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縣家瑞種植專業合作社

2021-01-21 山東頻道

建設情況

一、基地發展情況

家瑞種植專業合作社優質蔬菜生產基地位於蘭陵縣向城鎮南部,規劃面積3000畝,規劃建設優質蔬菜種植區、種苗培育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區、自產蔬菜交易區、淨菜包裝加工區、休閒觀光採摘區六大功能區,建設高科技鋼架式溫室大棚133個、拱棚360個。基地最大單體棚體長340米,寬28米,創造了目前設施棚體最長記錄,被譽為「亞洲第一棚」 ,引領了蔬菜實用設施發展前沿。

合作社依託基地積極增強生產規模和發展檔次,目前註冊資金6680萬元,入社社員301戶;「家瑞福牌」黃瓜、辣椒、白菜、生菜4個品種全部通過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基地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為生命線,嚴格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和生產監管,積極推廣物聯網技術。按照「農戶承諾、聯戶擔保、合同約定、專人監管」的原則,積極探索建立「聯戶擔保、菜農自治」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對產前、產中和產後銷售實行全程質量控制,確保了農產品質量安全。

基地作為蘭陵蔬菜主產區,先後被列為「山東省菜果茶建設項目標準園區創建基地」、「全國青少年兒童食品安全科技創新實驗示範基地」,優質黃瓜被被評為沂蒙優質農產品第二名。目前,年可生產各類蔬菜8000多萬斤,年產值1億元,直接帶動群眾增收3600萬元。

一期工程投資3000萬元,集中建設了優質蔬菜種植區,新建高科技鋼架式溫室大棚133個,硬化生產路5600米,壘砌三面光溝渠3.2萬米,修建橋涵150個;溝渠路兩側栽植綠化苗木3.6萬餘株,其中栽種葡萄1萬棵。基地內主要種植優質黃瓜、辣椒、白菜、生菜等蔬菜作物,註冊了「家瑞福」牌商標,擁有「家瑞福」黃瓜、辣椒、白菜、生菜4個蔬菜商標品牌,並全部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AA認證,在完善自身發展和帶動群眾增收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圍繞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合作社著力在三個方面求創新、求突破:

一是牢牢把握農產品質量安全。合作社制定了統一的生產技術規程,嚴格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和生產監控,積極推廣物聯網技術,對產前、產中和產後銷售實行全程質量控制,推進生產基地與銷售終端可視對接,形成了種植有基地、生產有標準、管理有檔案、產品有標識、質量有保障的標準化格局。基地統一使用包裝銷售,銷售的產品都建立健全銷售記錄,出售的產品都在包裝箱上印註標識,明確生產時間、生產基地及生產人,確保質量可追溯。特別是依託縣、鄉、企業三級檢測平臺建設,著力抓好基地速測室建設,新建自檢室1個,配備了速測儀、冰箱、打碼機等設備,隨時對蔬菜進行自檢,有力保障了蔬菜質量安全。同時,按照「農戶承諾、聯戶擔保、合同約定、專人監管」的原則,積極探索建立「聯戶擔保、菜農自治」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具體做法是:在合作社種植基地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機構,與合作社社員籤訂農產品質量安全合同協議,合作社與社員之間的技術、信息、資源等實現共享;社員之間籤訂聯戶擔保協議,3—5戶之間相互擔保、相互監督,力求形成更為嚴密的「層層負責、網格到底、責任到人、全面覆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促進蔬菜質量安全監管由社員的被動接受向主動參與轉變,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社員維護蔬菜質量安全的積極性,確保了農產品質量安全。

二是實行標註化生產。基地堅持「大規模、高檔次、新品種、高品質」的發展思路,積極彰顯特色,打造優勢,建設鋼架式結構棚體,引領蔬菜實用設施發展前沿。 2014年,基地生產各類蔬菜8000多萬斤,年產值1億元,直接帶動群眾增收3600多萬元。基地二期工程投資800多萬元,流轉土地600多畝,建設鋼架無支柱高科技日光溫室種苗繁殖基地2個,全部採用標準化操作規程,不僅提升了種苗繁育水平,而且發揮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同時,以科技創新為載體,加強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合作與交流,加快蔬菜新品種、新設施、新技術的引進、示範和推廣,在技術指導、良種良法、先進設備的應用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科技貢獻率達85%以上。聘請省市縣農業專家擔任生產技術顧問,定期到基地開展生產技術培訓,指導病蟲害防治,通過發放明白紙、開辦科技夜校、舉辦田間課堂等方式,解決農業服務「最後一公裡」問題,社員的科技素質和生產技能明顯提升。去年以來,先後發放生產技術明白紙2萬餘份,開展各類技術培訓3000餘人次,推廣農業高新技術、新優品種20餘項(種)。同時抓好全程質量監控,生產標準化程度不斷提升。

三是著力打造名優品牌。圍繞優質農產品品牌建設,註冊了「家瑞福」牌商標,生產的黃瓜、辣椒、白菜、萵苣4個品牌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AA級產品認證。基地種植的優質黃瓜被被評為沂蒙優質農產品「第二名」;2014年10月份被列為山東省菜果茶建設項目標準園區創建基地;2014年12月份又被國家農業部授予「全國青少年兒童食品安全科技創新實驗示範基地」。基地生產的蔬菜產品主銷上海、蘇州、浙江等南方市場,上海蔬菜集團、蘇州南環橋蔬菜批發市場等蔬菜銷售老總分別率團到基地實地考察論證,並籤訂了產銷對接協議,蔬菜銷售渠道更加暢通。

二、今後發展方向:

一、繼續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大檢驗檢測力度,落實好「聯戶擔保、菜農自治」制度,完善各項管理措施,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二、實行蔬、果同步發展。實施第二期工程,流轉600畝土地種植秋葵,積極開發秋葵系列產品,爭取打入高端市場,解決當地蔬菜品種單調、缺乏保健類蔬菜的問題。通過豐富種植品種,拉長基地產業鏈條,把基地打造成為旅遊、觀光、採摘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

三、進一步強化示範帶動。充分利用2個鋼架無支柱日光溫室,搞好一棚多茬、一年三收栽培技術的推廣和示範引導,提高田間產出,增加種植效益,使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                   

相關焦點

  • 寧晉縣:飛耀合種植專業合作社入選省十佳農民合作社
    近日,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官網公示了擬確定的2021年度「十佳」農民合作社名單,寧晉縣飛耀合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列,為邢臺市唯一一家入選的農民合作社。評選全省「十佳」農民合作社是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為促進全省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按照《河北省2021年「十佳」農民合作社評選方案》安排,在各地推薦、申報的基礎上,經組織專家評審後才確定的。
  • 河北武邑專業種植合作社打造扶貧「強引擎」
    記者周國梁攝河北新聞網11月19日訊 今天中央網信辦「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河北站媒體採訪團來到武羅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鮮亮的紅梨外觀可人,酥脆清甜;擁有幾百年歷史的黃口大棗,使用古法種植,結出的果實色澤光亮、棗香濃鬱;千畝韭菜採用先進物理除韭蛆技術,不施農藥,綠色無公害……不久,這些新鮮的果蔬將通過電商銷售到京津冀各地。
  • 利民合作社:喜歡「東方紅」
    河南洛陽光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孟津縣流轉承包耕地近2000畝,作為該公司的生物燃料作物種植基地。洛陽市洛龍區利民農機專業合作社為光瑞公司提供專業的農機作業服務。  這個種植基地專門為合作社的拖拉機建了一座機庫。機庫裡,十幾臺東方紅拖拉機一字排開。
  • 秋來杏李滿枝頭——溫宿縣綠疆園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領農民種植...
    地處該村的溫宿縣綠疆園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果園裡杏李掛滿枝頭,「鳳味皇后」「鳳味玫瑰」「恐龍蛋」「味帝」「味辛」「味厚」等杏李品種依次成熟,社員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笑容。9月25日,在溫宿縣綠疆園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辦公室裡,合作社理事長田開建正在和副理事長、理事、監事及部分社員代表一起分析杏李市場情況。
  • 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否破解「小生產大市場」困局?
    30日在成都開幕的第九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首次有30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集體亮相。在帶來豐富多彩的參展農產品的同時,也向公眾集中展示了各地合作社在組織形式、生產經營、銷售流通領域的先進理念與做法。
  • 47家!農業農村部推介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2020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省考察調研時指出,要積極扶持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專業合作社模式,把合作社辦得更加紅火。 為進一步總結推廣農民合作社因地制宜探索發展的實踐經驗,農業農村部在各地推薦的基礎上,遴選確定了第二批47家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 漢美蔬菜:推廣「合作社+農戶」模式 發展有機花菜規模化種植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15日訊(童忠平 曾歆然)4月14日上午,一輛裝滿有機花菜的貨車從漢壽縣漢美蔬菜專業合作社圍堤湖基地出發,這5噸有機花菜將運往長沙、廣州市場。在蔬菜基地,綠油油的有機花菜一望無際,幾位村民正在收割、打包、裝車。
  • 甘肅平涼市崆峒區:合作社託起群眾「致富夢」
    崆峒區安國鎮東溝村村民王子龍高興地對幫扶幹部說,「這幾年多虧了合作社幫忙,我們兩口子在裡面一天不僅能賺錢,還學到了中藥材種植技術,平常也把家照顧了。」王子龍今年45歲,幾年前家裡還住的是土木結構的房子,主要經濟來源靠外出打工和種植玉米。「去年我種的蒲公英和柴胡,一畝地年收入在4000元左右,種上7畝,年收入就有近3萬元。種藥比種莊稼輕鬆,還收益好。」
  • 合作社走出資金互助新模式
    ◆農民融資是個「老大難」,這些年我省農村風生水起的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就是緩解融資難題的有益探索之一。據統計,全省開展資金互助合作的合作社達到了869家,佔到全省合作社總數的1.2%。這其中,有600多家合作社是由省供銷社領辦。
  • "民間互助合作"新模式 陝西成立果業專業合作社
    4月20日,經陝西省民政廳批准,陝西省果業專業合作社聯合會在西安成立。  由10家果業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共同發起成立的這個聯合會匯集了陝西省120家規模大、標準高的果業專業合作社,今後將在蘋果、獼猴桃、柑橘、酥梨等主要水果產業發展中,搭建「技術推廣、信息傳播、市場銷售」的新平臺,這也是陝西省果業發展開啟「民間互助合作」的新模式。
  • 我市第一家具備「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質」的農民合作社
    近年來,我省各級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發展壯大農民合作社的決策部署,突出創新引領、精準施策,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農民合作社已成為我省鄉村振興和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
  • 汝南縣天中合作社:資金互助讓資金「活」起來
    5月3日上午,正在種植基地查看藥材長勢的青年農民李宏傑向記者講述了這種資金互助的好處,並連聲稱道:「汝南縣天中合作社幫過我的大忙,是他們的資金互助解決了俺家的燃眉之急。」李宏傑是汝南縣常興鎮王莊村人,2019年他在本地流轉土地40畝種植中藥材,並帶動周邊20多家農戶一起種植。去年6月份,他在包收農戶藥材時出現了資金缺口。
  • 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思考
    目前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尚處於起步階段,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較多問題,阻礙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可持續發展。財政部發布並從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試行)》,對規範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工作、保護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意義重大,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規範的制度保障。了解該制度的特殊性,分析其執行中可能面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三方抱團發展 釋放疊加效應——貴州省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000多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5000多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萬多個縣級農業龍頭企業,並且帶動成立鄉村農業專業合作社近4萬個,創辦村社合一合作社1萬多個。在榕江縣三鑫天源蔬菜種植基地,群眾正採摘豌豆尖。
  • 現代農機合作社引領小農戶邁向大農業
    (一)  讓新興村今非昔比的力量,來自於村裡15年前成立的農機合作社——新興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新興合作社」)。新興合作社位於齊齊哈爾市克山縣北聯鎮新興村,是村集體領辦的合作社。  早在2003年,我省探索大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新路子,在克山、海倫、呼蘭、富錦4個縣(市)18個村建設農機合作社試點,每個試點投資100萬元。
  • 以人為本展現「家的美好」,德國瑞好REHAU令品質生活「超乎所見」
    德國瑞好大中華區總裁 Nils Wagner 表示,「我們都致力於生產高質量的產品,為消費者提供專業、可靠、舒適、健康的採暖體驗。」  攜手林內,樹立採暖行業一體化新標杆  在這期《夢想改造家》節目中,考慮到女主人怕冷,同時也為了給老洋房空間提供更加均衡的溫度以增添其舒適感,設計師安東尼選擇了林內的採暖系統。
  • 興農棉花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效果好
    原來,老李是高唐興農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種了6畝雜交棉,去年,老李拿著雜交棉種植合同從合作社貸出了5萬元互助金,補上了兒子買樓和購農資的資金缺口。  憑合作社種植合同貸款,是該合作社的一項內部資金互助探索。  合作社收購棉花缺資金,社員有生產生活資金需求時貸款難,如何變這「兩難」為「雙贏」?成立於2007年的興農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進行了積極探索。
  • 合作社要用好內部資金互助功能
    省政協委員、臨沂市交電家電站綜合公司經理莊滌非還有另一個頭銜:蒙陰縣東大神谷種植養殖專業合作聯合社理事長。作為一個城裡人,他在年近花甲之際,一頭扎進了農村,帶著農民辦起了聯合社。
  • 來安縣:互助合作社 脫貧好幫手
    「雖然這豇豆不是我們家的,但是因為參與了種植的全過程,就像自己家的豇豆豐收了一樣高興。 」正在摘豇豆的田慶久對記者說。  原來,正在大棚裡忙碌的除周善雨外,其他人都是仰山村農業互助合作社的社員。仰山村是縣級重點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7戶98人。為幫助農戶儘快脫貧,今年2月,該村農民群眾自發成立了互助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