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小「蟲迷」繪製首部小學校園昆蟲發現地圖

2020-12-06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8月28日訊(實習生 範星妤 全媒體記者 嶽霞)一提到昆蟲,可能很多人都會「談之色變」,唯恐避之不及。而將要升入育才三小四年級的卿浩誠,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狂熱昆蟲愛好者」。他在家裡養了30多種昆蟲,其中包括竹節蟲、犀金龜、虎甲、狼蛛等,打造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小小「昆蟲博覽園」。

今日,剛從西雙版納獨自參加完昆蟲夏令營回來的卿浩誠,帶著他在野外捕獲的昆蟲標本,愉快地講述他的昆蟲研究之旅。

從喜歡到熱愛,小四生已成「昆蟲通」

在野外收集各類昆蟲樣本、懂得幾十種昆蟲的飼養方法、整理二十餘種昆蟲的調查報告、繪製校園昆蟲地圖、並準備設立昆蟲博物館……將要升入育才三小四年級的卿浩誠,是個不折不扣的「狂熱昆蟲愛好者」。記者見到他時,他正擺弄著他帶來的幾個裝有各式各樣昆蟲的標本盒。

講起如何將昆蟲製成標本,卿浩誠解說得頭頭是道:用酒精給標本消毒,用熱水浸泡,再在周圍塗上樟腦丸防止生蟲……「這些步驟都是我自己完成的哦!」他臉上露出了小小的自豪感。盒子裡的昆蟲大部分是卿浩誠在野外捕捉的,其中,卿浩誠最喜歡的是有著漂亮的大翅膀的大齒蛉。根據卿浩誠爸爸的介紹,家裡現在養了不下30種昆蟲,其中包括竹節蟲、犀金龜、虎甲、狼蛛等,是個名副其實的小小「昆蟲博覽園」。

卿浩誠對昆蟲的興趣始於一次在長沙縣參加的山野調查活動。在那次活動中,人們利用昆蟲的趨光性,通過燈誘的方式吸引成群的昆蟲到白布上進行觀賞捕捉。卿浩誠爸爸形容道,當時昆蟲像烏雲一般被吸引過來,卿浩誠的手上、身上甚至臉上都被昆蟲作為了「落腳點」。 神奇的是,之前對昆蟲雖然感興趣卻多少有些膽怯的卿浩誠,在那一瞬間感受到了和自然界奇妙的融合。他並不害怕周身環繞的昆蟲,它們在他眼裡變成了一個個在身邊飛舞的小精靈。從那以後,卿浩誠對大自然的熱情被徹底點燃了,變得更加敢於走進大自然,親身感受與探索昆蟲的奧秘。

平日裡的卿浩誠酷愛閱讀各類昆蟲類書籍。家裡擁有上百冊昆蟲叢書的他,結合上網搜尋資料和諮詢其他昆蟲愛好者,總結出了各類昆蟲的飼養方法。「了解昆蟲的特性 ,比如它們是群居還是獨居,適宜的生活環境是什麼之後,就知道該怎麼養了。」卿浩誠解釋說。當然,在飼養的過程中也會遇到難題,比如養得好好的昆蟲突然死亡了。時間久了,卿浩誠也總結出了經驗:根據當時昆蟲身體的特徵能夠判斷是老死,病死,還是同類打架而死,並採取應對措施,例如防止一個容器裡的其他個體被傳染等,活脫脫一個小昆蟲學家。

昆蟲外逃,與昆蟲共處成生活常態

家裡飼養的昆蟲多了,難免會發生一些小小的 「意外」。卿浩誠爸爸告訴記者,有一次卿浩誠買了300隻蟋蟀給家裡的狼蛛做食物。結果因為裝蟋蟀的籠子破了一個洞,100多隻蟋蟀「溜之大吉」,逃到了家裡的各個角落。這下可苦了卿浩誠一家人,蟋蟀們竄來竄去難捉不說,還格外「熱鬧」,在安靜的夜晚裡顯得特別有存在感。一家人只好加班加點,忙活了一晚上才解決這個「蟋蟀難題」。

除了好動的蟋蟀,另外一種昆蟲也曾「任性出逃」。不過這一次給了卿浩誠一家新的困擾——出逃的是帶有微量毒性的兩隻蠍子。蠍子從容器裡跑出來後消失了將近一年,直到前一陣子卿浩誠去參加夏令營前才終於神奇地再次出現。卿浩誠爸爸笑著說:「我們真可謂是『捨命陪君子』,為了他的興趣愛好,我們與毒物同居一室了一年!」

卿浩誠把對昆蟲強烈的興趣也帶到了校園裡。平日裡他帶領著班上的同學一起研究昆蟲,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捕捉昆蟲,還給同學們普及昆蟲的知識。 「特別神奇,原來很多同學都很怕這些小蟲子,在他的感染下,很多女同學現在都不怕了,還有很多男生也成為了昆蟲迷呢!」卿浩誠爸爸笑著說。

 未來想當「昆蟲病理學家」

小小年紀的卿浩誠,已經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有了清晰的規劃和目標。他說,除去廣泛研究昆蟲種類的普通昆蟲學,他最想研究的領域是昆蟲病理學。卿浩誠在校園內調查昆蟲時曾發現昆蟲與人類之間的病毒傳染關係,因此,他將與基因學相關的昆蟲病理學設定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講到卿浩誠對昆蟲研究的熱情,卿浩誠爸爸可謂是頗有感觸。從卿浩誠兩三歲開始,父母就帶他參加各種各樣的展覽、表演、戶外體驗,體驗各個新鮮領域的事物:建築、藝術、運動等等,儘可能給他提供最豐富多彩的生活體驗,希望他能從中發掘自己的興趣愛好。平日裡,儘管工作繁忙,周末也會儘可能地抽時間帶孩子去戶外活動,去親近大自然。卿浩誠爸爸說,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現在很多孩子和電子產品接觸很多,接收到的大部分是二手信息。而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零距離體驗,能給予孩子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讀萬卷書,更要行萬裡路嘛!」卿浩誠爸爸說。

卿浩誠爸爸還分享道,他們的教育理念更加偏向於引導,以及給孩子創造機會發現他們自身的可能性。至於以後具體往哪個方向發展,要看孩子自己的想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畢竟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嘛。孩子一定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個很重要。」

現在,卿浩誠和他的同班同學肖楚衡共同整合編輯的校園昆蟲研究地圖已經逐步完善,裡面記錄了二十餘種育才三小校園裡發現的昆蟲,還結合了校園周邊的地形和氣候特徵進行了分析和研究,這將成為長沙市首部小學校園昆蟲發現地圖。除此之外,卿浩誠還準備了好幾個昆蟲標本盒,準備捐給學校,在校內設立一個迷你的昆蟲博物館。

相關焦點

  • 在紙上與昆蟲朋友「約會」,11歲小學生繪製昆蟲畫集
    11歲的姜博揚宅家40多天,始終惦記著他的昆蟲朋友們。無法相見,他就用畫筆在紙上與昆蟲們「約會」,目前他已創作出一本昆蟲畫集。姜博揚是武漢開發區實驗小學五年級的小學生,也是法布爾《昆蟲記》的鐵粉。他特別喜歡昆蟲,聽蟲鳴,觀蟲影,在校園和公園裡的草叢中,經常能看到他陶醉的身影。他不僅喜歡閱讀昆蟲類書籍,還一度在家飼養了螳螂、獨角仙等昆蟲。
  • 上海昆蟲博物館與匯師小學共建昆蟲社團
    上海昆蟲博物館與匯師小學共建昆蟲社團 2016-10-18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昆蟲社團是集知識性、趣味性、體驗性、探究性於一體的校內興趣社團。社團以探索昆蟲世界的奧秘為宗旨,設置昆蟲索源、昆蟲世界、蝶之舞、鐵甲雄風、鳴蟲物語、蜜蜂王國、白蟻軍團、螞蟻部隊、標本採集、標本製作、昆蟲文化、野外識蟲、昆蟲競賽、昆蟲筆記等主要課程,並開展昆蟲識別、微觀昆蟲世界探秘、校園覓蟲、公園尋蟲、甲蟲標本製作、蝴蝶標本製作、昆蟲工藝品製作、昆蟲飼養觀察等體驗活動。
  • 愛好者收藏30張日軍繪製長沙地圖 部分至今仍準確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片  本版撰文/記者 範亞湘  長沙東、北部重點鄉鎮和關隘都專門單獨繪製了地圖,連一條鮮為人知的羊腸小道都可以在地圖裡找到,「日軍70多年前繪製的長沙地區地圖,那樣精密、詳盡,有些地圖至今還很準確」。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長沙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
  • 寢室養萬餘只昆蟲 神奇動物在哪裡「蟲痴」告訴你
    遇到感興趣的「小傢伙」,他就小心翼翼地將昆蟲卵或稀有昆蟲從樹葉上、池水邊、泥土裡……帶回宿舍。趙宇晨查閱大量資料,還模擬外界生長條件,給昆蟲們在寢室裡建造生長室、蛹化室,幫助「小寵物」們成長。也有一些昆蟲在飼養過程中意外死亡,傷心不已的趙宇晨就利用自己的專業所長,將它們製作成了動物標本。「有的昆蟲一生非常短暫,但並不影響它們的生命絢麗綻放。」為了留住昆蟲們的美麗瞬間,趙宇晨還撰寫繪製了厚厚的一本養殖筆記,有15cm厚,主要記錄昆蟲的生長過程、不同階段的形態變化、轉齡動作描述、孵化時間、蛹化時間等。
  • 15歲初中生迷上為昆蟲拍寫真 家中養800隻昆蟲
    一有空閒,我就蹲在小園子裡觀察青蟲,一看就是半天,看螞蟻搬家,蝴蝶飛來飛去。」呂澤逸經常問外婆「這是什麼蟲呀?」如果觀察到一隻奇異的小蟲,外婆也答不上來,祖孫倆就小心翼翼用容器採集小蟲,一起在網上和昆蟲圖鑑書上尋找答案,原來一隻小小蟲子的背後是如此龐大而有趣的家族。
  • 「蟲痴」男生大學四年寢室養萬餘只昆蟲被圍觀
    遇到感興趣的「小傢伙」,他就小心翼翼地將昆蟲卵或稀有昆蟲從樹葉上、池水邊、泥土裡……帶回宿舍。趙宇晨查閱大量資料,還模擬外界生長條件,給昆蟲們在寢室裡建造生長室、蛹化室,幫助「小寵物」們成長。  趙宇晨介紹說,待到「小寵物」由蟲卵長成成蟲後,大多數昆蟲都被放回了大自然。「任何生命都是值得敬畏的。」
  • 15歲初中生迷上為昆蟲拍寫真
    一有空閒,我就蹲在小園子裡觀察青蟲,一看就是半天,看螞蟻搬家,蝴蝶飛來飛去。」呂澤逸經常問外婆「這是什麼蟲呀?」如果觀察到一隻奇異的小蟲,外婆也答不上來,祖孫倆就小心翼翼用容器採集小蟲,一起在網上和昆蟲圖鑑書上尋找答案,原來一隻小小蟲子的背後是如此龐大而有趣的家族。
  • 長沙樣本:以實踐豐富理論
    孩子們拿著畫筆,正在牆上繪製自己心目中的豐泉古井社區。這個社區在2014年曾因為「抹布上繡花」的新聞聞名全國。如今,這裡每天都有「守護小天使」巡查「口袋花園」,確保孩子們親手栽種的小花小草能茁壯成長。不遠處,在長沙市中航山水間社區公園,各種兒童遊玩設施與綠化休閒空間錯落有致;嶽麓小學的校園裡,除了書本還多出了一條創意長廊,展示著孩子們豐富的內心世界……2015年,長沙率先提出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相關內容被納入了長沙2050遠景發展戰略規劃。
  • 機器人、無人機、昆蟲歷險記……鄭東新區康寧小學「玩轉」校園...
    大河網訊 為進一步推進創客教育的發展,11月20日,鄭州市鄭東新區康寧小學舉辦了第四屆「童創」科技節。通過不可思議的科技之旅,給孩子們打開了科技與夢想之門。本屆科技節以「不可思議的旅程」為主題,在奇幻舞臺上,擎天柱機器人、氣體家族、昆蟲歷險記、無人機紛紛亮相。彩虹國度中3D列印、立體繪本、機器人、編程、華服等20個創客社團精彩展示。孩子們在夢想競技場上激烈角逐、飛揚夢想,在魔法城堡中盡情體驗科技的魅力,在AI視界中探索人工智慧的奧秘。創意加油站裡有孩子們的好點子,童心造物坊中有一個個小創客們帶來的驚喜。
  • 初中生迷上為昆蟲拍寫真 房間改成工作室養近200個品種
    一有空閒,我就蹲在小園子裡觀察青蟲,一看就是半天,看螞蟻搬家,蝴蝶飛來飛去。」呂澤逸經常問外婆「這是什麼蟲呀?」如果觀察到一隻奇異的小蟲,外婆也答不上來,祖孫倆就小心翼翼用容器採集小蟲,一起在網上和昆蟲圖鑑書上尋找答案,原來一隻小小蟲子的背後是如此龐大而有趣的家族。
  • 福建昆蟲玩家劉鵬宇:「痴愛」昆蟲三十餘年
    玩蟲三十多年,他擁有眾多昆蟲標本,有的如巴掌大,有的似蚊子一般小,雖數量眾多,但看得出每一個標本都處理得極具匠心,昆蟲體表的絨毛、觸角細微而生動。劉鵬宇痴愛昆蟲,是從小時候開始的。1980年,出生於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的他是家中獨子,那時他的父母忙於上班,與小劉鵬宇做伴的便是家附近山林中的昆蟲。
  • 避免繪製「問題地圖」!廣西上線海量標準地圖供公眾免費下載使用
    今年全國測繪法宣傳日暨國家版圖意識宣傳周的主題為「規範使用地圖 一點都不能錯」。細心的市民可能會注意到,在標準的中國地圖上,會特別標註一些島嶼,即使這些島嶼在地圖上僅是一個小點,實際面積也很小。這些不起眼的小點能否隨意去掉?答案是「一點都不能錯」。地圖是表達國家版圖的最主要形式,代表一個國家行使主權的疆域。錯誤繪製地圖,輕則會影響使用者出行,嚴重的甚至會引發外交糾紛。
  • 海南有間昆蟲博物館「蟲窩窩」探奇
    但從防治害蟲到愛上昆蟲,這個180°大逆轉,就是因為對昆蟲越了解,便越喜歡。」龍翊嵐說,隨著對昆蟲的了解,自己越來越能發現昆蟲的美,也願意慢下來觀察大自然,時常為一些自然現象所折服。 這些在大自然中無時無刻不在上演的自然現象,或許在某些人眼中是無聊的、可怕的。
  • 長沙後湖昆蟲觀察:蚱、蚊、水黽、毒隱翅蟲
    2020年3月20日,正值春分的節氣,陽光晴好,小編我來到了長沙湘江西岸的後湖。 相片中的山體,就是嶽麓山。後湖,我並不陌生。早在1992年或是1993年,我就在後湖邊上吃過喜酒,那是秋生哥結婚,來自江西老家的他,當時正在嶽麓山漁場(即今天的後湖)設的奶牛場當獸醫。
  • 女同,通靈,校園暴力,HBO首部華語劇尺度不小!
    原標題:女同,通靈,校園暴力,HBO首部華語劇尺度不小! 說起HBO,大家可能會想到《權力的遊戲》《偵探》《西部世界》等大尺度優質劇。 今天橘子君給大家安利一發臺灣劇,跟別的不同,它是HBO監製的首部華語劇。
  • 我國首部3D中國地圖集在哈爾濱問世
    新華社哈爾濱8月15日電(記者楊思琪)記者15日從哈爾濱地圖出版社獲悉,《立體視界三維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3D地圖集》日前發行。這是我國首部3D中國地圖集,以精湛的製圖技術、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了我國當前地圖製作技術的創新與突破。
  • 古代中國人是如何繪製地圖的?
    「輿」指的是車輛,古人繪製地圖時就是駕著一種叫做「記裡鼓車」的馬車丈量世界,馬車行到哪裡,地圖便畫到哪裡。至於地圖之外的世界,不是一片蠻荒,就是與己無關。在古代中國,只有統治階級才有能力組織大規模的地圖測繪,也只有作為知識分子精英的士大夫才掌握著繪製地圖的秘密。
  • 長沙四大名校,很多學生竟然來自這些小學!
    長沙四大名校全國聞名,每年清華北大錄取榜都名列前茅,但四大名校也很難考。根據統計數據,長沙每年約4萬人參加中考,6A人數約2800人進四大名校,佔比不到10%。(圖片:中雅培粹學校,網絡)長沙有些小學很厲害,不少學生都能考入top民辦,今天布布就為大家統計下長沙這些牛小。
  • 長沙:未成年人帶來星空知識演講 帳篷節促成親子互動
    星空帳篷節的主題就是唯美浪漫,師生將星空知識和經典童話《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結合,讓活動更加有吸引力。小學生繪製星系圖,講述太陽系的構成。長沙文明網 黃超 攝  11月11日晚,長沙市「文明校園」創建系列活動之「暢遊星空 童心向上」星空帳篷節在博才洋湖小學舉行,孩子們和家長在校園操場搭建造型各異的帳篷,同賞文藝節目,探索宇宙奧妙,躺在帳篷裡追尋夜空中星星的影蹤。  「我們對星空最初的了解,多來自北鬥星。
  • 日本驚現首部昆蟲零食販賣機
    ,裡面售賣各種各樣的昆蟲零食,供人食用,簡直匪夷所思。日本驚現首部昆蟲零食販賣機(圖片來自:GAMERSKY)  目前,販賣機上畫滿昆蟲圖樣,並沒有真正的昆蟲,還在補充當中,引得無數人圍觀,但是更多的人只是看看,這種昆蟲美食,食用的話還是需要不小的勇氣的,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