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專業種植合作社打造扶貧「強引擎」

2020-11-25 瀟湘晨報

武羅生態農業示範園。記者周國梁攝

河北新聞網11月19日訊 今天中央網信辦「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河北站媒體採訪團來到武羅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鮮亮的紅梨外觀可人,酥脆清甜;擁有幾百年歷史的黃口大棗,使用古法種植,結出的果實色澤光亮、棗香濃鬱;千畝韭菜採用先進物理除韭蛆技術,不施農藥,綠色無公害……不久,這些新鮮的果蔬將通過電商銷售到京津冀各地。

武羅生態農業示範園。記者周國梁攝

武羅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是河北省合作社示範社,由武羅教育集團牽頭,組織桃花、後焦窪、劉村、薛莊、西孟橋頭等9個村的896戶農民,組成武羅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統一規劃,統一種植,統一生產資料供應,統一培訓,統一管理技術方案,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社員土地入股保值,勞動力管理掙工資,投入資金年終分紅。

武羅生態農業示範園。記者周國梁攝

藉助「網際網路+」, 河北武邑縣武羅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依託電商平臺,年銷售收入1.3億元,實現利潤1300萬元。實現了「政府與電商企業搭平臺,合作社與農戶唱主角」產業項目對貧困戶的多重覆蓋,走出了一條電商扶貧新路徑。在未來,將依託果樹、蔬菜品種多,栽植模式新以及現代化管理程度高等特點,把園區打造成集生產,儲存、加工,科普、示範、度假、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以綠色發展為核心、以農民增收,鞏固脫貧成果為落腳點,引領帶動現代農業的發展。

【來源:河北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決勝2020】河北武邑「跑步雞」跑出「網際網路+扶貧」新路徑
    【決勝2020】河北武邑「跑步雞」跑出「網際網路+扶貧」新路徑 【決勝2020】河北武邑「跑步雞」跑出「網際網路+扶貧」新路徑 初審編輯:李秀娟 二審編輯:編輯值班
  • 河北衡水精準扶貧工作綻放「衡水色彩」
    中新網河北新聞12月1日電 (崔志平 趙棟 陳連勝 耿春光)「雙星又來了!」11月27日上午,衡水景縣王瞳鎮王七莊村口,鄉親們看到遠處風風火火走來的熟悉身影,開心地笑了。  從今年3月開始,衡水市扶貧辦副主任李雙星就一直奔忙在田間地頭,向鄉親們推廣種植金銀花、玫瑰花。  打過招呼,李雙星開門見山:「脫了貧,咱要防返貧,更要致富。
  • 蘭陵縣家瑞種植專業合作社
    建設情況一、基地發展情況家瑞種植專業合作社優質蔬菜生產基地位於蘭陵縣向城鎮南部,規劃面積3000畝,規劃建設優質蔬菜種植區、種苗培育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區、自產蔬菜交易區、淨菜包裝加工區、休閒觀光採摘區六大功能區,建設高科技鋼架式溫室大棚133個、拱棚
  • 河北巨鹿:凝聚企業合力 扛起扶貧責任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王永晨、黃清標)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實施以來,河北省邢臺市巨鹿縣工商聯主動作為,積極發動520多家企業(合作社)及個體戶投身「百企幫百村」工作,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幫扶活動,共計投入資金5.6億元,參與企業數量和投入資金數額位居河北省前茅,實現了巨鹿縣86個貧困村
  • 寧晉縣:飛耀合種植專業合作社入選省十佳農民合作社
    近日,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官網公示了擬確定的2021年度「十佳」農民合作社名單,寧晉縣飛耀合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列,為邢臺市唯一一家入選的農民合作社。評選全省「十佳」農民合作社是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為促進全省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按照《河北省2021年「十佳」農民合作社評選方案》安排,在各地推薦、申報的基礎上,經組織專家評審後才確定的。
  • 河北冀南新區林壇鎮壯大扶貧產業探訪:種養循環產業鏈 穩定脫貧...
    劉劍英 張晶 通訊員 陶建洋攝製種養循環產業鏈 穩定脫貧「雙保險」——冀南新區林壇鎮壯大扶貧產業探訪孔月香一邊嫻熟地採菇,一邊算起收入,「跟著合作社幹,不愁市場,穩定脫貧有保障,生活更有奔頭。」楊窪村昊然種養合作社理事長、村黨支部書記楊從吉介紹,去年600萬元財政扶貧資金及時注入合作社,幫助他們擴大了大棚和冷庫規模,合作社發揮脫貧帶動龍頭作用,吸納全鎮133戶貧困戶按年度參與分紅,解決常年就業30多人。「脫貧產業,關鍵是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 農業農村部推介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這些案例體現出農民合作社在提升規範化水平、加強利益聯結、增強服務能力、開展聯合合作、助力產業扶貧、踐行綠色發展等方面的主動作為和不懈努力,主要有以下六種類型。 一是黨建引領強社,提升規範發展水平。加強黨建引領是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的有益創舉。
  • 河北省金屬辦公用品行業協會在衡水武邑揭牌
    河北日報記者焦磊攝河北新聞網12月25日訊(河北日報記者焦磊)今天,中國·武邑第二屆智能安防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峰會暨金屬櫥櫃產業「招商之冬」對接會舉行。期間進行了河北省金屬辦公用品行業協會揭牌儀式。活動中,集中展示推介了武邑金屬櫥櫃產業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方面的優秀成果,來自全省各地的辦公用品企業齊聚一堂,在技術管理、經營領域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
  • 各地林草頭條丨河北:生態扶貧讓環境優日子美
    儘管天氣寒冷,71歲的衡長明仍然經常到金蓮花種植基地轉一轉:「這300畝是今年新栽植的,你看,它們長得多好。有了它們,俺們再也不用擔心沒有收入了。」 「隨著扶貧工作隊生態扶貧不斷發力,大石砬村民年人均收入從2017年的2800元提高到2019年的9120元。2019年全村脫貧出列。以前村裡窮,少有女子願意嫁過來。
  • 甘肅瓜州「村社合一」走出產業扶貧新路
    吳永太所說的蜜瓜扶貧產業園區位於瓜州鎮三工村二組,該園區立足蜜瓜產業振興和提質增效,緊盯促農增收、助力脫貧,依託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瓜州縣西域風瓜果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基地」的運作模式,強力推進蜜瓜產業的規範化、合作化、高效化進程。
  • 河北巨鹿:種上「名優特」 黃土變成金
    2018年後,她跟著金炳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克瑞森葡萄,現在一共種了24畝,按照目前市場行情粗略估算,每畝至少能賺3萬元。綜合氣候條件、營商環境等因素,2016年,金炳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落地巨鹿縣,在何寨村打造了總面積526畝的克瑞森葡萄種植基地。
  • 河北石家莊市欒城區:羊肚菌富民記
    一排排菌袋整齊地碼放在地上,菌袋上的平菇朵朵如雲、水靈鮮嫩,一旁地裡,一顆顆羊肚菌也爭先恐後冒出了頭——這是筆者近日在河北石家莊市欒城區拾紫專業種植合作社食用菌溫室大棚裡看到的景象。自2018年以來,拾紫專業種植合作社積極發揮合作社職能,引導社員與村民由傳統種植向特色種植轉變,不斷探索致富新路子。「我們合作社從成立之初就種植羊肚菌,同時還種植紫色豆角、紫色胡蘿蔔、紫色大白菜等特色蔬菜。」
  • 武邑縣委書記劉勇赴津與水準儀器企業對接座談
    張百勝攝圖為武邑縣委書記劉勇一行參觀天津當地企業。張百勝攝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 通訊員張百勝)8月18日上午,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委書記劉勇一行赴天津,與天津威斯曼光學儀器製造有限公司、世紀經緯測量儀器製造有限公司等11家水準儀器企業進行集中座談交流。
  • 河北中職畢業生參與《金剛川》製作 用技能改變人生
    河北新聞網訊(趙宏梅) 隨著電影《金剛川》的熱映,來自河北衡水武邑縣兩名中職畢業生徐盛和楊東亮,也從網吧網管和機電廠工人漂亮的完成了中職畢業生的職業逆襲,成為了一名為電影製作後期的電影合成師。
  • 「小邢書記」專業氣象扶貧記
    除此之外,為幫助村民和合作社田地勞作,他聯繫莊浪縣氣象局的支持,購置一臺拖拉機;為鞏固提升合作社規範運行,建立良好的辦公環境,購買印表機1臺、電腦1臺,文件櫃2個,大理石桌椅一套;聯合氣象局開展「氣象科普進鄉村」宣傳活動,捐贈圖書2000冊……  精準服務 保障產業
  • 扶貧扶出「七色彩虹」
    「有了扶貧概況,就好像看病知道病因,為什麼生病,病根在哪裡,怎麼祛除,只有我們心裡有一本『明白帳』就不愁搞不好扶貧,治不好病。」曾凡吉幽默地說道。利用資源,打造「土旅遊」屈家畈村以"銅鑼巖石廟、柏樹咀龍潭、初卡河閣鼓寨、泡桐崗什子寨、仙女巖、觀天山水庫、新橋于成龍石刻、屈氏故裡"等著稱,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旅遊景地。
  • 漢美蔬菜:推廣「合作社+農戶」模式 發展有機花菜規模化種植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15日訊(童忠平 曾歆然)4月14日上午,一輛裝滿有機花菜的貨車從漢壽縣漢美蔬菜專業合作社圍堤湖基地出發,這5噸有機花菜將運往長沙、廣州市場。在蔬菜基地,綠油油的有機花菜一望無際,幾位村民正在收割、打包、裝車。
  • 2020年阿克蘇扶貧蔬菜生產工作情況匯報
    如阿瓦提縣開展正反面現場推進會15次,每次以紅紅臉、出出汗的方式,提出蔬菜種植技術中出現的問題並進行現場指導,以此形成相互促進、相互學習的濃厚氛圍,促進扶貧產業良性循環發展。四是積極引導扶貧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農民經紀人、涉農企業等經營性服務組織參與貧困戶蔬菜種植社會化服務,為貧困戶蔬菜種植提供農業生產資料和相關服務。
  • 在產業扶貧謀富路 林間套種中草藥開啟脫貧「新路子」
    該縣按照黑龍江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戰略部署,緊緊抓住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契機,依託區域內豐富的野生藥材資源和適合發展藥材人工栽培的林地、耕地空間優勢,加強北藥基地建設,打造集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北藥產業鏈及「黑龍江省中藥材基地示範縣」,通過發展北藥種植產業,撐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 河北邯鄲冀南新區林壇鎮種養循環實現穩定脫貧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劉劍英 通訊員許慧)採摘、分揀、裝籃……5月26日一大早,河北省邯鄲市冀南新區林壇鎮楊窪村貧困戶孔月香走進村南的菇棚,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棚內菇香四溢,一朵朵雙孢菇像一把把白色的小傘插在菌床上,長勢喜人;棚外,來自北京和山東的兩輛貨車正等著裝貨。邯鄲市冀南新區林壇鎮楊窪村村民分揀雙孢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