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平涼市崆峒區:合作社託起群眾「致富夢」

2020-12-06 中國日報網

「房也修了,家裡也把牛買下了,手裡還有存款了,今年穩穩噹噹就脫貧了,你們放心。」崆峒區安國鎮東溝村村民王子龍高興地對幫扶幹部說,「這幾年多虧了合作社幫忙,我們兩口子在裡面一天不僅能賺錢,還學到了中藥材種植技術,平常也把家照顧了。」

王子龍今年45歲,幾年前家裡還住的是土木結構的房子,主要經濟來源靠外出打工和種植玉米。「去年我種的蒲公英和柴胡,一畝地年收入在4000元左右,種上7畝,年收入就有近3萬元。種藥比種莊稼輕鬆,還收益好。」王子龍告訴記者。像王子龍這樣的貧困戶,嘗到了甜頭,真正得到了實惠。在2013年東溝村村民陸續都加入到了張存娃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一傳十,十傳百。東溝村的村民和周邊的群眾都種起了中藥材,一時張存娃「藥材大王」的名聲在涇河川區、南北二塬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提到他,認識的群眾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在張存娃中藥材種植基地裡,記者走上前去與一位村民攀談,他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告訴記者:「我們村川地少人多,一家一戶種植土地的面積有限。一年到頭,種這幾畝地都不夠家錢。如今好了,我們不僅可以在合作社工作,而且可以騰出時間出去打工,能多賺不少錢。」其實,人們不僅看到了合作社較好的經濟效益,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更多村民想到的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未來發展的美好前景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廣闊天地。

前些年,一說起中藥材種植,安國鎮的群眾是有想法、沒辦法,更不知銷路在哪裡?聽到外地有人種藥發了財,一直以種植為傳統的安國人心裡著實急了。張存娃從小跟隨父親抓藥,熟悉各種中藥材。在外漂泊幾年後,回到家鄉經過深思熟慮,張存娃正式提出「帶動群眾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脫貧致富」的建議,得到鎮政府支持,於2013年1月5日正式成立了合作社,採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行機制,流轉土地700餘畝,推廣種植中藥材10餘種,畝均收入達到了6000元,還幫助村民把藥材賣到了深圳、香港、臺灣乃至東南亞國家,讓中藥材種植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搖錢樹」。到目前合作社總資產達到了1000餘萬元,吸收周邊群眾152人,免費為大秦、西陽等鄉貧困戶提供中藥材種子,手把手傳授種植戶中藥材種植技術,並和種植戶籤訂保底收購合同,解決「賣藥難」問題。如今,安國鎮、大秦鄉、西陽鄉等周邊鄉鎮500餘戶群眾走上了依靠中藥材種植髮家致富的道路,戶均年增收約30000餘元。

在崆峒區像張存娃這樣致富「明星」,還有崆峒鎮西溝村的村民閆金龍和朱玉芬夫婦。他們二人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在崆峒山景區做起了旅遊紀念品兜售生意,妻子朱玉芬在談到最初加工山桃核的原因時說,「當初是我們兩口子最先開始做的,我們這裡有漫山遍野的山桃核樹,想把它們利用起來,現在好多人頸椎都不是很好,我們就想到做山桃核枕頭,剛開始那會價格高,銷量好。」

數年奮鬥,他們賺到了創業第一桶金,夫婦二人信心十足。2015年8月,在政府部門的幫助下,朱玉芬和丈夫發起成立了崆峒區山桃核加工專業合作社,吸納了全村60多戶農村婦女加入到合作社編織隊伍。「剛開始時,有時候隔壁鄰舍跑過來看,感到稀奇,我就跟他們說你們也可以做,大的山桃核枕頭加工費每個給20元,小的給15塊,山桃核由我們來提供,可以在我們家裡做,也可以拿回去做。附近的貧困戶覺得一天做上5至6個,就能賺70至80元,每天都有收入,當場能拿到現錢,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學會了山桃核加工技術。」朱玉芬告訴記者。

有了妻子朱玉芬對產品質量的把控和丈夫多年來在旅遊產品市場運營方面的積累,合作社的產品也慢慢地從最先主要生產山桃核頸椎枕頭擴展到山桃核家用坐墊、手鍊、汽車坐墊、桃木葫蘆等,產品也銷往西安、蘭州、北京、義烏、嘉峪關、湖南鳳凰古城等多個地區。據介紹,去年合作社總銷售額達到220萬元,經營利潤達到120萬元,已輻射帶動周邊地區200多戶村民發展山桃核加工產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1戶,戶均年收入最低3萬元,最高5萬元,部分農戶達到了6萬元。基地每年還定期舉辦貧困戶手工編織技能培訓班3期,累計培訓周邊貧困戶100多人次。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該區共註冊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707家,合作社成員0.86萬個,帶動農戶1.27萬戶。其中種植業232個、養殖業238個、林業121個,農機48個、其他農業合作社68個。累計流轉土地面積達到15.92萬畝,農民專業合作社已在105個貧困村全部覆蓋,4596戶貧困戶全部加入到了合作社,在家門口當上了「產業工人」,戶均增收1萬餘元。(中國日報甘肅記者站)

相關焦點

  • 平涼市崆峒區打通農村信息高速公路「最後一公裡」
    打通農村信息高速公路「最後一公裡」平涼日報記者 楊曼藝 文/圖每日甘肅網5月21日訊 據平涼日報報導 「以前家裡沒有信號,網絡也差得不行。我看電視,用的是接收鍋,接收的臺也少,電視畫面也不清晰。家住崆峒區麻武鄉楊家山村的劉拴花激動地說。楊家山村是麻武鄉的一個偏遠山村,距離平涼市32公裡。5月10日,楊家山村光網正式建成開通,這標誌著全市電信普遍服務項目圓滿收官。村民現場操作。
  • 飛鼠託起鄉親致富夢(5)
    陝西省洛南縣在脫貧攻堅中,發揮山區養殖飛鼠的優勢,全縣成立飛鼠養殖合作社29家,輻射帶動全縣16個鎮(辦)380多戶農民養殖飛鼠5.5萬多隻,年收入達 2770多萬元,其中40多戶貧困戶養殖飛鼠人均收入5170元。萌萌的飛鼠託起了深山群眾的致富夢。
  • 平涼市交委會督導檢查崆峒區近期道路交通安全重點工作
    4月28日上午,平涼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副支隊長王春德帶領市公安局、應急管理局、運管局相關科室負責同志組成的市交委會督導檢查組一行6人,深入崆峒區督導檢查近期交通安全管理重點工作。崆峒公安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王瑞卿、區交委會成員單位相關負責人陪同檢查。
  • 愛心只為保安康——記平涼市愛心公益協會捐助活動
    疫情就是命令,在接到平涼市委統戰局、平涼市新聯會、平涼市民政局、平涼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平涼市紅十字會的抗擊疫情號召後,平涼市愛心公益協會支部委員會迅速成立抗擊疫情指揮部,在此次疫情中充分發揮著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
  • 【公示】中共平涼市崆峒區委組織部關於幹部任前公示的公告
    現將區委研究擬提拔和進一步使用的於璟潔等同志有關情況予以公示,接受廣大幹部群眾監督。如發現在德、能、勤、績、廉等方面有影響任職的問題,可通過電話、手機簡訊、網絡、來信和面談等形式反映,我們將認真進行受理,並向署名或當面反映問題的幹部群眾反饋調查核實結果。
  • 甘肅平涼市發生地震!
    小編從中國地震臺網獲悉,2020年11月8日7時10分,甘肅省平涼市華亭市發生3.2級地震,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公裡),地震震中經緯度為:北緯35.16度,東經106.71度。本次地震震中地形:震中五公裡範圍內平均海拔約1461米。
  • 甘肅農民手工製成純木結構自行車
    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今年55歲的何湧是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柳湖鄉農民。2017年,他手工製作了一輛純木結構自行車,並成功上路騎行。這輛自行車長1.8米,高0.98米,所用原料為核桃木和榆樹木,車體由車輪、腳踏板、聯動軸、承載梁等配件組成,配件之間全部按照傳統木匠工藝通過榫卯連接,動力由木質聯動軸傳送。
  • 甘肅村莊附近山體裂縫存滑坡隱患 官方舉措應對
    中新網蘭州4月26日電 (記者 馮志軍 侯志雄)近日,甘肅平涼安國鄉上李村村民向記者反映,去年雨季以後,該村後面的山上出現了數段長約50餘米,寬度在1尺至1米的裂縫,有的裂縫已延伸至農戶住宅的窯洞裡。另外,山腳下由於去年大陰雨出現了輕微滑坡,滑下的泥土已堆積在依山而住的數戶農宅屋後。
  • 中共平涼市紀委關於四起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的通報
    原標題:中共平涼市紀委關於四起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的通報1.崆峒區安國鎮餘莊村違規套取退耕還林補助資金問題。2002年至2018年安國鎮餘莊村將139畝退耕還林地申報在個人名下,套取退耕還林補助資金22.46萬元,其中21.63萬元計入村帳用於村級支出。
  • 甘肅抽檢:鉅豪、歐特朗等品牌燈具存質量問題
    為了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強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甘肅省工商局組織對張掖市、平涼市崆峒區轄區市場上銷售的燈具進行了抽檢。主要不合格項目為燈具上的標記、結構、外部接線和內部接線等。主要不合格項目1嵌入式燈具平涼市崆峒區嘉美之光照明燈飾銷售店
  • 2017年平涼市法院十大案件發布
    每日甘肅網平涼訊(記者 蘭天)2月9日,平涼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7年度全市法院十大案件」。據了解,本次發布的十大案件是從平涼市全市法院2017年審執結的26691件案件中推選,涉及刑事、民事、行政、執行等各類案件類型,其中刑事類5個案件,民事類1個案件,行政類2個案件,執行類2個案件。
  • 崆峒區:首家林麝養殖基地促農增收脫貧
    近日,筆者走進崆峒區白水鎮馬蓮村平涼源鑫林麝養殖有限公司,看到林麝養殖場圈舍單格間排列,透過門鏡看到室內林麝身輕如燕,如閃電般跳躍、奔跑。採用「農戶+合作社+村委會黨支部」的投資聯結機制,吸納周邊村子7名貧困戶在養殖場從事採摘桑葉、構樹葉、杏樹葉等林麝食用樹葉的工作,工期可從4月至10月,貧困戶以幹樹葉每公斤2.4元,溼樹葉每公斤1.2元的價格售給林麝養殖場,多勞者多得。「利用農閒時間去山溝裡採摘樹葉,可以掙到60元至150元不等,看採摘手速的快慢,活挺輕鬆的,現採現賣,自由自在,多份收入真挺好的。」
  • 每天與彩蝶共舞~金平養蝶人的斑斕致富夢
    每天與彩蝶共舞~金平養蝶人的斑斕致富夢 2020-06-07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19年甘肅人工增雨累計覆蓋面積39萬平方公裡 增水量約4億噸(圖)
    精彩推薦 2019年甘肅人工增雨累計覆蓋面積 西北師大聘任國家一級演員蘇孝林為音樂學院院長 圖解|甘肅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累計
  • 【脫貧故事】四川涼山發展特色養殖 鴕鳥「馱起」致富夢
    【脫貧故事】四川涼山發展特色養殖 鴕鳥「馱起」致富夢位於四川涼山州普格縣的沐洋鴕鳥專業養殖合作社,現有社員50名,貧困戶30戶。該合作社一期自籌基建引種投入資金110萬元,在普基鎮新農村1組建立養殖場,流轉土地、林地、水田共計100餘畝。現養殖鴕鳥50隻、商品鳥20隻、雉雞300隻、跑山雞2000隻,走出了一條特色致富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博湖:沙漠駱駝馱起牧民「增收致富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博湖:沙漠駱駝馱起牧民「增收致富夢」 2020-11-25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