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結合自身獨特優勢,因地制宜,積極推進產業扶貧項目,激發貧困戶自主脫貧內生動力。該縣按照黑龍江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戰略部署,緊緊抓住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契機,依託區域內豐富的野生藥材資源和適合發展藥材人工栽培的林地、耕地空間優勢,加強北藥基地建設,打造集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北藥產業鏈及「黑龍江省中藥材基地示範縣」,通過發展北藥種植產業,撐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林口鎮六合村:顛茄草喜獲豐收 產業扶貧謀富路
在林口縣林口鎮六合村,鄉親們的菜園子不種植大蔥、茄子、豆角,卻種植起了一壟壟道地藥材。
「以前,我家裡的收入有限,日子過得緊巴巴。自從建起了中藥材基地,我在這裡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收入穩定,家裡一天天好起來,徹底甩掉了『窮帽子』。」正在勞作的村民表示,現在顛茄苗是緊俏物,家家戶戶都爭著搶。
林口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榮辰介紹說,「顛茄草屬於一年生的,春種秋收收益見效快,投資也不是很大,很適合農戶種植」。
自2015年以來,林口縣以促進農民增收、生態恢復為目標,以創建省級中藥材規範化種植示範基地為牽動,尊重基層群眾首創和實踐,及時給予政策扶持,推動了全縣中藥材這一朝陽產業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目前,林口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0.45萬畝,30餘種主要中藥材作物遍布全縣11個鎮及林場,預計年銷售產值可實現3.5億元。
不僅如此,還鼓勵合作社和致富帶頭人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帶動貧困戶參與種植加工,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按照「建設基地、擴大規模、輻射帶動」的發展思路,打造集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北藥產業鏈,培育一批有市場、有產品、有效益的龍頭企業,積極探索中藥材產業多方共贏,實現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共贏。
記者了解到,在中藥材種植髮展上,針對林口縣不同鄉鎮的地域環境,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在種植條件適宜的林口、古城、三道通、奎山等鄉鎮打造中草藥種植基地,並以政策刺激來帶動中藥材種植,對於一些規模化種植戶在金融方面進行了政策扶持,提供了貼息貸款供規模化種植戶拓展種植面積使用。
此外,通過「公司+示範基地+農戶+科技」的新模式,林口縣豐達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還帶動了北藥育苗基地10處,發展北藥專業村14個,種植專業戶1500餘戶。
林口鎮興華村:中藥材撐起農民的「錢袋子」
在林口縣林口鎮中藥材蜿育苗基地示範園,山坡上錯落有致地種著一顆顆紅松苗,仔細一看樹下還種滿了中草藥。
「這是一塊退耕還林地,受坡地影響不適宜種植糧食作物,但是單獨種植紅松周期長,收益少,為了每年都有收益,就把周圍的土地都利用起來。」容辰介紹說,松樹與松樹的間隔種附近都種滿了蒲公英、白鮮皮、赤芍、玉竹等10種中藥材,這就是套種。
近年來,黑龍江省林口縣緊緊抓住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契機,依託區域內豐富的野生藥材資源和適合發展藥材人工栽培的林地、耕地空間優勢,採用紅松套栽仿野生中藥材和間作繁育種苗等兩種科學種植模式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黃芪、蒼朮、白鮮皮、龍膽草等30多個品種。因地制宜打造集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北藥產業鏈,撐起農民的 「錢袋子」。
據榮辰介紹,中藥材育苗基地示範園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完善的中藥材初加工生產線,實現了產、供、銷一條龍生產經營模式,並銷往全國各地以及出口到韓國、日本等地。
為了推進中藥材在林口快速持續健康發展,林口縣還專門成立了中藥材種植技術專家小組。為中藥材提供全程「保姆式」科技服務。榮辰表示,林口縣開展中藥材栽培技術培訓專班,培訓中藥材種植合作社,種植大戶360人。
林口鎮中藥材育苗基地示範園
不僅如此,林口縣還鼓勵合作社和致富帶頭人,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帶動貧困戶參與種植和加工,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培育了一批中藥材產業,為群眾探索出一種新模式;發揮中藥材產業能人帶動作用,輻射帶動周邊鄉村開發中藥材1.8萬畝,創建了省級黃芪、白鮮皮規範化種植示範基地;培育一批有市場、有產品、有效益的龍頭企業,積極探索中藥材產業多方共贏,實現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共贏。
林口鎮黨委副書記王金玲向說,「我們在疫情期間招引了一個北藥種植項目,項目名稱為黑龍江道地中藥材標準化展示園。鎮黨委、政府已經為其落實了土地協調、扶持措施。同時,我們繼續統籌抓好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為加快林口縣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林口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