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0日,正值春分的節氣,陽光晴好,小編我來到了長沙湘江西岸的後湖。 相片中的山體,就是嶽麓山。
後湖,我並不陌生。早在1992年或是1993年,我就在後湖邊上吃過喜酒,那是秋生哥結婚,來自江西老家的他,當時正在嶽麓山漁場(即今天的後湖)設的奶牛場當獸醫。以後也幾次在此拍攝。 後湖,保留幾幢這種狀態的房子,其實蠻不錯的,至少從攝影的角度而言。
後湖的配套設施,如此處停車坪仍在做尾期建設——鋪設下水井。
本篇不講後湖建設,也不特意展現其景色、更不秀以前拍的舊照(那個破爛像,弄出來真的駭倒不少人)。 本篇,只講述我的生態觀察,主要是水棲生物以及蟲子,因為我是帶著任務去的。
早幾年後湖還是長沙的黑臭水體,現在黑臭的帽子摘掉了,因為湖畔的文創投入很大,我不擔心黑臭會有膽反彈,但我關心生態恢復得到底如何,對於水棲生物以及水邊的昆蟲的觀察就是對生物多樣性的了解。 我用1.5升的礦泉水瓶子做了個捕小魚蝦的陷阱,方法很簡單,在瓶子上部1/3的地方割開,再倒扣一起,瓶底裝誘餌,瓶蓋要取下。 但2小時後,一無所獲。
在水邊見到不少蚊子,也有蒼蠅,還見到一些小蜘蛛,它們受驚會竄到水邊的雜草之間。 另外,見到幾條七八釐米長的遊魚,一隻水黽(在水面滑行的一種昆蟲,像蜘蛛,其實是一種蝽),幾個小螺。
挨近水邊,如果你細心,能發現不少這種極小的蚱(很可能是蚱科的日本蚱),長約1釐米,彈跳驚人,遊泳技能也很高。我估計它們是吃苔蘚的。 照片是將它帶回家拍的,拍它很有難度,因為它極活躍,一刻也不停歇,蹦起被撞了多少次頭,它都沒有一點疲態或病症,看來腦震蕩與它是無緣的。後來想了方法,用一個小塑料蓋裝上它再平放,然後微距鏡頭堵住瓶蓋口,才勉強拍下。
在水邊搜索,發現了一隻毒隱翅蟲(鞘翅目隱翅蟲科),長約7毫米。此蟲,哪怕是破碎蟲體,也切記莫用手去碰,因為其體內含有劇烈的接觸性毒素,若沾染皮膚會引起隱翅蟲皮炎。
毒隱翅蟲,常棲息於潮溼環境中,有些種類在天氣悶熱的夜晚受到燈光引誘時常飛入室內。 蚊子,我們會一巴掌拍死,如若是酷似小螞蟻的隱翅蟲。萬一它爬到身上,一定不能在皮膚上直接拍打,要小心翼翼地「請」它離開皮膚,接觸過隱翅蟲的皮膚,則趕快然用清水清洗。
隱翅蟲,末端有黑色尾須一對。 隱翅蟲,對人體構成一定的危害,但它是雜食性昆蟲,捕捉蚜蟲等,是農業益蟲。 它也是生態環境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成員。
整體而言,在後湖水邊細細尋找蟲子有三十分鐘,只有以上「可憐」的發現。 後湖的生態恢復,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