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懸賞萬元尋貓後疑不守承諾 律師:違約 需承責

2020-12-05 網易新聞

(原標題:女子懸賞萬元尋貓後疑不守諾,律師:屬違約,需承擔民事責任)

萬元尋貓啟事 錢江晚報 圖

養了多年的貓丟了,杭州一位居民懸賞萬元找貓。貓找到後,該居民卻疑似偽造轉帳記錄,不兌現此前的賞金。該事件引發人們關注。涉事居民需要承擔違約責任嗎?

9月25日,多名律師接受澎湃新聞採訪表示,上述尋貓啟事可認為是一則附條件的懸賞廣告。如果失主以虛假轉帳記錄達到拒付懸賞令的目的,從民事上講,屬於通過偽造事實的行為達到違約目的,當屬根本違約。情節嚴重的,則涉嫌刑事犯罪。

近日在微信朋友圈熱傳的一則尋貓啟事顯示,杭州一位居民養了五年的貓9月6日丟失,若有好心人能提供線索幫忙找到,該居民願意以10000元酬謝。

據錢江晚報9月23日報導,該失主曾帶著小禮品到鄰居家道謝,卻未提及酬金。被問及時,失主解釋稱是另一位業主先看到照片通知她的,所以酬金給了別人。

23日15時18分,失主@畫畫失眠的魚發微博稱,上述鄰居確實是第一個提供線索,但是還有其他業主通知她。她表示,上述鄰居沒有參與後續找貓的過程。

據新京報@我們視頻24日報導,該失主承認其轉帳酬金記錄系偽造,她表示已再次將萬元酬金髮給第一線索提供者,但未被對方收取。

對此,有網友認為,這是關乎誠信的問題,既然尋貓啟事已寫明萬元酬謝,應主動提出兌現承諾。網友還對失主「偽造轉帳記錄」一行為提出質疑,認為這是在欺騙大家。

陝西恆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師趙良善認為,「萬元尋貓」啟事可理解為一則附條件的懸賞廣告,即要約,懸賞人訂立懸賞內容及方式是自願的,他人看到懸賞廣告後完成了懸賞要求,就相當於履行了合同。此時,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及守約精神,在他人履行完畢懸賞廣告所附條件,懸賞人就應該支付懸賞金。如存在多個提供線索參與者的,可根據實際貢獻和線索成功率劃分酬金。

趙良善說,如失主以虛假轉帳記錄達到拒付懸賞令的目的,從民事上講,屬於通過偽造事實的行為達到違約目的,當屬根本違約。如情節嚴重的,則涉嫌刑事犯罪,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二)偽造、變造委託收款憑證、匯款憑證、銀行存單等其他銀行結算憑證的;」之規定,以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湖南金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邢鑫認為,女失主對轉帳記錄造假的行為屬於逃避支付報酬義務的行為,懸賞廣告既然是以廣告的形式設置報酬,聲明對完成指定行為的人給付報酬的意思表示行為,一旦有人按照廣告要求完成所指定的行為,也就是作出了對廣告要約的承諾,失主就要受到法律約束,遵循契約精神,並按照合同履行支付行為人報酬的義務。

上海漢商律師事務所白翔飛也表示,從法律意義上來說,如果把懸賞廣告視為一個契約,通過偽造記錄來逃避履行債務屬於違約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白翔飛稱,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觀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理解與適用》第46頁)[ 沈德詠、奚曉明主編、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編著;《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頁]——「數人共同完成該行為或者同時完成該行為的,由該數個行為人共同取得報酬請求權,每人有權獲得報酬的相等部分」,也就是說第一個發現線索的人和第一個給業務提供這些線索的人可以共同平分報酬,從常情常理的角度來說,這也較為合理。當然,具體的酬金劃分還要依據法官對於懸賞廣告的條款進行個案解讀。

此外,白翔飛解釋,這類問題,還有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就是如何解讀涉案的懸賞廣告,比如「其中說有好心人能提供線索幫忙找到」,這裡說的到底是只要提供線索,就有1萬元的報酬?還是最初提供線索的人才可以得到報酬?又或者是所有提供線索的人可以平分這一萬塊?所以,懸賞廣告寫得不清晰,也容易引發很多其他的爭議和分歧。

重酬萬元尋貓 鄰居幫找到沒賞金?貓主人:給別人了

我們這小區,這兩天因為一隻不小心走丟的貓咪炸鍋了!」昨天(9月22日)下午,家住杭州留下某小區的周先生給錢江晚報記者發來一條報料微信。一隻貓咪能鬧出什麼樣的大動靜?記者百思不得其解。周先生告訴記者:「劇情太反轉,連電影都不敢那麼拍。」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荀建國_NN7379

相關焦點

  • 女子懸賞萬元尋貓後疑不守諾,律師:屬違約,需承擔民事責任
    萬元尋貓啟事 錢江晚報 圖養了多年的貓丟了,杭州一位居民懸賞萬元找貓。貓找到後,該居民卻疑似偽造轉帳記錄,不兌現此前的賞金。該事件引發人們關注。涉事居民需要承擔違約責任嗎?9月25日,多名律師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表示,上述尋貓啟事可認為是一則附條件的懸賞廣告。如果失主以虛假轉帳記錄達到拒付懸賞令的目的,從民事上講,屬於通過偽造事實的行為達到違約目的,當屬根本違約。情節嚴重的,則涉嫌刑事犯罪。
  • 「重酬尋貓」言而無信,懸賞廣告豈是兒戲
    「我們這小區,這兩天因為一隻不小心走丟的貓咪炸鍋了!」9月22日下午,家住杭州留下某小區的周先生給錢江晚報記者發來一條報料微信。報料人稱,有業主發出尋貓啟事,重酬萬元尋貓,但鄰居找到後賞金卻沒著落。對此貓主人回應:賞金給別人了。
  • 失主發懸賞廣告尋包後又變卦?撿包女子是律師:這事咱必須理論
    昨日,記者從遼寧省瀋陽市司法局了解到,4月26日,渾南區某小區業主孫濤(化名)發布一則懸賞信息:「昨晚把包丟了,實在想不起來丟哪了。誰撿到請歸還我,酬金2000元。」關於這筆酬金,身邊人的看法卻各不相同。「我到底該不該給付這筆錢?」孫濤自己也蒙了。
  • 懸賞廣告
    9月27日,家住濟南某小區的業主王某貓咪不慎丟失,為尋回愛貓,王某在小區物業微信群裡發布尋貓啟事,稱如有熱心人士提供線索,願以5000元作為答謝。後貓咪被同小區的梁某發現,通過梁某提供的信息,王某順利尋回愛貓。但王某卻謊稱酬金已經支付他人,拒絕支付梁某5000元酬金。那麼,梁某是否有權要求王某支付5000元酬金呢?
  • (市民問法) 懸賞廣告承諾 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王先生: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尋找老人的懸賞廣告,後來我向對方提供了有效線索,對方卻不兌現承諾,我能否要求對方兌現?  答:該廣告構成法律上的要約,具有法律效力,你有權要求對方兌現承諾,否則可以上法院。
  • 尋子心切製作「懸賞通告」 警方:實為一則尋人啟事
    據《勞動報》報導,有市民昨日向本報新聞熱線/微信13671686848反映,在上海火車站附近看到一則由警方發布的「懸賞通告」,感覺該通告疑點重重。記者隨後從警方獲悉,通告系偽造,實為一則尋人啟事。  記者隨後在上海火車站北廣場的一處通道發現了所謂「懸賞通告」。
  • 「民法典連連看」檢察官說法:民法典這樣影響你的生活之懸賞合同篇
    平檢君懸賞的內容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滿足什麼條件才能順利領取到賞金?今天平小檢為您帶來民法典中關於懸賞合同的法律知識。基本案情趙女士的寵物貓從家中走失,心急如焚,在小區附近張貼尋貓啟事懸賞廣告,其中寫道「如有撿到並返還寵物貓者,將給予5000元作為酬謝」,同小區居民小王撿到該貓並歸還給趙女士,趙女士喜出望外,向小王表示感謝,但拒絕支付酬金。小王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趙女士依其承諾支付酬金5000元。
  • 懸賞廣告「懸而不賞」 263被判兌現承諾
    懸賞廣告承諾對獲獎者予以大獎,但是活動結束後主辦方卻反悔賴帳。昨天(9日)記者從北京市一中院獲悉:該院對張某、梁某訴263公司懸賞廣告「懸而不賞」案作出終審判決。    法院以懸賞廣告的發布者應當受其廣告發布內容約束為由,依法判決263公司向張某、梁某支付獎金6.4萬元及相關利息,並賠償張某、梁某公證費1020元。
  • 萬元懸賞尋「女鬼」兇手
    《誰向四齡童伸出毒手》後續  晨報訊(王成賓首席記者紀永江)今年11月8日17時30分左右,兩至三名犯罪嫌疑人從大連市沙河口區西山大起61號樓前,擄走一名兒童後將其殺害。本報11月10日報導了該小男孩的小夥伴反映是3名「女鬼」抓走了小男孩。
  • 懸賞廣告若干法律問題探析
    三、懸賞廣告的性質  我國民法通則對懸賞廣告的性質未作明確規定,而法學界對懸賞廣告性質的確定有「契約說」和「單獨行為說」兩種。「契約說」認為,懸賞廣告系廣告人對不特定人之要約,與完成指定行為人的承諾相結合成立契約。「單獨行為說」認為,懸賞廣告系廣告人單方意思表示而承諾債務,一定行為之完成為其生效條件,即懸賞廣告為附條件的單方法律行為。
  • 民法典來了 | 懸賞廣告應當「賞」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從商鞅城門立木懸賞取信到今天的張貼懸賞啟事尋人尋物懸賞這一藉助他人力量完成特定事項的行為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少見發布懸賞廣告招募應徵應徵人完成要求事項後
  • 今日說「典」 | 懸賞廣告應當「賞」
    >情景假設牛小蘇愛狗丟失後傷心不已,遂在人流聚集區域張貼啟事尋狗,寫道「如有愛心人士撿到愛犬……承諾現金酬謝1000元」,引來眾人圍觀。>牛小蘇張貼的尋狗啟事為懸賞廣告。「懸賞」,即出具賞格,招人應徵。懸賞廣告,指以公開方式向不特定人作出聲明,完成特定行為將獲取一定報酬。此處,發布懸賞廣告的人為懸賞人,完成特定行為的人為應徵人。實踐中的帶有懸賞聲明的尋人尋物啟事、案件線索徵集啟事、「第一名」獎勵啟事等為常的懸賞廣告類型。懸賞廣告如何規制?
  • 解讀民法典 | 懸賞廣告應當「賞」
    懸賞這一藉助他人力量完成特定事項的行為,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少見,發布懸賞廣告招募應徵,應徵人完成要求事項後,是否可要求懸賞人給付賞格呢?《民法典》肯定的告訴你,可以!>情景假設牛小蘇愛狗丟失後傷心不已,遂在人流聚集區域張貼啟事尋狗,寫道「如有愛心人士撿到愛犬……承諾現金酬謝1000元」,引來眾人圍觀。
  • 「民法典在身邊」懸賞廣告說話不算數怎麼辦
    其在微信群、朋友圈和公園的宣傳欄發布懸賞公告,附上小白的照片和自己的聯繫電話,並表示若有人提供線索幫助找回,願意支付5000元人民幣表示感謝。兩天後,李四在公園晨練時發現有隻小狗掉進了水溝,仔細一看竟然就是張三丟失的愛犬小白,便立即撥打電話聯繫張三。李四將小白物歸原主後,張三僅口頭感謝,卻隻字未提5000元懸賞金的問題。請問,李四有權獲得5000元的懸賞金嗎?
  • 【律師手記】懸賞廣告糾紛司法實務分析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九條:懸賞人以公開方式聲明對完成特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的,完成該行為的人可以請求其支付。這就是《民法典》對於懸賞廣告的規定。其實,早在2009年《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3條就對懸賞廣告作出規定,這也是回應現實之中懸賞廣告糾紛的擴張之需。
  • 「律師手記」懸賞廣告糾紛實務分析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九條:懸賞人以公開方式聲明對完成特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的,完成該行為的人可以請求其支付。這就是《民法典》對於懸賞廣告的規定。其實,早在2009年《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3條就對懸賞廣告作出規定,這也是回應現實之中懸賞廣告糾紛的擴張之需。
  • 李珉訴朱晉華、李紹華懸賞廣告酬金糾紛上訴案
    1993年3月30日中午,朱晉華在天津市和平區電影院看電影,散場時,將裝有洛陽市機電公司面值80餘萬元人民幣的汽車提貨單及附加費本等物品的一公文包遺忘在座位上。位於後幾排看電影的原告李珉發現後,將公文包撿起,與同去看電影的第三人王家平(原系李珉同學)在現場等候良久,未見失主來尋,便將公文包帶走,並委託王家平予以保管。
  • 對一起懸賞廣告糾紛的民法學原理分析
    據此,認定原告魯瑞庚提供線索的情況符合懸賞通告第一項,且因通告是按照舉報的具體效果給予不同的獎勵,並未表示同一舉報可以同時兼得其他獎勵,因此原告不能兼得除第一項外的獎勵;東港公安局以原告提供的線索不符合懸賞通告所規定的條件為由,拒絕將被害人用於獎勵的50萬元全部支付給原告,並將其予以佔有,超出了被害人家屬的委託權限,也不符合其在懸賞通告中的承諾;對原告提出的精神損害賠償問題,因被告並未主動向社會披露原告的舉報情況
  • 女子疑被當小三遭當街扒光衣服群毆(圖)
    疑為原配女子率眾群毆小三,當街扒光致其三點全露。10月10日上午,在濮陽縣老城發生的這一幕勁爆場面,被網友上傳到了微博、論壇上,引發眾多網友熱議。  網友「老三賈亞豪」:做小三不犯法,當眾「扒光」侮辱「小三」犯法。小三應受到道德譴責,侮辱人者應受到法律的懲罰!  河南國厚律師事務所律師秦永民表示,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只要發生打人行為,就應該承擔法律責任,無論毆打有沒有產生傷害的後果,後果只是作為處罰額度的量罰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