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業扶貧謀富路 林間套種中草藥開啟脫貧「新路子」

2020-12-08 未來網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結合自身獨特優勢,因地制宜,積極推進產業扶貧項目,激發貧困戶自主脫貧內生動力。該縣按照黑龍江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戰略部署,緊緊抓住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契機,依託區域內豐富的野生藥材資源和適合發展藥材人工栽培的林地、耕地空間優勢,加強北藥基地建設,打造集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北藥產業鏈及「黑龍江省中藥材基地示範縣」,通過發展北藥種植產業,撐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林口鎮六合村:顛茄草喜獲豐收 產業扶貧謀富路

  在林口縣林口鎮六合村,鄉親們的菜園子不種植大蔥、茄子、豆角,卻種植起了一壟壟道地藥材。

  「以前,我家裡的收入有限,日子過得緊巴巴。自從建起了中藥材基地,我在這裡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收入穩定,家裡一天天好起來,徹底甩掉了『窮帽子』。」正在勞作的村民表示,現在顛茄苗是緊俏物,家家戶戶都爭著搶。

  林口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榮辰介紹說,「顛茄草屬於一年生的,春種秋收收益見效快,投資也不是很大,很適合農戶種植」。

  自2015年以來,林口縣以促進農民增收、生態恢復為目標,以創建省級中藥材規範化種植示範基地為牽動,尊重基層群眾首創和實踐,及時給予政策扶持,推動了全縣中藥材這一朝陽產業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目前,林口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0.45萬畝,30餘種主要中藥材作物遍布全縣11個鎮及林場,預計年銷售產值可實現3.5億元。

  不僅如此,還鼓勵合作社和致富帶頭人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帶動貧困戶參與種植加工,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按照「建設基地、擴大規模、輻射帶動」的發展思路,打造集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北藥產業鏈,培育一批有市場、有產品、有效益的龍頭企業,積極探索中藥材產業多方共贏,實現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共贏。

  記者了解到,在中藥材種植髮展上,針對林口縣不同鄉鎮的地域環境,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在種植條件適宜的林口、古城、三道通、奎山等鄉鎮打造中草藥種植基地,並以政策刺激來帶動中藥材種植,對於一些規模化種植戶在金融方面進行了政策扶持,提供了貼息貸款供規模化種植戶拓展種植面積使用。

  此外,通過「公司+示範基地+農戶+科技」的新模式,林口縣豐達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還帶動了北藥育苗基地10處,發展北藥專業村14個,種植專業戶1500餘戶。

  林口鎮興華村:中藥材撐起農民的「錢袋子」

  在林口縣林口鎮中藥材蜿育苗基地示範園,山坡上錯落有致地種著一顆顆紅松苗,仔細一看樹下還種滿了中草藥。

  「這是一塊退耕還林地,受坡地影響不適宜種植糧食作物,但是單獨種植紅松周期長,收益少,為了每年都有收益,就把周圍的土地都利用起來。」容辰介紹說,松樹與松樹的間隔種附近都種滿了蒲公英、白鮮皮、赤芍、玉竹等10種中藥材,這就是套種。

  近年來,黑龍江省林口縣緊緊抓住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契機,依託區域內豐富的野生藥材資源和適合發展藥材人工栽培的林地、耕地空間優勢,採用紅松套栽仿野生中藥材和間作繁育種苗等兩種科學種植模式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黃芪、蒼朮、白鮮皮、龍膽草等30多個品種。因地制宜打造集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北藥產業鏈,撐起農民的 「錢袋子」。

  據榮辰介紹,中藥材育苗基地示範園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完善的中藥材初加工生產線,實現了產、供、銷一條龍生產經營模式,並銷往全國各地以及出口到韓國、日本等地。

  為了推進中藥材在林口快速持續健康發展,林口縣還專門成立了中藥材種植技術專家小組。為中藥材提供全程「保姆式」科技服務。榮辰表示,林口縣開展中藥材栽培技術培訓專班,培訓中藥材種植合作社,種植大戶360人。

  林口鎮中藥材育苗基地示範園

  不僅如此,林口縣還鼓勵合作社和致富帶頭人,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帶動貧困戶參與種植和加工,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培育了一批中藥材產業,為群眾探索出一種新模式;發揮中藥材產業能人帶動作用,輻射帶動周邊鄉村開發中藥材1.8萬畝,創建了省級黃芪、白鮮皮規範化種植示範基地;培育一批有市場、有產品、有效益的龍頭企業,積極探索中藥材產業多方共贏,實現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共贏。

  林口鎮黨委副書記王金玲向說,「我們在疫情期間招引了一個北藥種植項目,項目名稱為黑龍江道地中藥材標準化展示園。鎮黨委、政府已經為其落實了土地協調、扶持措施。同時,我們繼續統籌抓好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為加快林口縣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林口鎮力量。」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常盛製藥幫扶老杜營村打通中草藥種植致富路
    【脫貧攻堅】常盛製藥幫扶老杜營村打通中草藥種植致富路 2020-10-25 18: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萬畝萬壽菊種植項目落戶平安鄉 林業產業扶貧添新路
    中國奉節網訊(記者 田鈞文 通訊員 熊歡)近日,記者從縣林業局了解到,為切實加大林業產業扶貧力度,助力平安鄉脫貧攻堅工作,縣林業局引進重慶珍西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平安鄉實施萬畝萬壽菊產業項目。
  • 廣西三江:農村茶油林中,套種南瓜大獲豐收!
    近年來,三江侗族自治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區位優勢大力推廣良種茶油種植,加大茶油低產林改造,並在新種植的茶油林中套種南瓜、西瓜、辣椒等瓜果,以「短平快」的「林間套種」模式,彌補茶油林生長周期長、見效慢等缺點,實現以短養長,讓茶油產業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長線產業。7月17日,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內,丹洲鎮江荷村古籃茶油基地南瓜大豐收,村民們忙著收穫。
  • 【中國的脫貧智慧】瓜州:產業扶貧託起增收致富「小康夢」
    2017年開始,產業扶貧政策在吳生錄家落地生根,他先後調引了7隻基礎母羊,開始發展養殖業。政府的溫暖讓吳生錄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在自身努力和政府的幫扶下,吳生錄實現了脫貧摘帽。  「幫扶幹部到我家,拿出『扶貧菜單』和我商量,是養牛養羊養豬還是養雞養鴨,是種苜蓿還是制種花卉?扶持選項讓我自己挑選。」
  • 哈爾濱銀行駐村扶貧工作隊:脫貧攻堅 一直在路上
    近半村民外出打工,空心化問題嚴重,產業結構單一,基礎設施建設落後……這些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催促著扶貧工作隊必須加快行動步伐。  幸福指數要提升 基礎建設需先行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印在每個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的心上。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⑳】詩詠天津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綠水青山描禹甸,惠風雨露富黎民。  神州兒女懷奇志,舜帝堯天萬象新。>  攻艱號角,產業扶貧彰偉略。小康謀,小康謀,笑語歡歌,向前無盡頭。扶貧方略穿金線,果盈倉、勤政猶濃。盛世脫貧歡唱,小康迎富歌洪。
  • 凱裡大風洞鎮產業發展勁頭足
    2019年,全鎮有14個村級合作社完成盈利分紅,覆蓋1115戶貧困戶,實現了村村有產業,戶戶有分紅。  支部引領,找準發展方向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大風洞鎮黨委、政府結合各村實際,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堅持「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原則,深入調整優化「短、平、快」產業結構,按照「黨支部+公司+黨員+農戶(貧困戶)」的模式,初步建成5個黨建農業產業扶貧園,創建市、鎮兩級低效作物調減示範點2個,建成200畝以上壩區3個,打造村級50畝以上連片壩區17個。
  • 中草藥與農作物、果園、林木的套種模式
    種植中草藥成為近幾年來老百姓增收的一個重要舉措,推廣利用林地種植中藥材,發展林下特色經濟,不但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也可推進產業發展,有效增加農民收入。但林下種植藥材怎樣才能發揮更大的經濟價值?
  • 駐村扶貧幹部董瑞宜扶貧9年 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9 年來,董瑞宜三踏選派徵程,先後到廬江縣金牛鎮古城社區、山南村駐村扶貧。在他帶領下,古城社區三年內由「上訪村」轉變為「模範村」;省級貧困村山南村在2016 年底從貧困村出列,2017 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64戶、469人均已脫貧。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喚醒沉睡的文化力量,走好文旅扶貧新路子
    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這些根植在人民群眾的鄉愁是一種隱藏的文化能量,能夠成為人才回流的巨大吸引力,也能夠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做振興的創新力。要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就要喚醒沉睡的文化力量,留住鄉愁,留住人才,走不一樣的致富之路。「非遺+扶貧」,擦出文化創新火花。
  • ...提升產業扶貧質量和可持續性 高質量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省長易煉紅今天深入于都縣調研產業扶貧工作。他強調,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決戰決勝的衝刺關頭。他強調,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決戰決勝的衝刺關頭。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特別是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創新產業扶貧方式,進一步完善產業扶貧機制,提升產業扶貧質量和可持續性, 高質量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確保我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中國平安精準扶貧:「三村工程」以金融打通脫貧路
    曾經一步跨千年,而今攜手奔小康還有很現實的路要走。  蘇布惹是懸崖村的一個小夥子,也是一位瀏覽量3億人次的網紅。  盛瑞生表示,平安集團在國務院扶貧辦的指導下開展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工作,已為全國18個省份78個貧困縣培育3400名致富帶頭人,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扶貧工作隊」,精準覆蓋脫貧攻堅戰場上衝在第一線的扶貧人員,並協調農技專家,為貧困地區產業提供實地指導。  精準扶貧,我們永遠在路上。平安集團希望培養許許多多像蘇布惹這樣的致富帶頭人,讓農村富起來,讓農業旺起來,讓農民笑起來。
  • 甘肅瓜州「村社合一」走出產業扶貧新路
    吳永太將新採摘的大棚瓜拉運裝車。 王玲攝  今年,吳永太在鎮上的扶持引導下,在蜜瓜扶貧產業園區種上了12座鋼架大棚蜜瓜。「村社合一」的「紅利」,讓吳永太看到了新希望,對致富奔小康充滿了信心和動力。  吳永太所說的蜜瓜扶貧產業園區位於瓜州鎮三工村二組,該園區立足蜜瓜產業振興和提質增效,緊盯促農增收、助力脫貧,依託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瓜州縣西域風瓜果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基地」的運作模式,強力推進蜜瓜產業的規範化、合作化、高效化進程。
  • 我區探索構樹產業扶貧新路:小構樹也能孕育大產業
    原來,當初實施這個項目的資金來自於省定經濟薄弱村徐溜鎮戴梨園村的扶貧資金,通過跨村流轉土地,每年收益中保底分配給戴梨園村3萬元,多收益就多分紅,用活扶貧資金,變「輸血」為「造血」,幫助其脫貧摘帽,形成一個合作共贏的局面。
  • 銅梁水口鎮:建設花語果鄉,開創農文旅融合扶貧新路子
    在桃園裡,產業公路、採摘步道穿行其間,口口水池碧波蕩漾,桃園環境乾淨整潔。一根根桃樹上掛著製做精美造型各異的認領小牌。「這個有200畝面積的桃園是樹蔭村與貧困戶利益緊密連結的集體經濟項目。今年,村裡推出了桃樹認領的促銷方式,得到市民的積極回應,認領市民趨之若鶩。」鎮黨委書記汪文波說,前來採摘的市民紛紛讚嘆這裡果甜景美桃文化味濃,讓人流連忘返。
  • 盛榮華調研精準扶貧:脫貧關鍵在於發展產業
    1月5日,嶽陽市委書記盛榮華來到平江縣加義鎮橫許村,了解農民生產生活情況,察看扶貧建設項目實施進展,看望慰問精準扶貧戶。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樊進軍,副市長熊煒等一同前往。    扶貧工作組入駐一年時間,橫許村的面貌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路修通了,村級活動中心建成了,部分危房戶、無房戶也搬進了新家。盛榮華輕車簡從,沿著彎曲山路,走訪慰問李妥生、葉平安、楊海英等貧困戶,並送上新年祝福。
  • 「平語」近人——習近平的扶貧思考
    【編前語】扶貧是習近平總書記最在意的事情,不僅常常牽掛於心,更是身體力行為貧困群眾謀福祉。十八大以來,從雲貴川到東三省,從提出「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到「找對『窮根』,明確靶向」……習近平的扶貧腳步遍布各地,扶貧思路清晰可辨。
  • ...農民日報》看貴州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歷史交匯期,貴州正以奮進的姿態續寫新時代新篇章。具體報導如下:去年11月23日,貴州最後9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貴州的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從「66」到「0」的背後,蘊藏著貴州以新理念引領新發展的奮鬥密碼。
  • 精準扶貧的普格收官答卷:脫貧攻堅的「普格戰法」
    集中展示出普格在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生態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綜合保障性扶貧、人才科技扶貧、電商扶貧、東西部協作扶貧、定點扶貧、各類企業、社會組織扶貧等方面的創新經驗與做法;集中體現出財政投入保障、金融扶貧支持、土地政策支持、扶貧志願服務等方面的政策保障與力量支撐;集中落實了培養鍛鍊過硬的脫貧幹部隊伍、增強貧困村黨組織、完善脫貧攻堅考核監督評估機制、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等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 南陽易地扶貧搬遷幸福樣本之六——淅川:搬出深山窩 幸福萬年長
    3年時間裡,淅川縣共有19813人像張鋒一樣,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紅利,住進了舒適的樓房,謀得一份滿意的工作。他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以前覺得連滿足基本的溫飽都是奢望,現在正實現跨越奔小康的巨大變化。扶貧車間鋪就致富路社區便民中心很便民搬得出——挪出窮窩天地新張鋒的家鄉在大山深處的一條溝中,有兩個上小學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