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委員、臨沂市交電家電站綜合公司經理莊滌非還有另一個頭銜:蒙陰縣東大神谷種植養殖專業合作聯合社理事長。作為一個城裡人,他在年近花甲之際,一頭扎進了農村,帶著農民辦起了聯合社。
帶著工商資本進入了農村,莊滌非說自己完全是懷著「對農業、農民的感情」。正因為如此,他對合作社的觀察,既充滿關切的情感,又有旁觀者清的冷靜。從培訓、融資到時髦的「網商」,莊滌非有很多話要說。
「老知青」再度下鄉
莊滌非年輕時曾在莒南縣「下鄉」,幹農活對他來說並不陌生。2014年6月,他出資成立的公司在蒙陰縣岱崮鎮東上峪村,後來成立了聯合社,涵括了之前種植、養殖、資金互助三種合作功能。在聯合社裡,公司以現金入股,當地農民以土地入股,從事蜜桃、山羊、長毛兔等產品的種植養殖。
聯合社成立後,莊滌非被推選為理事長。他到全國各地參加學習培訓,對外接洽銷售農產品,實地組織農民生產,在運營合作社的過程中收穫了樂趣,也產生了思考。
不夠規範是通病
真正深入到農業經營一線,莊滌非對合作社的發展狀況有了更多認識。他認為:目前國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模小,人力、財力薄弱,內部管理機制不夠健全,很多合作社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監督的制度不能夠落實。
合作社對年輕農民的吸引力還不夠。莊滌非說,目前,一些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對回村創業產生了興趣,但都還停留在觀望階段。尤其是一些農村走出去的大學畢業生,不願回到家鄉的合作社工作,不利於合作社提升經營水平。
互助資金要用好
莊滌非建議,政府要利用農閒時間舉辦有關合作社的新型農民職業培訓,多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懂市場的合作社掌門人。在這個基礎上,農民合作社可以建立網絡銷售平臺,尋找新的賣點,通過營銷創新、包裝創新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今年,東大神谷種植養殖專業合作聯合社,準備招募一些大學生,創建網絡銷售的渠道。
在融資方面,莊滌非認為要重視社員內部資金互助所發揮的作用。經過前些年的滾動發展,東大神谷聯合社的資金互助部已經形成了約11萬元互助金的規模。這些完全來自社員的股金,都被用於其他社員短期的、生產性投入。「借款人有兩個社員做擔保,風險極低。從創辦至今,資金互助從未發生風險,老百姓都是在約定時間前提前還上。這個方法,要比從銀行貸款簡便得多。只要規範運作,這是農民融資的一條很好的路子。」莊滌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