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引導農民以土地和資金入股發展高效農業
將建58個「三社」融合農業股份合作社
近日,渝北區興隆鎮永興村、木耳鎮金剛村、雙鳳橋街道興旺村同時成立村級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這標誌著渝北區探索以「三社」融合改革助力鄉村振興進入新階段。
「三社」指的是供銷社、合作社和信用社,它們是服務農村的三大主力軍。渝北區在村級創新成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下設融合「三社」功能的生產合作部、供銷合作部和資金互助部。其中,生產合作部負責土地協調、產業規劃設計和日常管理管護;資金互助部負責解決村民、合作社生產上的資金需求,確保股東分紅收益;供銷合作部則對接渝北區供銷社,實現優質農資統一配送和打通銷售渠道。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農民以土地和資金入股合作社發展高效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以興隆鎮永興村為例。村支書餘世強介紹,該村共有990戶、2411人,耕地4000餘畝。過去,近八成村民外出務工,村裡有不少土地閒置。成立村級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後,永興村863戶村民以3200畝土地、124.2萬元資金入股,規模發展鳳凰脆李產業,期間套種南瓜、西瓜和辣椒。餘世強說,合作社成立後,村民們的「雞窩田」「巴掌地」得以整合,從而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機械化耕作、智能化管理,和產業的品牌化打造。目前,全村已完成土地整治3000餘畝,種植各類苗木2600畝;預計2024年,鳳凰脆李豐產後產量可達300萬斤,產值可達1200萬元。
農戶與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不僅壯大了集體經濟,還促進了農民增收、產業增效和生態增值。永興村貧困戶劉昌合將6畝土地入股後,平時可以在脆李基地務工,還可以享受收益分紅。
渝北區供銷社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渝北區結合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已在該區建立了10個村級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下一步,該區將在58個實施「雙十萬工程」(十萬畝經果林、十萬畝生態林)的行政村建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同時,渝北區還將引導行政村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農民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利益聯結。到2022年,該區所有行政村將全部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記者 龍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