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對中國使用化學武器,為何挨了原子彈也不對美軍使用?

2020-11-22 騰訊網

日本是唯一一個遭受過原子彈襲擊的國家,但很少有人知道,整個二戰期間,日本也是唯一一個,有計劃有步驟地大量使用化學武器的國家。更加耐人尋味的是,日本使用這種武器時,竟然還分國籍:如,在危急情況下,可以對中國人使用,但是對美國人,則絕對不允許使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一切還得從一座曾經神秘消失三十年的島嶼說起。巧合的是,這座島嶼就在後來遭受原子彈襲擊的廣島南面的瀨戶內海上。

1940年的一天,14歲的少年藤本安馬來到學校,卻被告知停課了。隨後他和一大批同學被帶到了這個不知道名字的小島,進了一個名叫陸軍兵工廠忠海兵器工廠的地方。他萬萬沒想到,從這一天開始,他的一生便與一個罪孽深重的詞——毒氣,聯繫在一起。這座小島便是大名鼎鼎的毒氣島,大久野島。日本在中國戰場上使用的毒氣90%是在這裡生產的。戰爭結束幾十年後,藤本才敢對人說起島上的事情:

島上最多時有6000多人,24小時不停運轉,生產包括芥子氣、路易氏氣等在內的多種毒氣。這裡只是日本龐大的化學戰鏈條的一個起點,它後面還有將毒氣裝填成各種炮彈的曾根兵工廠,以及設在中國的十幾座前線兵工廠。此外,1933年在千葉縣設立的習志野學校,則負責培養使用毒氣的專業人才。近萬名受過培訓的士兵,成了各個化學戰部隊的急先鋒。

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是,關東軍516部隊,他們和731細菌戰部隊一起,經常拿活人當「圓木」即實驗材料,進行戰場試驗。

而為了掩蓋這個龐大的殺人鏈條,日本可謂煞費苦心。如藤本一樣,所有相關人員都必須籤訂保密協議。所有毒氣的名稱都用不同的顏色代替。毒氣部隊稱為特種煙霧部隊。更有甚者,日軍參謀本部竟然將大久野島從地圖上抹去,以致這個小島神秘地消失近30年之久。

正所謂做賊心虛,日本之所以如此大費周章地遮遮掩掩,是因為它清楚地知道,化學戰是違反國際法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雙方曾大量使用化學武器,一戰後鑑於化學武器給人類帶來的嚴重傷亡和可怕後果,《凡爾賽條約》、《海牙公約》、《日內瓦公約》等一系列國際法均明確規定,禁止任何國家在戰場上使用這種武器。既然如此,日本為什麼還敢對中國軍民頻頻使用這種武器呢?

1937年,侵華日軍第一野戰化學實驗部的一份報告,讓我們看到其中的秘密:「中國軍隊幾乎沒有防毒服、消防粉,幾乎沒有防護糜爛性毒劑的能力,在野戰防守時也幾乎見不到防護毒氣的設施。」也就是說,面對裝備落後但作戰勇敢的中國軍隊,日軍發現,沒有比毒氣更理想的武器了。

特別是1938年以後,隨著在中國的戰爭逐漸陷入膠著,急於取勝的日軍使用化學毒氣的次數和規模也大大增加。1939年,日軍進攻江西修水時,久攻不下,於是第11、16師團集中140多門大炮,發射3000枚毒氣彈和15000隻毒氣筒,用毒氣徹底蓋住對岸的中國軍隊陣地,中國軍隊陣地瞬間失守。如果說,日軍在進攻時偶爾使用化學武器,那麼,在日軍陷入絕境時,日軍使用則比較頻繁。

1941年,一場慘烈的激戰在宜昌進行,中國軍隊愈戰愈勇,防守宜昌的日軍第13師團已被中國軍隊團團圍住,瀕於絕境的日軍,甚至都開始燒掉秘密文件和軍旗,準備自殺。此時毒氣彈成了他們最後的救命稻草,在日軍隨後發起的幾次化學武器攻擊之後,中國軍民傷亡數千,被迫停止進攻,日軍第13師團則成功逃脫。

在強大的兵力以及「生化武器」的優勢下,中國戰場的日軍總能「打到他們想去的地方」,贏得一個又一個戰役的勝利。抗日時期中國軍隊防毒面具極度缺乏,士兵只能用溼毛巾,緊急情況下甚至是尿液來簡單應付一下日軍的毒氣彈。

令人不解的是,既然這種武器如此好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面對強大的美軍,日本人為什麼反而不用了呢?

對於日軍在中國使用毒氣,美國一直密切關注和強烈譴責。1941年總統羅斯福就發表聲明警告說:「如果日本在中國或者其他盟國,繼續使用這種非人道的戰爭武器,我國政府將把此行為看作是針對美國的,並給予同樣而且充分的報復。」

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軍的化武對美國來說已變成了現實的威脅。羅斯福總統在1942年和1943年兩次發出誓言:如果日軍繼續使用化武,美國將立即以牙還牙猛烈報復。

美國的口頭警告,使日軍在對華使用化學武器有所收斂,他們清楚地知道美國,這個對手,擁有令他們膽寒的更先進生化技術。

事實上,美國對於未來可能的化學戰,早就進行了精心部署。1918年就成立了化學戰勤務署,負責化學戰的專門機構。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其儲備的化武,無論是技術和規模都遠超日本。也許正是這種自知之明,使東條英機最終下令徹底終止化學武器的使用。因此,在太平洋戰爭的後期,已經陷入絕境的日軍,即使是全軍覆沒,也絕不首先對美軍使用化學武器。

日本投降之際,大久野島上存放著3270噸的化學武器,被英、澳佔領軍和日本政府共同銷毀。然而,化學武器的危害並未由此結束,戰後原職工患癌的比例,是日本平均水準的15倍。藤本最終也沒能逃過一劫,患有嚴重的慢性氣管炎的他認為,這一切都是對自己前半生犯下罪惡的懲罰。2003年,藤本被檢測出胃癌,此後他頻頻來到中國,向中國毒氣受害者謝罪,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戰爭很容易使人變成鬼,但是想再從鬼變成人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相關焦點

  • 「化學武器」有多恐怖!為何二戰期間各國打到最後也沒人敢使用?
    當然,除了日本鬼子,日本之所以敢用化學武器反擊,是因為中國沒有化學武器(這也是我們至今不能原諒日本殘酷罪行的原因之一)。德國之所以不敢使用,是因為歐美包括蘇聯都可以用化學武器反擊,德國認為最好後會得不償失。化學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被普遍使用。頭一次是1915年德國與英國和法國在比利時的一場戰鬥。德國使用了180噸氯氣,擴散超過15公裡,造成1萬多人中毒。
  • 越南戰爭時,美軍為何「寧打20年戰敗」,也不使用原子彈?
    為了支持贏得這場戰爭,美國付出了2500億美元的巨額開支,僅美軍就出動了65萬人,儘管如此,從戰爭的結局來看,美國是敗得一塌糊塗。但慶幸的是,美國始終保持了理性,並未選擇使用原子彈來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 抗美援朝時,美國為何放棄了使用原子彈的想法?其實很簡單
    在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勢如破竹一路北上之時,幾乎全世界都認為即便是中國參戰,也無法阻擋"聯合國軍"的腳步。 不過志願軍一入朝就給這種想法打了一個響亮的耳光,用著落後很多的武器把現代化的美軍趕回了38線。
  • 日軍二戰時曾在國內進行毒氣實驗 使用對象尚不明
    (原標題:日媒:日本海軍二戰時曾在國內進行毒氣實驗,使用對象尚不明)關於舊日本海軍是否曾經進行過人體毒氣實驗,近日日本媒體有了新的發現。據日本共同社18日報導,針對「二戰」時期舊日本海軍曾為研究毒氣在日本國內進行人體實驗一事,通過對多份收藏於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和國會圖書館資料的查閱,共同社確認了其中有關塗抹使皮膚潰爛的「糜爛劑」的存在,部分資料記載了以軍隊相關人員為對象,出現皮膚長水皰的受害情況。
  • 美國能用原子彈炸日本,在越戰中,為何寧願慘敗也不用原子彈?
    雖說美軍的武裝裝備比越軍先進,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美軍損失慘重,美國的經濟也倒退了好多年。要知道在二戰中美國為了迫使日本投降,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這兩座城市分別投下了原子彈,可是美國能用原子彈炸日本,在越戰中,為何寧願慘敗也不用原子彈?
  • 抗美援朝中,美國已打算投放原子彈,為何最後寧願戰敗也不用?
    後來,在「跳島戰術」的指引下,美國在1945年4月劍指日本本土,開啟了最慘烈的衝繩島戰役。整整82天,美軍在付出了8萬士兵的傷亡之後,終於打敗了守島的10萬日軍,贏得了戰鬥勝利。可是,日本那種不要命的打法,卻使美軍大為恐懼,他們不想再出現任何傷亡了。
  • 眼看二戰勝利在即,為何美國還要多此一舉,在日本投下原子彈?
    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那兩顆震驚全球的原子彈,爆炸之後帶來的無窮貽害。「小男孩」和「胖子」——這兩個平凡的名詞,對於日本人而言應該是噩夢一般的存在。這是兩顆原子彈的名字,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投放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的那兩顆原子彈的代號。這兩顆原子彈爆炸之後,日本全面投降,加速了二戰的結束。
  • 美軍再出大動作,二戰對日本扔原子彈的天寧島機場,將重新啟用
    與此同時,美軍也在擴大其位於太平洋深處的現有機場,同時創建新的機場,以便在發生重大衝突時使用。對蒂尼安島的重啟,可以看作是美軍這方面最新的代表行動。重啟蒂尼安島機場的主要原因,是美軍在第一島鏈已經失去安全感,美軍固定的基地在現代飛彈面前就是絕好的目標,尤其是空間有限的島嶼基地,這些基地群隨時可能在飛彈打擊的面前遭受滅頂之災。
  • 抗美援朝時,美國為何沒有使用原子彈?其實很簡單
    由於日本是二戰中的戰敗國,所以等到戰爭結束以後,日本的軍事發展受到了不少限制,領土範圍被規定在只有本土範圍,所以日本也就無法在對統治了半個多世紀的朝鮮半島進行管控了,於是,美蘇兩國便接替日本來管理朝鮮半島,而朝鮮半島也因此被割裂為了兩股勢力。 在二戰末期原子彈都已經發明並使用了,韓戰時期美國肯定是有儲備的。
  • 二戰時期,倘若日本死而不降有何下場?美軍:統統消滅
    眾所周知,美軍在二戰末期使用了兩個原子彈加快了日本投降的進程。不過,經過我們的了解發現,美軍當時還有著另外的一個方案,那就是對日本本土發動直接的登陸作戰。而且,據當時的戰爭評估顯示,登陸作戰所造成的傷亡是相當驚人的,可以說如果當時日本拒不投降的話,恐怖就要被美軍統統消滅了。據公布的資料顯示,在二戰的後期也就是美軍已經基本消滅日本軍事力量的時候,制定了一個名為「滅亡行動」的計劃。其實從名字就能看出來,美軍這下絕對是動真格的了,是奔著滅亡日本的想法去的。
  • 歷史深處的秘密:二戰時納粹德國為何沒能率先造出原子彈
    1945年7月26日,美國通過「波茨坦公告」勸說日本無條件投降,當時美國軍方已經通過了原子彈使用計劃。而日本方面對此保持懷疑,因為原子彈德國研究過,日本也研究過,得出的結論是,要造原子彈比登天還難,所以美國方面有意無意透露自己已經擁有了原子彈,日本內心是表示懷疑的。
  • 韓戰美國明明有原子彈,為何不敢放?其實不是不敢,是不值得
    關於原子彈的威力,相信任何一個讀過歷史的人都非常清楚,在二戰期間,日本趁美國不注意時,偷襲了珍珠港,於是美國一發怒,在日本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將這個城市夷為平地,數十萬人死亡,而原子彈散發出的核威力更是讓該地區幾十年寸草不生。破壞力如此強大的原子彈不僅嚇唬住了日本,連整個世界都震驚了。但為何在韓戰中,美國卻寧願戰敗也不用原子彈呢?
  • 借古預知:美國那些要對中國使用原子彈的狂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原子彈轟炸後的日本使得人們對這一新式武器產生了新的恐懼,因此,二戰之後美國依賴其擁有原子彈在冷戰舞臺上揮舞大棒,動不動就搞核威懾、核恐嚇,在韓戰和中國國內建設中,甚至多次揚言對中國實行核打擊,簡直是猖狂至極。
  • 美軍明明只在日本試驗了原子彈,為何第一個死於氫彈的還是日本人
    「核輻射」是讓每個日本人看到、聽到都會立刻毛骨悚然的三個字,但這只能怪他們與「核」太有緣了。日本人自稱「大和民族」,但很多網友都打趣地稱他們為「大核民族」。誰讓世界上第一個死於原子彈的是日本人,第一個死於氫彈的還是日本人。
  • 美國比原子彈還厲害的武器,除草劑效果現在才發生
    二戰之所以能夠快速結束,是因為美國在日本領土上投下兩顆原子彈,原子彈的後遺症非常厲害,讓很多日本居民生不如死,在痛苦中慢慢死去,戰後雖然及時補救但是還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歷史美國做這樣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 美國最先發明原子彈,兩枚降服日本,為何放棄核彈統一世界
    1945年8月,為加快日本軍國主義投降步伐,美國分別於6日和9日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兩市各投下一顆原子彈,終於促使日本在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籤署投降書,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結束。人們不禁要問,既然當時只有美國擁有原子彈,為何放棄核彈統一世界?
  • 為何說「原子彈下無冤魂」?看看二戰日本女子都在幹啥,個個罪行滔天
    【女孩們和出徵士兵緊急結婚】1945年8月美國分別向日本廣島、長崎投下了原子彈。原子彈的爆炸,致使日本數十萬民眾死亡。可有人卻說,「原子彈下無冤魂」,這是因為日本民眾助紂為虐,他們積極支援日軍發動侵略戰爭。
  • 揭秘中國原子彈製造歷程: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為何叫「邱小姐」?
    二戰末期,為了終結日本軍國主義最後的瘋狂,美軍決定將一種前所未有也註定會被載入史冊的武器投放到日本本土誰願意熟睡時枕邊有一個不定時的炸彈? 中國起初是不喜歡原子彈的,因為其危害性過於可怖,於是領導人四處奔走宣揚廢除核武器,但是無人問津。一位法國科學家寄信給他,告知「只有中國有核武器,才能禁止核武器」,中國勢必要有自己的原子彈才行!
  • 揭秘:二戰日本造原子彈失敗 因缺少金屬鈾和鈽
    揭秘:二戰日本造原子彈失敗 因缺少金屬鈾和鈽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僅僅幾天後的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就通過廣播宣布向同盟國投降。時至今日,一段重要的歷史真相卻為人所遺忘:日本在二戰的核野心之所以遭遇失敗,只是因為缺少金屬鈾和鈽。  兩項計劃並列展開  1938年12月德國化學家奧託和弗裡茨發現核裂變後,發達國家的物理學家們很快就認識到了這一發現的軍事用途,日本也如此。日本科學家仁科芳雄早在1939年就提出了將這一新發現進行軍事應用的可能性。
  • 美國為什麼用原子彈炸日本,看看日軍怎樣對待美軍戰俘的,慘無人道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向日本投擲了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投降的進度。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原子彈的威力巨大,將兩座城市幾乎夷為平地,美國為何要使用原子彈?看看二戰時美軍如何對待美軍戰俘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