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小小的鏡片,從代理商到零售商,層層被抬價,從丹陽到青島價格緣何瞬時「變臉」,從七八塊錢一變,成了一千多元,漲價百倍。近日,記者走訪島城閩江路、中山路、香港中路等眼鏡市場,探訪眼鏡行業水到底有多深?作為消費者,買眼鏡到底應該怎樣選擇?
記者調查 從丹陽到青島的「漲價之旅」7~8元
地點:
丹陽司徒鎮眼鏡廠家
人物:
曾肖
角色:
公司經理
江蘇省丹陽市,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的「眼鏡之都」,大大小小的生產廠家也在這裡星羅棋布,僅司徒鎮數得上名來的就有十五六家,記者以代理商的名義聯繫上了鎮上一家眼鏡廠的公司經理曾肖,「我們這裡佔有全國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份額,來自世界各地的名牌都有在這裡代工的。」曾肖對記者說。記者還沒問眼鏡的批發價格,曾肖就對記者說:「廠家一般接受的是大型訂單,不會接受眼鏡個體店的進貨,除非是全國大型的連鎖眼鏡公司,價格也不是固定的,這要根據客戶的要求來,每種產品的價格都會不同。」
對於公司的規模,曾肖說:「我們已經發展很多年了,原來只是一個工廠,現在是生產和銷售連為一體,組建了一個公司。」
隨後,記者開始詢問眼鏡的價格,「我們只是生產眼鏡片,沒有眼鏡架。」曾肖解釋說,「這邊很多企業都是只生產一種,或者生產一種產品當中的幾個工藝,能同時生產鏡架和鏡片的公司要有一定的實力才可以,而且大家如果都可以生產的話,競爭也比較激烈,目前這種格局也可以互相合作。」曾肖介紹說。記者以1.56非球面抗輻射的鏡片為例,詢問價格,「非球面抗輻射1.56的鏡片又分為A、B、C三個等級,批發和零售又分為不同的價格,也就是從需求量上來劃分了,批發的話最好的也就是七八塊錢一對。」
業內解說 很多眼鏡其實都姓「丹」11月18日,記者聯繫到青島中山路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據該人士介紹,青島很多眼鏡店都會標上眼鏡的產地,要麼是丹陽,要麼是上海、北京、深圳,「這幾年很多人看見丹陽的牌子就比較反感,以為丹陽的東西就是暴利,檔次高的商家也不太願意進丹陽的貨,但是即使上面不標明丹陽產地,很多也都是丹陽那邊的貨。」
該人士分析說,在丹陽,很多廠家不叫丹陽某某眼鏡公司,而是直接起名字叫上海某某眼鏡公司、北京某某眼鏡公司,但是生產其實都在丹陽。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但是跟人們心裡已經形成的這種反感意識有很大的關係,出廠以後的貼牌「再生產」比較普遍。
對於生產廠家的規模,丹陽司徒鎮的曾肖對記者說,「近視度有一個度數區間,散光也有一個度數區間,兩兩結合,這就是眼鏡店必須要有的度數貨存需求,這還只是一種材質的眼鏡片要求的度數。就鏡片的材質來說,玻璃鏡片、樹脂鏡片、水晶石鏡片、PC鏡等,也就是說一家工廠僅鏡片工藝來說,就已經很複雜了,如果再加上鏡架的製作,很多廠家都還沒有那樣的實力,但是製作機器在大廠小廠都是一樣的。」據曾肖介紹,在丹陽不僅生產眼鏡的廠家很多,賣眼鏡生產設備的公司同樣很多,很多標明國際進口,但其實也都是中國製造。
25~30元
地點:
丹陽市眼鏡城
人物:
錢仲陽
角色:
代理商
丹陽市的丹陽眼鏡城,是華東乃至全國最大的眼鏡批發市場。很多全國性的代理商都在這個地方設立了辦公地點,作為眾多國際知名品牌的代理商,錢仲陽已經在丹陽打拼了很多年,「我的家就在這裡,前幾年很多朋友都開始做眼鏡代理,我也跟著朋友一起找一些廠家,做代理,發現這一行水真的很深。」
「一般大的生產廠家都會找很多代理,來跟業務員聯繫,根據下面的需求狀況進行訂貨,有時候訂貨很容易,廠家大部分時間都有存貨,但是這些貨如果訂上了就必須儘快轉手,不然會佔用很大的一筆資金。」
在丹陽眼鏡城,大大小小的代理商,大大小小的「國際品牌」,隨便都可以找得到,「這裡的價格跟客戶的訂貨有很大的關係,相對工廠來說,價格的隨意性要更大一點,工廠只要根據投入產出定價就可以了,我們是要看行情的。」錢仲陽介紹說。
記者同樣以1.56非球面抗輻射的鏡片為例,詢問價格,錢仲陽的回答讓記者嚇了一大跳,「大概在二十幾塊錢左右,普通的是十幾塊錢,量大的話可以再便宜一些,在眼鏡城基本都是這個價格。」記者了解到,在眼鏡代理的環節中可以存在兩到三級代理商,每層代理商都會抽取相應的利潤。
業內解說 價格為啥給的都差不多?業內人士解釋說,除了規模很大的眼鏡批發商或者銷售企業可以從廠家直接拿貨以外,其他國內大部分的小型代理商和眼鏡銷售商都會從眼鏡城拿貨,在眼鏡城除了質量的因素以外,價格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也比較一致,到哪個代理商那裡問到的價格都差不多,「這就屬於內部定價了,大家商量好,都賣這個價,最後還說是市場決定的。」
廠家聯盟在競爭上可能會消除一些惡性的競爭,前期丹陽就存在一些惡性的競爭,價格越來越低也不好,因為價格低了,很多廠家生產的質量也就下來了,「丹陽的牌子在前幾年不就是這樣蒙上陰影的嗎」。
「在眼鏡城肯定存在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很多眼鏡代理商聽到你說自己問到的眼鏡多麼多麼便宜時,他會反問你,到底質量怎麼樣,同時會拍著胸脯說,同樣質量的眼鏡片和眼鏡架絕對不可能賣到你說的那個價格,要麼是仿造的,要麼就是質量不過關了。」該業內人士說。青島亨得利眼鏡店工作人員羅女士介紹說,現在市場上充斥著很多三無產品,很多代理商也並不是很正規,所以大型的眼鏡公司都會直接從工廠訂貨,自己從質量上進行監督。
500元以上
地點:
青島閩江路
中山路眼鏡店
人物:
劉兵、羅梅
角色:
銷售經理、工作人員
青島並沒有很大型的眼鏡批發市場,「對於青島的批發商來說,近一點的是濟南眼鏡批發市場,遠一點的就是丹陽 、上海、北京這些地方了。」青島市閩江路某眼鏡店經理劉兵告訴記者,「我是從丹陽直接進的貨,都是正品。」劉兵稱。
記者在玻璃窗上看到了各式眼鏡的售價,1.56非球面抗輻射的鏡片標價是五百多元,相對於當初的出廠價來說已經漲了不知多少倍了,「我們這還算是比較便宜的,你到那些大品牌去看看,同樣的材質、品牌的鏡片,在那些地方的價格比這裡還要貴,有的地方都能到一千多元。」
「小型的眼鏡店是拿貨的時候貴,賣的時候便宜,大型的眼鏡店正好相反,拿貨的時候便宜,賣的時候貴,但還是有人買,這就跟其他商品一樣,消費者就覺得貴得有道理,但其實是一樣的東西。」劉兵說。
隨後,記者來到中山路一家大型的連鎖眼鏡店,記者翻看價目表,就鏡片來說,最便宜的是350元左右,最貴的到了一兩萬,鏡架最便宜的是150元左右。也就是說,在這裡配眼鏡最少的花費就是五百多。
業內解說 價格為何瞬時上漲?「如果從絕對的進價與售價來講,眼鏡行業絕對是暴利,本來七八塊錢的東西,一路漲到了五六百甚至一兩千。但是,帳不能這麼算,如果拿一個100平米門面的眼鏡店來說,眼鏡的進貨需要三十萬,年租金需要二十萬,設備技術投入三十萬,人員工資需要十幾萬,再加上裝修等其他的投入來說,一期的一次性投入就要一百多萬。在青島,眼鏡行業其實競爭還是比較激烈的,三十萬的貨五年之內能賣完就屬於業績驚人了,即使這三十萬的貨我能賣到兩百萬,也需要大概十年左右的周期才能收回成本,這樣的投入是巨大的。」中山路一家眼鏡公司的銷售經理劉斌告訴記者。
眼鏡公司其實並不是多麼暴利,是記者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業內人士分析說:「近幾年來,可能由於競爭的原因,眼鏡行業的利潤空間在縮小,但這畢竟是一個年輕的行業,市場還很不成熟,不正當經營的行為還是存在,暴利在眼鏡行業同樣適用。」他補充說,也沒見哪一個眼鏡店因為掙不著錢而倒閉或者降價吧。
實都是丹陽造眼鏡行業水很深那目前島城的眼鏡市場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呢?一句話概括就是品牌大店賣牌子,小店賣實惠。總體來說眼鏡的質量相差不大。
品牌店:牌子比眼鏡貴多了「青島大概有三百多家眼鏡店,我說的是名字不相同的,連鎖的就只算為一家,大體上來說有品牌店、平價店、小型夫妻店等,正規的眼鏡店一般都在向著眼科醫學角度發展,這也算是一個趨勢了。」青島亨得利眼鏡店的工作人員羅女士介紹。
品牌店在青島有十幾家,相對於一般的小型眼鏡店和平價店來說,在價格上要昂貴得多,這些品牌店為什麼會這麼貴呢?
店員給出的解釋是,一些大品牌的眼鏡店都在經營一些國際知名的眼鏡品牌,這些品牌的造價本來就比較昂貴,售價自然要高很多。業內人士稱:「其中的原因 ,確實有像店員說的那樣,有一些國際知名的品牌,很多店都不允許出售,只有大型的品牌連鎖店才有資格。」
「但是,大部分眼鏡的進貨價格與一般的零售商相比,可能還要便宜,這些品牌店比較受消費者追捧,賣的價格越高,消費者就認為質量越好,其實也並不完全是這樣。這些品牌店當中品牌的因素要比眼鏡本身更多一些,就像一杯可口可樂,在零售店賣是兩塊五,在高檔休閒店可能要賣到七八塊錢,眼鏡也是這樣的道理。」
平價店:質量好壞全憑嘴說記者來到南京路一家平價眼鏡店,老闆自稱來自眼鏡產地,從廠家直接訂貨,少了代理商的抬價環節,所以很便宜。記者在現場看到了平價店的價目表,最低消費也在一百元以上,「那質量怎麼樣呢?」
「質量和品牌店的一樣,同樣是一個地方產的,我家就是丹陽的,來這裡開店,很多大品牌都是我們那邊代工的。」老闆說。據介紹,很多國外知名的眼鏡品牌會找國內的廠家進行代工,在確定做眼鏡的材質規格後,在達到一定數量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允許多產出一些作為偏差,多出來的部分就會以殘次品的形式作為尾貨流入市場,「這些產品很多都是有缺陷的,但又不能以原品的名義進行買賣,所以一些經營不正規的小型眼鏡店在眼鏡的品質上會出現一些問題。」中山路一家眼鏡公司經理劉斌提醒說。
因為市民缺乏必要的眼鏡知識,很多都是以口碑來判斷眼鏡店的好壞,便宜、質量又好(使用時間長)的眼鏡店可能會受到市民的盲目追捧,「耐用不一定是質量好,鏡片的好壞關鍵看鏡片的材質。」劉斌說。
相關部門 市民來檢驗眼鏡質量不收費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很少有人去關心眼鏡的材質與做工,怎麼做的,選擇的什麼材料,很多消費者都以搖頭來回答。「很多問題都存在於經營不當的環節。」市眼鏡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崔科長介紹說。
以次充好消費者被忽悠業內人士爆料說,「拿非球面的鏡片為例,它分為很多不同的種類,有1.56的、1.60的、1.71的等,分加硬的、超薄的、抗輻射的很多種,每種的價格最多可以相差兩千多元。而在銷售的時候,很多銷售人員就只是說非球的很好之類的話,到底非球面的哪一種,沒有太多人會給消費者指出來。」該人士稱,一些經營不正規的眼鏡店經常用的手段就是以次充好,本來配一個折射率1.74的,說不定就會拿一個1.56的裝上去。
據了解,在一些正規廠家生產的眼鏡片上都會有一些防偽的隱形標記,中山路一家眼鏡店的銷售經理劉斌向記者演示了鑑定的方法,「拿起鏡片,哈一口氣,上邊的標碼就會顯示出來,消費者可以要求在眼鏡店配製眼鏡之前進行初步鑑別。」
劉斌拿起一塊鏡片,說明了鏡片的材質是1.56非球面抗輻射的,隱形標記是PTG-3,哈了一口氣,圓形鏡片的邊上就很明顯地露出了PTG-3的標記。
市民可以免費檢驗眼鏡質量市眼鏡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崔科長針對青島的眼鏡市場介紹說:「前幾年比較嚴重,這幾年就比較少了,每年市質監局都會做計劃進行定檢和抽檢,在配套合格率上有很大的改善。」
「如果市民想要對自己買到的產品進行檢驗,是不是可以提供相關服務性的工作呢?」記者問。
「如果市民對自己買到的眼鏡存在懷疑,可以拿著眼鏡店開具的驗光單等材料和眼鏡,到青島市眼鏡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要求檢測,從質量上對眼鏡進行檢測。對於市民的檢測要求,如果不需要檢測報告的話,不會收取檢驗費用。」崔科長說。
「那到檢驗中心檢測人的多不多呢?」「有一些,但不是很多 ,可能很多人都沒有這種意識。」崔科長說。
記者了解到,在眼鏡行業的經營中,存在很多不正當的行為,眼鏡片即使用隱形標記進行初步檢測也會存在很大的漏洞。
「很多眼鏡隱形標記都是在鏡片邊緣,在打磨的過程中都可能被磨掉了,這樣打磨出來的眼鏡很難進行肉眼檢測,去相關部門檢測的話,市民可能覺得比較麻煩 。」業內人士介紹說。
記者手記 盲目消費或致價格暴漲一副小小的眼鏡,放到一個小店裡和放到裝修時尚的大賣場,所給出的價格有天壤之別。消費者看到的只有表面的東西,卻忽視了眼鏡的內在品質好壞,很多價格昂貴的眼鏡大品牌眼鏡店賣到火熱的程度,而與此相對比的是,放到小店卻幾乎無人問津。
「貴的話,質量肯定要好一點吧。」很多市民面對記者的調查都有類似的回答。
這裡面賣的其實並非單單是眼鏡本身,還包括眼鏡店的租金、裝修、環境和服務,「其實服務很簡單,有些眼鏡在品質上很好,很多年都不會出什麼問題。」中山路一家眼鏡店的銷售經理劉斌說。
針對島城出現的一些平價眼鏡店,很多市民並不是特別認同,「裡面可能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說不定質量會有問題。」很多市民反映說,這些平價店的經營狀況也讓人擔心。
您適合戴什麼樣的眼鏡,關鍵取決於驗光師開出的「藥方」,而不是在於價格的高低。質量低劣的眼鏡會對眼睛造成什麼樣的傷害,戴眼鏡對視力有何影響,記者將繼續為您揭秘。如果在眼鏡購買和佩戴上您產生了什麼問題,可以向本報熱線80889475反映。
文/圖 記者 郭振亮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郭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