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否破解「小生產大市場」困局?

2020-11-27 中國新聞網

  30日在成都開幕的第九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首次有30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集體亮相。在帶來豐富多彩的參展農產品的同時,也向公眾集中展示了各地合作社在組織形式、生產經營、銷售流通領域的先進理念與做法。來自農業部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已達44.6萬戶,實有成員3570萬戶,佔全國農戶總數的14.3%,相當於每7戶農民中就有1戶加入各類合作社。蓬勃發展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否破解農產品「小生產大市場」的困局?

  一家一戶 「小生產」無奈面對「大市場」波動

  對於廣大農民來說,現在除了「看天吃飯」,更重要的是「看市場吃飯」。但是,面對周期性波動的農產品市場,農民常常發出「看不懂」的嘆息。

  河南省虞城縣張集鎮以出產紅富士蘋果聞名,但在去年卻有不少農民的蘋果積壓滯銷。參加本次農交會的河南省虞城縣中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海香告訴記者,2009年當地蘋果收購價從每斤一塊七八漲到兩塊五六,第二年就有不少農民把蘋果儲存起來,想等價高時再出貨,沒想到最後卻「砸」在手裡賣不出去。

  放眼全國,去年「蒜你狠」「姜你軍」的暴漲仍在眼前,近期國內多宗農產品價格卻紛紛走低,部分產品甚至出現暴跌局面。在全國生薑主要產區山東安丘,去年每公斤9元左右的生薑跌至0.8元;在內蒙古,土豆從去年同期的每噸1000元跌至350元;在廣西,9月份以來香蕉、紅提葡萄、荔枝等農產品紛紛遭遇銷售難……

  農業部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總站副站長趙鐵橋認為:「這些滯銷從根本上來講,還是千家萬戶分散小農生產,對市場信息把握不準,盲目跟風。」由於對市場信息反應不靈敏,大量農民僅僅從上年度農產品的價格出發安排本年度種植計劃,常常導致特定農產品集中大量上市,不僅帶來銷售困難,價格也一路走低。

  另一方面,小規模、低標準的小農生產也阻礙了農產品的統一推廣銷售。種植有300多畝梨樹的王海香告訴記者:「如果一家一戶生產,質量上沒保障,有的客商根本不收。」

  互助合作 農民專業合作社破題產銷困局

  從2007年開始,陝西省大荔縣農民周忠朝聯合村裡的蔬菜種植戶,建立起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忠朝蔬菜專業合作社」。

  「我們村裡種洋蔥、胡蘿蔔、大蒜、辣椒的很多,但是品種太多太雜,一家一戶自己生產自己賣,不好銷售。」周忠朝告訴記者,多年「單打獨鬥」的經歷使大家逐漸意識到,只有聯合起來才能有出路。幾年來,加入合作社的蔬菜種植戶統一品種、統一管理、統一銷售,規模越做越大,目前已經有800多名社員。

  「組織合作社前,一斤辣椒只能賣10元,現在統一品種、統一管理,質量和口碑都上去了,一斤能賣到20元。」周忠朝說,目前加入合作社的社員種植蔬菜,每畝能賺7000至8000元。

  過去,千家萬戶小農生產造成土地集約化程度不高,產量和質量均難以保障。農民專業合作社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根據市場信息統一組織種植,促進了規模化、標準化經營。同時,合作社通過統一提供農資、對成員進行內部監督管理等手段,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信譽的建立反過來促進了銷售的提升。

  業內專家表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了農民市場談判地位,延伸了產業鏈條。合作社在生產環節能更多地依靠市場行情組織「訂單生產」避免盲目投資,在流通環節組織「農超對接」「農校對接」等平臺降低物流費用,能有效促進農民增收。

  最近出版的《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報告(2006——2010)》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入社農戶的收入普遍比非成員同業農戶高出20%以上」。

  羽翼未豐 對接「大市場」仍有諸多考驗

  農業部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總站副站長趙鐵橋指出,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為農村繼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各類有限責任公司之後的第四大市場主體。然而,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依然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在走向「引領農民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之路上依然面臨多重困難。

  「我們也想學電子商務,在網上動動手指賣蔬菜,但是晚上從地裡回來後才有時間研究,只會些簡單操作。」55歲的周忠朝說。

  趙鐵橋指出,「缺人」和「缺錢」正成為制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兩大瓶頸。目前農村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勞動力較多,具有較強市場經濟意識和經營管理能力的帶頭人比較缺乏。為解決人才匱乏難題,今年農業部門將在全國培訓19萬名合作社理事長,未來十年還要培養15000名合作社人才,同時大力支持農村青年和大學生村官參與領辦、創辦合作社。

  在資金支持方面,農業部聯合相關部門出臺了合作社銷售成員的產品視同農戶自產自銷、合作社向成員提供農資免徵增值稅、對合作社給予「先評級後授信再用信」解決貸款難等相關財稅、金融政策支持。

  解決銷售難題也是今後合作社攻堅的方向。業內專家表示,除了推動「農超對接」「農校對接」拓展銷售渠道外,合作社還應該積極參加展銷會、農交會、團購會等各類推介促銷活動。「單個小規模合作社與其他市場主體對接時可能有些力不從心,這種情況下可採取多種方式聯合合作,如建立各類專業社聯合社等方式,從更大規模、更高層次上引導農民、引導合作社參與市場競爭。」趙鐵橋說。

  同時,各類合作社還可逐步探索在城市社區、公益性農貿市場建立直銷店、連鎖店或代銷店等,實現農產品從「土地」到「餐桌」的無縫對接。

  趙鐵橋認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弱者的聯合,產業是弱勢的農業,成員是貧困的農民,所在地是落後的農村,必須有相應政策扶持。」但是,政府的扶持只是一種導向,合作社的發展不能完全躺在政府懷抱裡吃財政,關鍵還是廣大成員規範辦社、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成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三會」制度和分配製度,不斷增強合作社的凝聚力。(記者 林暉)

相關焦點

  • 農民合作社變異的原因分析及對策建議
    3.協會型合作社  一些農民專業協會在《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實施後登記註冊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它們儘管掛上了合作社的牌子,但仍在以協會的方式運作。這種類型的合作社不要求成員出資,成員邊界模糊,合作社盈餘不在成員間進行分配。
  • 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本社生產農業產品免徵增值稅
    關於農民專業合作社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 財稅〔2008〕81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    經國務院批准,現將農民專業合作社有關稅收政策通知如下:    一、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本社成員生產的農業產品,視同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業產品免徵增值稅。
  • 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思考
    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是近年來在我國興起的一種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由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是提高市場效率、促進農民增收、解決日益擴大的城鄉收入差距的重要依託力量。截止到2006年底,我國已有15萬多個農民專業合作社。
  • 寧晉縣:飛耀合種植專業合作社入選省十佳農民合作社
    近日,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官網公示了擬確定的2021年度「十佳」農民合作社名單,寧晉縣飛耀合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列,為邢臺市唯一一家入選的農民合作社。評選全省「十佳」農民合作社是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為促進全省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按照《河北省2021年「十佳」農民合作社評選方案》安排,在各地推薦、申報的基礎上,經組織專家評審後才確定的。
  • 渝北成立首批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
    將著力整合土地規模經營、破解銷售融資難題  1月20日,渝北區首批3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大盛鎮青龍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統景鎮東河畔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大灣鎮金鳳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正式成立。這標誌著渝北三社融合發展探索出了新路徑。
  • 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以工代訓有補貼
    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以工代訓有補貼 2020-11-25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春走基層」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還能這麼玩兒?看重慶渝北...
    成立青龍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下設生產合作部、供銷合作部、資金互助部,形成村集體、合作社、農戶抱團發展的格局,改變了村民僅靠簡單流轉土地獲得微薄收入的困局,並按照「91+1」集體經濟分配模式,將經果林收益的90%直接分紅給農戶,剩餘的10%歸集體,用於果園日常管理、工資發放及面向村民作購買醫療、養老保險等集體公益事業再分配;果園套種作物收益的100%歸村集體,再以戶籍股的方式直接分配給村民,極大地促進了村集體和農戶增收
  • 我市第一家具備「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質」的農民合作社
    、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是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有效組織形式。農民合作社產業類型日趨多樣,合作內容不斷豐富,服務能力持續增強,已成為組織服務農民群眾、激活鄉村資源要素、引領鄉村產業發展的重要組織載體,在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引領小農戶步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潛伏在農民合作社名義下的非法集資
    他們利用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做幌子,打著「合作金融」的旗號,突破「社員制」「封閉性」原則,超範圍對外吸收資金。所吸收的資金多用於非法放貸、還本付息,或被集資人揮霍轉移。一方面,三地合作社的經營者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來宣傳自己的合法性,通過組織大規模的培訓參觀活動,偽造獲獎證書,捏造發展藍圖,按時還本付息等眾多手段來蒙蔽了集資參與人視線;另一方面,集資參與人的逐利心理和防範意識薄弱也促使他們自己把一副鏡花水月當成了現實。 什麼是農民合作社?
  • 2019年廬江縣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支持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
    各鎮(園區):根據省農業農村廳《關於印發2019年中央財政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項目實施方案任務清單和績效目標的通知》文件精神,為進一步加大資金統籌整合力度,用於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規範化高質量發展,支持範圍由原國家級示範社和省級示範家庭農場
  • 農業農村部推介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全國貧困地區72萬多家農民合作社發揮對貧困人口的組織和帶動作用,發展特色產業脫貧。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固鎮軍明白鵝養殖專業合作社、西藏自治區芒康縣納西民族鄉三江農民專業合作社、甘肅省景泰縣常順養殖專業合作社等攻克種植養殖技術難關,提升產業科技含量,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生產積極性,把貧困群眾嵌入產業鏈,實現資源共享、風險共擔、產業發展可持續。
  • 土地裡種出「金餑餑」,小番茄撬動大市場
    近年來,玉皇廟鎮將番茄視為主導產業,全鎮番茄種植面積達1.2萬畝,成為江北最大的番茄生產基地。目前,玉皇廟鎮年產番茄4萬噸,總產值2.64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39.4%,番茄產業優勢明顯。同時打造了「玉港果蔬」品牌,成立了50家番茄農業種植合作社,引進了濟南中匯中央廚房有限公司等農業企業,讓農產品鏈條不斷延長,進一步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 三方抱團發展 釋放疊加效應——貴州省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
    一年多的實踐證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是符合貴州實際、行之有效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既發揮了龍頭企業連接大市場的作用,又發揮了合作社組織農民、管理農民的優勢,同時還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充分調動了企業、合作社、農民的積極性,形成「1+1+1>3」的聚合增益效應,為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的產業支撐。
  • 秋來杏李滿枝頭——溫宿縣綠疆園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領農民種植...
    地處該村的溫宿縣綠疆園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果園裡杏李掛滿枝頭,「鳳味皇后」「鳳味玫瑰」「恐龍蛋」「味帝」「味辛」「味厚」等杏李品種依次成熟,社員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笑容。9月25日,在溫宿縣綠疆園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辦公室裡,合作社理事長田開建正在和副理事長、理事、監事及部分社員代表一起分析杏李市場情況。
  • 農業農村部:加大對農民合作社政策支持力度
    農民合作社通過組織、服務農民「抱團」參與市場競爭,在建設現代農業、推動鄉村振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規模小、實力弱等問題,服務帶動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 9月3日,農業農村部在其網站公布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5101號建議的答覆的摘要,針對宋虎振代表提出的關於精準施策紮實促進農民合作社發展壯大的建議,農業農村部經商財政部,進行了回答。
  • 山東發文:將農民合作社納入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範疇
    為提升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水平,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根據中央農辦等11部委《關於開展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的若干意見》(中農發〔2019〕18號)和省委農辦等12部門《關於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的實施意見》(魯農辦發〔2020〕17號)的要求,省農業農村廳組織開展2020年省級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工作。
  • 山東600多家「資金互助」合作社助力春耕 農民可賒購
    齊魯網濟南2月21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今日報導》報導,每年春耕備耕,錢往往是農民最發愁的事。今年,山東有600多家合作社開展資金互助,解了不少農民燃眉之急。
  • 現代農機合作社引領小農戶邁向大農業
    6月末,農業生產進入中耕時期,龍江大地清新碧綠,生機盎然。  漸漸的,前方有了人煙。汽車駛進一個小城,安靜而整潔。水泥路筆直平整,路旁種著高高低低的樹。隨著綠化帶的延伸,一個個別致的路燈和小巧的垃圾箱站立在路邊。樹木掩映處,一排獨門獨棟的二層小別墅十分醒目。  「新興村到了,你要採訪的新興農機合作社就在這裡。」引路人告訴記者。「什麼?這裡是新興村,根本不像農村啊?」
  • 農業農村部:全國依法登記農民合作社達222.5萬家
    答覆稱,當前農民合作社蓬勃發展,截至2020年5月底,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到222.5萬家,聯合社超過1萬家,其中河南省農民合作社達到19萬家、位居全國第二。  據介紹,農民合作社通過組織、服務農民「抱團」參與市場競爭,在建設現代農業、推動鄉村振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規模小、實力弱等問題,服務帶動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
  • 河北武邑專業種植合作社打造扶貧「強引擎」
    記者周國梁攝河北新聞網11月19日訊 今天中央網信辦「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河北站媒體採訪團來到武羅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鮮亮的紅梨外觀可人,酥脆清甜;擁有幾百年歷史的黃口大棗,使用古法種植,結出的果實色澤光亮、棗香濃鬱;千畝韭菜採用先進物理除韭蛆技術,不施農藥,綠色無公害……不久,這些新鮮的果蔬將通過電商銷售到京津冀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