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澳大利亞由於一直是一塊封閉的大陸,缺少物種基因交流。因此,澳大利亞境內的動物進化十分緩慢,上面的野生動物也十分原始,甚至還保留了上萬年前的物種。譬如,考拉、袋鼠和鴨嘴獸,全世界僅只有澳大利亞獨有。
其實,更早之前,澳大利亞境內的奇特珍稀物種還要更多。不過,自從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託勒斯發現澳大利亞大陸,人類開始踏足這塊土地後,對當地的野生動物造成了巨大衝擊。據生物學家的分析調查,發現自1788年以來,人類活動一共造成澳大利亞境內100多種動物滅絕,這還只是估算,真相估計要比這個數字還要嚴峻。
而在眾多滅絕的動物裡,最讓澳大利亞人民後悔的自然還是一種叫塔斯馬尼亞虎的生物了。其還有一個名字叫袋狼,和袋鼠一樣,也屬於有袋類哺乳動物,且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袋類動物。
據當時人們的記載,袋狼體長最多可達1米8,奔跑速度也是異常快,其性格兇猛,嘴巴還能張開呈180度,可謂是一種地球上獨一無二的物種。
那麼,袋狼為何還被叫做塔斯馬尼亞虎呢?原因在於,當時其主要分布在塔斯馬尼亞島上,再加上背部有很多老虎一樣的斑紋,故而得名。值得一提的是,袋狼這種生物,在本就沒有什麼大型食肉動物的澳大利亞,處於食物鏈的最頂端。
然而,即便是澳大利亞一方霸主的袋狼,也難逃被人類獵殺的命運。自從歐洲人入駐澳大利亞後,袋狼的噩夢便開始了。
由於新一代移民帶來了大量家禽和家畜,他們想當然認為袋狼會捕食它們。於是便先下手為強,開始全境捕殺袋狼。而在1888到1909這21年期間,塔斯馬尼亞州政府甚至還下令,每隻袋狼屍體可以換取1英鎊的獎勵。
由於獎勵豐厚,讓當地不少獵人和農民蠢蠢欲動。沒多久,澳大利亞境內的袋狼就被殺了個精光。截止到上世紀20年代末,澳大利亞野外已經難尋袋狼的蹤跡。
1930年,最後一隻野生袋狼被一名叫Wilf Batty的農民捕殺。緊接著6年後,最後一隻還在動物園裡展覽的袋狼也被悲慘凍死。至此,袋狼徹底在地球上滅絕。
由於天敵袋狼滅絕,澳大利亞境內的袋鼠高興壞了。它們開始大量繁殖,如今已經泛濫成災,達到了6000萬隻。甚至還嚴重影響到了澳大利亞人的正常生活,當地政府不得不主動獵殺了成千上萬隻。
要不說人類只有失去後才懂得珍惜,袋鼠的泛濫也讓澳大利亞人念起了袋狼的好,他們無不為當時獵殺袋狼感到後悔莫及。在2005年那會,曾有一位澳大利亞富豪不死心,懸賞175萬美元捕捉一隻活的袋狼。可惜,直到今天這175萬美元還是沒有幸運兒領走。
袋狼的悲劇不僅給澳大利亞人以警示,也給全世界人類敲響了警鐘。倘若我們繼續肆意妄為,不顧身邊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和死活。那下一個滅亡的,必定是我們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