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預測2018「危機四伏」 朝鮮半島滑入戰爭旋渦?

2020-11-22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8年會不會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世界仍將處在令人不安的危險之中」。隨著2017年即將過去,世界媒體將目光延伸到不確定的2018年。從劍拔弩張的朝鮮半島到恐襲連連的歐洲,從戰事頻仍的中東到槍擊事件不斷的美國,動蕩的2017年讓人們對明年也不樂觀。法國《新觀察家》雜誌18日預測「朝鮮半島和中東可能在新的一年中爆發戰事」。美國「國家利益」網站也將「2018年五個地方最可能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這樣聳動的標題放在網站上。

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18日對《環球時報》表示,西方媒體對2018年國際局勢悲觀預測有吸引眼球的考慮,但也顯示出當今世界並不安全,存在嚴重危機,而且存在引爆戰爭的可能。李海東說,「朝鮮半島危機等焦點問題發生在中國周邊,中國外交明年將面臨更大挑戰」。

「2018年,危機的一年。」德國新聞電視臺18日稱,2018年的世界潛伏著各種不可預知的危機,幾乎覆蓋整個世界。在亞洲,朝鮮半島局勢處於劍拔弩張的緊繃狀態。中東是另一個熱點。儘管IS(「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基本上被打敗,但川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已經點燃了中東這顆定時炸彈的導火索。在歐洲,北約與俄羅斯的對峙,英國脫歐,極右翼不斷崛起以及難民危機等困境,歐盟面臨再次分裂。在非洲,戰爭和難民危機仍在發展。美國也存在恐怖主義和國內政治分裂等危機。

美國廣播公司稱,跟蹤和分析全球150個國家信息的日內瓦智庫ACAPS日前在最新的報告中預測,2018年全球範圍內的戰爭、飢餓和極端主義暴力將會加劇。ACAPS總監尼森在報告中寫道:「如果說2017年不好的話,那麼2018年也好不了多少。」報告稱,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南蘇丹和委內瑞拉等動蕩國家明年將舉行選舉,預計將加劇這些國家的緊張局勢,助長暴力活動。與此同時,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活動將造成更多人命傷亡和衝突。

2018年,世界最擔憂的是爆發戰爭的可能。「2018年五個地方最可能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6日稱,在沒有發生大災難和大國戰爭的情況下,世界僥倖度過了2017年。但在一些地方,緊張局勢愈演愈烈,有五場危機可能在2018年導致大國衝突:朝鮮半島、臺灣地區、烏克蘭、北約南方側翼以及波斯灣地區。報導稱,朝鮮問題毫無疑問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嚴重危機,該地區局勢很容易陷入誤判導致戰爭。由於中國增加軍事活動,美國外交政策的不確定性,也可能導致在臺灣地區爆發衝突。在北約的南方側翼,土耳其的外交方針急劇變化可能是區域均勢出現重大轉變的前兆。

在眾多危機中,朝鮮半島被認為是最可能引爆戰爭的地區。美國《新聞周刊》17日稱,世界多數國家最擔心美國和朝鮮滑入戰爭旋渦。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日前表示:「可能發生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我們夢遊般地滑向戰爭,這會帶來非常巨大的後果。」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稱川普同朝鮮開戰的可能性有30%。眾多外交專家也擔心美國和朝鮮可能會在2018年開戰。哥倫比亞大學朝鮮半島研究專家、歷史學家阿姆斯特朗稱,美國和朝鮮在2018年開戰的可能性「比1994年核危機以來的任何時候都高」。

【環球時報駐法國、德國、加拿大特約記者 潘亮 青木 陶短房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 王偉 陳一 柳玉鵬】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

相關焦點

  • 韓戰與史達林:韓戰爆發時,史達林都在幹了些什麼?
    事實上,這場大規模戰爭的背後,蘇聯的影子無處不在,接下來我們來聊一聊,史達林與韓戰的故事,在整個韓戰期間,身為蘇聯最高統帥的史達林,在幹什麼呢?朝鮮半島原本只有一個國家,美蘇兩國在二戰結束後,根據雅爾達會議建立了一個新的國際體系。朝鮮半島以三八線為界,分成了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儘管兩國已經被迫分開,可還是有一些人希望統一朝鮮半島。
  • 朝鮮半島山重水複風雲際會,東北亞安全格局半年實現大轉圜
    馬曉霖2018年上半年,僵持、緊繃數年的朝鮮半島核危機快速出現重大突變,此前一直密布在東北亞天空的戰爭陰雲迅速消散,和平的哨音比韓戰結束半個世紀後的任何時候都更清晰地達及人們的耳鼓。以朝鮮和美國實現歷史性峰會為契機,整個東北亞多邊關係和安全格局出現裡程碑式的轉圜,不僅半島無核化進程得到各方確認,韓戰由停戰向永久和平機制轉進也被提上議事日程,徹底消除冷戰遺蹟,實現東北亞和平與長治久安的前景十分令人樂觀。
  • CIA檔案:美在朝鮮半島的兩大敗筆,一個關於朝鮮,一個關於中國
    CIA檔案:美國在朝鮮半島的兩大敗筆,一個關於朝鮮,一個關於中國20世紀50年代左右,爆發了韓戰,最終在中國志願軍入朝作戰,最後幫助朝鮮將美國打敗,這也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屈辱時刻,在當時中國已經向美國發出了情報,但是美國卻忽略,認為中國不會出兵,當志願軍入朝的時候美國方面就感到非常的意外。
  • 甲午戰爭前後朝鮮半島是各國利益交匯點
    在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中,中日甲午戰爭是規模最大、影響最深、後果最重的一場戰爭。近日,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教授舒健大校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國家利益最終決定各國戰略走向,朝鮮半島是當時各國利益的交匯點。 在談到中日甲午戰爭前後是否國家利益最終決定各國戰略走向時,舒健表示,當時的清政府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完全依靠國際法和同盟關係,事實上當時各國都視自身的國家利益為根本。
  • 韓戰期間,美國多次想轟炸中國城市,為何最終放棄?
    韓戰,就是在史達林的指示下,金日成發起統一朝鮮的國家內戰,這本是朝鮮人民自己的事情,可是美國人認為北朝鮮的行為嚴重侵犯美國的權益以及破壞戰後和平,組織了維護"和平"的聯合國軍,登陸朝鮮半島。  起初美國人只想把朝鮮軍趕回三八線以北,可是麥克阿瑟從沒想過進展會如此順利,導致他越來越膨脹,認為可以趁著勢頭將朝鮮人趕出朝鮮半島,到時候整個半島就是美國的地盤,  美國內部都同意了這個想法,因為他們判斷不到一個月朝鮮半島就會歸於平靜,為了防止戰爭擴大,杜魯門多次要求麥克阿瑟一定要保證中國和蘇聯都不會參戰才能向三八線以北進發。
  • 真相:打了3年韓戰,真是美國為了搶奪朝鮮萬噸鈾礦發起的?
    [老袁侃一侃]:在最近的文章評論之中,有讀者朋友留言,詢問韓戰的起因,提供了這麼一種說法:美國想和朝鮮一起開發鈾礦,但是朝鮮不同意,因此就爆發了戰爭。這種情形乍一看,和伊拉克戰爭相似,為了爭奪礦物資源,說的倒也合情合理。
  • 中情局解密文件:美在韓戰後擬核打擊中國
    環球網消息,據臺媒報導,美國中央情報局(CIA)16日解密的機密文件指出,韓戰停戰後的1954年3月2日,美國曾舉行戰略會議並決定,如果朝鮮再次「南侵」,就用原子彈反攻朝鮮乃至中國大陸的部分地區。   韓國《朝鮮日報》也稱,列入核武攻擊的目標有:朝鮮軍事設施和中國的吉林、青島、瀋陽、天津等地。
  • 韓戰:近代朝鮮從隱士王國到日本殖民地的屈辱歷史
    不過,雖然朝鮮在1866年和1871年兩次擊敗美國和法國艦隊的入侵,但還是被日本在1875年借「雲揚號事件」打開了國門,而美國也在1882年強迫朝鮮籤訂了《朝美修好通商條約》,從此,朝鮮的國門完全被打開而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朝鮮開始與外面的世界全面接觸,「隱士王國」退出歷史舞臺,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朝鮮與外部接觸的歷史完全就是一段屈辱的歷史。
  • 北韓平壤一基督教會敬拜 集中於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統一
    為朝鮮半島和平與統一的禱告會(圖:NCCK) 為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統一的禱告聚會包括韓國基督教協進會(National Council of Churches in Korea,簡稱NCCK)、世界基督教會聯合會(WCC)和韓國基督教會的不同機構19人組成的代表團與該教會信徒參加了這一禱告會。這一為和平與統一的敬拜是由韓國基督教協進會和北韓的朝鮮基督教聯合會(Korean Christian Federation,簡稱KCF)聯合準備的。
  • 朝鮮的一場代理人戰爭!籤訂停戰協定是雙方老大不願被綁架的結果
    韓戰本就是美蘇兩大政治集團在世界範圍內冷戰的時候所爆發的一場代理人戰爭,這一場戰爭在朝鮮半島本土其實是不被承認的,他們只承認這一場戰爭是南北雙方之間的統一戰爭,而且這一場戰爭最大的輸家便是朝鮮。當然一人認為是韓國,但是從最初的政治目標和軍事目標上來看,我更傾向於前者。
  • 為促進和平,世基協會舉辦朝鮮半島全球和平祈禱大會
    據香港基督日報消息,世界基督教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發起朝鮮半島全球和平祈禱活動,記念寧戰70周年,呼籲世界各地教會關懷兩韓人民;另協會出版新書為戰爭進行神學反思。
  • 韓戰,中國軍隊為何叫志願軍?全世界都懂這個名字下的深意
    面對這種威脅,中國派出了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半島,幫助朝鮮政府抵抗聯合國軍的侵略。在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始終十分隱蔽地進行軍事行動,就算是雙方在戰場上大規模的軍事衝突發生了之後。新中國政府「自始至終都堅稱,這些在朝鮮的中國軍隊是志願軍,是出於自願來保衛朝鮮的」,與中國政府無關。
  • 韓戰:美國軍方高層的歷史評價
    「還有,在1950年11月底和12月初的戰爭緊要關頭,如果不是英勇的海空軍竭盡所能支援地面部隊,我們的損失一定會更大,甚至我們的行動會徹底失敗。」以上都是曾先後出任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官、「聯合國軍」總司令的李奇微在他1956年出版的回憶錄裡對韓戰的部分評價。
  • 外媒稱2018年或爆發世界大戰 如何找到"安全感"
    新華社/法新已經過去的2017年,世界並不平靜:歐美恐襲陰雲濃重,中東依舊戰事頻仍,朝鮮半島持續升溫,這讓人們在談論2018年的國際安全形勢時多了幾分憂慮。一些外媒稱,2018年將是「危機的一年」。人們期待,世界能否在可能面臨的多重危機之中「轉危為安」?
  • 蘇聯解體後披露出的韓戰真相
    一邊繼續與中國談新條約,一邊馬上一反常態秘密與金日成聯繫,支持朝鮮發動戰爭,特別囑咐金日成要對中國保密。而且處心積慮提前退出了安理會。 這裡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促使蘇聯不得不發動戰爭,那就是美國當時以臺灣作價碼拉攏中國,後來怕中國不滿意,又加碼把朝鮮半島這個中國的傳統勢力範圍用來吸引拉攏中國,儘管這些都不是美國自己的東西。
  • 韓戰,史達林本不情願,為何最後又支持?
    1950年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全面武裝,對朝鮮展開迅猛的攻擊,曾一度攻打到鴨綠江邊,為了保家衛國,中國志願軍出動趕赴朝鮮與「聯合國軍」開展殊死搏鬥,韓戰,史達林本不情願,為何最後又強烈支持?
  • 韓戰:敵方除了韓國還有16國參戰,他們為何參戰?
    韓戰進入白熱化階段,參戰雙方其實從參與國家數來看是不對等的,其中中朝聯軍為一方,另外一方是以美國為首的16國聯軍,稱為「聯合國軍」。有人以為朝鮮戰場上只有中國、朝鮮和美國、韓國的戰鬥,其實不然,還有由15個國家的「聯合國軍」。
  • 未來可以預測的科學方法—美國人使用它,精準預測韓戰結局
    早在1946年(科普一下韓戰開始於1950年6月25日結束在1953年7月27日)蘭德公司,就應美國政府的要求組織了一批專家,運用一種科學的方法成功的預測到4年之後的韓戰將以美國的一敗塗地而收場。以美國人的狂妄自大,當時這個結果剛剛出來的時候自然是沒有人相信,要不然也就沒有抗美援朝了(題外話不扯)。這個方法就是所謂的「德爾菲法」。
  • 《韓戰》:美國人口中「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在這場歷時三年多的戰爭中,美國把自己全部陸軍的1/3、空軍的1/5、和海軍的近半數投入到朝鮮戰場上,並且運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武器,但最終依然沒能贏得勝利。而韓戰的最終結果也正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雷德利將軍所說:「這是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 外媒稱2018年或爆發世界大戰
    已經過去的2017年,世界並不平靜:歐美恐襲陰雲濃重,中東依舊戰事頻仍,朝鮮半島持續升溫,這讓人們在談論2018年的國際安全形勢時多了幾分憂慮。一些外媒稱,2018年將是「危機的一年」。人們期待,世界能否在可能面臨的多重危機之中「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