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並不意味著戰爭的結束,國際局勢依舊是暗流湧動,而蘇聯和美國作為那時最厲害的兩個國家,都在不斷的擴大自己的國際影響力,想要成為世界霸主,而隨著美蘇矛盾的不斷激化,最終冷戰局勢正式形成。由於日本是二戰中的戰敗國,所以等到戰爭結束以後,日本的軍事發展受到了不少限制,領土範圍被規定在只有本土範圍,所以日本也就無法在對統治了半個多世紀的朝鮮半島進行管控了,於是,美蘇兩國便接替日本來管理朝鮮半島,而朝鮮半島也因此被割裂為了兩股勢力。
在二戰末期原子彈都已經發明並使用了,韓戰時期美國肯定是有儲備的。而且聯合國軍第一任總司令麥克阿瑟被志願軍打得節節敗退後,心中不服,多次叫囂著要將戰火燒入中國,必要時投下原子彈。
但就是這樣的背景下,美國總統依然克制,冒著支持率下降的風險將威望很高的麥克阿瑟撤職,之所以會如此,其實就在於以下這幾個原因。
1、美國的戰略目的
這點與後來越南戰場不用核武器的原因相似,很多人以為美國出兵朝鮮/越南,就是想要消滅掉北朝/北越,其實並非如此。
美國的目標就是保住南朝/南越,如果能順勢滅掉北朝/北越固然是好,滅不掉也沒什麼關係,只要抵制住了蘇聯勢力擴張就好。
仁川登陸前後,美國總統杜魯門多次要求麥克阿瑟打一場"有限的戰爭",就是不希望戰事擴大,由此就能看得出美國高層的戰略目的。
要是核武器一用,那基本上就等於是中美的全面戰爭了,屆時蘇聯也會牽扯進來,美國還沒有做好打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準備。
不過彼時的麥克阿瑟目空一切,壓根就沒把總統放在眼裡,也就註定了他自己及聯合國軍的悲劇。
2、美國已經不是唯一擁核國家
1949年蘇聯已經成功試爆,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如果美國對中國使用,那麼極可能遭到蘇聯的同等報復。不一定打得到美國本土,但歐洲就慘了,因此這些盟友力勸美國不要使用核武器。
再者美國如果使用了核武器,這場戰爭的性質就變了,如此大規模的殺傷武器濫用,到時世界更多的國家會緊緊團結在蘇聯身邊,美國再也無法佔據道德高點。
其他國家勢必人人自危,從而導致其他國家也拼命發展核武器,屆時世界就相當危險了。
3、朝鮮半島不適合投放
朝鮮的國土狹小,山地很多,我志願軍一般都隱藏在山區之中,原子彈的殺傷力會減弱不少。且志願軍與美國軍隊的距離很近,一個原子彈丟下去,靠近的美國軍隊肯定也跑不了,到時候軍隊譁變、國內動蕩的局面也很可能會發生。
總的來說,美國就是把朝鮮當成局部戰爭來打的,畢竟誰都知道背後有個蘇聯,萬一搞不好後果都難以承受。
所以美國才會"裝作不知"志願軍就是中國軍隊換了個名號、所以美國才會"裝作不知"一些新式裝備是蘇聯支援的,所以才會不敢使用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