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鏡之鄉丹陽,江蘇東寶光學有限公司的廠區不算起眼,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到眼鏡架上的螺絲,大到眼鏡片,在這裡都能實現一站式生產。螺絲生產車間裡,一臺臺機器發出隆隆聲,加工出一顆顆芝麻粒大的螺絲;PC鏡片廠房內,一塵不染,從日本引進的全自動化生產線旁,工人一絲不苟地監測著生產數據。
早上九點,和往常一樣,東寶光學創始人高東保來到PC鏡片生產線巡查一番,今年已經七十八歲的高東保精神矍鑠,推了推鼻梁上的金絲眼鏡,清澈的鏡片後,他眼神堅定:PC鏡片「代言人」,自己是當定了。
苦專研,闖出國際市場一片天
高東保的出身決定了他對產品質量的嚴謹態度。高東保本是丹陽一家國有企業的車工,一幹就是二十多年。20世紀八十年代,丹陽有不少企業生產眼鏡架,但這些企業生產的眼鏡架上所用的螺絲十分粗糙。「這就是商機,別人做不好的,我來做!」高東保從日本引進了專業設備,一番苦心研製後,當他把產品帶到國際展會時,來自歐美的客商對螺絲的質量豎起了大拇指,小小的螺絲因此闖進了國際市場,更帶來了年超千萬的銷售收入。
但高東保並不滿足於此,2003年,一次契機,一名臺灣商人找上門來,向他推銷起比臺灣流行的PC鏡片,並承諾合作,雙方一拍即合,然而始料未及的是,雖然PC鏡片性能優越,前景廣闊,但因為設備、工藝、原材料等皆不成熟,高東保的二次創業遭遇「滑鐵盧」。「當時,前後投入了將近3000萬元,倉庫裡堆滿廢品,對繼續搞PC項目,親友一致反對,說我是瞎折騰、自尋死路。」但倔強的高東保偏要在「死路」掘出一條「生路」,「吃住在車間,有時候半夜回家,渾身沒有力氣,手腳並用爬樓梯。」
幾年下來,高東保吃下的辛苦,終於迎來了曙光,他成功攻克下PC鏡片不耐劃傷和內應力等兩大技術難題,並成功申請國家專利,研製出符合國際標準的無內應力以及具有雙層強化功能的PC鏡片,使該片耐磨力達到1000克以上,東寶光學成為國內首次研製出無內應力PC鏡片的製造企業,產品順利通過ISO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符合歐共體CE和美國FDA標準。
在一次展會上,東寶光學的PC鏡片引起了美國一家擁有150年歷史的知名眼鏡公司的注意,經過反覆對比測試,最終成為其長期供貨商,現在,東寶光學年生產PC鏡片可達到700萬副以上。
巧營銷,讓「太空片」落「凡間」
儘管PC鏡片具有防反射、防紫外線、防眩光、超輕超薄、牢固鍍膜、有效吸收電磁輻射波等優點,但和早先投入市場的普通樹脂鏡片相比,PC鏡片國內知曉度不高。
東寶光學的PC鏡片在國際市場有了一席之地,國內市場卻不如人意。怎麼辦?高東保當然不認輸。
市場上,PC鏡片價格普遍偏高,讓一些消費者望而卻步。推動眼鏡利潤和價格回歸合理,PC鏡片也要做到物美價廉,高東保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批發價十幾元、幾十元的鏡片,在眼鏡店櫃檯上身價翻了幾十倍甚至更多,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高東保說,自己正在想辦法,要讓俗稱「太空片」「宇宙片」的PC鏡片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落入「凡間」。
目前,東寶光學正加快PC鏡片產品線布局,推出了優諾、艾澤等五大品牌。「各個品牌主打的性能不一樣,每副PC鏡片從10 元- 30 元不等,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採取差異化的銷售策略。」高東保說,比如優諾主打的功能是防撞擊,艾澤則是主攻無內應力,即鏡片中心到邊緣的距離是2.5~5.0釐米,不會讓佩戴者感到頭暈、眼脹等不良反應。
同時,為開闢新的營銷渠道,東寶光學藉助網際網路平臺,開始嘗試線上銷售,去年,東寶光學與蘇寧易購建立了戰略聯盟,逐步在線上開始銷售相關產品。高東保透露,未來,東寶光學還會尋求與更多平臺和企業的合作,開啟定製服務,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
抓機遇,PC鏡片市場前景可期
今年6月6日是全國第25個「全國愛眼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中國眼健康白皮書》顯示,近視眼已成為我國嚴重危害兒童、青少年眼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近視防控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PC光學片發源於美國,憑藉其優異的性能,很快就被消費者接受,加之歐美國家均立法要求18歲以下青少年必須佩戴PC鏡片。業內人士預測,從全球來看,PC鏡片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關心關愛年輕一代,東寶光學一直在行動。東寶光學是丹陽眼鏡商會的理事單位,今年疫情期間,東寶光學向陝西省富平縣展開捐助,支持當地圖書角建設。「青少年在運動時很可能遭到碰撞,PC鏡片不容易打碎,抗衝擊,更安全。」高東保堅信,未來PC鏡片一定會成為眼鏡行業中的主導產品之一。為了青少年用眼健康和安全,東寶光學將聚焦青少年消費群體,生產出質優價廉的PC鏡片。
「PC還是一種環保型工程塑料,PC鏡片的生產過程不涉及液體樹脂原料,不產生廢棄物,這也十分符合當前的政策導向。」 高東保說,現在,東寶光學正瞄準商機,多方發力:加快組建人才隊伍,與國外專門從事PC鏡片研發的機構長期合作,利用高科技手段,打造一流PC鏡片;同時,以創新為己任,秉承自主研發、大膽創新、敢於探索的企業理念,把產品的研發當成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此外,投入巨額資金,以先進生產工藝、一流檢測設備、現代化的管理水平,著力提升產品質量。
江蘇經濟報記者 朱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