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初中生迷上為昆蟲拍寫真 家中養800隻昆蟲

2020-12-04 環球網

15歲初中生迷上為昆蟲拍寫真

呂澤逸在研究昆蟲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宋嶠 攝

呂澤逸的昆蟲攝影作品 斑獵蝽

優蟋螽

相比其它軟萌的小動物,女孩子們看到螳螂、飛蛾,或許渾身起雞皮疙瘩、大叫著跑開。但如果你看到男孩呂澤逸拍的照片,說不定會立刻愛上這些小生靈。15歲的「昆蟲男孩」呂澤逸,痴迷昆蟲,熱愛大自然。從10歲到現在,他在家中養了近200個品種、800隻昆蟲,為它們拍攝了百餘張寫真。你很難想像,這些高水準的照片竟出自一個15歲孩子之手。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徐昇

15歲男孩拍出高水準照片

3歲時「圍觀」昆蟲,種下興趣的種子

呂澤逸是南京河西南外的一名初三學生。在他的朋友圈裡,每天都記錄有趣的昆蟲。在微距鏡頭下,這些微小的「蟲蟲特工隊」看起來充滿神秘和魔幻感:中華屏頂螳,舉著堅硬的鋸齒狀前肢,好似扛著兩把大刀,威風凜凜;華麗金螳羽化48小時後,顏值達到巔峰,泛著迷人的金屬光澤;一隻摩爾螽正在蛻皮,紋路在鏡頭下清晰可見;天然大眼萌的跳蛛,可愛搞怪,仿佛在「炫耀」自己的大眼睛……這些小昆蟲的身體細節被放大,烏溜溜的眼睛,表情可愛,動作逗趣,營造了一個無比神奇的昆蟲世界。

「我3歲時,全家人搬到河西新家,外婆把後院改造成一片菜園。一有空閒,我就蹲在小園子裡觀察青蟲,一看就是半天,看螞蟻搬家,蝴蝶飛來飛去。」呂澤逸經常問外婆「這是什麼蟲呀?」如果觀察到一隻奇異的小蟲,外婆也答不上來,祖孫倆就小心翼翼用容器採集小蟲,一起在網上和昆蟲圖鑑書上尋找答案,原來一隻小小蟲子的背後是如此龐大而有趣的家族。

到小學四年級時,呂澤逸在網上認識了一位擅長昆蟲攝影的蟲友,看到他拍的猶如童話世界般的微距昆蟲攝影作品,深受啟發,於是一頭扎進了探索小蟲之美的昆蟲攝影中。

父親知道呂澤逸痴迷昆蟲,在他10歲生日時送上一份特別的禮物——一隻漂亮的眼斑螳螂。這個長相奇特的小傢伙生活在江西、福建一帶。從此,呂澤逸存下每月50元零花錢,用來收集各種心儀的螳螂,像弧紋螳、巨腿螳、纖柔螳、華麗金螳、中華屏頂螳、地衣限定螳、纖細刀螳、雲南亞葉螳等等。他在昆蟲學科上的知識越積累越多,遠遠超過了同齡人。

房間改造成工作室,小世界裡有大精彩

為方便觀察昆蟲習性,並用相機記錄下來,呂澤逸把自己的房間改造成工作室,並養了不少昆蟲。在他的小天地裡,各種昆蟲飼養盒、照片、標本盒是最吸引眼球的物件。

「最多的時候,房間裡放了100多個亞克力飼養盒,挺壯觀的,養的大部分是螳螂。因為螳螂的肢體語言很豐富,我最喜歡拍它們。」呂澤逸告訴揚子晚報記者,便宜的小蟲大約50元到80元一隻,像他心愛的葉背螳,一齡若蟲要賣到1000多元。

為何不直接買成蟲?「葉背螳成蟲要賣到6000元至1萬元。」呂澤逸說,爸媽支持他的興趣,將每月零花錢漲到100元,但還是遠遠不夠。他就查閱大量資料,在房間裡建造生長室,準備好飼養盒、水、食物,幫助這些小生靈成長。

「昆蟲的壽命從幾個月到幾年不等。我從一齡若蟲養起,一來買起來不貴,二來可以拍到它們成長的各個階段,很有意思。」呂澤逸笑著說,他一開始飼養葉背螳也走過彎路。

呂澤逸剛開始攝影用的是蘋果4S手機,直到小學六年級時才得到屬於自己的一臺尼康D90。為了留住昆蟲的美麗瞬間,他還迷上了昆蟲科普書,摸索拍攝技巧,寫了厚厚的筆記。

「因為昆蟲的生存環境要比一般的動物複雜得多,體型又小巧。要想拍好它們,設備和技術不是首要的,只有熟悉了解昆蟲的習性,才能事半功倍。」呂澤逸說,他在各種昆蟲吧裡認識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愛好者,大家互相交流。為了研究昆蟲,自己常要查閱國外的文獻資料,還要為小蟲們拍寫真、記筆記。昆蟲死後,他捨不得扔,還學著製作成昆蟲標本。時間久了,他成了同學們公認的「昆蟲專家」。

「從小學到初中,同學們回家做作業,我回家先伺候小蟲子。其實也耽誤不了太多時間,就像養花草一樣定時管理,三四天餵一次食、噴水就行。而且對昆蟲的熱愛,還變成了我努力學習的動力。」呂澤逸說,父母對自己的愛好很支持。爸爸特別熱愛大自然和動物,媽媽雖不太了解昆蟲,但認為昆蟲攝影這一愛好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敏銳的眼光、技巧以及耐心。男孩子有機會去觀察和探索大自然,總比在家玩網遊強得多。

去年呂澤逸上初二,爸爸擔心他耽誤學習,只允許他保留最心愛的4隻昆蟲,其餘的都送給了蟲友。好在後來呂澤逸被一所知名國際學校提前錄取,如今他養的蟲蟲大家族再度恢復往日的「興旺」。

未來

希望長大後成為攝影師,致力於動物保護

呂澤逸平時經常去紫金山、老山、寶華山拍昆蟲。昆蟲最喜歡出沒的地方,就是在小河旁、湖塘邊等有水的地方。今年早春,他幸運地在紫金山拍到中華虎鳳蝶,又到寶華山拍到了金斑劍鳳蝶。「每種昆蟲習性不同,出現的概率也不一樣。每年三四月間是中華虎鳳蝶產卵期,它們喜歡聚集在一處產卵,而且產卵於杜蘅等馬兜鈴科草本植物上。幼蟲孵出後也會聚集在一起,靠吃杜蘅的葉子為生。要拍攝它,首先要找到這種植物。」

野外觀蟲不容易。尋蟲過程除了辛苦、蚊蟲叮咬和酷熱天氣,還有孤獨。拍昆蟲的最好時機是夏秋之交,特別是雨後天晴時,為昆蟲活動的高峰期。有時呂澤逸一個人在山上一待就是一天,從早晨到黃昏,甚至到次日凌晨三四點鐘,因為一天中昆蟲最活躍的時段就是清晨和夜晚。

有一次,呂澤逸和外公到海南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待了3天,他驚喜地觀察到不少奇特的昆蟲,有陽彩背金龜、纖柔螳、巨腿螳、獵蝽、雙斑素獵蝽、巨燕蛾、烏柏大蠶蛾等。有時為了拍下螳螂羽化、摩爾螽蛻皮的過程,他可以整晩不睡覺,守在心愛的蟲蟲身邊。

「我想去亞馬遜雨林拍動物,還希望以後能拍到珍稀罕見的昆蟲,把照片充實到我國的昆蟲圖鑑書中。」呂澤逸自信地說,他的夢想還不止於此,希望長大後能成為地理雜誌和紀錄片的攝影師,致力於動物保護工作。

相關焦點

  • 15歲初中生迷上為昆蟲拍寫真
    但如果你看到男孩呂澤逸拍的照片,說不定會立刻愛上這些小生靈。15歲的「昆蟲男孩」呂澤逸,痴迷昆蟲,熱愛大自然。從10歲到現在,他在家中養了近200個品種、800隻昆蟲,為它們拍攝了百餘張寫真。你很難想像,這些高水準的照片竟出自一個15歲孩子之手。
  • 初中生迷上為昆蟲拍寫真 房間改成工作室養近200個品種
    原標題:初中生迷上為昆蟲拍寫真 房間改成工作室養近200個品種但如果你看到男孩呂澤逸拍的照片,說不定會立刻愛上這些小生靈。15歲的「昆蟲男孩」呂澤逸,痴迷昆蟲,熱愛大自然。從10歲到現在,他在家中養了近200個品種、800隻昆蟲,為它們拍攝了百餘張寫真。你很難想像,這些高水準的照片竟出自一個15歲孩子之手。
  • 小學生痴迷昆蟲 322篇博客記錄「昆蟲世界」
    ,餵它東西也不吃,前足凍僵了,照相機壞了也沒拍到,是什麼鍬呢,大家幫幫我!   《小雞千裡逃生記》節選詹志鴻著   他從學步起就迷上了昆蟲,2歲開始把蟲子帶回家做朋友,養過的各類昆蟲有上百隻;他6歲起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並根據自己養蟲的經驗提出質疑;他在網絡上開博客記錄昆蟲成長點滴,一年時間上傳了322篇「昆蟲博文」;他把昆蟲「帶進」童話世界,5本原創小說字數已達30萬字正在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讀六年級的詹志鴻被同學們稱為「小達爾文」。
  • 女星家養300隻昆蟲供自己食用,描述蟑螂口感像蝦子
    近日,日本寫真女星荒川真衣現身某綜藝節目,大方分享自己飼養昆蟲和烹飪昆蟲的經驗,她在節目中透露自己是因為愛吃一種蟋蟀的零食,接觸到並開始鑽研昆蟲料理。她在節目中還對她吃過的昆蟲口感進行了非常細緻的描述,她稱蟑螂吃起來像我們平常吃過的蝦子,而蠍子不太好入口,吃起來過於硬。
  • 合肥7歲男孩痴迷研究螳螂 正在撰寫昆蟲畫冊
    7歲的梁鈺莘痴迷研究螳螂聒噪的夏蟬、勤勞的小螞蟻、揮舞著「大刀」的螳螂……7歲的梁鈺莘,從5歲開始迷戀上了昆蟲,就一直沉醉於探索昆蟲世界「養螳螂」、「寫螳螂記」、「拍攝螳螂大戰」……對昆蟲和大自然的熱愛,讓他儼然成了一位小昆蟲學家。意外驚喜,老師送我「大刀螳螂」梁鈺莘就讀於合肥師範附小,5歲開始接觸螳螂的他從此就對昆蟲的世界陷入了痴迷。別看他年紀小,他可是個十足的「小法布爾」(法布爾為著名著作《昆蟲記》的作者),對螳螂的各種習性都頗有研究。
  • 【昆蟲養殖】養蟲子養出的富翁
    (一)因窮輟學,苦難女立志創大業  1983年11月,靳任任出生於河北省館陶縣王橋鄉偏僻的西留莊村,由於父母極度的重男輕女思想,剛出生不久就被送到外婆家寄養。後來又有了二妹、三妹,直到有了小弟才得以回家。由於家裡窮,她上學也是斷斷續續,初二那年家裡因超生小弟被處以高額罰款,15歲的靳任任被迫輟學。
  • 7歲男孩痴迷研究螳螂 專門撰寫昆蟲畫冊(圖)
    實習生 李睿 晨報記者 卓旻 攝聒噪的夏蟬、勤勞的小螞蟻、揮舞著「大刀」的螳螂……7歲的梁鈺莘,從5歲開始迷戀上了昆蟲,就一直沉醉於探索昆蟲世界。「養螳螂」、「寫螳螂記」、「拍攝螳螂大戰」……對昆蟲和大自然的熱愛,讓他儼然成了一位小昆蟲學家。
  • 給昆蟲穿上機械戰甲
    他的這個另類選擇,曾被父母挖苦為不務正業整「么蛾子」,而他卻把「么蛾子」整成了獨一份,成為國內專職從事「蒸汽昆蟲」設計製作的唯一人。法布爾的小迷弟藍圖斯本名張越白,1995年3月出生在上海市虹口區。父母之所以給他取名「越白」,是希望他能超越「詩仙」李白。可他對古詩詞不感興趣,獨獨愛上了捉蟲子。
  • 在紙上與昆蟲朋友「約會」,11歲小學生繪製昆蟲畫集
    11歲的姜博揚宅家40多天,始終惦記著他的昆蟲朋友們。無法相見,他就用畫筆在紙上與昆蟲們「約會」,目前他已創作出一本昆蟲畫集。姜博揚是武漢開發區實驗小學五年級的小學生,也是法布爾《昆蟲記》的鐵粉。他特別喜歡昆蟲,聽蟲鳴,觀蟲影,在校園和公園裡的草叢中,經常能看到他陶醉的身影。他不僅喜歡閱讀昆蟲類書籍,還一度在家飼養了螳螂、獨角仙等昆蟲。
  • 齊白石的昆蟲有多貴?畫白菜加昆蟲賣2000多萬,不加只賣97萬
    起源|本期導讀:白菜是我們餐桌上的常見的蔬菜,物美價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白菜又被譽為「百財」,象徵著財運滾滾,因此很多店面裡面也擺放著「玉白菜」,寓意招財進寶。在繪畫中,白菜也比比皆是,數不勝數的畫家都有繪畫過白菜。哪怕是在西方油畫中,白菜也是常見的題材。
  • 研究生迷上養蝗蟲,開始創業,全面開發昆蟲食品
    「還是讀研究生的有眼光啊,養螞蚱比咱養雞養豬都賺錢」,當地村民看見於紅雨養殖的蝗蟲基地心生羨慕,他是一名在校研究生,當很多同學利用課餘時間去實習時,他卻選擇了回老家養殖蝗蟲,如今,其已經擁有了自己的蝗蟲養殖基地,並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 長沙小「蟲迷」繪製首部小學校園昆蟲發現地圖
    他在家裡養了30多種昆蟲,其中包括竹節蟲、犀金龜、虎甲、狼蛛等,打造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小小「昆蟲博覽園」。今日,剛從西雙版納獨自參加完昆蟲夏令營回來的卿浩誠,帶著他在野外捕獲的昆蟲標本,愉快地講述他的昆蟲研究之旅。
  • 昆蟲有迷,人類創造力的源泉
    大家好,這裡是【把話說】,今天我們來說:昆蟲。我們在之前的文章「永生物種」中也提到過說目前地球上發現了170多萬種生物 ,其中將近80%都是昆蟲,所以說昆蟲是地球上最多最常見的一種生物。最近的新聞提到了一種昆蟲,據說是數千億隻蝗蟲把非洲某個地方吃光了,然後它現在飛到了印度。其實蝗蟲也好,渾身上下全是迷,今天我們就再說說這個昆蟲都有哪些謎團。
  • 自己在家養昆蟲,自給自足?英國新創推出居家食用昆蟲養殖器
    由於傳統農業種植面積需求廣,隨著人口增加、耕地減少、氣候變遷等因素,過去幾年,我們見識到許多鼓勵消費者在家,自己種植蔬菜的科技不斷湧現,例如美國新創公司Agrilution打造出名為植物立方(Plantcube)的室內種植箱。不過,鼓勵人們自己在家生產昆蟲作為蛋白來源?這就少見了。
  • 寢室養萬餘只昆蟲被圍觀 近千名昆蟲愛好者被他「圈粉」
    記者了解到,在大學近四年的時間裡,趙宇晨前後飼養的昆蟲「寵物」達萬餘只,近千名昆蟲愛好者被他「圈粉」。蟲卵  寢室養萬餘只蟲子 撰寫厚厚的養殖筆記     上大學後,趙宇晨「像掙脫牢籠的小鳥一樣」,一有時間就泡在學校山坡、樹叢、湖畔等處,尋找各種小蟲子,觀察它們的生長過程。遇到感興趣的「小傢伙」,他就小心翼翼地將昆蟲卵或稀有昆蟲從樹葉上、池水邊、泥土裡……帶回宿舍。趙宇晨查閱大量資料,還模擬外界生長條件,給昆蟲們在寢室裡建造生長室、蛹化室,幫助「小寵物」們成長。
  • 英國19歲少年賣蠍子蝸牛月入4萬,未來更欲發展海外昆蟲事業
    賣昆蟲也能致富!英國一名少年從小就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飼養了不少珍稀品種,到了大學他決定開始從外國進口昆蟲到家中進行繁殖和出售,通過網絡將稀有昆蟲賣給買家,此後他的月收入高達5000英鎊(約人民幣4.4萬元),隨著生意愈做愈大,他也開始想往海外發展。
  • 家中常見昆蟲的鑑別方法
    大家對昆蟲的名字一般都不是很了解,當家裡出現了也不知道如何處理,我對家中經常會出現的一些昆蟲的樣子及名字告訴大家,方便大家處理他們。蜘蛛類跳蛛,也叫蠅虎。很小的那種跳來跳去的蜘蛛,沒什麼危害,也不怎麼織網。幽靈蛛,腳很長,身子一粒米大小的那種。
  • 日本興起昆蟲熱:中午享用昆蟲午餐、下班去捉蟲子、休息日去……
    「好噁心」、「一眼都不想看」……昆蟲一直以來都給人這種印象。但如今日本卻走進昆蟲熱的時代。小孩或愛好者迷上昆蟲倒是可以想像,但最近,一直以來跟昆蟲扯不上關係的年輕女性等之間也興起了昆蟲熱。中午享用昆蟲午餐、下班去捉蟲子、休息日去博物館看昆蟲展——這樣的生活會不會變得司空見慣呢?
  • 昆蟲觀察者
    下載一席,觀看第一個視頻是關於昆蟲的內容。 視頻《追隨昆蟲》主講人——浙江理工大學建築系老師楊小峰。為完成他的研究生論文,楊小峰買了數位相機用於搜集資料。他隨手拍下幾張昆蟲特寫鏡頭,不經意的一拍讓他與昆蟲結下不解之緣。從此,他不但給蟲子們拍照,還將碎斑青鳳蝶幼蟲帶回家養大,給它們取了好聽的名字。
  • 淘寶上的蒸汽昆蟲家讓300個昆蟲再「活」100年
    「昆蟲死後,它們的身體大多在大自然中腐爛。但如果把它們改造成蒸汽昆蟲,就能再活100年。」「蒸汽朋克昆蟲」是一種用老舊的鐘表機械零件為道具,裝飾成的昆蟲標本。兩年前,當蘇法強第一次在論壇上見到「蒸汽朋克昆蟲」時,就被它迷上了。他甚至辭去了電商客服的工作,專門做了一名蒸汽昆蟲製造師。「給昆蟲穿上鎧甲」是他對這項工作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