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還能這麼玩兒?看重慶渝北...

2020-12-05 農民日報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坡荒地改成梯田了,柑橘樹掛果了,房子越修越漂亮了,我們越來越有盼頭了。相信在理事會帶領下,我們的荷包會越來越鼓,日子會越過越紅火!」1月20日,寒風料峭,但歡騰的獅舞、喧天的鑼鼓,卻把重慶市渝北區大盛鎮青龍村生產互助股份合作社成立大會現場搞得十分熱鬧,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會場上,61歲的村民楊三全的說話聲特別高亢,他和老伴將家裡撂荒的2.33畝地和5000元積蓄入股合作社,當上了股東。還有許多領到股權證的村民都很歡喜,和老楊一樣。

當天,該區首批3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大盛鎮青龍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大灣鎮金鳳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統景鎮東河畔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同時揭牌,標誌該區「三社融合」發展蹚出一條新路。

作為全市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範區,渝北區在推進「三社」融合發展中,以提升為農服務能力為根本,以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為重點,以健全組織體系為抓手,以融合發展為紐帶,以密切與農民利益聯結為核心,創新「一社三部」的組織模式,探索以土地和資金入股合作社發展高效農業,實現「三社」融合促進「三農」發展。

「一社三部」帶來鄉村巨變

走進青龍村,一眼望去便是整齊劃一的標準化果園,橫平豎直栽種的柑橘樹有的已掛果,幾個農民開著乘坐式鋤草機來來回回在除草。果園旁邊,坡屋頂、小青瓦、木門窗、白粉牆......一棟棟極具特色的巴渝傳統民居依山傍水,一派賞心悅目的田園風光,再也不是以前「地荒、村荒,人閒、房閒」,院落破舊、環境髒亂的舊模樣。

巨變始自青龍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的組建。合作社理事長黃志介紹,全村7個社517戶村民以土地和資金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按照『一社三部』的組織模式統一運營、統一管理,以『六改促六變』,找到了一條山地特色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首先,「零改整」「坡改緩」變零碎地塊為成片土地,變「肩挑背磨」為機械耕作。通過整村推進土地宜機化整治,原來高低不平、大小不一、分散零碎的地塊整理成集中連片的現代化高標準農田,全村可耕種土地由原來的1400畝增加到了2350畝,實現大中型農業機械可直接下田耕作和收穫。村裡還購置農機80餘臺,成立了專業農機操作手隊伍、除草施肥隊伍和果樹管理隊伍,改變了「肩挑背磨」的傳統農耕方式。

其次,「糧改果」「瘦改肥」,變低效耕作為高效發展,變濫施化肥為精準培肥。通過大數據分析,按照市場導向和需求導向,村裡發展起2300餘畝以8號血橙、沃柑、大雅等晚熟特色柑橘為主的現代化果園,並在果園裡套種了1100餘畝大豆、蕎麥、土豆等特色經濟作物。在土壤培肥、病蟲害防控、節水灌溉等環節,推行綠色生產技術,主推「有機肥+綠肥」「生物農藥」等模式,大力推行科學精準施肥到田,著力提高耕地地力和土壤肥力。

與此同時,「租改股」「分改合」變簡單流轉為股份合作,變分散耕種為集體經營。成立青龍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下設生產合作部、供銷合作部、資金互助部,形成村集體、合作社、農戶抱團發展的格局,改變了村民僅靠簡單流轉土地獲得微薄收入的困局,並按照「91+1」集體經濟分配模式,將經果林收益的90%直接分紅給農戶,剩餘的10%歸集體,用於果園日常管理、工資發放及面向村民作購買醫療、養老保險等集體公益事業再分配;果園套種作物收益的100%歸村集體,再以戶籍股的方式直接分配給村民,極大地促進了村集體和農戶增收。

「現在,一個多小時就能給一畝多地施完肥。以前,光搬運肥料就要花很多時間。」正在果園裡忙活的青龍村村民梅小兵說,現在再也不用那麼費力了,種地成本也降了近一半,尤其人工成本差不多降低了3/4。同時,一畝地的純收入卻從過去的四五百元變成至少8000元左右。「簡直就像坐火箭!這還是保守算法。」

青龍村並非個例。去年以來,結合全區農村「雙十萬工程」(十萬畝經果林、十萬畝生態林)建設,渝北區委、區政府選擇在大盛鎮青龍村和魚塘村、大灣鎮金鳳村、統景鎮遠景村等9個鎮(街)的12個村創新「一社三部」組織模式,開展「三社」融合發展試點,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增強了村集體經濟綜合實力,成效初顯。

按照計劃,2020年,渝北區要在近50%條件成熟的行政村建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到2022年,行政村100%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意願的農村常住農戶100%加入合作經濟組織,農民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利益聯結更加緊密。

「一社三部」實現「三社」融合

「本社主要業務範圍:農資採購供應、農機農技服務、資金互助服務、勞務服務,組織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開展農村民間工藝及製品、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經營等。」

1月20日,大盛鎮青龍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成立大會現場,新當選的合作社理事會成員、監事會成員與股東見了面,明確了合作社的主要業務範圍。

渝北區政府副區長顏其勇介紹,該區村級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是一個生產服務、供銷服務、信用服務「三位一體」的融合社。通過「一社」把生產、流通、信用三大要素融合起來,分設「三部」承擔相應的服務功能,「三部」職能深度交叉融合、相互支持、相互服務、形成整體,合作社的功能更加完善、內部運行更加高效、發展方式更加靈活,實現「一社融三、三社(供銷社、合作社、信用社)合一」。

具體而言,「一社」即村級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按照整村推進原則,動員廣大農戶(尤其是貧困戶)以土地和資金折算股份入股的方式,建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

農戶以家庭為單位,按照1畝土地為1股的方式計算土地股。支持農戶1股土地配1股資金,每股資金數量由合作社約定,農戶資金入股數不得高於所持有的土地股數。土地股和資金股統一核算,累計作為農戶在合作社總股份中的佔股數。

同時,鼓勵無土地股的社員用閒散資金入股,入股份數不得超過類似農戶(人口相同的土地入股戶)土地股份數。

「三部」即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下設的生產合作部、供銷合作部、資金互助部。

生產合作部作為產業發展的工作部門,主要承擔合作社組織生產任務,重點是以農村發展「雙十萬工程」建設為抓手,盤活生產資源要素,加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供銷合作部作為流通服務的工作部門,主要承擔生產生活資料供應、農產品銷售和信息服務等農村綜合服務,重點是根據生產環節需要,收集、發布生產資料信息,及時組織質優價廉的生產資料供應,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組織農產品有序銷售,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資金互助部作為信用合作部門,主要承擔合作社資金管理和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按照「社員制、封閉性」原則,在不對外吸儲放貸、不支付固定回報情況下開展資金互助合作,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在「一社三部」的組織模式裡,亮點是打通了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2019年,渝北區12個試點村,共發動群眾5801戶累計土地入股18501.44畝、資金入股1245.9萬元,解決生產合作、供銷合作及資金需求。在利益分配機制上,以股權為紐帶,農戶與合作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集體股不低於20%。在分配時,從合作社純利潤中先提取不低於10%的公積金和不低於5%的公益金,剩餘部分按股份分紅。公積金和公益金統籌用於擴大再生產、解決民生需求,以豐補欠。

同時,渝北區進一步拓展區供銷合作社服務功能,賦能區供銷合作社統籌做好政策、資金、資源分配等服務工作,並圍繞農村發展「雙十萬工程」,開展品種選育、技術服務等生產相關的指導工作,推動單純流通服務向多種生產經營服務轉變。

據悉,渝北區供銷社社屬企業還與重慶供銷電商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籤訂「村村旺」合作協議,將建設「村村旺」渝北分中心,連接市級農村物聯網絡,促進日用消費品下行和農副產品上行。

「一社三部」破解鄉村難題

「渝北區委、區政府創新『一社三部』組織模式,為全市有力推進『三社』融合發展和開展農村資金互助合作作出了有益探索、提供了示範樣板。」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主任李洪義如此評價。

「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改革需要擔當和魄力。」渝北區政府區長譚慶說。渝北區委書記唐川則表示:「供銷社和信用社對農村經濟十分重要。我們把供銷職能、信用職能與合作社融合起來,就成了『三社』融合新型股份合作社,實現互助合作。『三社』融合的『合』,是真融合、是真合作,背後是一套組合拳,是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的重構。」

唐川同時強調,推進「三社」融合發展的關鍵是讓農民群眾受益,獲得感不斷增強,核心是把生產、流通、信用三大要素融合起來,把政府、企業、農民三方面的作用統籌起來,通過建立完善農戶與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村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農民增收、產業增效、生態增值。

從實施「雙十萬工程」到三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掛牌,一年多的「三社」融合發展試點,有效破解了當前農村深層次矛盾和難題。

解決「無人種地」的問題。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斷「外流」,部分農民認為種地不賺錢、不體面,導致農村土地大量撂荒。通過「三社」融合發展,以土地入股為前提,強化合作社生產服務,將閒置的土地聚攏來,按照「規模化、機械化、景觀化、智能化、組織化、品牌化、信息化」要求,集中連片進行整治,用機械化耕作、管護替代「肩挑背磨」的傳統農耕方式。

解決「種地不賺錢」的問題。傳統農業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經濟效益低,且種植成本高、管護成本高、投用農資貴,是種地不賺錢的主要原因。通過「三社」融合發展,統一採購供應質優價廉的生產資料,規模化種植高效經濟作物,採用水肥一體化等技術,精準施肥到田,提高農產品品質,在大幅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又能產出好產品、賣出好價錢。

解決產、供、銷脫節的問題。大部分傳統農業生產者對市場信息不敏感,容易盲目跟風,當前哪類農產品賣得好就大量種植,導致「供過於求」賣不出去;也容易因循守舊,不願意發展有市場潛力的農產品,得不到更大的收益。通過「三社」融合發展,強化合作社供銷服務,精準捕捉市場信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組織發展生產,實現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農民貸款一直是農村發展的難點與痛點。通過「三社融合,強化合作社信用服務,統籌使用好入股資金和財政扶持資金,加強合作社資金管理和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嚴格封閉運行,既有效保障合作社正常運行,又及時解決成員緊迫的資金需求。同時,鼓勵涉農金融機構創新支農惠農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優化信貸流程,推廣普惠金融,優先保障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聯合社和農戶信貸資金需求。

解決農民與集體關係不緊密的問題。「農民無集體感、集體無成員感」是當前大部分農村集體與農民關係的真實寫照,農民與集體沒有完全的相互認同、融為一體。通過「三社」融合,密切與農民的利益聯結,用股權關係將農民與集體緊密地捆綁在一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讓農民自覺主動地向集體靠攏,不斷健全組織體系,提高村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和農民組織化程度。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鄧俐

相關焦點

  • 渝北成立首批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
    將著力整合土地規模經營、破解銷售融資難題  1月20日,渝北區首批3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大盛鎮青龍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統景鎮東河畔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大灣鎮金鳳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正式成立。這標誌著渝北三社融合發展探索出了新路徑。
  • 渝北將建58個「三社」融合農業股份合作社
    渝北引導農民以土地和資金入股發展高效農業將建58個「三社」融合農業股份合作社近日,渝北區興隆鎮永興村、木耳鎮金剛村、雙鳳橋街道興旺村同時成立村級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三社」指的是供銷社、合作社和信用社,它們是服務農村的三大主力軍。渝北區在村級創新成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下設融合「三社」功能的生產合作部、供銷合作部和資金互助部。其中,生產合作部負責土地協調、產業規劃設計和日常管理管護;資金互助部負責解決村民、合作社生產上的資金需求,確保股東分紅收益;供銷合作部則對接渝北區供銷社,實現優質農資統一配送和打通銷售渠道。
  • 重慶渝北農戶以土地資金入股生產互助股份合作社推三社融合發展
    4月27日,豔陽高照,重慶市渝北區茨竹鎮方家溝村民們都聚集到了一起,大家熱情高漲,一同見證方家溝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的成立,看著一排排農業生產機械用具,村民們愛不釋手,都湊上前去摸一摸。作為渝北區「三社」融合發展推進村,方家溝村593戶農戶以3000畝土地入股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為基礎,按照「一社三部」模式,即生產合作部、供銷合作部、資金互助部,積極開展「三社」融合發展,為「三社」融合發展打好基礎。
  • 合作社開展資金互助必須堅守「紅線」
    毛曉雅  門檻低、手續便捷、貸款靈活,這是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的天然優勢。一般來說,社員因季節性生產所需的短期資金周轉,都能得到滿足,極大緩解了農民發展生產的資金難題。資金互助社在商業銀行、財政支農、民間小貸公司等農村金融主體之外,又開闢了一道更加接地氣的金融活水。
  • 中共中央印發《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草案)》的通知
    如果看輕這種為目前廣大農民所可能接受的最初級的形式,甚至認為臨時性和季節性的變工換工不叫互助,只有常年互助組才叫做互助,而不肯積極地去領導推廣,這是錯誤的。     二、在有初步互助運動基礎的地區,必須有領導地逐步地推廣第二種形式(即比簡單的勞動互助有更多內容的常年互助組)。
  • 六安市星供合信用互助專業合作社依託產業服務三農 資金互助增強...
    2017年5月,經六安市裕安區蘇埠鎮淠河村委牽頭,「星供合」整合當地湖羊養殖資源,聯合該村73戶貧困戶,組建了眾鑫農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提供技術培訓、信息聯通、包銷產品、資金周轉服務,貧困戶在此學到養殖技術,解決就業問題。
  • 關於農業互助合作的兩次談話
    一般規律是經過互助組再到合作社,但是直接搞社,也可允許試一試。走直路,走得好,可以較快地搞起來,為什麼不可以?可以的。各級農村工作部要把互助合作這件事看作極為重要的事。個體農民,增產有限,必須發展互助合作。對於農村的陣地,社會主義如果不去佔領,資本主義就必然會去佔領。難道可以說既不走資本主義的道路,又不走杜會主義的道路嗎?
  • 吳曉玲:農村金融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是未來方向
    但是三十多年走下來,我認為在實踐當中還是有很多的誤區。剛才正如李揚院長所介紹的,農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但是農業又是一個弱勢的多風險的行業。在這個行業當中金融怎麼樣來切入,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
  • 山東600多家「資金互助」合作社助力春耕 農民可賒購
    今年,山東有600多家合作社開展資金互助,解了不少農民燃眉之急。  這些天,棗莊山亭區棗店香紅棗合作社的農民們正忙著儲備農資,由於參加了合作社的資金互助,他們買農資時不僅可以享受會員價,還能進行賒購。  棗莊棗店香紅棗合作社社員張召臣:「你看我兩個孩子都在上學,但是合作社自從入股之後給了很多方便,等到秋天,我把棗打下來之後呢,賣給合作社,再把這個帳還上。」
  • 合作社走出資金互助新模式
    ◆農民融資是個「老大難」,這些年我省農村風生水起的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就是緩解融資難題的有益探索之一。據統計,全省開展資金互助合作的合作社達到了869家,佔到全省合作社總數的1.2%。這其中,有600多家合作社是由省供銷社領辦。
  • 中共中央轉發華北局《關於糾正農業生產互助合作運動中急躁冒進...
    即在多數老解放區,雖然組織起來的戶數比例已經很大,並且已經出現了相當數量的高級的合作組織棗農業生產合作社,但由於互助組仍然為數最多,而且其中的多數尚處於不夠鞏固不夠成熟的狀態,也就是說將互助組大量地提高為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條件尚不具備,因而,老解放區在今後一定時期內集中主要力量於互助組的鞏固、提高以及必要的發展工作,仍是十分必要的。當然,這不是說可以放鬆對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領導。
  • 資金互助的路如何走
    「陝西省農村金融改革」實驗項目承擔者   蒲城縣三農樂糧食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09年3月,由13人發起,註冊資金50萬元,主要從事小麥生產所需肥料和農藥的供應、病蟲害統防統治、新品種試驗示範及良種供應、測土配方施肥、收耕器械、糧食收購及加工、農資信息等工作。
  • 這批新時代文明實踐敬老互助合作社有啥不一樣?資金互助促發展...
    8月8日,菏澤市首批以農村內置金融為核心的合作社——單縣高老家鄉張武樓村、李田樓鎮齊樓村、楊樓鎮崇福集村、龍王廟鎮劉土城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敬老互助合作社開業運營。單縣農村敬老互助合作社是農村公共福利互助養老的探索,也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又一創新舉措。
  • 【新春走基層】劉闖開展新春走訪慰問活動
    【新春走基層】劉闖開展新春走訪慰問活動 2020-01-14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資金互助合作社助力脫貧有實效好評如潮
    地處大別山紅色革命老區的六安市成立了「資金互助合作社」,從金融助力脫貧入手打通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任督二脈」。  創新金融支農方式:「支農、支小、支散」  2015年11月24日,六安市星供合資金互助合作社(原六安市供銷農業專業合作社為主體打造的「六安市供銷資金互助社」,以下簡稱為「互助社」)成立了。
  • 來安縣:互助合作社 脫貧好幫手
    原來,正在大棚裡忙碌的除周善雨外,其他人都是仰山村農業互助合作社的社員。仰山村是縣級重點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7戶98人。為幫助農戶儘快脫貧,今年2月,該村農民群眾自發成立了互助合作社。該合作社不以盈利為目的,將村裡有勞動能力的村民組織到一起,以互助合作的形式,義務幫助貧困戶平整農田、種植作物、除草收割、餵養牲畜等。
  • 汝南縣天中合作社:資金互助讓資金「活」起來
    5月3日上午,正在種植基地查看藥材長勢的青年農民李宏傑向記者講述了這種資金互助的好處,並連聲稱道:「汝南縣天中合作社幫過我的大忙,是他們的資金互助解決了俺家的燃眉之急。」李宏傑是汝南縣常興鎮王莊村人,2019年他在本地流轉土地40畝種植中藥材,並帶動周邊20多家農戶一起種植。去年6月份,他在包收農戶藥材時出現了資金缺口。
  • 合作社要用好內部資金互助功能
    帶著工商資本進入了農村,莊滌非說自己完全是懷著「對農業、農民的感情」。正因為如此,他對合作社的觀察,既充滿關切的情感,又有旁觀者清的冷靜。從培訓、融資到時髦的「網商」,莊滌非有很多話要說。「老知青」再度下鄉  莊滌非年輕時曾在莒南縣「下鄉」,幹農活對他來說並不陌生。
  • 創新互助合作的有益嘗試——襄陽市創辦農村綜合服務互助合作社的...
    2019年以來,湖北省襄陽市開展了農村綜合服務互助合作試點。農村綜合服務互助合作是一種以村為單位、農民合作社為載體、成員為主體,籌措資金在內部循環、收益用於分紅和壯大集體經濟、封閉運行的互助合作模式。襄陽市農業農村部門會同市場監管、銀監等部門出臺文件,確保互助合作規範運作。一是規範完善組織載體。互助合作社必須到市場監管部門登記,將「信用合作和資金互助」納入經營範圍,保證業務開展的合法性。二是規範完善內部設置。
  • 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再現倒閉事件 問題出在哪兒?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導】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再次發生倒閉事件。江蘇省徐州市賈汪鎮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一名社員日前反映,去年5月,賈汪鎮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突然倒閉,至今仍無法返還本金和利息,涉及金額達千萬。值得一提的是,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倒閉事件並非個例,這與其背離互助本質、缺乏金融監管不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