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杜曉丹 通訊員 羅湘
12月29日上午,煙臺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煙臺市農業農村發展情況專場。煙臺市農業農村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劉振曉,煙臺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晨光,煙臺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明川出席發布會,通報了全市「十三五」期間農業產業結構改革、農業現代化建設等工作情況。
據了解,煙臺市農業農村系統「十三五」規劃的各項任務基本完成,各項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2019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到585.74億元,提前兩年實現「十三五」目標,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種植業結構由「十二五」末的糧經作物44:56,調整為糧經飼結構42:57:1。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312萬畝,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175萬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連續5年穩定在170萬噸以上;網紅蜜薯—煙薯25等優質雜糧快速發展,推廣超1000萬畝。煙臺蘋果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全市蘋果種植總面積和總產量分別達282.6萬畝、559萬噸,均居全國地級市首位;全市從事蘋果產業的人員近170萬人,產值近200億元;煙臺蘋果內銷 29個省、市,出口遍及六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常年出口60萬噸,約佔全國的1/2;煙臺蘋果品牌價值高達145.05億元,連續十二年蟬聯中國果業第一品牌;2020年「煙臺蘋果」獲批創建千億級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成為國家在山東重點培育的兩個特色產業集群之一;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山東國際蘋果節,探索出了依託特色優勢農產品,發展會展經濟的成功經驗,持續擦亮「煙臺蘋果」金字招牌。堅持動物疫情防控和穩定生豬生產兩手抓,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生豬存欄308.1萬頭,恢復到2017年底存欄數的94.75%,生豬生產供應總體好於全省全國;肉雞產業和畜禽良種產業發展迅猛,全市年出欄肉雞3億隻以上,自主培育白羽肉雞新品系填補國內空白,結束祖代種雞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煙臺市承擔了全國首個白羽肉雞主要疫病區域淨化示範區建設項目,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達到90%,均位居全國前列。全市肉蛋奶、果菜茶等優質農特產品品種豐富,供應充足,有效實現人民群眾由「吃的飽、吃的好」向「吃的健康、吃的綠色、吃的生態」轉變。
農業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全市累計創建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7個,國家級產業強鎮4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棲霞模式」在全國推廣。全市擁有農業上市企業17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5家,省級74家,數量均居全省首位。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7000家,家庭農場超過3600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農業現代化的主力軍,有效促進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農業科技支撐能力日益增強,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高出全省2.44個百分點。「菸農999」「菸農1212」先後創全國小麥單產最高紀錄,登海玉米3次打破世界高產紀錄。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農藥、化肥使用量連續4年實現負增長。農業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農業合作持續深入,2019年全年完成農產品出口103.3億元,佔全省18.3%。
農民收入持續提高。2019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18元,較2015年增長35.1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34%,同比增長9.2%,創下「十三五」以來的最高增幅。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2010年以來,農民收入增幅9年高於城鎮居民,目前城鄉收入比由2015年的2.31:1,達到現在的2.26:1,優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農村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提前兩年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核心標準,累計投入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6.4億元。實施「332」扶貧工作重點縣鎮村集中攻堅,536個省、市扶貧工作重點村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有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發布實施,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高標準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全市累計創建省級齊魯樣板示範區3個,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168個,數量居全省前列。創新開展美麗鄉村樣板示範片建設,第一批總投資6億元,重點推進14個片、105個村,全力打造美麗鄉村「煙臺樣板」。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3.2%,城鄉環衛一體化體系建設實現村莊全覆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基本完成。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邁上新臺階,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獲評2018年度「中國三農創新十大榜樣」,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畫卷徐徐展開。
農村改革向縱深推進。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進一步穩固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逐步健全。深入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土地流轉管理和服務不斷強化。農村改革四梁八柱基本構建完成,截至目前,全市6439個涉村(組)完成集體產權清產核資、身份確認、股權量化、成立集體經濟組織等工作,佔總村數的99.97%,基本建立了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農村集體產權保護制度,有力保障了農民合法權益。農業保險增品擴面,建立起「政企農銀保擔」多位一體的農業產業鏈融資模式。
「十四五」時期,煙臺市農業農村局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加快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積極構建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高質量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煙臺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