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將建58個「三社」融合農業股份合作社

2020-12-05 金臺資訊

渝北引導農民以土地和資金入股發展高效農業

將建58個「三社」融合農業股份合作社

近日,渝北區興隆鎮永興村、木耳鎮金剛村、雙鳳橋街道興旺村同時成立村級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這標誌著渝北區探索以「三社」融合改革助力鄉村振興進入新階段。

「三社」指的是供銷社、合作社和信用社,它們是服務農村的三大主力軍。渝北區在村級創新成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下設融合「三社」功能的生產合作部、供銷合作部和資金互助部。其中,生產合作部負責土地協調、產業規劃設計和日常管理管護;資金互助部負責解決村民、合作社生產上的資金需求,確保股東分紅收益;供銷合作部則對接渝北區供銷社,實現優質農資統一配送和打通銷售渠道。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農民以土地和資金入股合作社發展高效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以興隆鎮永興村為例。村支書餘世強介紹,該村共有990戶、2411人,耕地4000餘畝。過去,近八成村民外出務工,村裡有不少土地閒置。成立村級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後,永興村863戶村民以3200畝土地、124.2萬元資金入股,規模發展鳳凰脆李產業,期間套種南瓜、西瓜和辣椒。餘世強說,合作社成立後,村民們的「雞窩田」「巴掌地」得以整合,從而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機械化耕作、智能化管理,和產業的品牌化打造。目前,全村已完成土地整治3000餘畝,種植各類苗木2600畝;預計2024年,鳳凰脆李豐產後產量可達300萬斤,產值可達1200萬元。

農戶與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不僅壯大了集體經濟,還促進了農民增收、產業增效和生態增值。永興村貧困戶劉昌合將6畝土地入股後,平時可以在脆李基地務工,還可以享受收益分紅。

渝北區供銷社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渝北區結合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已在該區建立了10個村級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下一步,該區將在58個實施「雙十萬工程」(十萬畝經果林、十萬畝生態林)的行政村建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同時,渝北區還將引導行政村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農民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利益聯結。到2022年,該區所有行政村將全部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記者 龍丹梅)

相關焦點

  • 渝北成立首批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
    將著力整合土地規模經營、破解銷售融資難題  1月20日,渝北區首批3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大盛鎮青龍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統景鎮東河畔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大灣鎮金鳳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正式成立。這標誌著渝北三社融合發展探索出了新路徑。
  • 「新春走基層」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還能這麼玩兒?看重慶渝北...
    當天,該區首批3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大盛鎮青龍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大灣鎮金鳳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統景鎮東河畔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同時揭牌,標誌該區「三社融合」發展蹚出一條新路。作為全市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範區,渝北區在推進「三社」融合發展中,以提升為農服務能力為根本,以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為重點,以健全組織體系為抓手,以融合發展為紐帶,以密切與農民利益聯結為核心,創新「一社三部」的組織模式,探索以土地和資金入股合作社發展高效農業,實現「三社」融合促進「三農」發展。
  • 重慶渝北農戶以土地資金入股生產互助股份合作社推三社融合發展
    作為渝北區「三社」融合發展推進村,方家溝村593戶農戶以3000畝土地入股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為基礎,按照「一社三部」模式,即生產合作部、供銷合作部、資金互助部,積極開展「三社」融合發展,為「三社」融合發展打好基礎。
  • 農業農村部:加大對農民合作社政策支持力度
    2019年,經國務院同意,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11個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的若干意見》,從加大財政項目扶持、創新金融服務、強化人才支撐等方面加大對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把縣級及以上農民合作社示範社、農民合作社聯合社等作為支持重點。2019年組織舉辦7期農民合作社帶頭人、輔導員專題培訓,圍繞農民合作社規範發展與能力提升等主題,提升依法辦社的能力。
  • 農業農村部:全國依法登記農民合作社達222.5萬家
    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推進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農機深耕整地屬於指導性任務,具體資金額度由各地結合實際統籌確定。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財政部等部門,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不斷總結經驗,繼續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開展農機深松整地和重大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  關於加大對農民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把縣級及以上農民合作社示範社作為支持重點。
  • 農業農村部推介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這些案例體現出農民合作社在提升規範化水平、加強利益聯結、增強服務能力、開展聯合合作、助力產業扶貧、踐行綠色發展等方面的主動作為和不懈努力,主要有以下六種類型。 一是黨建引領強社,提升規範發展水平。加強黨建引領是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的有益創舉。
  • 山東發文:將農民合作社納入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範疇
    鼓勵農民合作社利用資源稟賦,帶動成員連片種植、規模飼養。引導農民合作社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行綠色生產方式,發展循環農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農民合作的開發農業多種功能,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民間工藝製造、信息服務和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培育農業品牌,鼓勵開展商標註冊、農產品認證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申請,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產品競爭力。參與鄉村建設。
  • 2019年廬江縣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支持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
    、融合創新、拓展市場、提質增效,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融合,促進農業農村經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實現我縣現代農業發展新飛躍。三、補助對象1、制度健全、管理規範、帶動能力強的縣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聯合社)。2、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示範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示範家庭農場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
  • 三方抱團發展 釋放疊加效應——貴州省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
    2019年5月5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在全省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要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堅定不移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這是省委、省政府在總結農村產業革命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礎上,順應現代農業發展趨勢,順勢而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煙臺經驗」的普遍意義
    同其他模式相比,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顯著特點包括:一是黨支部主導,先有支部,後有合作社,而不是先有合作社,再建黨支部;二是黨組織和合作社高度融合,政治、經濟和社會功能高度融合;三是普遍參與,村民無論貧富都鼓勵參加,促進共同富裕。從2017年11個村開始試點到2020年8月,全市有2779個村實現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佔全市村莊總數的42%,入社群眾超過35萬名。
  • ...未來」小青渝北科技節走進渝北空港新城小學 自然科技引領科學...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11日19時39分訊(記者 姚輝省 王小洪)今(11)日下午,由渝北區科協主辦,區教委指導、重慶光電信息研究院、渝北空港新城小學共同承辦的2019「小青」渝北科技節在渝北區空港新城小學拉開帷幕,由「小青」帶來的自然科技引領,二十餘項新穎的科技產品讓孩子們感受到科技帶來的獨特魅力。
  • 他回鄉創業,建合作社、建山莊...讓3000多位村民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妻子體弱多病,加上撫養三個孩子,家裡欠了10多萬元的外債。為了讓吐爾遜家擺脫貧困,陳耀平全身心地投入,堅持七年多,用養兔子幫吐爾遜家脫貧致富,讓吐爾遜一家走出了貧困的低洼。在他的帶動下,阿熱蘭幹村現在已經有30多戶養起了兔子,陳耀平義務給他們提供幫助,譜寫了一曲熱心幫扶的動人篇章。陝西省淳化縣的大槐樹村地處渭北高原,乾旱少雨,溝壑縱橫,老百姓主要靠種小麥和果樹為生。
  • 寧晉縣:飛耀合種植專業合作社入選省十佳農民合作社
    近日,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官網公示了擬確定的2021年度「十佳」農民合作社名單,寧晉縣飛耀合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列,為邢臺市唯一一家入選的農民合作社。評選全省「十佳」農民合作社是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為促進全省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按照《河北省2021年「十佳」農民合作社評選方案》安排,在各地推薦、申報的基礎上,經組織專家評審後才確定的。
  • 上海金山「三個百裡」畫卷徐徐展開 推動農業質效提升
    近日,記者走進金山,一幅「三個百裡」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聯中一號」蘑菇工廠「百裡花園、百裡果園、百裡菜園」初具形態一大早,亭林雪瓜基地的負責人周克儉就忙著招呼前來買瓜的客戶。一上午的功夫,就賣出300多箱。這個有100多年種植歷史的本土瓜果,正是這兩年由鎮裡農業部門「搶救」回來的。目前種植面積已經達到400多畝,帶動30多家普通農戶種植。
  • 農業合作化運動
    這一社會變革過程,亦稱農業集體化。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49年10月至1953年,以辦互助組為主,同時試辦初級形式的農業合作社。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開了第一次互助合作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並以草案的形式發給各地黨委試行。此後,各地黨委加強了領導,使農業互助合作運動取得了較大的發展。
  • 我市第一家具備「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質」的農民合作社
    近年來,我省各級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發展壯大農民合作社的決策部署,突出創新引領、精準施策,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農民合作社已成為我省鄉村振興和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
  • 甘肅瓜州「村社合一」走出產業扶貧新路
    「村合作社免費給我們提供種子、農藥、化肥、技術,在銷路上也不用發愁,『村社合一』發展模式給我壯了膽。目前,一共產了9噸多的瓜,按市場價格每斤1元收購,收入就能達到將近1萬元。」甘肅瓜州縣瓜州鎮三工村種植戶吳永太說,2011年開始,他就響應政府號召開始種植蜜瓜,通過政策的支持和自身不斷努力,讓自家的日子過得紅火了起來。
  • 市中區西花溝村合作社助增收 折射五彩前景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宋佳 見習記者 薛婉瑩 棗莊報導近日,棗莊市中區西花溝村通過做實「黨+」引領力,依託產業優勢,探索出了合作社發展的新模式,為發展農業項目促集體增收提供了寶貴經驗,為建設「紅、橙、金、綠、藍」五彩繽紛的「五彩花溝、齊魯樣板」和鞏固扶貧成果奠定了堅實基礎。
  • 合作社走出資金互助新模式
    由於缺少法律規範和支持,資金互助發展的規模和發揮的作用,與當前農業農村對金融發展的需求還很不適應。農民合作社內部信用合作的潛力仍很大。  □ 本報記者 孟 佳 趙洪傑 本報通訊員 李宇人資金互助社難註冊轉向合作社內求互助  自2007年銀監會批准首家全部農村資金互助社掛牌算起,這一備受關注的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已走過6個年頭。
  • 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思考
    據此,在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中設置「股金」核算合作社通過成員入社出資、投資人股、公積金轉增等所形成的股金;設置「專項應付款」科目,核算合作社接受國家財政直接補助的資金;設置「專項基金」科目,核算合作社通過國家財政直接補助轉入和他人捐贈形成的專項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