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作為二戰後非常重要的一場局部戰爭,越南戰爭影響重大,美國軍隊出動陸海空兵力在越南鏖戰了多年,結果「傷心」的離開了,遭遇失敗,而「跟隨」美國參戰的他國軍隊,也都有不小的傷亡。
越戰中的「虎斑袋鼠」:澳大利亞軍隊在越南
在美軍開始大規模的介入到越戰戰爭中後,韓國、澳大利亞等國軍隊也「追隨」美軍來到了越南參與戰鬥,在火力支援、通信等領域對於美軍給予支援。
如1966年澳大利亞成立了547通信兵部隊,並部署在越南,主要用於監聽電臺信號,用來判斷對方的軍力位置、軍隊數量、以及作戰意圖等,尤其注意對方可能發動的攻擊計劃監聽,在戰爭中,還曾因為挽救大量己方人員,而受到了榮譽嘉獎。
不過,其實越戰早期,澳大利亞也曾拒絕派兵到越南戰,僅派遣了少量的軍事教官運用訓練,1963年時還明確的拒絕了美國要求派出一個運輸機中隊和飛行員的要求,主要是不想捲入到戰爭中去,畢竟此時的美軍也還沒有大量介入到越南。
1965年5月,大約1500名澳軍抵達越南,並編入了美軍第173空降旅,到1967年,澳軍繼續增兵,在越南的總兵力超8000人,達到了單位時間內的兵力頂點,而到了越戰後期,由於漫長的戰爭以及其他因素,澳軍內部也開始出現厭戰情緒。
不過也有少部分澳軍精銳在越戰中,表現出了比較強的實力,比如說執行特種任務的突擊隊,早在1968年時,就已經換裝了M-16突擊步槍、M79榴彈發射器等先進裝備,他們身穿虎斑迷彩,因此也被稱為「虎斑袋鼠」,就戰鬥實力來說,比美軍多數部隊的戰鬥力都要強很多。
不過,並非所有的澳軍都擁有這樣的戰鬥力,澳大利亞全部的參戰兵力中,有15542人為義務軍人,2萬6395人為志願軍人,在作戰實力和作戰意志上也表現的參差不齊,畢竟跑到越南來「打別人的仗」,並非他們所願。
曾有約4萬澳大利亞軍隊參戰:遺骸運回國內安葬
在參戰兵力上,澳大利亞少於美國和韓國,美國有65萬人參戰,韓國也有5萬3000人,澳大利亞總計派出了4萬1937人到越南參戰,其中陣亡474人、受傷多達4307人,傷亡率達到了11.4%,傷亡遠小於韓國軍隊,韓軍僅死亡就高達5099人,受傷達到了10962人,傷亡率高達30.3%,而且名聲還比較「臭」。
在2016年時,澳大利亞曾將馬來西亞的32具將士遺骸運回國內安葬,當時共有36具澳軍越戰遺骸葬在新馬兩國,其中一人葬在克蘭芝陣亡戰士公墓葬,另外的35人葬在了馬六甲特倫達軍人墳場,澳大利亞規定,所有海外陣亡的軍人,遺體都需要運回國內安葬。
而越南戰爭本身,造成了巨大傷亡的同時,嚴重影響了美國的經濟,統計軍事支出達到1347億美元,平均每年的花費為149.7億美元,實際支出達到了2500億美元,而主要經濟受益的卻是另外兩個,讓韓國和日本實現了二戰後的經濟騰飛,尤其是日本逐步發展為經濟第二,在電子和汽車工業上甚至部分超越了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