有一些客戶取消訂單。據當地經濟主管部門的初步測算,預計2020年5-6月份的鏡片訂單只有2019年同期的15%左右。

不過,行業龍頭企業的決策者們卻在奔波、溝通和改變。

「疫情讓我們與國內外、上下遊的合作夥伴空前團結。」萬新光學總裁湯峰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這種共識為企業在世界價值鏈上贏得了發展的機遇。

萬新光學成立於1973年,2019年實現12.3億元的銷售。當前,萬新是丹陽這個世界眼鏡之都的風向標、領頭羊,鏡片年產量突破1億片,佔全球出貨數量的1/12,居全球第一,更是全球樹脂鏡片最重要的生產基地,4500萬片/年的出口產品覆蓋7大洲40多個國家。

中國疫情防控當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疫情發生以來,包括鎮江在內的蘇南地區經濟重鎮第一時間出臺政策,率先推動經濟復甦,當前規上工業復工率已達100%。

眼鏡產業,是江蘇省著重打造的13個先進位造業集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行業特殊性決定了發展不在於利用規模優勢。在應對疫情的同時,眼鏡產業成為把價值鏈攀升與培育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這兩大任務融合起來的代表性產業。

原材料庫存足,寬限零售店貨款

「全世界每兩個人戴的眼鏡中,就有一個人的鏡片產自丹陽。」在當地人口中,這已經是丹陽眼鏡的「行業佳話」。

目前看,眼鏡行業的壓力與國內疫情走勢同步。

國內市場上,2月份基本凍結,萬新在全國合作的3萬多家門店幾無銷售。3月,隨著各地復工復產,銷售逐步恢復,到3月底已經恢復接近80%。預計4-6月,國內會迎來一波消費高峰。

「自疫情以來,我們的電話視頻系統幾乎沒關機,任何時候只要有想法,大家立刻上線溝通,尋求應對之策。」

湯峰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更多的時候,上下遊的合作商們都寄託於產業鏈上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以減輕疫情帶來的衝擊。

「利用渠道和外貿優勢,我們向國內外客戶捐贈了大量的疫情防護物資,為未來合作奠定了更深的信任和基礎。」湯峰說。

上遊原材料能保證嗎?

湯峰介紹,在24小時機制的溝通下,產業鏈上遊目前原材料與輔助材料等已經備好庫存,只是因各地、各國不同的應對措施,拉長了運輸周期,增加了運輸成本,但因為應對早、措施多,對目前的生產影響有限。

產業鏈下遊的壓力則更大、更為明顯。

疫情早期,國內廣大眼鏡零售店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無法正常銷售,資金運轉不周。

對此,面對全國3萬多家合作零售門店的普遍遭遇,萬新董事會在第一時間決定,零售店到期應付貨款均延遲一個月收取,對於疫情嚴重、位置偏遠等特殊情況的門店,經總部審核後可再延遲,以此與零售企業共渡難關。

諸多提前的應對措施,尤其是通過大數據等手段對市場分析後的產品結構性調整,萬新也抓到了「防藍光鏡片」的市場機遇。

湯峰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電商銷售在疫情期間逆勢增長,尤其是防藍光鏡片,在全國最早實現了「防藍光新國標」生產,滿足了居家數碼生活下的藍光防護需求,銷量暴增,到目前為止同比增長130%。

與之對應調整和增長的還有青少年近視管理鏡片產品、戴口罩的防霧鏡片產品等,也幫助零售商搶佔新需求、減少了損失。

當前,隨著國內疫情的控制,零售商的生意恢復明顯。

加快創新,攀升全球價值鏈

在眼鏡鏡片的生產製造市場上,萬新是最早實現國際化的民營企業,疫情帶來的衝擊也考驗著企業的國際影響力。

當地開發區管委會經濟口部門以及行業協會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歐洲是疫情重災區,大部分眼鏡零售店已經關閉,德國、奧地利等國家近一周以來的零售終端銷售幾乎為零。儘管東歐相對於西歐的疫情要輕一些,但客戶也基本在家辦公。

受疫情影響,與萬新在德國合作的某銷售額排名前列的眼鏡連鎖店,3月份第一周銷售下降10%,第二周下降50%,第三周開始鏡片業務下降90%,損失100%鏡架業務。

據湯峰介紹,歐洲市場在萬新外銷數量佔比超過40%,已是凍結之勢。南美約20%,此前的訂單沒有受影響,但零售終端銷售大幅下降,新訂單處於停滯。此外,因沒有銷售,加拿大的客戶也暫時關閉了門店。

「一個最為明顯的壓力是,對企業來說重要的海外車房定製鏡片訂單基本歸零。」湯峰表示,另一個受普遍影響的是跨國運輸大規模停擺。

事實上,萬新最早的應對之策加強了部分來自國外的原材料進口,庫存按原有常規出貨量可供應到2020年8月。

「一方面,及時向國外客戶分享中國疫情防護經驗,積極共對疫情;另一方面,面對國外防護物資緊缺狀況,也進行了捐贈,並利用企業在中國的優勢,幫助客戶在國內採購防護物資。」湯峰表示,這些措施取得了國外客戶的高度贊同,增加了對中國的信心。

而面對疫情嚴重地區需求的下降,萬新則積極開發受疫情影響較小區域的客戶。最新爭取到一個日本客戶,初步預計能帶來100萬美元的銷售額,而近期國內諸多新客戶已在主動對接洽談車房定製鏡片。

湯峰對記者表示,當前的重點就在於在疫情下「危」中尋「機」,在經濟下行趨勢的持續現狀下,企業更注重在研發的投入,引進高級人才,積極向世界價值鏈高端攀升。

3月下旬,江蘇省高層曾到丹陽調研眼鏡產業,並重點考察了萬新在全球具備競爭力的高端膜層新技術研發項目,鼓勵企業在面對疫情時加快創新步伐,提升競爭力,積極搶佔行業制高點。膜層工藝是鏡片組成中最重要的三要素之一,膜層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決定了鏡片的質量、功能性和舒適度。

諸多眼鏡產業從業者認為,這次疫情對全球眼鏡行業上下遊的衝擊較大,行業會加速洗牌,鏡片供應商開始趨於集中、強者更強。這對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來說,可能會在本輪疫情帶來的危機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有學者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一個重大影響是,中國企業可以憑藉龐大的內需市場,把全球供應商納入到自己主導的分工網絡中,建設以我為主的需求或技術驅動的全球價值鏈。

儘管眼鏡行業並不以規模取勝,但從江蘇這個製造大省的實踐看,眼鏡產業正是把價值鏈攀升與培育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這兩大任務融合起來的代表性製造業。

相關焦點

  • 中國眼鏡生產基地來丹複評,複評小組蒞臨萬新光學實地考察
    10月14日下午,複評小組蒞臨萬新光學集團考察,萬新光學集團總經理特別助理歐陽曉勇、江蘇萬新光學有限公司營運長鍾劍飛接待了複評小組人員。  複評小組對萬新光學高折鏡片生產車間、極速車房以及萬新學苑(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第三方評價機構)進行了參觀指導。
  • 江蘇省委副書記任振鶴蒞臨萬新光學調研指導
    近日,江蘇省委副書記任振鶴,省委副秘書長、省委黨建辦主任尹衛東一行蒞臨萬新光學集團調研指導,鎮江市委書記馬明龍及有關部門領導陪同調研,萬新光學集團董事長湯龍保、總裁湯峰進行了接待。現目前,企業仍要重視防疫工作,保障所有員工的安全;創業容易守業難,一輩子做一件事不容易,希望湯董事長能將堅持、堅守、不畏艱險的精神發揚光大;面對疫情,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加快創新步伐,提升競爭力,積極搶佔行業制高點。
  • 職業大學萬新鏡片產業學院成立
    天津北方網訊:近日,在第四屆京津冀眼鏡行業協同發展座談會上,天津職業大學與江蘇萬新光學集團舉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合作雙方將共建「天津職業大學萬新鏡片產業學院」。  江蘇萬新光學集團是國內最大的鏡片生產銷售企業。
  • 國產大廠,樹脂鏡片領導者——萬新光學,實力展現!
    .萬新光學入選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成為鏡片企業唯一上榜企業。,萬新光學為鎮江市第5個、丹陽市第1個獲得高價值專利培育項目的企業。在諸多企業中,萬新光學再次脫穎而出,成為鏡片企業唯一上榜!(SAC/TC103/SC3)在廣州召開,萬新光學集團有限公司榮獲1985年~2020年全國眼鏡標準化工作突出貢獻獎,眼鏡行業全國共三家企業獲獎,分別是上海依視路光學有限公司、卡爾蔡司光學(中國)有限公司以及萬新光學集團有限公司。
  • 2020年中國眼鏡鏡片行業白皮書
    國內鏡片市場在銷售額方面行業集中度較高,頭部企業銷售額佔行業總額的近八成,依視路、卡爾蔡司、萬新、明月分列前四,國際品牌仍佔據優勢;在銷售量上,分布更為分散,萬新銷量領先,明月次之,頭部企業外的中小企業貢獻超三成銷量。未來鏡片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國內頭部品牌迎來崛起良機。
  • 喜訊| 萬新光學成為眼鏡行業首家職業技能等級「第三方評價機構
    萬新光學集團公司董事長湯龍保、職業技能鑑定站全體人員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現場評估。,在萬新的47年發展中,見證了視光行業的許多改變與跨越,從研發樹脂鏡片到現在的「第三方評價機構」,萬新一直非常注重人才的培養。
  • 疫情之下,中小農機企業的7條應對之策
    2020年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國蔓延。 本次疫情毫無疑問對整個農機產業鏈都會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尤其對生產環節的影響最大。
  • 馬光遠:應對新冠疫情衝擊中國經濟的十大政策建議
    毋庸置疑,疫情的重大影響已經遠遠超越了公共衛生領域,而演化為震動國家全局的治理困境和社會秩序的難題,對公共治理、應急能力和生活秩序形成了極大挑戰。對於這場重大的疫情以及造成的損失和當初信息沒有及時披露導致的嚴重後果,無疑是需要我們事後加以反思和問責的,舉全社會之力儘快戰勝疫情也無疑是當下最重要的事。
  • 世界第一大鏡片生產基地:坐擁1300多家眼鏡企業,卻很少有人知道
    而在咱們國家就有一座城市號稱是「眼鏡之都」,在行業內也非常受認可,但在公眾面前卻知名度很低。它是世界第一大的鏡片生產基地,說不定你現在戴的眼鏡鏡片就是來自於這裡,這座城市就是丹陽。這座城市的鏡片生產能力絕對是不容置疑的,坐擁著1300多家與眼鏡行業的有關公司,產業鏈十分強大。
  • 視科新材:打造視光學材料與光學鏡片行業領域的龍頭企業
    近期,江蘇視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視科新材」)向深交所遞交IPO招股書並獲受理,擬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此次募集資金主要用於年產1.1萬噸光學樹脂單體、光學鏡片搬遷及擴建新生產基地建設、研發中心建設等項目。視科新材早已開始資本運作,2016年8月11日在新三板掛牌,於2017年9月15日從新三板摘牌。
  • 全球疫情大流行將帶來怎樣的影響,企業如何應對
    導讀:對商業及商業模式的思考,離不開當下,特別是對全球疫情的思考。百年生存危機——當你讀到這個標題的時候,可能就像我自己當時寫下這個標題時一樣驚訝。這一場被世衛組織姍姍來遲宣布為全球大流行的疫情,真的有這麼可怕嗎?我們是不是誇大了疫情的潛在危害?但是,看看歷史,再回觀現狀,連串的外部和內部特徵都讓我們不得不發出這樣的預警。
  • 全球糧食危機:越南等13個產糧國叫停出口!中國3大「糧策」應對
    然而,在魔幻的2020年裡,疫情暴發、蝗災肆虐、冰川融化、野火不絕、洪水泛濫,受突發事件和極端天氣的影響,糧食短缺問題愈發嚴峻,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多次拉響警報,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在大災大疫面前,生存利益大於天。那麼在這不尋常的年份裡各國採取了何種應對措施以降低糧食短缺風險?中國的「米袋子」會受到影響嗎?未來全球糧食供應前景樂觀嗎?
  • 我市打造全球中高端保溫杯(壺)生產基地
    我市打造全球中高端保溫杯(壺)生產基地 發布日期: 2019-08-21
  • 智能感光變色,全真光學變色鏡片成紫外線「剋星」
    作為國內變色樹脂鏡片的標杆企業,全真光學始終堅持走專業化和技術創新的道路,以國際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最高的質量標準研發製造國際一流的變色鏡片產品,為消費者提供戶外眼睛防護的最佳解決方案,推動變色鏡片在國內的普及。
  • 高東保:PC鏡片「代言人」
    在眼鏡之鄉丹陽,江蘇東寶光學有限公司的廠區不算起眼,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到眼鏡架上的螺絲,大到眼鏡片,在這裡都能實現一站式生產。螺絲生產車間裡,一臺臺機器發出隆隆聲,加工出一顆顆芝麻粒大的螺絲;PC鏡片廠房內,一塵不染,從日本引進的全自動化生產線旁,工人一絲不苟地監測著生產數據。
  • 難忘2020第一棒|黃璽慶:大轉型時期的應對之策
    2020年以一場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開始,這場全球性的事件構成了一個標誌,它標誌著一個舊時代的結束,一個新時代即將開始。如果把視線拉到更加宏觀的宇宙場能中,2020年開始的這一切其實並不令人驚訝。這是一個必然會出現的宇宙場能事件,即便不是新冠疫情,也一定會出現其他的影響全球的事件。
  • 上海市防藍光樹脂鏡片產品主要質量指標檢測結果公布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從原上海市質監局官網獲悉,為了掌握防藍光樹脂鏡片產品的質量狀況,給消費者提供更加科學、公正的產品質量信息,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專家評審的基礎上,委託上海市眼鏡行業協會對本市生產、銷售的部分防藍光樹脂鏡片產品進行抽樣,委託上海市眼鏡玻璃搪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採用統一的標準方法對產品進行了檢測。
  • 地震火災產生的原因及地震火災應對之策
    地震火災產生的原因及地震火災應對之策2010/3/9/09:02來源:慧聰消防網作者:今天慧聰網就為您重點介紹地震火災產生的原因及如何規避地震火災所帶來的傷害,從而讓您在災害發生時,多一些生存下來的機會。     地震火災產生的原因     1.爐火引起火災。     爐火包括民用爐火和工商業用爐火。由於地震震動,爐具傾倒、損壞引起火災。目前,該類火災在我國佔主要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