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綜合】袋鼠是澳大利亞的標誌,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它可以逃脫被獵殺的命運。澳大利亞政府正計劃在今年獵殺超過100萬隻袋鼠,以保護瀕危的草地和野生生態。
受救助的袋鼠幼兒
據《參考消息》16日援引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報導稱,澳大利亞與袋鼠之間的關係千絲萬縷,一些環保人士認為,這是一場無謂的大屠殺。
在新南威爾斯州的郊區,袋鼠作為澳大利亞最標誌性的動物,正身處獵人追蹤的視線內。這一年的清理行動即將開始,近幾年下來,預計將有超過一百萬隻袋鼠被射殺。
獵人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的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對此感到坐立不安。他正在救助超過160隻袋鼠孤兒,每年夏天,他都會搜救這些被稱為「喬伊」的幼年袋鼠。
幼年袋鼠和它們的人工母袋
他告訴記者說:「有時候,它們的母親是被農民射殺,但是獵人會保全這些幼袋鼠,並且通知我去接收這些動物孤兒,它們各種大小都有,有些是一小隻沒有毛的『小粉紅』,有些則是出生200天即將離開母袋的幼獸。」
「母袋的保護性很好,即使母親是被車撞死,袋子也能保全小袋鼠,令幼獸存活。」
史密斯餵養小袋鼠,並將它們分派給寄養家庭。人工養育小袋鼠是一項強度頗高的工作,可能持續達兩年。之後,這些袋鼠將被放回野外,再次面對獵人的追殺。
袋鼠的寄養家庭集中在獵人谷的礦業小鎮。在那裡,這些小動物會被養在人工母袋裡,這些母袋被安裝在A字形的木架上。在超過十年時間裡,史密斯為製造這些架子已經花費將近4萬澳幣(約合人民幣21萬元)。
「它們必須是一對一對地養,這樣它們才會知道其他袋鼠長什麼樣。兩隻袋鼠會結成夥伴,認識它們自己的種群,然後在放生後,它們就會被一個群體接納。如果單獨養的話,它們就會以為自己是人,然後向獵人跑去。」
為什麼要清理袋鼠?
不過,一旦回到野外,這些袋鼠孤兒對於那些拿著獵槍的人來說,就是追捕的對象了。
「東部灰袋鼠非常可愛,也是生態系統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大量的袋鼠正在毀滅生態系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環境生態學專家大衛·林登邁爾(David Lindenmayer)教授說。
「我們曾經有大量食物鏈頂端的物種,比如塔斯馬尼亞虎。然而,當地人的過度捕獵令它們滅絕,然後殖民者又清理了像澳洲野犬這樣的天敵。現在,草木林就是一個存量豐足的糧倉,草和水都非常多,但是天敵卻很少,除了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