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行業暴利驚人 一對鏡片從七八塊漲到千元

2021-01-15 半島網官網



    一對小小的鏡片,從代理商到零售商,層層被抬價,從丹陽到青島價格緣何瞬時「變臉」,從七八塊錢一變,成了一千多元,漲價百倍。近日,記者走訪島城閩江路、中山路、香港中路等眼鏡市場,探訪眼鏡行業水到底有多深?作為消費者,買眼鏡到底應該怎樣選擇?

記者調查 從丹陽到青島的「漲價之旅」

7~8元

    地點:

    丹陽司徒鎮眼鏡廠家

    人物:

    曾肖

    角色:

    公司經理

    江蘇省丹陽市,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的「眼鏡之都」,大大小小的生產廠家也在這裡星羅棋布,僅司徒鎮數得上名來的就有十五六家,記者以代理商的名義聯繫上了鎮上一家眼鏡廠的公司經理曾肖,「我們這裡佔有全國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份額,來自世界各地的名牌都有在這裡代工的。」曾肖對記者說。記者還沒問眼鏡的批發價格,曾肖就對記者說:「廠家一般接受的是大型訂單,不會接受眼鏡個體店的進貨,除非是全國大型的連鎖眼鏡公司,價格也不是固定的,這要根據客戶的要求來,每種產品的價格都會不同。」

    對於公司的規模,曾肖說:「我們已經發展很多年了,原來只是一個工廠,現在是生產和銷售連為一體,組建了一個公司。」

    隨後,記者開始詢問眼鏡的價格,「我們只是生產眼鏡片,沒有眼鏡架。」曾肖解釋說,「這邊很多企業都是只生產一種,或者生產一種產品當中的幾個工藝,能同時生產鏡架和鏡片的公司要有一定的實力才可以,而且大家如果都可以生產的話,競爭也比較激烈,目前這種格局也可以互相合作。」曾肖介紹說。記者以1.56非球面抗輻射的鏡片為例,詢問價格,「非球面抗輻射1.56的鏡片又分為A、B、C三個等級,批發和零售又分為不同的價格,也就是從需求量上來劃分了,批發的話最好的也就是七八塊錢一對。」

業內解說 很多眼鏡其實都姓「丹」

    11月18日,記者聯繫到青島中山路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據該人士介紹,青島很多眼鏡店都會標上眼鏡的產地,要麼是丹陽,要麼是上海、北京、深圳,「這幾年很多人看見丹陽的牌子就比較反感,以為丹陽的東西就是暴利,檔次高的商家也不太願意進丹陽的貨,但是即使上面不標明丹陽產地,很多也都是丹陽那邊的貨。」

    該人士分析說,在丹陽,很多廠家不叫丹陽某某眼鏡公司,而是直接起名字叫上海某某眼鏡公司、北京某某眼鏡公司,但是生產其實都在丹陽。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但是跟人們心裡已經形成的這種反感意識有很大的關係,出廠以後的貼牌「再生產」比較普遍。

    對於生產廠家的規模,丹陽司徒鎮的曾肖對記者說,「近視度有一個度數區間,散光也有一個度數區間,兩兩結合,這就是眼鏡店必須要有的度數貨存需求,這還只是一種材質的眼鏡片要求的度數。就鏡片的材質來說,玻璃鏡片、樹脂鏡片、水晶石鏡片、PC鏡等,也就是說一家工廠僅鏡片工藝來說,就已經很複雜了,如果再加上鏡架的製作,很多廠家都還沒有那樣的實力,但是製作機器在大廠小廠都是一樣的。」據曾肖介紹,在丹陽不僅生產眼鏡的廠家很多,賣眼鏡生產設備的公司同樣很多,很多標明國際進口,但其實也都是中國製造。

25~30元

    地點:

    丹陽市眼鏡城

    人物:

    錢仲陽

    角色:

    代理商

    丹陽市的丹陽眼鏡城,是華東乃至全國最大的眼鏡批發市場。很多全國性的代理商都在這個地方設立了辦公地點,作為眾多國際知名品牌的代理商,錢仲陽已經在丹陽打拼了很多年,「我的家就在這裡,前幾年很多朋友都開始做眼鏡代理,我也跟著朋友一起找一些廠家,做代理,發現這一行水真的很深。」

    「一般大的生產廠家都會找很多代理,來跟業務員聯繫,根據下面的需求狀況進行訂貨,有時候訂貨很容易,廠家大部分時間都有存貨,但是這些貨如果訂上了就必須儘快轉手,不然會佔用很大的一筆資金。」

    在丹陽眼鏡城,大大小小的代理商,大大小小的「國際品牌」,隨便都可以找得到,「這裡的價格跟客戶的訂貨有很大的關係,相對工廠來說,價格的隨意性要更大一點,工廠只要根據投入產出定價就可以了,我們是要看行情的。」錢仲陽介紹說。

    記者同樣以1.56非球面抗輻射的鏡片為例,詢問價格,錢仲陽的回答讓記者嚇了一大跳,「大概在二十幾塊錢左右,普通的是十幾塊錢,量大的話可以再便宜一些,在眼鏡城基本都是這個價格。」記者了解到,在眼鏡代理的環節中可以存在兩到三級代理商,每層代理商都會抽取相應的利潤。

業內解說 價格為啥給的都差不多?

    業內人士解釋說,除了規模很大的眼鏡批發商或者銷售企業可以從廠家直接拿貨以外,其他國內大部分的小型代理商和眼鏡銷售商都會從眼鏡城拿貨,在眼鏡城除了質量的因素以外,價格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也比較一致,到哪個代理商那裡問到的價格都差不多,「這就屬於內部定價了,大家商量好,都賣這個價,最後還說是市場決定的。」

    廠家聯盟在競爭上可能會消除一些惡性的競爭,前期丹陽就存在一些惡性的競爭,價格越來越低也不好,因為價格低了,很多廠家生產的質量也就下來了,「丹陽的牌子在前幾年不就是這樣蒙上陰影的嗎」。

    「在眼鏡城肯定存在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很多眼鏡代理商聽到你說自己問到的眼鏡多麼多麼便宜時,他會反問你,到底質量怎麼樣,同時會拍著胸脯說,同樣質量的眼鏡片和眼鏡架絕對不可能賣到你說的那個價格,要麼是仿造的,要麼就是質量不過關了。」該業內人士說。青島亨得利眼鏡店工作人員羅女士介紹說,現在市場上充斥著很多三無產品,很多代理商也並不是很正規,所以大型的眼鏡公司都會直接從工廠訂貨,自己從質量上進行監督。

500元以上

    地點:

    青島閩江路

    中山路眼鏡店

    人物:

    劉兵、羅梅

    角色:

    銷售經理、工作人員

    青島並沒有很大型的眼鏡批發市場,「對於青島的批發商來說,近一點的是濟南眼鏡批發市場,遠一點的就是丹陽 、上海、北京這些地方了。」青島市閩江路某眼鏡店經理劉兵告訴記者,「我是從丹陽直接進的貨,都是正品。」劉兵稱。

    記者在玻璃窗上看到了各式眼鏡的售價,1.56非球面抗輻射的鏡片標價是五百多元,相對於當初的出廠價來說已經漲了不知多少倍了,「我們這還算是比較便宜的,你到那些大品牌去看看,同樣的材質、品牌的鏡片,在那些地方的價格比這裡還要貴,有的地方都能到一千多元。」

    「小型的眼鏡店是拿貨的時候貴,賣的時候便宜,大型的眼鏡店正好相反,拿貨的時候便宜,賣的時候貴,但還是有人買,這就跟其他商品一樣,消費者就覺得貴得有道理,但其實是一樣的東西。」劉兵說。

    隨後,記者來到中山路一家大型的連鎖眼鏡店,記者翻看價目表,就鏡片來說,最便宜的是350元左右,最貴的到了一兩萬,鏡架最便宜的是150元左右。也就是說,在這裡配眼鏡最少的花費就是五百多。

業內解說 價格為何瞬時上漲?

    「如果從絕對的進價與售價來講,眼鏡行業絕對是暴利,本來七八塊錢的東西,一路漲到了五六百甚至一兩千。但是,帳不能這麼算,如果拿一個100平米門面的眼鏡店來說,眼鏡的進貨需要三十萬,年租金需要二十萬,設備技術投入三十萬,人員工資需要十幾萬,再加上裝修等其他的投入來說,一期的一次性投入就要一百多萬。在青島,眼鏡行業其實競爭還是比較激烈的,三十萬的貨五年之內能賣完就屬於業績驚人了,即使這三十萬的貨我能賣到兩百萬,也需要大概十年左右的周期才能收回成本,這樣的投入是巨大的。」中山路一家眼鏡公司的銷售經理劉斌告訴記者。

    眼鏡公司其實並不是多麼暴利,是記者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業內人士分析說:「近幾年來,可能由於競爭的原因,眼鏡行業的利潤空間在縮小,但這畢竟是一個年輕的行業,市場還很不成熟,不正當經營的行為還是存在,暴利在眼鏡行業同樣適用。」他補充說,也沒見哪一個眼鏡店因為掙不著錢而倒閉或者降價吧。

實都是丹陽造眼鏡行業水很深

    那目前島城的眼鏡市場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呢?一句話概括就是品牌大店賣牌子,小店賣實惠。總體來說眼鏡的質量相差不大。

品牌店:牌子比眼鏡貴多了

    「青島大概有三百多家眼鏡店,我說的是名字不相同的,連鎖的就只算為一家,大體上來說有品牌店、平價店、小型夫妻店等,正規的眼鏡店一般都在向著眼科醫學角度發展,這也算是一個趨勢了。」青島亨得利眼鏡店的工作人員羅女士介紹。

    品牌店在青島有十幾家,相對於一般的小型眼鏡店和平價店來說,在價格上要昂貴得多,這些品牌店為什麼會這麼貴呢?

    店員給出的解釋是,一些大品牌的眼鏡店都在經營一些國際知名的眼鏡品牌,這些品牌的造價本來就比較昂貴,售價自然要高很多。業內人士稱:「其中的原因 ,確實有像店員說的那樣,有一些國際知名的品牌,很多店都不允許出售,只有大型的品牌連鎖店才有資格。」

    「但是,大部分眼鏡的進貨價格與一般的零售商相比,可能還要便宜,這些品牌店比較受消費者追捧,賣的價格越高,消費者就認為質量越好,其實也並不完全是這樣。這些品牌店當中品牌的因素要比眼鏡本身更多一些,就像一杯可口可樂,在零售店賣是兩塊五,在高檔休閒店可能要賣到七八塊錢,眼鏡也是這樣的道理。」

平價店:質量好壞全憑嘴說

    記者來到南京路一家平價眼鏡店,老闆自稱來自眼鏡產地,從廠家直接訂貨,少了代理商的抬價環節,所以很便宜。記者在現場看到了平價店的價目表,最低消費也在一百元以上,「那質量怎麼樣呢?」

    「質量和品牌店的一樣,同樣是一個地方產的,我家就是丹陽的,來這裡開店,很多大品牌都是我們那邊代工的。」老闆說。據介紹,很多國外知名的眼鏡品牌會找國內的廠家進行代工,在確定做眼鏡的材質規格後,在達到一定數量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允許多產出一些作為偏差,多出來的部分就會以殘次品的形式作為尾貨流入市場,「這些產品很多都是有缺陷的,但又不能以原品的名義進行買賣,所以一些經營不正規的小型眼鏡店在眼鏡的品質上會出現一些問題。」中山路一家眼鏡公司經理劉斌提醒說。

    因為市民缺乏必要的眼鏡知識,很多都是以口碑來判斷眼鏡店的好壞,便宜、質量又好(使用時間長)的眼鏡店可能會受到市民的盲目追捧,「耐用不一定是質量好,鏡片的好壞關鍵看鏡片的材質。」劉斌說。

相關部門 市民來檢驗眼鏡質量不收費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很少有人去關心眼鏡的材質與做工,怎麼做的,選擇的什麼材料,很多消費者都以搖頭來回答。「很多問題都存在於經營不當的環節。」市眼鏡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崔科長介紹說。

以次充好消費者被忽悠

    業內人士爆料說,「拿非球面的鏡片為例,它分為很多不同的種類,有1.56的、1.60的、1.71的等,分加硬的、超薄的、抗輻射的很多種,每種的價格最多可以相差兩千多元。而在銷售的時候,很多銷售人員就只是說非球的很好之類的話,到底非球面的哪一種,沒有太多人會給消費者指出來。」該人士稱,一些經營不正規的眼鏡店經常用的手段就是以次充好,本來配一個折射率1.74的,說不定就會拿一個1.56的裝上去。

    據了解,在一些正規廠家生產的眼鏡片上都會有一些防偽的隱形標記,中山路一家眼鏡店的銷售經理劉斌向記者演示了鑑定的方法,「拿起鏡片,哈一口氣,上邊的標碼就會顯示出來,消費者可以要求在眼鏡店配製眼鏡之前進行初步鑑別。」

    劉斌拿起一塊鏡片,說明了鏡片的材質是1.56非球面抗輻射的,隱形標記是PTG-3,哈了一口氣,圓形鏡片的邊上就很明顯地露出了PTG-3的標記。

市民可以免費檢驗眼鏡質量

    市眼鏡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崔科長針對青島的眼鏡市場介紹說:「前幾年比較嚴重,這幾年就比較少了,每年市質監局都會做計劃進行定檢和抽檢,在配套合格率上有很大的改善。」

    「如果市民想要對自己買到的產品進行檢驗,是不是可以提供相關服務性的工作呢?」記者問。

    「如果市民對自己買到的眼鏡存在懷疑,可以拿著眼鏡店開具的驗光單等材料和眼鏡,到青島市眼鏡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要求檢測,從質量上對眼鏡進行檢測。對於市民的檢測要求,如果不需要檢測報告的話,不會收取檢驗費用。」崔科長說。

「那到檢驗中心檢測人的多不多呢?」

    「有一些,但不是很多 ,可能很多人都沒有這種意識。」崔科長說。

    記者了解到,在眼鏡行業的經營中,存在很多不正當的行為,眼鏡片即使用隱形標記進行初步檢測也會存在很大的漏洞。

    「很多眼鏡隱形標記都是在鏡片邊緣,在打磨的過程中都可能被磨掉了,這樣打磨出來的眼鏡很難進行肉眼檢測,去相關部門檢測的話,市民可能覺得比較麻煩 。」業內人士介紹說。

記者手記 盲目消費或致價格暴漲

    一副小小的眼鏡,放到一個小店裡和放到裝修時尚的大賣場,所給出的價格有天壤之別。消費者看到的只有表面的東西,卻忽視了眼鏡的內在品質好壞,很多價格昂貴的眼鏡大品牌眼鏡店賣到火熱的程度,而與此相對比的是,放到小店卻幾乎無人問津。

    「貴的話,質量肯定要好一點吧。」很多市民面對記者的調查都有類似的回答。

    這裡面賣的其實並非單單是眼鏡本身,還包括眼鏡店的租金、裝修、環境和服務,「其實服務很簡單,有些眼鏡在品質上很好,很多年都不會出什麼問題。」中山路一家眼鏡店的銷售經理劉斌說。

    針對島城出現的一些平價眼鏡店,很多市民並不是特別認同,「裡面可能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說不定質量會有問題。」很多市民反映說,這些平價店的經營狀況也讓人擔心。

    您適合戴什麼樣的眼鏡,關鍵取決於驗光師開出的「藥方」,而不是在於價格的高低。質量低劣的眼鏡會對眼睛造成什麼樣的傷害,戴眼鏡對視力有何影響,記者將繼續為您揭秘。如果在眼鏡購買和佩戴上您產生了什麼問題,可以向本報熱線80889475反映。

    文/圖  記者 郭振亮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郭新舉]

相關焦點

  • 博士眼鏡招股書爆行業內幕:上千元鏡片採購均價28元
    博士眼鏡 順利於3月2日網上發行,這意味著第三隻上市眼鏡企業誕生,同時也成為目前上市眼鏡企業中的佼佼者。博士眼鏡此次赴創業板上市,擬募集資金2.48億用於營銷服務平臺建設項目和信息化建設項目建設。近千元的鏡片採購均價僅28元,且採購成本在2014年-2016年間還在逐漸降低,分別為43、32、28元,行業之暴利可見一斑。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揭秘眼鏡行業背後暴利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繼博士眼鏡之後,近日,由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明月鏡片」)也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或將登陸創業板上市。 明月鏡片來自「眼鏡之都」江蘇丹陽,主打眼鏡鏡片生產,是國內鏡片頭部生產企業之一。
  • 一副眼鏡背後的暴利,售價上千元,成本只有幾十元,錢究竟去了哪
    成本均價在幾十元左右的鏡片,市場售價卻能達到百元甚至千元的價格,眼鏡行業究竟有多暴利?近日,明月鏡片準備上市,在其遞交的招股說明書中我們發現,鏡片的平均成本價居然只有6.23元,這讓許多眼鏡使用者感到大受打擊,如此低廉的成本價格,為何買到手卻需要成百上千元呢?
  • 上千元的眼鏡鏡片採購均價僅28元
    記者通過查閱招股書發現,近千元的鏡片採購均價僅28元,且採購成本在2014年-2016年間還在逐漸降低,分別為43、32、28元,行業之暴利可見一斑。  招股書顯示,從產品類別來看,其鏡片的毛利率高,鏡架的毛利率次之,隱形眼鏡及隱形護理液的毛利率相對低。上千眼鏡,採購價僅幾十元!  招股書顯示,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和2016年1-6月,公司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73.29%、73.08%、75.82%和74.23%。
  • 博士眼鏡上市引行業暴利之爭:30元鏡片賣240元但淨利不足10%
    原標題:博士眼鏡上市引行業「暴利」之爭:30元鏡片賣價超240元,但淨利率不足10% 摘要 【博士眼鏡上市引行業「暴利」之爭:30元鏡片賣價超240元 但淨利率不足
  • 博士眼鏡上市引行業「暴利」之爭:30元鏡片賣價超240元
    針對前述問題,博士眼鏡證券部人士如此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而截至記者發稿,尚未獲得公司的回應。近日,記者走訪博士眼鏡線下門店,採訪多位眼鏡行業從業人士及專家,以期揭開博士眼鏡的「暴利」之謎。  ●售價高出進價5倍多  根據招股書,2016年博士眼鏡的單副鏡架和單片鏡片的平均採購成本分別為89.06元和28.82元,對應售價分別高達434.23元和241.23元,即一副採購成本不過147元的眼鏡,在博士眼鏡的直營門店櫃檯進行售賣後,價格一躍飆漲至916.69元,進價與售價相差了5倍多。
  • 眼鏡行業的「暴利」去哪了
    在這個趨勢下,「半醫半商」的眼鏡行業時常帶著「暴利」的標籤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甚至還流傳著一句順口溜:「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不過,眼鏡行業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博士眼鏡卻展現出行業的另一面:銷售毛利率高高在上,淨利率相比卻低得出奇。
  • 眼鏡行業有多暴利?分析博士眼鏡財務報表
    買過眼鏡的人都在喊眼鏡是暴利行業。眼鏡行業有多暴利? 截止目前為止中國A股市場上唯一一家僅做眼鏡行業的上市公司「博士眼鏡」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數據分析基礎。畢竟,上市公司是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數據會相對靠譜的多,藉此我們也對眼鏡這個「暴利」行業一探究竟。 首先了解一下博士眼鏡的股價情況。
  • 眼鏡鏡片都有哪幾種材質呢?眼鏡店真的是暴利行業嗎?
    現代人特別是學生中由於用眼過度或遺傳因素等原因,近視的比例越來越高,眼鏡對於很多人來說已是必不可少的東西了。另外,眼鏡還起到美觀、防護等作用,所以眼鏡所用的材料和款式也多種多樣。鏡片材料採用透明的介質,主要分為有機、無機和天然材料三大類。1、有機材料———樹脂、PC。
  • 眼鏡是三大暴利行業之一?這家上市公司要整體出售眼鏡業務
    在國內,眼鏡業素來被冠以「三大暴利行業」之一,一副眼鏡幾十塊的成本賣幾百上千的價格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這些年A股也陸續出現了兩家眼鏡上市企業,康旗股份不過在7月1日晚間,上市公司康旗股份發布公告稱,擬以7.6億元的價格向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費錚翔控制的上海林梧實業有限公司出售眼鏡鏡片業務相關的資產與負債,並表態擬3年內將其他眼鏡相關業務出售,退出眼鏡行業,重點發展基於銀行卡增值業務創新服務的大數據金融科技。
  • 媒體揭眼鏡店暴利:進價十幾元標價上千元(圖)
    眼鏡,如今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很多顧客發現,近年來,眼鏡的售價逐漸上漲,居高不下;鏡架、鏡片的名稱和功能逐漸在增加,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  近日,新京報記者以導購員、學徒工身份,應聘北京多家眼鏡店、加工車間,發現其中暴利與貓膩:在生產地批發價幾元至幾十元的鏡架、鏡片,在商店櫃檯上,身價翻了幾十番。個別商家對消費者,有一整套的推銷貓膩。
  • 2020年中國眼鏡鏡片行業白皮書
    「暴利行業」標籤極大阻礙了眼鏡行業的健康成長,產業鏈各方應努力消除產業內外部的信息不對稱,向大眾普及眼健康知識及眼鏡的功能與價值。中國眼鏡鏡片行業痛點及建議中國眼鏡行業面臨的主要痛點消費者:57%認同「眼鏡行業是暴利行業」的觀點儘管我國有大量視力問題人口,存在對眼鏡的剛性需求,眼鏡受眾規模大。
  • 誰說丹陽眼鏡行業暴利?!央視調查結果出來了!
    ,鏡片的平均成本僅為6.23元,這也一度讓「眼鏡 暴利行業」這組關鍵詞重回各大熱搜榜。成本確實不高:平均一副鏡片10元 鏡架30元新聞視頻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yXi10g4icwIjo2a9iWKaJA△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視頻目前,市面常見的眼鏡鏡片按照材質主要分為PC鏡片和樹脂鏡片。
  • 眼鏡行業的「暴利」被揭開,成本幾十賣上千,實際利潤有多少?
    眼鏡行業一直被人們稱為「暴利」行業,很多人都知道是市面上,售價幾百元的眼鏡,可能成本只有幾十元。甚至有些商家,會將成本幾十的眼鏡賣出上千元的「天價」。在這樣的誘惑下,近年來也湧現出了很多眼鏡企業,其中還有不少已經準備上市了。提及眼鏡品牌,想必大家都會脫口而出好幾個吧,這些眼鏡品牌「紮根於」大街小巷,可以說是隨處可見。
  • 小小一對眼鏡片,單只鏡片成本不足7元,如何一年賣出6億元?
    眼鏡作為一種兼具視力矯正、視力保護與面部裝飾的消費品,對追求美與健康的消費者而言日益重要。大街小巷中似乎永遠在做促銷活動的門店,不禁讓人好奇眼鏡的「真實價格」。在傳聞「暴利」的眼鏡行業有這樣一句順口溜: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一種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一種交情,400元賣給你是一種行情。
  • 明月鏡片的暴利生意: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陳道明代言營銷費翻番
    本次IPO,公司計劃募集5.68億元資金,其中4.4億元用於樹脂鏡片的擴產及技術升級項目,其餘部分則用於市場營銷及研發支出。與市面上動輒售價上百元的鏡片相比,明月鏡片出產的鏡片的生產成本只有幾塊錢,行業堪稱 「暴利」。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然而在京東平臺上,明月鏡片每副最低銷售價格為228元。
  • 博士眼鏡30元鏡片賣價超240元 竟然不賺錢
    在很多人眼裡,眼鏡是十大暴利行業之一,幾十元的鏡片價格能賣到幾百元,甚至更高。有「A股眼鏡零售第一股」之稱的博士眼鏡(300622,SZ)於3月15日正式上市交易,其單只鏡片的平均採購成本在30元左右,平均售價則達到240餘元,因此公司近三年主營業務毛利率都超過了70%。
  • 暴利眼鏡行業背後真相!你配的防藍光眼鏡有效嗎?
    近日,央視財經爆出一篇文章《太暴利!售價上千元,出廠價可能只要幾十元!錢被誰賺了?》,曝光了眼鏡行業背後的暴利真相。很多消費者,尤其是小朋友在配眼鏡的時候經常商家被告知,配眼鏡要選擇藍光的,03解讀—藍光防護國家標準 GB/T 38120-2019藍光防護知識不斷普及的同時,也將防藍光眼鏡推向了風口浪尖,市面上也開始出現各色各樣的號稱防藍光的鏡片
  • 眼鏡行業暴利是誤解,眼鏡市場亂象叢生是事實,需要治理
    「20元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你是講交情,400元賣你是講行情。」在外界流傳的暴利行業排行榜上,眼鏡行業總能排在前幾位。到底眼鏡業的利潤有多大,眼鏡店的經營狀態如何,真的是所謂暴利行業嗎?
  • 小米投資視光領域,打破眼鏡暴利枷鎖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角就是小米生態鏈企業中視光科技的代表者——TS眼鏡。小米生態鏈企業進軍視光領域TS眼鏡是小米為眼鏡項目專門投資的生態鏈企業。致力於生產出質高價低的眼鏡產品,造福護眼一族。TS眼鏡先後研發了太陽鏡、防藍光護目鏡都深得廣大米粉跟用戶朋友們的喜愛。歷時一年多的精益求精,TS眼鏡研發的近視鏡終於正式上線小米商城,跟大家見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