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後湖昆蟲觀察:蚱、蚊、水黽、毒隱翅蟲

2021-01-18 長沙生態環境觀察

2020年3月20日,正值春分的節氣,陽光晴好,小編我來到了長沙湘江西岸的後湖。 相片中的山體,就是嶽麓山。

後湖,我並不陌生。早在1992年或是1993年,我就在後湖邊上吃過喜酒,那是秋生哥結婚,來自江西老家的他,當時正在嶽麓山漁場(即今天的後湖)設的奶牛場當獸醫。以後也幾次在此拍攝。 後湖,保留幾幢這種狀態的房子,其實蠻不錯的,至少從攝影的角度而言。

後湖的配套設施,如此處停車坪仍在做尾期建設——鋪設下水井。

本篇不講後湖建設,也不特意展現其景色、更不秀以前拍的舊照(那個破爛像,弄出來真的駭倒不少人)。 本篇,只講述我的生態觀察,主要是水棲生物以及蟲子,因為我是帶著任務去的。

早幾年後湖還是長沙的黑臭水體,現在黑臭的帽子摘掉了,因為湖畔的文創投入很大,我不擔心黑臭會有膽反彈,但我關心生態恢復得到底如何,對於水棲生物以及水邊的昆蟲的觀察就是對生物多樣性的了解。 我用1.5升的礦泉水瓶子做了個捕小魚蝦的陷阱,方法很簡單,在瓶子上部1/3的地方割開,再倒扣一起,瓶底裝誘餌,瓶蓋要取下。 但2小時後,一無所獲。

在水邊見到不少蚊子,也有蒼蠅,還見到一些小蜘蛛,它們受驚會竄到水邊的雜草之間。 另外,見到幾條七八釐米長的遊魚,一隻水黽(在水面滑行的一種昆蟲,像蜘蛛,其實是一種蝽),幾個小螺。

挨近水邊,如果你細心,能發現不少這種極小的蚱(很可能是蚱科的日本蚱),長約1釐米,彈跳驚人,遊泳技能也很高。我估計它們是吃苔蘚的。 照片是將它帶回家拍的,拍它很有難度,因為它極活躍,一刻也不停歇,蹦起被撞了多少次頭,它都沒有一點疲態或病症,看來腦震蕩與它是無緣的。後來想了方法,用一個小塑料蓋裝上它再平放,然後微距鏡頭堵住瓶蓋口,才勉強拍下。

在水邊搜索,發現了一隻毒隱翅蟲(鞘翅目隱翅蟲科),長約7毫米。此蟲,哪怕是破碎蟲體,也切記莫用手去碰,因為其體內含有劇烈的接觸性毒素,若沾染皮膚會引起隱翅蟲皮炎。

毒隱翅蟲,常棲息於潮溼環境中,有些種類在天氣悶熱的夜晚受到燈光引誘時常飛入室內。 蚊子,我們會一巴掌拍死,如若是酷似小螞蟻的隱翅蟲。萬一它爬到身上,一定不能在皮膚上直接拍打,要小心翼翼地「請」它離開皮膚,接觸過隱翅蟲的皮膚,則趕快然用清水清洗。

隱翅蟲,末端有黑色尾須一對。 隱翅蟲,對人體構成一定的危害,但它是雜食性昆蟲,捕捉蚜蟲等,是農業益蟲。 它也是生態環境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成員。

整體而言,在後湖水邊細細尋找蟲子有三十分鐘,只有以上「可憐」的發現。 後湖的生態恢復,任重道遠。

相關焦點

  • 神奇昆蟲--水黽,輕功水上漂
    水黽(黽讀mǐn),又稱為水馬、水蜘蛛、水母雞、水板凳、水蚊子、水蜢子、火叉子、水坦克。是一種在湖水、池塘、水田和溼地中常見的小型水生昆蟲,幾乎終生生活於水面。水黽科昆蟲成蟲長8至20mm,黑褐色,頭部為三角形,它的軀幹非常瘦長。半翅目黽蝽科,但腹部沒有臭腺。小知識-半翅目:以往半翅目昆蟲統稱為蝽,老百姓俗稱它們為放屁蟲,目前,蟬也歸入半翅目,因前翅為半翅而被稱為半翅目昆蟲。
  • 水黽
    水黽(min,三聲)是水生半翅目類昆蟲,半翅目,黽蝽科。
  • 腿毛每平方毫米數千根,唯一能在遠海上生存的昆蟲:水黽
    水黽(mǐn)是農村池塘很常見的一種小昆蟲,在農村老家,每當路過有水坑或者池塘的地方時,都能看見這種小蟲子停留在水面上,特別是在雨過天晴時。記得小時候總是對這些小蟲子充滿好奇,想要湊近仔細瞧一瞧,但它們跑得很快,這讓小時候的我每每失望而歸。
  • 水黽是害蟲嗎?為何它不會掉進水中?
    農村水井裡像蜘蛛一樣浮在水面的昆蟲是什麼?相信很多朋友都見過這種昆蟲,不僅在水井裡面有,在其它的水域也經常能夠見到它們的身影。其實它們的學名叫做水黽(讀作「敏」音)。水黽是什麼?很多應該很好奇為何水黽明明是一種昆蟲,為何就能夠在水面上行走而不會落入水中呢?
  • 長沙這幾個人有點「怪」! 常常以身誘蚊摸清蚊子底細
    原標題:這幾個長沙人有點「怪」!天天與蚊子打交道 常常以身誘蚊…(視頻)長沙晚報9月3日訊 近日,家住衡陽的19歲女生張梅(化名)突然不明原因出現高熱、寒顫、頭痛,隨後意識喪失、大小便失禁、呼吸衰竭,命懸一線。經當地醫院緊急轉診到長沙救治,張梅被確診為流行性乙型腦炎。醫生表示,該病是經蚊子叮咬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 科學家揭示水黽浮水奧秘:腿上纖毛排水產生浮力
    原標題:科學家揭示水黽浮水奧秘:腿上纖毛排水產生浮力核心提示:研究小組在最近出版的美國《朗繆爾》雜誌上撰文指出:「腿部浮力大小與精密電子天平測出的水黽體重相吻合,驗證了阿基米德原理在昆蟲領域的正確性。」 參考消息網10月24日報導 外媒稱,關於水黽的「水上漂」功夫,科學家已經研究很久了。這種纖弱的昆蟲是如何在水面上行動的?
  • 外媒:昆蟲絕育或有助於控制蚊媒疾病
    西班牙《趣味》月刊網站9月9日刊載題為《昆蟲絕育或將有助於控制蚊媒疾病》的報導,作者系記者安東尼·金。報導指出,科研人員正在研究給蚊子絕育的方式,來控制登革熱疫情的蔓延。報導編譯如下:能夠傳播登革熱和寨卡等熱帶病且具有攻擊性的伊蚊正擴散至歐洲各地,科學家希望通過一種昆蟲生育控制方式和無人機來控制這些咬人的害蟲。
  • 《自然》報導化學所揭示水黽在水上行走的奧秘(圖)
    《自然》報導化學所揭示水黽在水上行走的奧秘一種常見的生活在池塘、河流和溪水表面的昆蟲水黽為何能夠毫不費力地站在水面上,並能快速地移動和跳躍?水黽(Water Strider)屬於異翅目,是生活在水面上的一種昆蟲。其中腳和後腳特別細長,長著許多直徑為納米量級的細毛,具有疏水性,利用水的表面張力,使它們能在水面上自由行走、快速滑移和跳躍。目前,國外對水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進化方面。而關於水黽腳部的納米剛毛與水的相互作用及相關性研究尚未見報導。
  • 四川首次發現冬大蚊:冰雪奇蚊現身成都
    鍾欣攝  中新網成都2月18日電 (記者 安源)記者18日從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獲悉,春節前夕該館科研人員在成都市都江堰龍溪虹口自然保護區考察時在海拔2000米的雪地上意外發現了一類罕見的蚊子——冬大蚊在活動。  據文獻記載,冬大蚊是一個很小的昆蟲類群,全世界只發現過160種。
  • 這種昆蟲為何能在水面上行走自如,入水也不溼?
    如果你在河流湖泊等自然水域邊觀察水面,幾乎一定能看到一種小昆蟲,看起來有點兒像蚊子,但是要比蚊子大得多,如下圖: 接下來我們說一說水黽的身體為什麼不會浸溼,如果單用肉眼觀察,我們無法發現其中的奧妙,但在高倍顯微鏡下
  • 水黽為什麼可以「站」在水面上?與浮力無關,人類可以嗎?
    什麼是水黽一般來說,傍晚我們看到的池塘邊或者湖邊的小蟲子,大多數是一種被稱作水黽(min,讀第三聲)的小型水生昆蟲。體長僅有10-20毫米左右,通常生活在水面上,也可以在陸地上堅持一段時間,以水面上的漂浮物為食。
  • 農村水邊常見一種昆蟲,會浮於水面滑行飛快,到底是什麼?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在河裡戲水、田裡抓魚的時候有沒有抓過這種昆蟲,我們那裡叫它「水上漂」或者「水拖車」,還有的地方叫它「香油罐」,說是它的尾部有一股特殊的香味,至於是不是真有,我不得而知。因為每當我靠近它時,它總能在水面上高速而流暢地滑行去遠處,導致我從來抓不住它。
  • 農村水邊常見的一種昆蟲,俗稱水上漂,大部分城裡人沒見過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水邊常見的一種昆蟲,會「水上漂」浮於水面,它到底是什麼?這種小昆蟲在我們農村經常可以看到,它不僅能在水上行走自如,還能在水面肆意跳躍玩耍,其功夫的高明之處在於,既不會劃破水面,也不會浸溼長腿。水黽的大長腿還能在水面上撐起比自己重15倍的東西也不會沉沒。小時候感覺它真的非常神奇,為什麼會在水上漂浮,而不沉於水裡呢?有些網友說它是蚊子的化身,不就是一隻大蚊子嗎?
  • 昆蟲|我們身邊的昆蟲——蚱蟬
    正巧在路邊撿到一隻蚱蟬,平時蟬總是高高懸掛在樹上,掉下來後也會很快被螞蟻等其它昆蟲分食,觀察的機會不多,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我們這位熟悉又陌生的鄰居
  • 聊一聊昆蟲的吃相
    所有昆蟲中,約有50%是植食性昆蟲,約30%是肉食性昆蟲,剩下的20%包含有腐食性昆蟲和雜食性昆蟲,以及極少數在成蟲階段不吃不喝的絕食性昆蟲。肉食性昆蟲以其他動物為食物的昆蟲也不少,其進食方式以捕食型種類佔大部分,其他少數部分則屬於寄生型。
  • 似大蚊子的昆蟲,能在水面任意行走,需破壞水的張力才能讓其下沉
    在武俠中,有一種「輕功水上漂」功夫,可以讓人在水面行走,實際上人類僅靠自身是無法站立在水面上,而在大自然中,就有很多生物能在水面上行走,其中以一種形似大蚊子的昆蟲最為突出,這種能在水面任意行走的昆蟲就是——水黽。
  • 上海昆蟲博物館有一群都市「養蚊人」 每天與上萬蚊子為伍
    圖說:上海昆蟲博物館內部照片。資料圖【新民網訊】據《勞動報》報導:和上萬隻蚊子共處一室,什麼感覺?甚至,他們需要「以身試蚊」,從中尋找出蚊子叮咬的奧秘和滅除的最佳產品。炎炎夏日,本報記者走入上海昆蟲博物館的「密室」,與「養蚊人」一起體驗這份特殊的工作,感受這些一線科研人員的無私奉獻精神。養蚊:白糖為食,鼠糧為料養蚊子?作為「四害」之一,平時躲之不及,不滅之不甘心,怎會有人願意飼養?
  • 食蚊魚是入侵物種?官方:適量投放(圖)
    實際上,食蚊魚在廣州及珠三角地區的河溝、湖泊、水塘中大量存在,近幾年來有不少龜鱉、熱帶魚養殖者收購野外捕撈的食蚊魚作為飼料魚。   食蚊魚成年個體體長4~6cm,卵胎生,主要食物為水生的昆蟲幼蟲,當水溫適宜時,每條魚一晝夜可吞食蚊子幼體40~100隻,最多能吞食200多隻。利用食蚊魚滅蚊,能把蚊子幼蟲消滅在水體裡,可有效地控制蚊子的孳生。
  • 農村地區池塘裡,經常踩在水面上奔跑的昆蟲,它到底是什麼?
    水中只有兩種動物給我留下來深刻印象,另一種就是水拖車了,這種昆蟲為什麼能夠在水上漂我到現在也不是特別明白,憑藉其能夠「水上漂」的輕功,加上四條大長腿,跑起來飛快,我們始終都抓不住這種昆蟲。長大後知道了這種昆蟲叫做水黽,只是看它的外觀就像是長得特別大的蚊子,農村地區還是經常能夠見到的,在水塘中經常能看到一堆水黽聚在一塊,當你過去之後就會突然全部散開。
  • 世界最大的蚊子——巨大蚊
    華麗巨蚊Toxorhynchites. splendesn ) 是東南亞地區常見的巨蚊品種,蚊科巨蚊屬昆蟲。成蚊腹部有銀藍色和黃色間紋,顏色鮮豔。幼蟲捕食其它蚊種的孑孓及蒼蠅幼蟲等,可用於其它蚊蟲的生物防治。成蟲攝食花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