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7萬家!煙臺提前兩年實現「十三五」目標

2021-01-08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杜曉丹 通訊員 羅湘

12月29日上午,煙臺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煙臺市農業農村發展情況專場。煙臺市農業農村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劉振曉,煙臺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晨光,煙臺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明川出席發布會,通報了全市「十三五」期間農業產業結構改革、農業現代化建設等工作情況。

據了解,煙臺市農業農村系統「十三五」規劃的各項任務基本完成,各項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2019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到585.74億元,提前兩年實現「十三五」目標,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種植業結構由「十二五」末的糧經作物44:56,調整為糧經飼結構42:57:1。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312萬畝,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175萬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連續5年穩定在170萬噸以上;網紅蜜薯—煙薯25等優質雜糧快速發展,推廣超1000萬畝。煙臺蘋果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全市蘋果種植總面積和總產量分別達282.6萬畝、559萬噸,均居全國地級市首位;全市從事蘋果產業的人員近170萬人,產值近200億元;煙臺蘋果內銷 29個省、市,出口遍及六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常年出口60萬噸,約佔全國的1/2;煙臺蘋果品牌價值高達145.05億元,連續十二年蟬聯中國果業第一品牌;2020年「煙臺蘋果」獲批創建千億級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成為國家在山東重點培育的兩個特色產業集群之一;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山東國際蘋果節,探索出了依託特色優勢農產品,發展會展經濟的成功經驗,持續擦亮「煙臺蘋果」金字招牌。堅持動物疫情防控和穩定生豬生產兩手抓,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生豬存欄308.1萬頭,恢復到2017年底存欄數的94.75%,生豬生產供應總體好於全省全國;肉雞產業和畜禽良種產業發展迅猛,全市年出欄肉雞3億隻以上,自主培育白羽肉雞新品系填補國內空白,結束祖代種雞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煙臺市承擔了全國首個白羽肉雞主要疫病區域淨化示範區建設項目,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達到90%,均位居全國前列。全市肉蛋奶、果菜茶等優質農特產品品種豐富,供應充足,有效實現人民群眾由「吃的飽、吃的好」向「吃的健康、吃的綠色、吃的生態」轉變。

農業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全市累計創建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7個,國家級產業強鎮4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棲霞模式」在全國推廣。全市擁有農業上市企業17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5家,省級74家,數量均居全省首位。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7000家,家庭農場超過3600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農業現代化的主力軍,有效促進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農業科技支撐能力日益增強,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高出全省2.44個百分點。「菸農999」「菸農1212」先後創全國小麥單產最高紀錄,登海玉米3次打破世界高產紀錄。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農藥、化肥使用量連續4年實現負增長。農業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農業合作持續深入,2019年全年完成農產品出口103.3億元,佔全省18.3%。

農民收入持續提高。2019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18元,較2015年增長35.1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34%,同比增長9.2%,創下「十三五」以來的最高增幅。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2010年以來,農民收入增幅9年高於城鎮居民,目前城鄉收入比由2015年的2.31:1,達到現在的2.26:1,優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農村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提前兩年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核心標準,累計投入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6.4億元。實施「332」扶貧工作重點縣鎮村集中攻堅,536個省、市扶貧工作重點村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有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發布實施,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高標準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全市累計創建省級齊魯樣板示範區3個,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168個,數量居全省前列。創新開展美麗鄉村樣板示範片建設,第一批總投資6億元,重點推進14個片、105個村,全力打造美麗鄉村「煙臺樣板」。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3.2%,城鄉環衛一體化體系建設實現村莊全覆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基本完成。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邁上新臺階,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獲評2018年度「中國三農創新十大榜樣」,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畫卷徐徐展開。

農村改革向縱深推進。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進一步穩固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逐步健全。深入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土地流轉管理和服務不斷強化。農村改革四梁八柱基本構建完成,截至目前,全市6439個涉村(組)完成集體產權清產核資、身份確認、股權量化、成立集體經濟組織等工作,佔總村數的99.97%,基本建立了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農村集體產權保護制度,有力保障了農民合法權益。農業保險增品擴面,建立起「政企農銀保擔」多位一體的農業產業鏈融資模式。

「十四五」時期,煙臺市農業農村局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加快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積極構建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高質量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煙臺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我國農民收入提前實現翻番目標 14億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
    原標題:我國農民收入提前實現翻番目標 14億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   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
  • 農業農村部:全國依法登記農民合作社達222.5萬家
    答覆稱,當前農民合作社蓬勃發展,截至2020年5月底,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到222.5萬家,聯合社超過1萬家,其中河南省農民合作社達到19萬家、位居全國第二。  據介紹,農民合作社通過組織、服務農民「抱團」參與市場競爭,在建設現代農業、推動鄉村振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規模小、實力弱等問題,服務帶動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
  •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煙臺經驗」的普遍意義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是煙臺的創造,其含義不同於簡單的「黨支部書記領辦合作社」,也不同於先有合作社,再把黨支部設在合作社上,而是通過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把黨組織的領導全面融入農村經濟發展和治理,將黨支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同合作社的經濟優勢以及群眾的能動性相結合,由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或者由村黨支部成員(原則上由黨支部書記)代表村集體註冊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村集體和群眾以集體土地、資金、勞動力等入股
  • 農民合作社變異的原因分析及對策建議
    作者:北京商業管理幹部學院 王軍  近年來,農民合作社發展迅猛,截至今年2月底,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已達133.74萬戶,同比增長28.74%。近五年平均每年新增30萬家,但是其中不乏 「假合作社」、「翻牌合作社」等現象。
  • 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思考
    目前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尚處於起步階段,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較多問題,阻礙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可持續發展。財政部發布並從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試行)》,對規範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工作、保護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意義重大,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規範的制度保障。了解該制度的特殊性,分析其執行中可能面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否破解「小生產大市場」困局?
    來自農業部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已達44.6萬戶,實有成員3570萬戶,佔全國農戶總數的14.3%,相當於每7戶農民中就有1戶加入各類合作社。蓬勃發展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否破解農產品「小生產大市場」的困局?
  • 寧晉縣:飛耀合種植專業合作社入選省十佳農民合作社
    近日,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官網公示了擬確定的2021年度「十佳」農民合作社名單,寧晉縣飛耀合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列,為邢臺市唯一一家入選的農民合作社。評選全省「十佳」農民合作社是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為促進全省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按照《河北省2021年「十佳」農民合作社評選方案》安排,在各地推薦、申報的基礎上,經組織專家評審後才確定的。
  • 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本社生產農業產品免徵增值稅
    關於農民專業合作社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 財稅〔2008〕81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    經國務院批准,現將農民專業合作社有關稅收政策通知如下:    一、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本社成員生產的農業產品,視同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業產品免徵增值稅。
  • 秋來杏李滿枝頭——溫宿縣綠疆園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領農民種植...
    地處該村的溫宿縣綠疆園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果園裡杏李掛滿枝頭,「鳳味皇后」「鳳味玫瑰」「恐龍蛋」「味帝」「味辛」「味厚」等杏李品種依次成熟,社員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笑容。9月25日,在溫宿縣綠疆園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辦公室裡,合作社理事長田開建正在和副理事長、理事、監事及部分社員代表一起分析杏李市場情況。
  • 安徽: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大幅躍升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昨天上午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我省糧食總量穩定站上800 億斤臺階,排名由2015 年全國第6 位上升到2019 年第4 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 年的10821 元增加到
  • 農業農村部:加大對農民合作社政策支持力度
    222.5萬家,聯合社超過1萬家。根據《全國農機深松整地作業實施規劃(2016—2020年)》,支持適宜地區開展農機深松整地作業,作業面積1.5億畝以上,作業深度一般達到或超過25釐米,打破犁底層。採取政府購買服務、先作業後補助的方式實施,充分發揮農機類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作用。 三是支持重大農作物病蟲害防治。
  • 自貢市試點建立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管好農民「錢袋子」
    自貢市試點建立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管好農民「錢袋子」 、沿灘區立豐農村資金互助專業合作社、榮縣大農和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幫助農民編織自己的「錢袋子」,探索解決由於抵押物不足、信息不對稱等原因造成的農村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 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以工代訓有補貼
    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以工代訓有補貼 2020-11-25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三五」氣象預報實現預期目標
    11月30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十三五」期間,以智能網格預報為基礎的全國氣象預報業務格局構建完成,為氣象防災減災和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經第三方評估,「十三五」期間氣象預報各項重點任務基本完成,預期目標已經實現。
  • 農業農村部推介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2020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省考察調研時指出,要積極扶持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專業合作社模式,把合作社辦得更加紅火。 為進一步總結推廣農民合作社因地制宜探索發展的實踐經驗,農業農村部在各地推薦的基礎上,遴選確定了第二批47家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 山東發文:將農民合作社納入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範疇
    為提升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水平,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根據中央農辦等11部委《關於開展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的若干意見》(中農發〔2019〕18號)和省委農辦等12部門《關於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的實施意見》(魯農辦發〔2020〕17號)的要求,省農業農村廳組織開展2020年省級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工作。
  • 我在煙臺,看到了中國農村的未來
    在這些思想動員的基礎上,2017年7月,煙臺先行選取11個村開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試點,由村黨支部代表村集體註冊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這裡需要解釋一下,什麼是「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是指由黨支部成員代表村集體註冊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村集體以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入股,群眾以土地、基礎設施、勞動力等入股,把群眾組織起來規模經營、抱團發展,村集體和群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不同於個人領辦的合作社。資本、個人領辦的合作社或許能解決產業振興的問題,但是靠他們來實現共同富裕是不夠的。
  • 我市第一家具備「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質」的農民合作社
    、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是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有效組織形式。近年來,我省各級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發展壯大農民合作社的決策部署,突出創新引領、精準施策,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農民合作社已成為我省鄉村振興和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
  • 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 福州這些部門給出最新答卷
    著力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提升一批家庭農場示範場。三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通過鄉村振興中高級版試點村建設,形成「串點連線成片」的鄉村發展新格局。四是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
  • 潛伏在農民合作社名義下的非法集資
    他們利用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做幌子,打著「合作金融」的旗號,突破「社員制」「封閉性」原則,超範圍對外吸收資金。所吸收的資金多用於非法放貸、還本付息,或被集資人揮霍轉移。一方面,三地合作社的經營者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來宣傳自己的合法性,通過組織大規模的培訓參觀活動,偽造獲獎證書,捏造發展藍圖,按時還本付息等眾多手段來蒙蔽了集資參與人視線;另一方面,集資參與人的逐利心理和防範意識薄弱也促使他們自己把一副鏡花水月當成了現實。 什麼是農民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