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片年銷2.5億!眼鏡行業有多暴利?分析博士眼鏡財務報表

2020-12-06 騰訊網

我身邊不戴眼鏡的人少,不近視的少。並不是在讀書人圈子裡,而是因為,中國本來就是一個近視大國。

根據博士眼鏡2019年的年報中顯示,「目前,我國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世界第一,青少年近視問題已經成為我國面臨的重要社會問題。」

買過眼鏡的人都在喊眼鏡是暴利行業。眼鏡行業有多暴利?我上網搜了一下,還真有相當多的「內行」人士網上吐槽。

一位自稱是「北京眼鏡大叔」的網友將眼鏡行業的經營數據做了剖析,作為一名業內人士能把這個行業的數據講述的如此有邏輯性,也是用心了。

當然,我們其實更加關注的是,根據官方正常渠道所獲得的數據才更加有說服力。例如,上市公司。

截止目前為止中國A股市場上唯一一家僅做眼鏡行業的上市公司「博士眼鏡」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數據分析基礎。畢竟,上市公司是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數據會相對靠譜的多,藉此我們也對眼鏡這個「暴利」行業一探究竟。

首先了解一下博士眼鏡的股價情況。

最近一年間,博士眼鏡最高漲到19.72元,最低觸及10.36元。絕大多數時間都保持在12元左右。從市盈率上看,市場對公司的期待並不是特別興奮,滾動市盈率46倍,則會比起一些高科技企業要低得多。

如果簡單的計算12除以46等於0.26元每股利潤,儘管已經比許多上市公司的每股利潤高了,但實際上也並不像普通大眾想像中的暴利。

一、上市公司主業?

先來了解一下博士眼鏡公司吧,也一起了解一下眼鏡行業。

眼鏡零售連鎖企業,通常都會經銷鏡架、鏡片,這些都是近視人士的必選項。除此之外還有太陽鏡、老花鏡、隱形眼鏡和護理液。驗光配鏡通常都是免費的,這已經成為了業內常識。

這樣看來,眼鏡行業除了驗光配鏡有一點技術含量以外,做一家門店基本上就不太需要經營者再懂什麼特別重要的知識了。

那問題來了,既然大家都知道眼鏡行業暴利,為什麼沒有出現一擁而上所有人都去開眼鏡店呢?反而還是飯店要比眼鏡店多得多,難道眼鏡生意的暴利是不存在的嗎?

這個問題就好像是在問,茅臺酒那麼暴利(是真的暴利),為什麼沒人一擁而上去開白酒廠呢(這的確出現過,也都賺到了不少錢,但也賠掉了不少錢)。

當年各個地方都在開白酒廠,技術含量並不高,糧食發酵變成酒精,甚至用酒精勾兌就能裝瓶上架,但是在白酒行業裡真正賺到錢賺到名聲的也並不是特別多,更多的企業還是高度依賴廣告來打造品牌,一旦停止了廣告,那麼品牌也就瞬間被人遺忘。

那問題又來了,同樣都是老百姓心中的暴利行業,為什麼不是誰幹誰賺錢?這就要澄清一個對暴利的定義了。

普通人對暴利的認知就是原料多少錢跟賣多少錢比較,財務上就叫做毛利空間,毛利越大就越暴利。例如貴州茅臺的毛利高達90%,這還是出廠價,如果算上市場價格,那麼茅臺的毛利超過95%,這當然是非常賺錢。只是絕大多數毛利高的企業,都要付出比成本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銷售費用來支撐市場。

當然茅臺是一個奇葩品牌,茅臺的銷售費用並不高,但你知道嗎,茅臺廠的所有酒中,除了飛天茅臺以外,其他各種小品牌的茅臺酒廠出來的酒卻並不像飛天茅臺那麼搶手,售價也低很多,市場的存貨也比較充足。也就表示來一家所謂的「暴利」企業是有許多的前提條件積累而來的。

說到眼鏡行業,儘管毛利高,但顧客的消費頻率相當低。你如果是戴眼鏡的,你大體算一算上一次配眼鏡是什麼時候?再上一次配眼鏡是什麼時候?

我戴眼鏡,這一副眼鏡大概也有兩年的時間了,買的時候也不貴,戴著也挺舒服的,根本就想不起來要去換眼鏡。這麼低的消費頻率,就意味著眼鏡連鎖店要不斷的拉新才能保得住房租水電人工成本,否則,賠錢就是一定的。

所以你看,表面的暴利並不是真的能最終實現,許多的前提條件都要長期的積累,這也就證明了為什麼所有人都知道的暴利行業卻不是所有人都能幹的。

二、年報關鍵信息解讀

回到博士眼鏡,從公司的整體財務狀況來了解一家這樣的連鎖眼鏡店的數據是怎樣的。

公司的銷售收入6.6億,與公司的總資產非常接近。這就表示公司的總資產並不高,而且公司的模式也並不是用更多的資產來支撐市場,相反,公司的市場規模並不依賴資產的多少。

公司的負債非常低,資產負債率只有14%,表示公司絕大多數資金來源於股東。一家上市公司有許多的股權融資是極正常的事,只是許多公司太過追求大發展而對外舉債過多。博士眼鏡表現的倒是比較穩健。

公司淨利率9.6%,這在上市公司裡絕對算不上什麼暴利,儘管上市公司裡有不少公司利潤更低甚至虧錢,但利潤超過10%的上市公司還是相當多的。所以看暴利不暴利,不應當看毛利,更加應當看淨利潤。

公司現金收支還是表現出來了穩健的狀況。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淨進帳1億,拿出5000萬投資,拿出4000萬還貸款,公司剩下1000萬留作日常經營周轉,完美。

公司費用的確比成本高好多,成本1.9億,費用3.9億,這就證明了我們的推斷,這類公司的費用遠比成本高,想要銷售情況好,那麼就需要更大的市場費用投入。

這個表才是核心數據。是能夠看到這家眼鏡連鎖店的整體經營重點數據。

公司6.5億的年銷售額中,最大收入的還是鏡片,而最大收入的也是公司毛利最高的。鏡片銷售2.5億,毛利高達84%。毛利排名第二的也是公司銷售額排名第二的產品,鏡架。銷售1.8億,毛利74%。

這有點意思啊,一般企業都是銷售量大的毛利低,毛利高的銷量小。而眼鏡行業恰恰相反,越是毛利高的越是銷量高。原先我以為眼鏡店裡毛利最大的是太陽鏡,現在看來我是判斷錯了,太陽鏡的毛利60%遠低於鏡片鏡架。

不過這也好理解,鏡架鏡片相當於生產組裝,如同製造廠家的組裝車間,採購來料都是半成品,組裝環節還有人工成本消耗的,而鏡片鏡架組裝並不是什麼高科技,難度沒有相當的大,而且人工也並不貴,所以就能賺到比較好的毛利潤。而太陽眼鏡是成品採購,無論是組裝廠家的利潤空間,還是運輸環節的空間消耗,都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反而導致終端門店銷售的毛利並不特別高。

當記者採訪公司CEO時,老闆娘範勤就說出了企業經營的各種看不見的投入。

公司董事長劉曉與公司CEO是夫妻,共同創辦了這家上市公司。眼鏡行業包括現在也是絕大多數都以個體經營為主,原因何在呢?

因為行業非常成熟,單一企業內部的協同並不需要太大的技術含量,也不太需要什麼高端管理,夫妻店完全能夠經營。而且個體經營稅負非常低,核定徵收幾乎都只是象徵性的交一點稅。一些眼鏡店老闆也的確是賺到了不少錢,只是,總感覺只賺到了錢。

到了公司經營就不同了,稅負會提高很多,而且管理管控的成本會比管理一家小店要多的多,而且也不一定就能管的住,管的好。這又何苦?好吧,賺錢並不是全部。

三、財報數據分析

看一下博士眼鏡的這幾年的發展吧。

整體上看,博士眼鏡的銷售增長非常平穩,成本與費用結構控制的非常好,幾乎完全跟收入是匹配增長的。不難理解,如果一家公司各個銷售模塊單元都是相對獨立的門店,而門店的考核指標基本相同,那麼選址選人就決定了這家門店究竟賺不賺錢。

換句話說,只要老闆眼光還可以,那麼這麼行業基本上都能保持收入成本的匹配關係,也就是說基本上開一家店就賺一家店。

縮小到季度來看同樣的指標,公司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銷售情況很顯然是被疫情影響到了,出現了連續多年不曾有過的低銷售。零售店真就沒辦法,不用說顧客都不出門了,連自己的店都不能開門,哪來的生意?

好在公司還是有一些收入,一方面零售店面,一方面也是網上銷售。對於近視眼鏡,驗光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除非顧客手裡已經有數據,而且對鏡架款式非常有自信,才可能下單。

我自己配眼鏡的一個體會就是,儘管鏡架樣式滿意、近視度數相同,但瞳距沒調好的話,還真就是帶上就暈。所以,眼鏡行業的網店銷售的確有其困難點在短期內比較難以突破。

這張圖展示了公司存貨、應收帳款、應付帳款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的對應關係,公司的存貨相對於應付帳款是要更多一些,這表示公司的大多數存貨都是現金採購的,這會佔用公司不少現金。不過還好,因為毛利高,基本上現金採購的好處就是便宜,用資金換利潤,對於毛利高且現金充足的企業來說還是很划算的。

視角縮小到季度為單位,特別是在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存貨已經超出了公司的銷售收入,這也表示公司的存貨足夠公司銷售一個季度的,如果不是疫情,那麼基本上會是兩個月的銷售存量。這就沒什麼好辦法了,店面裡都是要擺放各類各款式貨品的,以確保顧客隨時下單隨時就能拿走,否則,如果總是四處調貨,那麼顧客就不會有那麼多耐心了。

這張季度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對比,你可以看一下2019年第四季度的成本和2020年第一季度的成本,幾乎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表示公司疫情前一季度和疫情高峰的這個季度,銷售的貨物是完全一樣的量,只是,收入下降了三分之一。不難理解,為了能多賣一點,疫情期間就要多做活動多打折,多吸引顧客下單,看來,公司做到了。

王峰老師說

零售連鎖非常考驗經營者的眼光和膽識,一旦錯誤決策,每天都要消耗掉房租和人工,仿佛進入到了一個自然負生長的狀態,永不停止,除非關門。不過,如果決策英明管理得當,那麼零售就是一個永不停止的正增長,會一直為企業創造收入創造利潤。

這個平衡點究竟在哪,究竟如何能夠確保超過平衡點,那就需要財務能夠精準的提供決策數據了。雖然有好財務不一定有好企業,但是好企業一定是有好財務的。

本周四,王峰老師將針對本篇文章,在B站進行直播答疑,歡迎關注「王峰財報思維」,一起學習!

相關焦點

  • 眼鏡行業的「暴利」去哪了
    原標題:眼鏡行業的「暴利」去哪了一邊是混亂的價格,一邊是參差不齊的服務水平,這個最強調透光率的市場卻不透明中國的近視人口日益龐大。2012年的時候,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近視,而到2020年,近視人數預計將達到7億,是總人口的一半。
  • 眼鏡行業的「暴利」被揭開,成本幾十賣上千,實際利潤有多少?
    就好比我國的眼鏡市場,現在我國近視人口數量,在日漸增長。據網傳達到2020年之後,我國將會有近一半的人口近視(不一定一直帶眼鏡),不知道大家周圍是不是這樣情況呢?可以說我國眼鏡行業的市場份額非常巨大,中國人口就算是14億,一半就是7億人,這麼龐大的市場份額誰不「心動」?
  • 博士眼鏡招股書爆行業內幕:上千元鏡片採購均價28元
    博士眼鏡 順利於3月2日網上發行,這意味著第三隻上市眼鏡企業誕生,同時也成為目前上市眼鏡企業中的佼佼者。博士眼鏡此次赴創業板上市,擬募集資金2.48億用於營銷服務平臺建設項目和信息化建設項目建設。近千元的鏡片採購均價僅28元,且採購成本在2014年-2016年間還在逐漸降低,分別為43、32、28元,行業之暴利可見一斑。
  • 2020年眼鏡行業前景分析 - 中國眼鏡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眼鏡是以矯正視力或保護眼睛而製作的簡單光學器件。由鏡片和鏡架組成。矯正視力用的眼鏡有近視眼鏡和遠視眼鏡、老花眼鏡以及散光眼鏡四種。保護眼睛用的眼鏡有防護鏡、防風鏡和太陽鏡等。  現代流行者強調:「眼鏡要有與時代人的面部化妝及服飾的和諧,反映社會階層高、學問高雅、時尚等等象徵。」  《中國眼鏡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針對當前眼鏡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眼鏡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 眼鏡是三大暴利行業之一?這家上市公司要整體出售眼鏡業務
    在國內,眼鏡業素來被冠以「三大暴利行業」之一,一副眼鏡幾十塊的成本賣幾百上千的價格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這些年A股也陸續出現了兩家眼鏡上市企業,康旗股份(前身康耐特 )和博士眼鏡,按照其近年來的財報數據也是不錯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持續雙增長發展格局。
  • 眼鏡行業暴利驚人 一對鏡片從七八塊漲到千元
    近日,記者走訪島城閩江路、中山路、香港中路等眼鏡市場,探訪眼鏡行業水到底有多深?作為消費者,買眼鏡到底應該怎樣選擇?    該人士分析說,在丹陽,很多廠家不叫丹陽某某眼鏡公司,而是直接起名字叫上海某某眼鏡公司、北京某某眼鏡公司,但是生產其實都在丹陽。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但是跟人們心裡已經形成的這種反感意識有很大的關係,出廠以後的貼牌「再生產」比較普遍。
  • 2020-2026年中國隱形眼鏡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發達國家的消費者配戴隱形眼鏡的比率非常高,我國隨著市場的成熟,監管的跟進,必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配戴隱形眼鏡。截至**人們對正確購買和使用隱形眼鏡還不是很了解,而在缺乏有力監管下運營的眼鏡店良莠不齊,加之隱形眼鏡的技術在我國還不是很成熟,所以出現了很多有損消費者健康的事故,這是阻礙隱形眼鏡市場長遠發展的重要因素。
  • 眼鏡行業暴利是誤解,眼鏡市場亂象叢生是事實,需要治理
    在外界流傳的暴利行業排行榜上,眼鏡行業總能排在前幾位。到底眼鏡業的利潤有多大,眼鏡店的經營狀態如何,真的是所謂暴利行業嗎?一直以來,眼鏡行業都被冠以暴利行業,理由無非是進價與售價之間差額巨大。但實際上眼鏡行業暴利是一種誤解,真實情況並非如此,眼鏡行業的淨利潤其實並不高,眼鏡店生存不容易。數據顯示,眼鏡行業毛利潤高達70%,淨利潤卻不到10%。
  • 眼鏡鏡片都有哪幾種材質呢?眼鏡店真的是暴利行業嗎?
    現代人特別是學生中由於用眼過度或遺傳因素等原因,近視的比例越來越高,眼鏡對於很多人來說已是必不可少的東西了。另外,眼鏡還起到美觀、防護等作用,所以眼鏡所用的材料和款式也多種多樣。鏡片材料採用透明的介質,主要分為有機、無機和天然材料三大類。1、有機材料———樹脂、PC。
  • 誰說丹陽眼鏡行業暴利?!央視調查結果出來了!
    日前,某鏡片公司的招股說明書裡披露,鏡片的平均成本僅為6.23元,這也一度讓「眼鏡 暴利行業」這組關鍵詞重回各大熱搜榜。常見的鏡片折射率主要有1.56、1.60、1.67、1.74四種。鏡片的折射率越高,同等度數下,鏡片的邊緣就越薄。江蘇天潤光學鏡片有限公司董事長湯浩宇:工廠生產成本,一副在10元到50元左右。記者在眼鏡架生產廠裡了解到,一副眼鏡,眼鏡架成本通常佔60%,眼鏡架使用的原材料主要分為塑料板材和金屬。全部使用塑料板材的眼鏡架,一副的成本僅為20元。
  • 博士眼鏡上市引行業暴利之爭:30元鏡片賣240元但淨利不足10%
    與高毛利率形成鮮明反差的,則是博士眼鏡不足10%的淨利率,這讓外界對博士眼鏡上市後的未來疑竇叢生。  「採訪問題我們已經收到,會有相關部門給予回應,但具體回應時間我們無法保證。」針對前述問題,博士眼鏡證券部人士如此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而截至記者發稿,尚未獲得公司的回應。近日,記者走訪博士眼鏡線下門店,採訪多位眼鏡行業從業人士及專家,以期揭開博士眼鏡的「暴利」之謎。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揭秘眼鏡行業背後暴利
    本次IPO,公司計劃募集5.68億元資金,其中4.4億元用於樹脂鏡片的擴產及技術升級項目,其餘部分則用於市場營銷及研發支出。 與市面上動輒售價上百元的鏡片相比,明月鏡片出產的鏡片的生產成本只有幾塊錢,行業堪稱「暴利」。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然而在京東平臺上,明月鏡片每副最低銷售價格為228元。
  • 博士眼鏡上市引行業「暴利」之爭:30元鏡片賣價超240元
    針對前述問題,博士眼鏡證券部人士如此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而截至記者發稿,尚未獲得公司的回應。近日,記者走訪博士眼鏡線下門店,採訪多位眼鏡行業從業人士及專家,以期揭開博士眼鏡的「暴利」之謎。  ●售價高出進價5倍多  根據招股書,2016年博士眼鏡的單副鏡架和單片鏡片的平均採購成本分別為89.06元和28.82元,對應售價分別高達434.23元和241.23元,即一副採購成本不過147元的眼鏡,在博士眼鏡的直營門店櫃檯進行售賣後,價格一躍飆漲至916.69元,進價與售價相差了5倍多。
  • 7億中國人近視,8成被忽悠過!眼鏡貓膩太多,別配瞎了
    很多年營業額超過億元的眼鏡企業都已經被世界眼鏡巨頭收購了。世界最大的鏡片公司依視路集團(樹脂鏡片、多焦點鏡片、漸進鏡片,都是依視路首創的,鑽晶鏡片也出自依視路),截至2018年在丹陽就有6家合資公司,都是在丹陽排得上前幾號的企業。
  • 中國眼鏡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年我國眼鏡成鏡產量60262.17萬副,比**年同比增長10.2%.我國眼鏡成鏡產量從**年開始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年產量下降較為明顯,相比**年下降了23.9%.**年之後其產量增速較緩,**年同比僅增0.1%,**年其產量又出現較為可觀的增長,同比增長了10.2%.
  • 廈門眼鏡產業太「豪橫」了!佔據國內中高端太陽鏡超八成市場
    1豪橫廈門眼鏡產值超百億 這兩天,廈門國際會展中心,2萬多平米的展館內,200多家眼鏡企業、500個知名眼鏡品牌齊聚一堂。廈門市眼鏡協會會長黃法調表示,「暴龍」、「海倫凱勒」、「派麗蒙」等廈門眼鏡品牌已然成為國內的流行風向標,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高。 廈門市眼鏡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廈門眼鏡生產企業達120家,品牌商貿、眼鏡電商企業約50家,2019年總產值達110億元,相比5年前的56億元幾乎翻倍態勢。其中年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有2家,超5億元企業3家,過億企業有20家。
  • 眼鏡店加盟利潤大嗎?
    眼鏡店利潤大嗎?眼鏡店的利潤無疑是非常大的,據相關部門的統計,眼鏡店利潤是公認的十大暴利行業之一,相比較其他行業,毛利潤能夠超過50%的行業都是屈指可數的,而大多數行業的利潤率都是在20%~30%左右徘徊,像一些零售業會更低,只有10%~15%,相比之下,眼鏡行業尤其是對於眼鏡店加盟這樣的行業來說它的巨額利潤是非常讓人垂涎三尺!
  • 2020年中國眼鏡鏡片行業白皮書
    中國眼鏡受眾群體規模龐大近視患病率將超過50%,且呈現低齡化趨勢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國民視覺健康報告》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近視人口將達7億,5歲以上人口的近視患病率將超過50%,且呈現低齡化發展趨勢。兒童及青少年本就是近視高發人群,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又進一步加劇了學生近視發生率。
  • 博士眼鏡30元鏡片賣價超240元 竟然不賺錢
    針對前述問題,博士眼鏡證券部人士如此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而截至記者發稿,尚未獲得公司的回應。近日,記者走訪博士眼鏡線下門店,採訪多位眼鏡行業從業人士及專家,以期揭開博士眼鏡的「暴利」之謎。●售價高出進價5倍多根據招股書,2016年博士眼鏡的單副鏡架和單片鏡片的平均採購成本分別為89.06元和28.82元,對應售價分別高達434.23元和241.23元,即一副採購成本不過147元的眼鏡,在博士眼鏡的直營門店櫃檯進行售賣後,價格一躍飆漲至916.69元,進價與售價相差了5倍多。
  • 眼鏡應該怎麼樣選擇鏡片?簡單分析,這4種品牌鏡片有什麼不同?
    都說眼鏡行業是一個暴利的行業,那是因為很多人都覺得現在近視的人多了,會配眼鏡,比如說小編我。我們在近視的時候,是不得不去配眼鏡的,而在選擇鏡片的時候,我們多數人會選擇樹脂鏡片,因為樹脂鏡片是現在比較流行的,而且重量比較輕。但是該如何選擇樹脂鏡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