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農棉花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效果好

2020-12-05 央視網

  朱桂林 趙永斌

  蛇年大年三十,山東高唐縣梁村鎮李化梓村的李丙樂一家邊包水餃邊熱鬧地拉著家常,李丙樂對兒子李健說,去年咱家那6畝雜交棉可立了功了,否則,你買樓缺的錢還真是很難辦。

  雜交棉和買樓有什麼關係?原來,老李是高唐興農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種了6畝雜交棉,去年,老李拿著雜交棉種植合同從合作社貸出了5萬元互助金,補上了兒子買樓和購農資的資金缺口。

  憑合作社種植合同貸款,是該合作社的一項內部資金互助探索。

  合作社收購棉花缺資金,社員有生產生活資金需求時貸款難,如何變這「兩難」為「雙贏」?成立於2007年的興農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進行了積極探索。據合作社社長李清濤介紹,隨著2008年黨中央關於「允許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和2009年國務院「支持供銷合作社領辦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農村資金互助社和互助合作保險試點工作」等有關政策的出臺,為他們開展資金互助業務增添了底氣。「2009年,合作社召開了全體股東會,全體股東一致同意將閒餘資金進行資金調劑互助。」他說。於是,專門開展這項業務的資金互助部很快成立,資金互助模式迅速推行。

  據了解,資金互助模式推行後,由於資金量的不斷擴大,為保證社員的資金支取,形成了「532」機制,即:合作社吸收的資金的50%用於棉花收購,30%用於合作社內部社員互助或供銷社相關經營實體使用;20%資金作為互助準備金。社員使用資金必須用種植合同做擔保,每畝合同最高可使用2000元,累計不超過5萬元,資金在棉花收購後連本帶利一次收回。

  「『封閉運行'是我們的一大特色。」李清濤說,為防範資金風險,合作社資金主要用於合作社的自身發展和需要,其次用於社員間的生產生活,資金不放高利貸,不進城,確保資金互助這項業務嚴格控制在合作社內部,使之真正取之於社員,用之於社員,讓社員受益。合作社的種棉大村郭豐村去年因村內道路改造急需資金,該村便以種植合同作擔保從合作社貸款6萬元,確保了村內道路整修的順利完工。李丙樂去年4月份因兒子買房造成資金困難,連買農資都成了問題。正發愁時合作社的資金互助給其帶來了「及時雨」。李丙樂以種植合同做擔保很快便從合作社得到5萬元互助金,解了「燃眉之急」。「在合作社用互助金比在銀行貸款手續簡單得多,方便快捷,全天候24小時服務,只要俺們社員一個電話,不論白天黑夜、颳風下雨、節假日都立刻辦理,並且利率不比銀行高。」李丙樂滿意地說。他所用互助金款去年11月份已全部由合作社從棉花款中自行扣除。「合作社封閉運行的資金互助模式對合作社和社員來說都非常安全,互利共贏,既解決了合作社收棉花的資金問題,又因合作社最了解社員的家庭狀況,不需要考察,沒有風險,自成立資金互助業務後沒有一筆壞帳。合作社在資金總量上進行控制,在社員使用上把風險控制在了零風險。」談起這一運行模式的安全性李清濤自信地說。

  目前合作社融資已達1200萬元,調劑資金2000餘萬元,且全部在合作社內部運行,全部使用在社員的生產生活中。資金全部來自於社員的棉花款。合作社真正形成了完整的「育繁推一體化,購銷加一條龍,資金互助促發展」的棉花經營服務體系。

  合作社的資金互助模式「體內循環」,「體內受益」,這一「草根銀行」帶富一方棉農,更育壯了棉花產業的「大樹」。合作社現有團體社員5個,個體社員556個,股東社員16人,擁有200畝高標準的雜交育種棉基地一處,良種棉基地2萬畝,帶動周邊種植面積10萬畝,為農民年增收3000萬元。

  日前在聊城召開的農村合作組織工作座談會上,李清濤的發言贏得來聊城調研的省委副書記、省長郭樹清的三次帶頭鼓掌。李清濤說,最根本的是我們推行的資金互助模式符合有關政策和近期剛出臺的中央一號文件,特別是近年來該模式成功運行的良好效果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

相關焦點

  • 合作社走出資金互助新模式
    由於缺少法律規範和支持,資金互助發展的規模和發揮的作用,與當前農業農村對金融發展的需求還很不適應。農民合作社內部信用合作的潛力仍很大。  □ 本報記者 孟 佳 趙洪傑 本報通訊員 李宇人資金互助社難註冊轉向合作社內求互助  自2007年銀監會批准首家全部農村資金互助社掛牌算起,這一備受關注的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已走過6個年頭。
  • 合作社要用好內部資金互助功能
    正因為如此,他對合作社的觀察,既充滿關切的情感,又有旁觀者清的冷靜。從培訓、融資到時髦的「網商」,莊滌非有很多話要說。「老知青」再度下鄉  莊滌非年輕時曾在莒南縣「下鄉」,幹農活對他來說並不陌生。2014年6月,他出資成立的公司在蒙陰縣岱崮鎮東上峪村,後來成立了聯合社,涵括了之前種植、養殖、資金互助三種合作功能。
  • 汝南縣天中合作社:資金互助讓資金「活」起來
    映象網訊網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吳國華 通訊員 朱曉吾)「資金互助手續簡便、門檻低、信譽好、效率高,特別適合我們農戶資金需求量小、季節性強、有效抵押物不足的客戶。」5月3日上午,正在種植基地查看藥材長勢的青年農民李宏傑向記者講述了這種資金互助的好處,並連聲稱道:「汝南縣天中合作社幫過我的大忙,是他們的資金互助解決了俺家的燃眉之急。」李宏傑是汝南縣常興鎮王莊村人,2019年他在本地流轉土地40畝種植中藥材,並帶動周邊20多家農戶一起種植。去年6月份,他在包收農戶藥材時出現了資金缺口。
  • 合作社開展資金互助必須堅守「紅線」
    毛曉雅  門檻低、手續便捷、貸款靈活,這是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的天然優勢。一般來說,社員因季節性生產所需的短期資金周轉,都能得到滿足,極大緩解了農民發展生產的資金難題。資金互助社在商業銀行、財政支農、民間小貸公司等農村金融主體之外,又開闢了一道更加接地氣的金融活水。
  • 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再現倒閉事件 問題出在哪兒?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導】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再次發生倒閉事件。江蘇省徐州市賈汪鎮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一名社員日前反映,去年5月,賈汪鎮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突然倒閉,至今仍無法返還本金和利息,涉及金額達千萬。值得一提的是,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倒閉事件並非個例,這與其背離互助本質、缺乏金融監管不無關係。
  • 六安市星供合信用互助專業合作社依託產業服務三農 資金互助增強...
    在革命老區安徽省六安市,有這樣一家企業,他們立足農村,專注於解決農民創業之路上的資金短板,積極創新勇於承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這就是六安市星供合信用互助專業合作社,他們是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好幫手,鄉村振興大潮中的實幹家。  [鄉村試點]合作養殖幫助73戶脫貧  六安「星供合」通過「合作社+實體經濟+貧困戶」的模式助脫貧、增就業,實踐證明,效果非常好。
  • 自貢市試點建立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管好農民「錢袋子」
    自貢市試點建立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管好農民「錢袋子」 【字體:大 中 小】   自貢市近三年來成立了大安區三綠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
  • 資金互助合作社助力脫貧有實效好評如潮
    地處大別山紅色革命老區的六安市成立了「資金互助合作社」,從金融助力脫貧入手打通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任督二脈」。  創新金融支農方式:「支農、支小、支散」  2015年11月24日,六安市星供合資金互助合作社(原六安市供銷農業專業合作社為主體打造的「六安市供銷資金互助社」,以下簡稱為「互助社」)成立了。
  • 這批新時代文明實踐敬老互助合作社有啥不一樣?資金互助促發展...
    單縣農村敬老互助合作社是農村公共福利互助養老的探索,也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又一創新舉措。單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敬老互助合作社的核心理念是「資金互助促發展,利息收入敬老人」,旨在為村民提供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服務,把村民組織起來、資源資產資金集約經營起來、產權實現和交易起來,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東,「三起來」拉動「三變」,重構合作文化、孝善文化、鄉賢文化,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 山東600多家「資金互助」合作社助力春耕 農民可賒購
    今年,山東有600多家合作社開展資金互助,解了不少農民燃眉之急。  這些天,棗莊山亭區棗店香紅棗合作社的農民們正忙著儲備農資,由於參加了合作社的資金互助,他們買農資時不僅可以享受會員價,還能進行賒購。  棗莊棗店香紅棗合作社社員張召臣:「你看我兩個孩子都在上學,但是合作社自從入股之後給了很多方便,等到秋天,我把棗打下來之後呢,賣給合作社,再把這個帳還上。」
  • 鎮江丹徒一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千餘萬資金去向不明
    中國江蘇網2月2日訊 昨天,丹徒區農委和丹徒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來到榮炳,就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千餘萬資金去向不明、農民能不能拿回血汗錢的情況進行情況通報和答覆,計劃在春節前按比例向相關農民發放百萬資金。他說,所涉資金都是農民的血汗錢、養老錢,對此,榮炳鹽業區黨委、農委、公安等方面都很重視,多次召開協調會。公安部門也多次找合作社負責人季子雅談話,督促其籌集資金。竇主任說,榮炳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是在民政部門註冊登記的非企業法人,季子雅為獲得更大利益違規操作,將大量本應在榮炳運作的資金流向外地,屬違法行為。他們將加大督查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農民的損失。必要時,將對季子雅採取法律手段。
  • 創新互助合作的有益嘗試——襄陽市創辦農村綜合服務互助合作社的...
    2019年以來,湖北省襄陽市開展了農村綜合服務互助合作試點。農村綜合服務互助合作是一種以村為單位、農民合作社為載體、成員為主體,籌措資金在內部循環、收益用於分紅和壯大集體經濟、封閉運行的互助合作模式。襄陽市農業農村部門會同市場監管、銀監等部門出臺文件,確保互助合作規範運作。一是規範完善組織載體。互助合作社必須到市場監管部門登記,將「信用合作和資金互助」納入經營範圍,保證業務開展的合法性。二是規範完善內部設置。
  • 來安縣:互助合作社 脫貧好幫手
    原來,正在大棚裡忙碌的除周善雨外,其他人都是仰山村農業互助合作社的社員。仰山村是縣級重點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7戶98人。為幫助農戶儘快脫貧,今年2月,該村農民群眾自發成立了互助合作社。該合作社不以盈利為目的,將村裡有勞動能力的村民組織到一起,以互助合作的形式,義務幫助貧困戶平整農田、種植作物、除草收割、餵養牲畜等。
  • 資金互助的路如何走
    2010年年初,三農樂糧食專業合作社承擔了「陝西省農村金融改革」實驗項目,在合作社內部成員之間開展信用合作業務。之後該社秉承千年民間互助傳統,基於百裡鄉親誠信保障,以做強做優主導產業為紐帶,探索開展了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試點工作,目前已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應。  2010年、2011年,該合作社連續被評為「渭南市示範農民專業合作社」。
  • 渝北成立首批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
    將著力整合土地規模經營、破解銷售融資難題  1月20日,渝北區首批3個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大盛鎮青龍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統景鎮東河畔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大灣鎮金鳳村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正式成立。這標誌著渝北三社融合發展探索出了新路徑。
  • 資金互助促發展 利息收入敬老人
    本報訊 「我在終興鎮承包了一項工程,急需一筆資金周轉。正好村裡的敬老互助合作社有資金,我就從合作社貸了一筆資金。當天申請,當天放款,方便又快捷,幫我解決了融資難題。」近日,單縣李田樓鎮齊樓村村民齊偉強有了10萬元互助資金的及時補充,心裡的石頭落了地。
  • 兩次試驗農村金融改革 玉田禁止農民互助資金大額投資
    早在2004年,全國首家農村資金互助社就在吉林誕生,但十年來,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的發展現實依然「骨感」,而多地頻頻曝出的合作組織負責人攜款跑路事件,更讓這一新興的農村金融組織發展之路充滿曲折。農村資金互助組織十年發展踏步的原因是什麼?有哪些典型樣本值得推崇借鑑?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兩度獲批成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的河北省玉田縣,試圖為讀者解讀一個農村資金互助零風險管控的玉田模式。
  • 江蘇鹽城試點農民資金互助合作 引發擠兌倒閉潮
    鹽城農辦的這名工作人員說,近年來,商業銀行追求最大效益,棄農現象比較明顯,投向農村、農業的資金越來越少,特別是農民急需的小額貸款,因為審核成本大、效益低,商業銀行一般不太願意涉獵。  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的出現,正好起到「拾遺補缺」的作用。
  • 聚焦「三農」:促進農民資金互助組織可持續發展
    這些基於農民內部信用合作而誕生的組織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當地農民的資金需求,緩解了農民和小微企業的資金困境,已成長為我國普惠金融體系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在管理民主、運行規範、帶動力強的農民合作社和供銷合作社基礎上,培育發展農村合作金融,不斷豐富農村地區金融機構類型。
  • 重慶渝北農戶以土地資金入股生產互助股份合作社推三社融合發展
    4月27日,豔陽高照,重慶市渝北區茨竹鎮方家溝村民們都聚集到了一起,大家熱情高漲,一同見證方家溝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的成立,看著一排排農業生產機械用具,村民們愛不釋手,都湊上前去摸一摸。作為渝北區「三社」融合發展推進村,方家溝村593戶農戶以3000畝土地入股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為基礎,按照「一社三部」模式,即生產合作部、供銷合作部、資金互助部,積極開展「三社」融合發展,為「三社」融合發展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