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基督日報消息,世界基督教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發起朝鮮半島全球和平祈禱活動,記念寧戰70周年,呼籲世界各地教會關懷兩韓人民;另協會出版新書為戰爭進行神學反思。
為促進東亞和平、兩韓停戰,世界基督教協會舉辦祈禱活動,主題為我們祈禱,現在和平,結束戰爭!期間發布70個祈禱和見證故事,紀念韓戰70周年,世界基督教協會與韓國國家教會委員會合作,每周在線發布祈禱文,並邀請朝鮮半島及世界各地教堂代表對這場戰爭的意義進行反思,表達對未來的願景。
該次的祈禱活動,朝鮮基督教聯盟與韓國基督教協進會也有參與。韓國基督教協進會總幹事李洪榮牧師表示,從1945年韓國脫離日本殖民後南北韓分裂,自1950年起,朝鮮半島籠罩著戰爭危機,成為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原罪,兩韓的基督徒認為,祈禱運動將是明白上帝恩典之門的和平關鍵;將培養寬恕與和解的和平氣息;是振興普世合一運動之源,也是上帝和平的裡程碑,在朝鮮半島建立上帝合一的家庭。
李洪榮並引用以弗所書4章3節: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盼望和平禱告運動喚起兩地人民的心,禱告追求合一拆毀阻隔民族融和的高牆。這次的祈禱主要題目為和平、和解、和睦,因為過去的歷史問題或許會給一些人民帶來傷害和隔閡,透過祈禱來學會饒恕、接納,連接彼此之間的關係。回顧歷史,大概在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大舉進攻南韓,爆發了韓戰,1953年7月27日參戰各方在板門店籤署朝鮮停戰協議宣布停戰。隨後南北雙方外交仍衝突和矛盾,持續至今,戰爭結束70年仍為兩韓人民帶來鴻溝。
化解隔閡最好的辦法就是透過禱告來影響個人的生命,以個人生命的影響力來感化周圍的環境,也透過基督徒的群體彼此聯繫。雖然有不同的種族,不同的背景,但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就是基督徒,也就是說因著信仰促進合一。過去的都讓它過去,要學會面對現在,歷史總會提醒人的過失和瑕疵,也會教給人去明白要改變的地方,因為人都不完全。
本次禱告大會的目的是促進合一的關係,無論你所代表的是誰,但在基督裡都是一個群體,雖然過去的一些歷史事件給某些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傷害,但在基督徒裡選擇了饒恕和忘記,特別是李洪榮所分享的以弗所書4:3節,這節經文是在強調合一的力量,只有合一才會帶來復興,只有合一才會帶來改變,只有合一才會讓人不再用舊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圍的人。
總地來說,朝鮮半島全球和平祈禱大會的舉辦,也引起了基督信仰群體的關注,這也讓擁有基督信仰的人,重新審視自己與神,與人的關係,再思合一的力量是神。當然給予我們更多的思考就是,當人不再以自己為中心的時候,才會讓神來做主,才會放低自己的姿態回歸於神的面前謙卑祈禱,就如同聖經中那個稅利的禱告一樣(路18:11),他並不是帶著無罪的心態(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18:13),他乃是帶著本是罪人的心態,而法利賽人的祈禱恰恰相反是一種外在的宗教儀式(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地禱告說:『 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路18:11),而缺乏悔改的行動。
總結:
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 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弗5:1-7)
基督時報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基督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個人瀏覽轉載,其他公眾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