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眼鏡鏡片行業白皮書

2021-01-20 艾瑞

核心摘要:

2019年全國眼鏡產品零售市場規模超過800億元。鏡片作為眼鏡功能屬性的核心載體,在眼鏡產品構成中佔據極為重要的位置,2019年全國眼鏡鏡片零售市場規模為305億元。預計2023年眼鏡產品零售市場規模將突破900億元,鏡片零售市場規模將突破350億元。

國內鏡片市場在銷售額方面行業集中度較高,頭部企業銷售額佔行業總額的近八成,依視路、卡爾蔡司、萬新、明月分列前四,國際品牌仍佔據優勢;在銷售量上,分布更為分散,萬新銷量領先,明月次之,頭部企業外的中小企業貢獻超三成銷量。未來鏡片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國內頭部品牌迎來崛起良機。

「暴利行業」標籤極大阻礙了眼鏡行業的健康成長,產業鏈各方應努力消除產業內外部的信息不對稱,向大眾普及眼健康知識及眼鏡的功能與價值。此外,生產端應通過向下遊零售商提供更多的專業設備及人員培訓等賦能方案,幫助實力較弱的零售商提升服務專業性和市場教育能力;零售端則要在開拓新型營銷模式的同時,通過標準、規範的服務流程為用戶提供全面、專業的消費體驗,展現線下零售端的專業服務價值,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中國眼鏡鏡片行業發展背景

眼鏡鏡片的定義與功能

鏡片是眼鏡功能屬性的核心載體

眼鏡的核心功能主要體現在鏡片上。鏡片是一種融合了數學、光學、有機化學、表面及結構物理、機械加工、醫學等學科的產品,對於矯正視力、調節進入眼睛的光量、保護眼睛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眼鏡功能屬性的核心載體。鏡片的技術含量和品質主要體現在材料、光學設計和鏡片膜層三個方面。

眼鏡鏡片從功能性上可以分為日常普通鏡片和功能性鏡片;從設計上可分為球面鏡片、單非球面鏡片、雙非球面鏡片以及自由曲面鏡片等。從材質上,鏡片經歷了天然水晶鏡片、光學玻璃鏡片、光學樹脂鏡片三大發展階段,其功能與形態也隨之不斷變化升級。其中樹脂鏡片由於具有質量輕、不易碎、安全性高、容易加工、較好的化學穩定性和透光性等優勢,是目前最常用的鏡片。

眼鏡鏡片的生產及銷售路徑

鏡片的生產流程較長,銷售渠道以直銷與經銷為主

鏡片的生產需要經歷一系列嚴格且複雜的流程,鏡片的成品還需要根據消費者的屈光度情況和其他要求進行進一步的裁切等工序才能最終裝配到消費者選購的鏡架上。鏡片的銷售模式主要分為直銷、經銷和代銷,其中直銷和經銷佔較大比例。直銷是指生產企業直接開設實體門店或電商品牌旗艦店或者將鏡片產品銷售給下遊眼鏡連鎖企業、電商平臺和民營眼科、綜合醫院附屬配鏡中心,而經銷是指生產企業將鏡片產品銷售給經評估選取的區域經銷商。

中國眼鏡受眾群體規模龐大

近視患病率將超過50%,且呈現低齡化趨勢

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國民視覺健康報告》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近視人口將達7億,5歲以上人口的近視患病率將超過50%,且呈現低齡化發展趨勢。兒童及青少年本就是近視高發人群,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又進一步加劇了學生近視發生率。教育部2020年6月對9省市中小學生視力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受疫情期間長期上網課及使用電子產品影響,2020年上半年,中小學生近視率較2019年年底增加11.7%。在青少年視力問題愈發受到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重視的背景下,兒童及青少年近視防控和矯正需求將得到進一步釋放。此外,由於人的視力會因年齡增長出現幾乎不可避免的減弱,隨著消費意識先進且消費能力較強的1960-7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群逐漸步入中老年,解決中老年同時看遠和看近視覺需求的漸進多焦點眼鏡的受眾人群也將呈上升趨勢。在整體受眾規模極為龐大的背景下,我國的眼鏡市場仍有較大潛力。

眼鏡的功能性需求與更換頻率不斷提升

消費者對眼鏡的需求不斷升級,更換頻率達到1.3年/次

隨著電子產品滲透率、使用頻率和時長持續提升,消費者視光保護意識不斷增強,防藍光、緩解眼疲勞以及兒童眼鏡等功能性眼鏡產品同樣適用於視力健康人群,帶來更大的潛在受眾規模。根據艾瑞開展的中國眼鏡佩戴用戶調研數據,當前消費者對眼鏡的需求除了最基本的改善和矯正視力外,還在向防藍光、緩解眼疲勞、光敏感等功能不斷升級。在消費能力提升且眼鏡需求越來越豐富和差異化的背景下,消費者更換眼鏡的周期呈現逐漸縮短的趨勢,平均更換或新購入眼鏡及鏡片的頻率達到1.3年/次。

中國眼鏡鏡片行業發展現狀

中國眼鏡鏡片行業產業鏈及產業圖譜

上遊:原料設備→中遊:技術產品→下遊:專業服務

鏡片行業產業鏈主要由上遊的原材料和輔料供應商、設備供應商,中遊的鏡片生產廠商以及下遊的代理商、經銷商和鏡片零售商組成,其中零售商包括連鎖眼鏡零售商、眼鏡零售門店、電商平臺、民營眼科醫院以及綜合醫院附屬的配鏡中心等。上遊廠商主要向中遊生產商提供樹脂、玻璃、塑料及模具、光學添加劑等鏡片生產原料和生產設備,此外還向下遊零售商提供驗配設備;中遊的鏡片生產廠商除了加工生產鏡片成品和定製的車房片,還要承擔材料、膜層、工藝技術、光學性能等方面的研發設計工作,並為下遊銷售渠道提供銷售折扣、專業設備、加工、售後、銷售員及視光師專業培訓等支持;下遊零售商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需要在門店配置專業設備和專業視光人員,為消費者提供驗光、配鏡、鏡片鏡架裝配、試戴體驗等專業服務。

中國眼鏡鏡片行業發展特點

眼鏡行業區域集中性較強,江蘇丹陽是中國「眼鏡之都」

由於眼鏡產品在我國不屬於醫療器械,行業準入門檻相對較低,導致國內眼鏡生產企業數量眾多但普遍規模較小,產銷量不高,行業競爭激烈。為降低生產成本並提高抗風險能力,國內眾多眼鏡生產企業及配套供應商逐步聚集形成眼鏡產業集群,目前已經形成以江蘇丹陽、福建廈門、廣東深圳、浙江溫州等為主要生產基地的產業格局。其中尤以江蘇丹陽的企業數量及產量最高,被冠以中國「眼鏡之都」的稱號,該地區擁有眼鏡原料、配件、鏡架製造、鏡片製造、眼鏡機械、印刷包裝等全套完整產業鏈,鏡片年產量約佔全國產量的75%、世界鏡片產量的近50%。

鏡片品牌力不強,尤其是本土廠商的品牌建設道阻且長

鏡片在本質上屬於半成品,消費者要購買適合自己的鏡片,需要由眼鏡零售商、眼視光中心或醫院眼科向其提供專業的驗光服務,在此基礎上再經鏡片與鏡架的定配加工才成為最終佩戴的眼鏡。由於消費者很少直接購買鏡片,而是更多地基於零售店的品牌和銷售人員的推薦綜合選擇鏡片與鏡架,因而對鏡片的品牌認知度並不高。從本次用戶調研結果也可以看出,受訪者對鏡片品牌的認知程度明顯低於連鎖眼鏡店品牌。另一方面,國內鏡片生產行業發展初期,本土廠商主要以OEM/ODM方式生產國外品牌的產品,品牌建設意識不強,長期的價格競爭也使得本土廠商缺乏塑造自主品牌的動力與實力。儘管近幾年國內頭部鏡片生產廠商已經開始注重樹立品牌形象,但由於起步較晚且宣傳力度有限,目前市場上仍缺少公眾熟知並認可的本土鏡片品牌,本土廠商的品牌建設依然有較長的路要走。

傳統商業模式下,零售端的驗配服務是鏡片價值實現的保障

鏡片行業的商業模式仍處於較為傳統的狀態,生產廠商通過企業銷售部門或經銷商將鏡片產品銷往眼鏡零售商或電商平臺及商戶,再由零售商或電商將鏡片提供給C端消費者。近年來,眼鏡產品的線上銷售發展迅速,由於店面、人力等成本大幅減少,線上眼鏡產品售價明顯低於實體店,線上渠道對屈光度固定的隱形眼鏡和太陽眼鏡等產品的線下銷售造成了較大衝擊。然而對於視力矯正和功能性鏡片而言,受技術限制,驗光、調校、加工與試戴服務必須由線下實體門店提供,因此線上銷售帶來的衝擊並不明顯。不同鏡片之間的產品形態相近、外觀差異很小,只有經過長期佩戴才能逐漸感受到性能差異,這種特徵使消費者很難在購買時就準確判斷各種鏡片產品是否適合自己,線下零售店利用專業設備與技術能力為消費者提供的驗配與調校服務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說,零售端向消費者提供的驗配與調校服務是鏡片價值實現的基本保障,是線下零售商目前無法被線上渠道替代的原因之一,也是線下零售商的核心價值所在。

數位化時代,零售端的「連接」價值愈發凸顯

傳統產業的數位化轉型是近年來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最為關注的熱點之一,「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眼鏡及鏡片行業同樣身處於數位化浪潮之中,在數位化時代的大背景下,眼鏡零售端的「連接」價值尤為關鍵。作為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窗口,零售端積累了用戶在驗光及其他檢查過程中留存的大量數據,具備建立用戶眼部健康大數據平臺的數據條件。在此基礎上,零售端一方面能夠向上連接生產端,以用戶對鏡片的核心需求、佩戴習慣、更換周期等數據為依據,指導上遊廠商的研發、設計、生產、供貨等行為;另一方面可以連接醫療、製藥乃至大數據、人工智慧企業,引入新技術、拓展新業務,使用戶在零售端得到更優質、更全面的專業服務,推動眼鏡零售端及整個眼鏡產業的數位化轉型。

中國眼鏡市場規模

以鏡片和光學鏡架為主力產品,2023年將突破900億元

近年來,中國眼鏡總體市場規模處於較為平穩的發展狀態,2019年全國眼鏡產品零售市場規模超過800億元。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眼鏡產品市場規模將不可避免的出現下滑,預計市場規模將回落至733億元。未來3年,眼鏡市場有望實現較快復甦,預計到2023年突破900億元。從產品構成來看,鏡片與光學鏡架是眼鏡市場的核心產品,佔總體規模的比重分別為37.9%與37.5%;太陽鏡與隱形眼鏡佔比均在10%左右;老花鏡佔比較小,尚不足2%。

中國眼鏡鏡片市場規模

市場受疫情影響出現下滑,未來數年仍將保持穩定增長

中國眼鏡鏡片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與整合,總體市場規模已進入穩定增長階段,2019年全國鏡片零售市場規模為305億元。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對線下零售端的衝擊,2020年上半年鏡片市場明顯受挫,而隨著下半年疫情得到控制,光學鏡片的剛需特性決定了鏡片市場會比太陽鏡、隱形眼鏡等產品市場的恢復速度更快,預計市場規模同比下降7.9%,降幅比整個眼鏡市場低0.9個百分點。未來3-5年內,在購買需求延後釋放以及消費升級依舊延續的雙重影響下,鏡片市場規模有望迅速反彈到疫情前水平並保持中高速增長態勢,預計2023年國內鏡片零售市場規模將達到363億元。

中國眼鏡鏡片市場競爭格局(銷售額)

國際品牌佔據優勢,依視路、蔡司、萬新、明月分列前四

從銷售額角度來看,國內眼鏡鏡片的行業集中度較高,頭部企業的銷售額佔行業總銷售額的比重接近八成。其中,依視路是全球最大的視光企業,在中國鏡片市場同樣穩佔首位,市場份額超過20%;卡爾蔡司憑藉其高品質、高單價的鏡片產品緊隨其後,市場份額為15.1%;萬新光學與明月鏡片作為較為突出的國產鏡片廠商,是國內中端鏡片市場的主力軍,在銷售額方面分列第三、第四位,市場份額分別為8.2%與6.6%。目前國內鏡片市場上,國際知名廠商仍然佔據優勢,依視路和卡爾蔡司是僅有的兩家份額超過10%的廠商。以萬新、明月等為代表的本土廠商近年來正處於高速成長階段,但在銷售額上與國際頭部企業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中國眼鏡鏡片市場競爭格局(銷售量)

萬新銷量領先,明月次之,中小企業貢獻了超過三成銷量

相較於銷售額,國內眼鏡鏡片市場在銷售量上的分布相對更為分散,銷售額領先的頭部企業在銷量上的總佔比為68.6%,其他中小型廠商貢獻了剩餘的超過三成銷量。在銷量份額方面,萬新光學以13.3%的份額領跑;明月鏡片佔據11.7%的份額排在次席;鴻晨光學、優立光學與匯鼎光學分列三至五位,份額分別為10.3%、7.9%及7.3%。銷量排在前列的玩家均為本土廠商,其中萬新(1973)、鴻晨(1985)、優立(1987)等企業成立時間較早,匯鼎(2017)則是近幾年新成立的企業,不難看出鏡片行業老牌企業較多,但仍有新活力注入。而依視路、卡爾蔡司等國際廠商儘管在國內市場的銷售額較高,但由於其鏡片單價遠高於本土品牌,因此在銷量上佔比相對較小。

中國眼鏡鏡片市場競爭格局發展趨勢

中小企業生存空間受到擠壓,鏡片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目前國內眼鏡鏡片市場上,以依視路、卡爾蔡司為代表的國際知名廠商和以萬新、明月為代表的國內龍頭企業組成的頭部集團佔有接近八成的銷售額,但從銷量來看,鏡片市場仍有三成以上銷量依然來自中小企業生產的低端鏡片。隨著中國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消費升級的持續推進,眼鏡佩戴者或購買者對防藍光、緩解眼疲勞、近視防控等功能性鏡片的認知度與需求的日益增長,僅以價格低作為主要賣點的中小鏡片廠商的生存空間將會不斷受到能夠向消費者提供質量更優且功能性更強產品的頭部企業的擠壓。銷售額方面,預計到2023年,頭部企業所佔份額將進一步擴大至85%以上;銷售量方面,頭部企業所佔份額將超過75%,尤其是作為中端鏡片市場主力軍的萬新、明月等本土頭部企業們,憑藉其質量可靠且價格適中的產品有望拿到更多份額。

中國眼鏡鏡片行業痛點及建議

中國眼鏡行業面臨的主要痛點

消費者:57%認同「眼鏡行業是暴利行業」的觀點

儘管我國有大量視力問題人口,存在對眼鏡的剛性需求,眼鏡受眾規模大。但消費者的意識欠缺,對鏡片產品的認知不夠深入,仍以解決剛需為主,導致進店人數不足,眼鏡和鏡片產品還屬於購買頻次相對較低的消費品;另外,傳統渠道的層層疊加以及零售終端店鋪的經營成本不斷提升,使得鏡片零售價與生產成本價之間加價較大,造成消費者對鏡片行業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已逐漸形成了「眼鏡行業是暴利行業」的刻板印象。

生產端:資金和存貨壓力大

鏡片市場的本土生產企業數量眾多,但年銷售量市場佔比超過10%、年銷售額市場佔比超過5%的企業僅有萬新光學與明月鏡片兩家,大量的鏡片生產廠商規模較小,單個企業佔有市場份額較低,對市場的主導能力較弱,整體上呈現分散化競爭格局。行業集中度不高直接導致了鏡片行業運作不規範,行業競爭激烈但競爭水平低且無序,價格競爭成為主要競爭手段。另外,市場的需求特性和傳統的商業模式與交易方式都導致生產廠商在日常運營中存在較大的資金和存貨壓力。

零售端:核心價值未完全體現

隨著消費需求不斷升級,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眼視光服務的專業性和整體性,而非單一產品的提供。由於鏡片產品具有一定的定製化特點,消費者選擇受個體差異影響較大,為消費者配製一副專業的眼鏡,需要綜合考慮屈光度、瞳距等各種參數,同時結合消費者對於鏡片功能的需求和定位。因此鏡片質量的穩定性、驗配人員的專業水平和配鏡設備的精確性是消費者心目中衡量眼鏡店好壞的標尺,而零售端的篩查、驗配、售後服務則是鏡片價值實現的基本保障。但現狀是,終端零售商市場同樣存在集中度較低的問題,儘管頭部的連鎖企業能提供成熟、專業、優質的服務,但其餘的零售門店尚不能完全發揮其核心價值,不能使所有消費者獲得滿意的服務。另外,零售端對消費者進行的視光知識普及宣傳仍遠遠不足。

中國眼鏡行業發展建議

「暴利」是個偽命題,零售商應更好的展現其無形服務價值

眼鏡行業被打上「暴利」的標籤已有十餘年時間,消費者對「眼鏡行業是暴利行業」這一觀點已形成較為頑固的刻板印象。「暴利」的定義是指生產者、經營者用不正當手段獲取超過合理利潤幅度的行為,要將某一行業或產品定義為暴利,首先應該從該行業的利潤角度來衡量。縱觀眼鏡行業整個產業鏈條,從生產商、經銷商到零售商,鮮有淨利潤率超過20%的企業存在。以已上市的博士眼鏡為例,2019年博士眼鏡的淨利潤率為9.5%,而同期A股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淨利潤率為8.4%,可見眼鏡行業的利潤並未大幅偏離合理區間。儘管消費者在零售端購買眼鏡的價格明顯高於眼鏡的原材料成本,但眼鏡從原料到成鏡中間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設計費用、營銷及銷售費用、人力土地要素等隱性成本,與餐飲、服裝、化妝品等消費產品或服務類似,不應僅以原材料成本來衡量其價值。「暴利行業」標籤對眼鏡行業的健康成長是極大的阻礙,為扭轉消費者的刻板印象,眼鏡零售商應通過標準、規範的「篩-驗-薦-配-校-維」流程為用戶提供全面、專業的消費體驗,以此展現線下零售端的服務價值並獲得用戶的認可,逐步摘掉眼鏡行業「暴利」的錯誤標籤。

生產端:推動行業運作方式升級+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我國眼鏡市場應當對標國際市場,補全缺失的技術指標和行業標準,通過制定、細化和更新市場監管法規或政策,加強對眼鏡產品質量、市場秩序的監管,而各參與方也應當自律、自覺遵守,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眼鏡行業的規範發展。

由於眼鏡零售端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分散性經營特點,呈現長尾的市場形態,一些規模較小的零售商自身缺乏提高專業服務的能力。而與之相對應的,生產端企業的行業集中度更高,頭部企業具有完備的產業鏈和豐富的技術、人才資源,各方面實力較強,應當承擔更多的市場責任,通過向下遊零售商提供更多的專業設備、人員和產品培訓,幫助實力較弱的零售商提高服務的專業性和市場教育的能力,加快銷售速度和產品周轉,進而達到減輕存貨和現金流壓力的目的,同時提升自己在產業鏈中的議價能力。

零售端:開拓創新營銷方式+提升專業服務水準

近年來,以短視頻為代表的新媒體網絡營銷在國內快速興起,而在眼鏡零售端,大部分零售商還處於地推或向電商零售努力,有效利用短視頻作為載體開展營銷活動的玩家並不多,在行業競爭持續加劇、銷售成本居高不下、進店人數不足的背景下,眼鏡零售端應該把握時機、轉變思路,開拓新的營銷方式與營銷渠道。在創新營銷方式的基礎上,用戶到店體驗是眼鏡零售端實現價值的核心,而體驗的優化來源於線下零售店導購及驗配人員的專業服務水準。眼鏡零售商應一方面適當提高從業人員的準入門檻,另一方面積極向上遊供應商尋求合作與支持,加強知識傳授與人員培訓,擴大驗光師及驗光員的規模,注重培養與提升其專業素養,確保用戶到店後能夠按照自己的需求購買到佩戴舒適且視力矯正效果良好的眼鏡。

中國眼鏡鏡片行業發展趨勢

中國眼鏡行業發展趨勢

生產結構轉型,鏡片研發和生產重心由單光基礎鏡片向功能性鏡片轉移,提升鏡片附加價值

隨著眼鏡的應用環境不斷增加,消費者的需求逐漸多樣化,對眼健康的重視程度提升,消費觀念也逐漸由一味追求低價格產品轉變為更看重產品的質量和性能。鏡片生產商除了滿足消費者基礎的視光矯正及保護需求外,開始逐步挖掘、積極迎合新的功能性消費需求,拓展產品品類,其研發和生產的重心由基礎的單光鏡片向功能性鏡片轉移。

功能性鏡片是指在日常普通鏡片的基礎上,通過調整鏡片的基礎材料、調節配方、光學設計或鏡片膜層,使得鏡片擁有一種或同時擁有多種功能特性,適用於更多人群,技術含量和產品價值更高的鏡片。目前市場普及度較高、且未來仍有極大需求空間的功能性鏡片類型主要包括兒童及青少年近視防控、有害光防護、舒緩視疲勞及成人漸進鏡片等。

市場整合進一步深化,國內頭部品牌迎來崛起良機

國內鏡片市場中,由國際知名廠商和國內龍頭企業組成的頭部集團已經形成,佔據了近八成的銷售額。但從銷量上來看,仍然有30%以上的市場空間掌握在大量的中小企業手中。隨著中國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消費升級的持續推進,眼鏡佩戴者或購買者對防藍光、抗疲勞、近視防控等功能性鏡片的認知度與需求的日益增長,技術水平落後、生產效率低下、僅以價格低作為主要賣點的鏡片廠商生存空間將受到極大挑戰,低質量低附加值的鏡片也將逐漸被市場淘汰。而國際廠商儘管擁有較強的研發設計能力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但由於國內消費者,尤其是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消費者對鏡片品牌的敏感度較低,再加上其高昂的產品價格,國際廠商在搶佔下沉市場的過程中很難取得先機。反觀本土優秀企業在產品性價比及產能銷量上已經佔據明顯優勢,經過多年的學習與追趕、積累與沉澱,其產品質量及技術能力與國際廠商的差距也在縮小。通過調研數據可以看出,國產鏡片的品質已得到消費者的普遍認可。在未來數年國內鏡片市場的整合過程中,國內品牌將迎來崛起良機,尤其是以萬新、明月為代表的中端鏡片市場主力軍們,憑藉其質量可靠且價格適中的產品有望進一步擴大在銷量上的領先並縮小在銷售額上與國際廠商的差距。

眼鏡零售商向視光中心或眼科診所轉型,由單純的售賣眼鏡及相關產品轉變為向客戶提供視光解決方案

在產業升級、企業轉型的大環境下,為解決消費低頻導致入店人數不足、消費者信任度缺失(認為醫院或診所的驗配準確度高於眼鏡店)、商業模式單一且盈利能力不足等問題,有能力、有遠見的眼鏡零售商開始積極求變,拓展業務範疇、創新商業模式,嘗試著向視光中心和眼科診所等轉型。視光中心和眼科診所能夠為客戶提供醫學驗光配鏡、雙眼視功能檢查及異常處理、斜弱視診斷治療、青少年近視發病原理及解決方案等服務,屬於眼鏡店和眼科醫院或眼科門診之間的一種新業態,是眼鏡及鏡片市場競爭優化的產物之一。合格的視光中心和眼科診所既彌補了傳統眼鏡店的專業不足,另一方面也完善了醫院眼科的服務體系。視光中心與傳統眼鏡店相比,在設備、人員、專業能力、工作流程、產品及服務類型等方面均有較高層次需求,國內大量的中小眼鏡店現階段還缺少向視光中心或眼科診所轉型的能力與資金。隨著消費者對眼睛健康,尤其是少年兒童眼睛健康以及視光解決方案的了解與重視程度逐步提升以及眼鏡零售端不斷的整合與發展,未來數年,視光中心或眼科診所勢必會成為眼鏡店轉型的主要選擇方向。

相關焦點

  • 2020年眼鏡行業前景分析 - 中國眼鏡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現代流行者強調:「眼鏡要有與時代人的面部化妝及服飾的和諧,反映社會階層高、學問高雅、時尚等等象徵。」  《中國眼鏡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針對當前眼鏡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眼鏡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 2020-2026年中國隱形眼鏡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年中國眼鏡行業發展概況    一、2020年中國眼鏡製造行業發展概況  ……  第二節 2016-2020年中國眼鏡總體運行狀況分析    一、2016-2020年中國眼鏡行業企業數量統計    二、2016-2020年中國眼鏡行業從業人員統計    三、2016-2020年中國眼鏡行業產值增長狀況分析
  • 好鏡片的四大標準:材料、膜層、實用功能、視覺效果
    近日,作為中國鏡片行業領導品牌的明月鏡片在上海召開戰略發布會上發布了首個鏡片白皮書——《鏡片消費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並且宣布了新的戰略定位,宣告鏡片行業進入了消費者品牌時代。同時,明月鏡片還在本次的發布會上推出了2018年的新品鏡片——1.71系列產品,推動國產鏡片品質更上一層樓。
  • 眼鏡行業暴利驚人 一對鏡片從七八塊漲到千元
         一對小小的鏡片,從代理商到零售商,層層被抬價,從丹陽到青島價格緣何瞬時「變臉」,從七八塊錢一變,成了一千多元,漲價百倍。近日,記者走訪島城閩江路、中山路、香港中路等眼鏡市場,探訪眼鏡行業水到底有多深?作為消費者,買眼鏡到底應該怎樣選擇?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揭秘眼鏡行業背後暴利
    本次IPO,公司計劃募集5.68億元資金,其中4.4億元用於樹脂鏡片的擴產及技術升級項目,其餘部分則用於市場營銷及研發支出。 與市面上動輒售價上百元的鏡片相比,明月鏡片出產的鏡片的生產成本只有幾塊錢,行業堪稱「暴利」。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然而在京東平臺上,明月鏡片每副最低銷售價格為228元。
  • 2020-2021年中國新基建產業發展白皮書:解讀未來3-5年行業機遇
    如何發揮數位技術行業賦能者和變革者的作用?如何主動融合數位技術提升產業發展能級?未來3-5年各產業將迎來怎樣的競爭格局和發展機遇?基於以上背景,夥伴產業研究院聚焦人工智慧、5G通信、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和醫療器械等7大熱點產業,發布了《數字經濟時代,2020-2021年中國新基建產業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 眼鏡鏡片都有哪幾種材質呢?眼鏡店真的是暴利行業嗎?
    現代人特別是學生中由於用眼過度或遺傳因素等原因,近視的比例越來越高,眼鏡對於很多人來說已是必不可少的東西了。另外,眼鏡還起到美觀、防護等作用,所以眼鏡所用的材料和款式也多種多樣。鏡片材料採用透明的介質,主要分為有機、無機和天然材料三大類。1、有機材料———樹脂、PC。
  • 果凍色鏡片搭配金屬鏡框,全真光學變色眼鏡成時尚單品首選
    由全真光學自主研發的CB膜層變色技術,將變色原料滴入高速旋轉的基片中,使變色層均勻的附著在鏡片上,使底塗層、變色層、保護層三重膜層融合,具有變色深、變褪色速度快的優勢,極大的提高了人們視覺生活質量。據悉,截止目前,全真光學變色鏡片已經成功銷售5000萬片,冠絕中國變色鏡片行業。
  • 明月鏡片防藍光眼鏡,用理念和實力出眾
    因此對於長時間盯著電子設備屏幕的人而言,配一副專用的防藍光眼鏡成為一個最便利的選擇。明月鏡片作為鏡片行業領導品牌,從用戶的視力健康出發,推出雙重防藍光和雙重防藍光Pro兩個系列,為消費者的視力提供妥帖防護。明月防藍光眼鏡怎麼樣,從創始人的初心可窺一二!明月鏡片創始人名叫謝公晚,身為溫州人的他,上個世紀80年代在東北做眼鏡批發起家,後來又輾轉至南京鼓樓百貨做眼鏡生意。
  • 中國眼鏡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眼鏡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是眼鏡業內企業、相關投資公司及政府部門準確把握眼鏡行業發展趨勢,洞悉眼鏡行業競爭格局,規避經營和投資風險,制定正確競爭和投資戰略決策的重要決策依據之一。
  • 再測珠峰背後,一副鏡片如何締造中國品牌崛起神話?
    2020年是中國首次精確測量並發布珠穆朗瑪峰高度的45周年,同時也是人類從珠峰北坡登頂60周年。1975年我國測繪隊員精確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到了2005年,這一數字被細化為:珠峰巖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冰雪深度3.5米。2020年,這一數據為8848.86米。更加精確的數字背後,是更加進步的測繪技術和裝備水平。
  • 眼鏡片年銷2.5億!眼鏡行業有多暴利?分析博士眼鏡財務報表
    並不是在讀書人圈子裡,而是因為,中國本來就是一個近視大國。 根據博士眼鏡2019年的年報中顯示,「目前,我國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世界第一,青少年近視問題已經成為我國面臨的重要社會問題。」
  • 眼鏡行業的「暴利」去哪了
    原標題:眼鏡行業的「暴利」去哪了一邊是混亂的價格,一邊是參差不齊的服務水平,這個最強調透光率的市場卻不透明中國的近視人口日益龐大。2012年的時候,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近視,而到2020年,近視人數預計將達到7億,是總人口的一半。
  • 高東保:PC鏡片「代言人」
    20世紀八十年代,丹陽有不少企業生產眼鏡架,但這些企業生產的眼鏡架上所用的螺絲十分粗糙。「這就是商機,別人做不好的,我來做!」高東保從日本引進了專業設備,一番苦心研製後,當他把產品帶到國際展會時,來自歐美的客商對螺絲的質量豎起了大拇指,小小的螺絲因此闖進了國際市場,更帶來了年超千萬的銷售收入。
  • 安我基因研究院重磅發布《2020年中國女性健康產業白皮書》
    近日,安我研究院深度洞察女性健康產業並結合女性健康大數據,重磅發布《2020年中國女性健康產業白皮書》。
  • 明月鏡片登頂珠峰,國產品牌揚眉吐氣
    2020年,時隔60年之後,中國人再次登頂珠峰,並對珠峰高程進行了精確測定。在這次登山之旅中,除了由中國登山隊和國測一大隊共同組成的2020珠峰測量登山隊,一支國產品牌——明月鏡片,不僅對此次珠峰高程重測活動提供了全方位的登頂保障,更是全程參與其中。60年來,各國登山隊員熙來攘往,但國產裝備卻未能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 博士眼鏡招股書爆行業內幕:上千元鏡片採購均價28元
    博士眼鏡 順利於3月2日網上發行,這意味著第三隻上市眼鏡企業誕生,同時也成為目前上市眼鏡企業中的佼佼者。博士眼鏡此次赴創業板上市,擬募集資金2.48億用於營銷服務平臺建設項目和信息化建設項目建設。近千元的鏡片採購均價僅28元,且採購成本在2014年-2016年間還在逐漸降低,分別為43、32、28元,行業之暴利可見一斑。
  • 科普 | 什麼顏色的鏡片是太陽眼鏡的最佳顏色?
    不同太陽鏡鏡片的顏色,能夠吸收的光線也不一樣,一般深色太陽鏡吸收可見光的效果比淺色鏡片吸收的更多。無論從視覺效果還是防護效果來說,茶色系、灰色系和綠色系等偏淺色鏡片是太陽眼鏡最佳的鏡片顏色色系。灰色鏡片最大的好處是不會使景物原來的顏色因鏡片而改變,而最大令人滿意的是它可以非常有效的降低光線強度。
  • 螞蟻金服:2020年網絡互助行業白皮書
    螞蟻集團研究院發布全國首份《網絡互助行業白皮書》。2019年我國網絡互助平臺的實際參與人數為1.5億,預計2025年將達到4.5億人,覆蓋中國14億人口的32%左右。白皮書顯示,根據模型推算,2019年,我全國社會大病醫療費用(不含商業健康保險)約為7300億,而大病網絡互助金總額約為54億元,網絡互助金佔比0.73%。
  • 博士眼鏡30元鏡片賣價超240元 竟然不賺錢
    在很多人眼裡,眼鏡是十大暴利行業之一,幾十元的鏡片價格能賣到幾百元,甚至更高。有「A股眼鏡零售第一股」之稱的博士眼鏡(300622,SZ)於3月15日正式上市交易,其單只鏡片的平均採購成本在30元左右,平均售價則達到240餘元,因此公司近三年主營業務毛利率都超過了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