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家養昆蟲,自給自足?英國新創推出居家食用昆蟲養殖器

2020-12-03 美食智在說

大家好,歡迎關注智在怪談,每日一文,探討舌尖上的文化。

今天我們講的內容會涉及到昆蟲飲食,如果你在閱讀期間感到不適,請迅速關閉頁面。感謝您的支持。

由於傳統農業種植面積需求廣,隨著人口增加、耕地減少、氣候變遷等因素,過去幾年,我們見識到許多鼓勵消費者在家,自己種植蔬菜的科技不斷湧現,例如美國新創公司Agrilution打造出名為植物立方(Plantcube)的室內種植箱。不過,鼓勵人們自己在家生產昆蟲作為蛋白來源?這就少見了。

植物立方室內種植箱,可在家種蔬菜

昆蟲養殖容器,給你的果汁機加條蟲

2020年7月,群眾募資平臺Kickstarter上就出現了這樣的募資方案,來自英國的新創公司BeoBia推出了一款名為「Re_」的昆蟲養殖容器,每次可養殖出100~300公克的黃粉蟲(Mealworm,又叫麵包蟲)供你用於料理、烘焙甚至是丟進果汁機打成汁。

我仔細看過了宣傳視頻,確實很具有科技感,但是在評論區,很多網友的留言也很有趣。來自英國的Jonason說,「這和吃蘋果的時候,發現有半條蟲有什麼區別」,美國的小夥伴說,「一次才幾百克昆蟲粉,感覺有點雞肋」。

按宣傳片,用烤箱把麵包蟲烤乾再磨粉

每次能生產出蛋白質含量超過54%的可食用幼蟲

以昆蟲作為蛋白質來源,是近年在討論糧食短缺議題時最常被提出的解方之一,連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也不止一次鼓吹,認為昆蟲是解決糧食問題、環境汙染甚至對抗全球暖化的最好選擇。BeoBia創辦人 Thomas Constant表示,BeoBia在蘇格蘭蓋爾語中意為生命之糧,找到可永續消費又不會傷害地球的食品,是BeoBia成立的目的,而他們最終選擇了昆蟲。

昆蟲養殖容器「Re_」是由5個可堆棧的託盤容器組成,Thomas說,它可以放置在家中任何角落,只需要每天向託盤內丟棄蔬果殘渣餵食昆蟲,就可以靜待昆蟲長大。

Re_由5個白色可堆棧的託盤容器組成

雖然BeoBia目前針對昆蟲取得方式等還沒有更多細節說明,但據了解,他們所使用的是擬步行蟲科(Darkling beetle)的幼蟲,從卵到幼蟲只需1~4周就可產出。Thomas表示,Re_一次能產出100~300公克的幼蟲,蛋白質含量超過54%,用水效率更是牛肉的2萬2000倍。此外,黃粉蟲產生的糞便也可以用於植物肥料使用,能達到永續飲食的目的。

Re_每次能產出100~300公克的黃粉蟲

募資上線不到24小時便達120%目標金額

目前,BeoBia也尚未透露Re_正式上市後的售價,不過Kickstarter上的募資者視方案不同,能獲得經30%折扣後的Re_與其他食譜、電子書、甚至在線烹飪課程。

該募資方案自2020年7月7月上線後,預計進行至8月7日。不過,原定募資成功的低標為6372英鎊(約5.81萬人民幣),但在上線24小時內便募集到120%以上的金額。截止2020年8月3日,BeoBia共取得2萬4328英鎊(約22.2萬人民幣)的募資,共273名支持者。

眾籌網站上黃粉蟲的成長階段介紹

達標是達標了,但消費者預備好了嗎?

食用昆蟲在全球飲食文化中,早已不是新鮮事,世界上也有許多公司致力於用昆蟲打造零食、穀物麥片等食品,如法國新創公司JIMINI'S就將蟋蟀粉製作蛋白棒,將蟎蟲、甲殼類或軟體等昆蟲做成早餐穀物等。

不過,由於大多數人對於昆蟲有恐懼不安心理,接受度普遍不高,因此業者們往往會儘量避免讓消費者看見整隻蟲的外觀,通常都會先加工處理過。

在這樣的心理普遍存在的背景下,自己養殖昆蟲並食用的「Re_」,究竟能否迎來更龐大的市場,被更多人接受?Thomas認為市場充滿希望,他說毫無疑問,由於永續、高蛋白與可多樣化地配合各種烹飪形式,食用昆蟲越來越受歡迎。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昆蟲將成為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看來,這個事情是值得鼓勵的,但可能精神意義大於現實意義。這種蟲,筆者其實在廣州市花鳥魚蟲市場都看過,我們買來更多的是餵鳥或者餵魚。至於容器,我姑姑家其實就養了這種蟲餵龜。不過,中國人是用個大臉盆來養的,十元一個大盆,簡單直接粗暴啊。

相關焦點

  • 在家這樣養,昆蟲來無蹤
    在家這樣養,昆蟲來無蹤在自然界中存在著物競天擇的競爭模式,許多的花卉經常被各種昆蟲作為食物儲備,但是總有那麼些個性獨特的植物能夠驅趕昆蟲,甚至以捕獵昆蟲為生。今天小編就跟你說一下,哪些花草是昆蟲的剋星?茅膏菜在我國大部分的地區都有生長,這一種很稀奇的植物,它主要以肉食為生,所謂的肉食物,就是來源於它自身分泌的物質引誘回來的昆蟲的屍體。
  • 廣東辦安全食用昆蟲研討會 專家:吃蠅蛆沒問題
    很多人愛吃螞蚱竹蛆水蟑螂等昆蟲,這些蟲子也進入了粵菜菜譜。不少愛生吃蠅蛆的老廣大嘆蛆「很甜很靚」。在環境汙染嚴重的今天,吃這些昆蟲到底安全否?    近日,廣東省昆蟲研究所組織了安全食用昆蟲研討會。有廣東昆蟲專家表示,市民食用野生昆蟲要小心,因為現代農業大量使用化學農藥。
  • 【昆蟲養殖】養蟲子養出的富翁
    她在心底算計:養蒼蠅投資500元,買10頭豬仔要1000元,先養1000隻雞苗要1200元,買些藥品等用500元,家裡有的是玉米,足夠堅持三個月了,三個月後就能形成鏈式養殖了。  聽說她要在家養蒼蠅,老媽是一百個不同意,父親也極力反對,頂著種種壓力,小任任開始了她的蒼蠅養殖,做架子,做籠子,打水泥池,即當木工,還做泥水將,一切都還順利。
  • 日本興起昆蟲熱:中午享用昆蟲午餐、下班去捉蟲子、休息日去……
    在這裡,還能看到有人一邊舉著啤酒一邊講述自己多麼熱愛昆蟲的一幕幕場景。該教室的主辦方為「昆蟲料理研究會」。每次的菜譜都由研究會的成員設計。擔任該研究會代表的昆蟲料理研究家內山昭一在參加者面前熱情洋溢地說:「希望昆蟲成為食材之一。」在日本,愛捉昆蟲的上班族也在增加。從事金融科技行業的山田悠太郎在2017年夏天和6位同事一起去山梨縣開展了一次捕捉昆蟲的宿營活動。
  • 科學家敦促你食用昆蟲
    他說:「儘管人類在歷史上吃過昆蟲,現在全球約有20億人也經常吃昆蟲,但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才剛剛開始,如何以可持續的方式滿足全球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食用昆蟲可能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首先,埃爾南德斯-阿爾瓦雷斯(Hernandez-Alvarez)表示:首先人們需要克服對昆蟲厭惡的因素,而昆蟲的商業化生產需要加快步伐。
  • 在家養昆蟲能有多好玩?《博物》雜誌聯手學而思網校開昆蟲直播課
    6月8日,《博物》雜誌聯手學而思網校共同開發的系列直播課程《了不起的博物·靠近一點看昆蟲》正式發布。課程將於暑期正式開講,目前已開放課程預約。通過互動直播課+動手實驗,博物專家帶孩子一起養昆蟲,在「玩」中學習生物知識,感受大自然的奇妙。這是《博物》雜誌首次開設系列直播課,也是學而思網校素養課體系的一次直播新嘗試。
  • 15歲初中生迷上為昆蟲拍寫真 家中養800隻昆蟲
    15歲的「昆蟲男孩」呂澤逸,痴迷昆蟲,熱愛大自然。從10歲到現在,他在家中養了近200個品種、800隻昆蟲,為它們拍攝了百餘張寫真。你很難想像,這些高水準的照片竟出自一個15歲孩子之手。房間改造成工作室,小世界裡有大精彩為方便觀察昆蟲習性,並用相機記錄下來,呂澤逸把自己的房間改造成工作室,並養了不少昆蟲。在他的小天地裡,各種昆蟲飼養盒、照片、標本盒是最吸引眼球的物件。「最多的時候,房間裡放了100多個亞克力飼養盒,挺壯觀的,養的大部分是螳螂。
  • 昆蟲恐懼症:對昆蟲的恐懼
    是一種對昆蟲極度而持久的恐懼。昆蟲恐懼症的症狀是什麼?與對昆蟲的恐懼或厭惡不同,昆蟲恐懼症患者對昆蟲有一種非理性的恐懼。患有恐懼症的成年人通常理解害怕沒有實際危險的東西是不合理的。即使如此,僅僅是想到靠近昆蟲也會帶來嚴重的精神和生理症狀,例如:看到昆蟲或想到昆蟲時強烈的恐懼或焦慮的直接感覺隨著昆蟲的逼近而惡化的焦慮即使你意識到恐懼是不合理的,你也無法控制它們因恐懼而無法正常工作盡一切可能避免昆蟲,例如避開公園、地下室或可能存在的活動
  • 昆明動物博物館推出「走近昆蟲」專題展覽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昆明動物博物館於7月1日開始,在館內二樓機動展廳推出「走近昆蟲」專題展覽。昆蟲世界豐富奇妙,地球上從地下到空中,從兩極到赤道,從水域到沙漠,從平原到高山,無所不在,隨處可見。
  • 大部分人喜歡吃昆蟲,未來人類會不會把昆蟲當作主食?不一定!
    曾經有一位科學家進行了統計,據不完全統計,人類將千百種蟲子都納入了食用清單,就來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蟑螂,對於一些人來說都是可以吃的食物,這聽起來似乎有一點反胃,讓很多人難以接受,這難道說真的會有人吃炸蟑螂嗎?讓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吃炸蟑螂等其他食物對我們來說有什麼好處呢?
  • 可以吃的昆蟲:地球上存在的10種可以食用的昆蟲
    通常當人們在他們的盤子上發現昆蟲時,他們可能會失去食慾,或甚至直接把整個食物扔掉。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是這樣。科學家結論出,我們的地球上大約有1400種昆蟲是確實可以吃的。在一些國家,這些爬的、飛的昆蟲都會被當成美味佳餚,甚至在有些地方基本上就是當地人的零食。
  • 居家養護這4種花,好養好看,還吃蟲子
    居家養護這4種花,好養好看,還吃蟲子春天氣溫回升,休眠了整個冬天的萬物逐漸復甦,開始生長。春天是生長的季節,不僅各種植物會煥發生機瘋長,一些動物也會萌生瘋長。用藥物噴灑,家裡的環境被汙染的更不安全,氣味更難聞,既然這樣,不如選擇一種環保的方法,在家養殖幾盆吃蟲子的花卉綠植,治理環境觀賞兼具。
  • 從蛋白棒到蚱蜢壽司:2015昆蟲食用指南
    今年,昆蟲食用再次進入輿論視野。
  • 昆蟲食用的萬年歷史,動物的蛋白來源,其營養價值不容小看
    眾所周知,昆蟲是可以食用的,無論是在我國還是外國,記載著人類吃昆蟲的歷史已經有三千多年了。為什麼要吃昆蟲呢?因為昆蟲不僅生長快又容易捕捉,而且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雖然不同昆蟲種類其中的成分差異很大,但一般來說,昆蟲都含有大量的水溶性蛋白質和脂肪酸,所以即使吃再多的昆蟲也不會胖。雖然昆蟲已不再是現代生活中動物蛋白的主要來源,但食用昆蟲的習俗仍在一些地區盛行,約有1300種昆蟲被列為可食用昆蟲。因此昆蟲的營養價值並不比我們通常吃的肉的營養價值低。
  • 女星家養300隻昆蟲供自己食用,描述蟑螂口感像蝦子
    近日,日本寫真女星荒川真衣現身某綜藝節目,大方分享自己飼養昆蟲和烹飪昆蟲的經驗,她在節目中透露自己是因為愛吃一種蟋蟀的零食,接觸到並開始鑽研昆蟲料理。她在節目中還對她吃過的昆蟲口感進行了非常細緻的描述,她稱蟑螂吃起來像我們平常吃過的蝦子,而蠍子不太好入口,吃起來過於硬。
  • 研究生迷上養蝗蟲,開始創業,全面開發昆蟲食品
    「還是讀研究生的有眼光啊,養螞蚱比咱養雞養豬都賺錢」,當地村民看見於紅雨養殖的蝗蟲基地心生羨慕,他是一名在校研究生,當很多同學利用課餘時間去實習時,他卻選擇了回老家養殖蝗蟲,如今,其已經擁有了自己的蝗蟲養殖基地,並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 家裡「昆蟲」總光顧,養上「3種樹」,蟲子統統「聞香」而逃!
    家裡「昆蟲」總光顧,養上「3種樹」,蟲子統統「聞香」而逃!生活中,養花、養樹、養草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養護這些盆栽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困擾,因為花草一多了,就容易引起昆蟲的「青睞」,導致家裡經常出現各種奇奇怪怪的蟲子,這也讓很多養花人煩惱不已!
  • 小昆蟲黑水虻的大本領
    最近,上海市民因為垃圾分類在網絡上頻頻吐槽,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傳染病學分會副秘書長、北京阿里牧農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歡卻因為一種能吃垃圾、糞汙的昆蟲——黑水虻而興奮不已。經過近7年的不斷試驗,劉歡的團隊成功掌握了這種昆蟲的規模化養殖技術,其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建立的養殖基地順利實現了黑水虻蟲卵的批量高效生產,並成功將該技術方案輸出到餐廚垃圾處理廠、大型養殖場,為餐廚垃圾、畜禽糞汙的資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途徑。   這到底是種什麼神奇的昆蟲?是否真有這麼厲害的技能?記者來到四川省江油市光紅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 聯合國稱可食用昆蟲達1900種 多吃蟲可解糧荒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昆蟲中包含著豐富的蛋白質,但還是很少有人願意將它們擺上餐桌。而臺灣《聯合晚報》7月10日報導稱,聯合國最近呼籲人類將蟲子作為「美食」,還稱它們是解救全球糧荒的輔助食品。  聯合國糧農組織最近發布的報告指出,人類可食用的昆蟲在全球超過1900種,多吃昆蟲對身體有很大益處。報告認為,黃蜂、甲蟲和其他許多昆蟲都可作為食物,但其潛力尚未被充分發揮。目前全球有20多億人,面對全球糧食和飼料短缺問題,養殖這些可食用昆蟲可以作為一種解決途徑。
  • 英國昆蟲學專業熱門院校有哪些?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選擇送孩子出國留學,國外的專業和學校選擇性有很多,那就一起來看看昆蟲專業能申請英國哪些學校?要求是什麼?英國昆蟲學專業介紹昆蟲學是以昆蟲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從事昆蟲研究的人稱作昆蟲學家(Entomolog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