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成立首批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

2020-11-27 新華網重慶站

  將著力整合土地規模經營、破解銷售融資難題

  1月20日,渝北區首批3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大盛鎮青龍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統景鎮東河畔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大灣鎮金鳳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正式成立。這標誌著渝北三社融合發展探索出了新路徑。

  當前,農村一些地方存在土地無人種、種地不賺錢、農產品供銷脫節、融資難、集體與農民關係不緊密等諸多問題。2019年,渝北區結合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實施「雙十萬工程」(十萬畝經果林、十萬畝生態林),在大盛鎮、大灣鎮等9個鎮(街)的12個村創新「一社三部」組織模式,開展三社(供銷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信用社)融合發展試點,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

  據介紹,所謂「一社」,就是按照整村推進原則,動員廣大農戶(尤其是貧困戶)以土地和資金折算股份入股的方式,創新成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三部」就是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下設「生產合作部」「供銷合作部」「資金互助部」——分別承擔合作社組織生產任務;生產生活資料供應、農產品銷售和信息服務等農村綜合服務;合作社資金管理和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任務,從而促進生產功能、供銷功能、金融功能「三位一體」的有機融合、一體發展,全面提升為農服務能力,助推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

  「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重點在於『生產互助』。」渝北區負責人稱,渝北在實施「雙十萬工程」中,創新成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整合了「雞窩地」「巴掌田」,實現了土地的規模化經營、機械化耕作、智能化管理,和產業的品牌化打造,有利於破解銷售難、融資難等問題,把生產、流通、信用三大要素融合起來,把政府、企業、農民三方面的作用統籌起來。通過建立農戶與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村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農民增收、產業增效、生態增值。

  據介紹,2019年,渝北區在12個村進行試點,共發動5801戶農戶累計土地入股18501.44畝、資金入股1245.9萬元。今年,渝北區計劃在近50%條件成熟的行政村建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到2022年,該區行政村將100%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意願的農村常住農戶100%加入合作經濟組織,基本建成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體系、質量追溯體系,創建1個國家級示範社、10個市級示範社。

  在大盛鎮青龍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成立大會上,合作社社員領到了「股權證」,新當選的理事會成員、監事會成員與股東見了面;青龍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也於當日揭牌。(記者 彭瑜)

相關焦點

  • 「新春走基層」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還能這麼玩兒?看重慶渝北...
    1月20日,寒風料峭,但歡騰的獅舞、喧天的鑼鼓,卻把重慶市渝北區大盛鎮青龍村生產互助股份合作社成立大會現場搞得十分熱鬧,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會場上,61歲的村民楊三全的說話聲特別高亢,他和老伴將家裡撂荒的2.33畝地和5000元積蓄入股合作社,當上了股東。還有許多領到股權證的村民都很歡喜,和老楊一樣。
  • 渝北將建58個「三社」融合農業股份合作社
    渝北引導農民以土地和資金入股發展高效農業將建58個「三社」融合農業股份合作社近日,渝北區興隆鎮永興村、木耳鎮金剛村、雙鳳橋街道興旺村同時成立村級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三社」指的是供銷社、合作社和信用社,它們是服務農村的三大主力軍。渝北區在村級創新成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下設融合「三社」功能的生產合作部、供銷合作部和資金互助部。其中,生產合作部負責土地協調、產業規劃設計和日常管理管護;資金互助部負責解決村民、合作社生產上的資金需求,確保股東分紅收益;供銷合作部則對接渝北區供銷社,實現優質農資統一配送和打通銷售渠道。
  • 重慶渝北農戶以土地資金入股生產互助股份合作社推三社融合發展
    4月27日,豔陽高照,重慶市渝北區茨竹鎮方家溝村民們都聚集到了一起,大家熱情高漲,一同見證方家溝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的成立,看著一排排農業生產機械用具,村民們愛不釋手,都湊上前去摸一摸。作為渝北區「三社」融合發展推進村,方家溝村593戶農戶以3000畝土地入股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為基礎,按照「一社三部」模式,即生產合作部、供銷合作部、資金互助部,積極開展「三社」融合發展,為「三社」融合發展打好基礎。
  • 合作社開展資金互助必須堅守「紅線」
    毛曉雅  門檻低、手續便捷、貸款靈活,這是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的天然優勢。一般來說,社員因季節性生產所需的短期資金周轉,都能得到滿足,極大緩解了農民發展生產的資金難題。資金互助社在商業銀行、財政支農、民間小貸公司等農村金融主體之外,又開闢了一道更加接地氣的金融活水。
  • 中共中央印發《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草案)》的通知
    (五)關於農業互助合作的問題,總的說來有兩種不同的錯誤的傾向:一種傾向是採取消極的態度對待互助合作運動,看不出這是我黨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從小生產的個體經濟逐漸走向大規模的使用機器耕種和收割的集體經濟所必經的道路,否認現在業已出現的各種農業生產合作社是走向農業社會主義化的過渡的形式,否認它們帶有社會主義的因素。這是右傾的錯誤的思想。
  • 這批新時代文明實踐敬老互助合作社有啥不一樣?資金互助促發展...
    8月8日,菏澤市首批以農村內置金融為核心的合作社——單縣高老家鄉張武樓村、李田樓鎮齊樓村、楊樓鎮崇福集村、龍王廟鎮劉土城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敬老互助合作社開業運營。單縣農村敬老互助合作社是農村公共福利互助養老的探索,也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又一創新舉措。
  • 來安縣:互助合作社 脫貧好幫手
    原來,正在大棚裡忙碌的除周善雨外,其他人都是仰山村農業互助合作社的社員。仰山村是縣級重點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7戶98人。為幫助農戶儘快脫貧,今年2月,該村農民群眾自發成立了互助合作社。該合作社不以盈利為目的,將村裡有勞動能力的村民組織到一起,以互助合作的形式,義務幫助貧困戶平整農田、種植作物、除草收割、餵養牲畜等。
  • 合作社走出資金互助新模式
    由於缺少法律規範和支持,資金互助發展的規模和發揮的作用,與當前農業農村對金融發展的需求還很不適應。農民合作社內部信用合作的潛力仍很大。  □ 本報記者 孟 佳 趙洪傑 本報通訊員 李宇人資金互助社難註冊轉向合作社內求互助  自2007年銀監會批准首家全部農村資金互助社掛牌算起,這一備受關注的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已走過6個年頭。
  • 合作社要用好內部資金互助功能
    帶著工商資本進入了農村,莊滌非說自己完全是懷著「對農業、農民的感情」。正因為如此,他對合作社的觀察,既充滿關切的情感,又有旁觀者清的冷靜。從培訓、融資到時髦的「網商」,莊滌非有很多話要說。「老知青」再度下鄉  莊滌非年輕時曾在莒南縣「下鄉」,幹農活對他來說並不陌生。
  • 汝南縣天中合作社:資金互助讓資金「活」起來
    5月3日上午,正在種植基地查看藥材長勢的青年農民李宏傑向記者講述了這種資金互助的好處,並連聲稱道:「汝南縣天中合作社幫過我的大忙,是他們的資金互助解決了俺家的燃眉之急。」李宏傑是汝南縣常興鎮王莊村人,2019年他在本地流轉土地40畝種植中藥材,並帶動周邊20多家農戶一起種植。去年6月份,他在包收農戶藥材時出現了資金缺口。
  • 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再現倒閉事件 問題出在哪兒?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導】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再次發生倒閉事件。江蘇省徐州市賈汪鎮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一名社員日前反映,去年5月,賈汪鎮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突然倒閉,至今仍無法返還本金和利息,涉及金額達千萬。值得一提的是,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倒閉事件並非個例,這與其背離互助本質、缺乏金融監管不無關係。
  • 資金互助合作社助力脫貧有實效好評如潮
    地處大別山紅色革命老區的六安市成立了「資金互助合作社」,從金融助力脫貧入手打通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任督二脈」。  創新金融支農方式:「支農、支小、支散」  2015年11月24日,六安市星供合資金互助合作社(原六安市供銷農業專業合作社為主體打造的「六安市供銷資金互助社」,以下簡稱為「互助社」)成立了。
  • 中共中央轉發華北局《關於糾正農業生產互助合作運動中急躁冒進...
    即在多數老解放區,雖然組織起來的戶數比例已經很大,並且已經出現了相當數量的高級的合作組織棗農業生產合作社,但由於互助組仍然為數最多,而且其中的多數尚處於不夠鞏固不夠成熟的狀態,也就是說將互助組大量地提高為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條件尚不具備,因而,老解放區在今後一定時期內集中主要力量於互助組的鞏固、提高以及必要的發展工作,仍是十分必要的。當然,這不是說可以放鬆對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領導。
  • 山東600多家「資金互助」合作社助力春耕 農民可賒購
    今年,山東有600多家合作社開展資金互助,解了不少農民燃眉之急。  這些天,棗莊山亭區棗店香紅棗合作社的農民們正忙著儲備農資,由於參加了合作社的資金互助,他們買農資時不僅可以享受會員價,還能進行賒購。  棗莊棗店香紅棗合作社社員張召臣:「你看我兩個孩子都在上學,但是合作社自從入股之後給了很多方便,等到秋天,我把棗打下來之後呢,賣給合作社,再把這個帳還上。」
  • "民間互助合作"新模式 陝西成立果業專業合作社
    4月20日,經陝西省民政廳批准,陝西省果業專業合作社聯合會在西安成立。  由10家果業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共同發起成立的這個聯合會匯集了陝西省120家規模大、標準高的果業專業合作社,今後將在蘋果、獼猴桃、柑橘、酥梨等主要水果產業發展中,搭建「技術推廣、信息傳播、市場銷售」的新平臺,這也是陝西省果業發展開啟「民間互助合作」的新模式。
  • 興農棉花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效果好
    原來,老李是高唐興農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種了6畝雜交棉,去年,老李拿著雜交棉種植合同從合作社貸出了5萬元互助金,補上了兒子買樓和購農資的資金缺口。  憑合作社種植合同貸款,是該合作社的一項內部資金互助探索。  合作社收購棉花缺資金,社員有生產生活資金需求時貸款難,如何變這「兩難」為「雙贏」?成立於2007年的興農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進行了積極探索。
  • 六安市星供合信用互助專業合作社依託產業服務三農 資金互助增強...
    2017年5月,經六安市裕安區蘇埠鎮淠河村委牽頭,「星供合」整合當地湖羊養殖資源,聯合該村73戶貧困戶,組建了眾鑫農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提供技術培訓、信息聯通、包銷產品、資金周轉服務,貧困戶在此學到養殖技術,解決就業問題。
  • 黨史上的今天:農業生產互助合作決議通過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由中央外宣辦和中央黨史研究室主辦,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等中央和地方新聞網站以及商業網站承辦的「黨史上的今天」於2011年1月1日正式推出,廣大網民將共同回顧黨的歷史上的重要時刻。
  • 關於農業互助合作的兩次談話
    毛澤東(一九五三年十月、十一月)一 十月十五日的談話辦好農業生產合作社,即可帶動互助組大發展。在新區,無論大中小縣,要在今冬明春,經過充分準備,辦好一個到兩個合作社,至少一個,一般一個到兩個,至多三個,根據工作好壞而定。要分派數字,攤派。
  • 農業互助協會
    ●中山新快報訊 記者楊曉霞 通訊員楊定起 李松林報導 昨天,廣東中山邊防支隊橫門水上邊防派出所聯合駐地農業部門在民眾鎮裕安村舉行農業互助協會揭牌儀式,50餘名農民成為首批會員,標誌著廣東首家農業互助協會正式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