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噁心」、「一眼都不想看」……昆蟲一直以來都給人這種印象。但如今日本卻走進昆蟲熱的時代。小孩或愛好者迷上昆蟲倒是可以想像,但最近,一直以來跟昆蟲扯不上關係的年輕女性等之間也興起了昆蟲熱。中午享用昆蟲午餐、下班去捉蟲子、休息日去博物館看昆蟲展——這樣的生活會不會變得司空見慣呢?
「好吃!」據《日本經濟新聞》9月5日報導,在7月份舉辦的昆蟲美食會現場,驚訝之聲此起彼伏。大家蒙頭品嘗的是 「蟋蟀拉麵」。在麵條上澆上用兩種蟋蟀做成的湯底,再蓋上油炸蟋蟀做成的澆頭。不僅看上去美觀程度超乎想像,而且香氣四溢,讓人很有食慾。
「像蝦湯一樣,是那種很精緻的味道」,27歲的小川哲汰朗說。同他一起來的野田美紗子也讚不絕口:「如果有賣這種拉麵的店家我一定會光顧。」
精心研製麵湯的是自稱「地球少年」的篠原祐太。他甚至宣稱「吃蟲子也是跟蟲子接觸的一種方式」,可見是個貨真價實的昆蟲迷。據說,3個月前起他就同設計師高橋祐亮攜手開始研製昆蟲美食的菜譜。跟篠原不同,高橋其實很討厭昆蟲。他說:「昆蟲的試吃有時也是被後輩逼得。」
但是,他們二人都感覺到了把昆蟲製成美食的可能性。篠原說:「雖然不像其他的食材那樣美味,但令人難以預想的味道也是樂趣所在。」
想嘗試製作昆蟲料理的人也在增加。東京都高田馬場車站附近有家獸肉居酒屋叫「大米和馬戲」。這裡每月會開設一次昆蟲料理教室。
這天前來參加人數為16人。菜單是「蒜香蝦味蟬」、「蠶蛹零食棒」……將蟬和蠶蛹放在案板上的情形簡直讓人感覺不可思議。「在製作料理的過程中慢慢覺得它們像是一種食材了」,一位30多歲的男性說。另一位20多歲的男性則表示「蠶蛹順著紋路切的話很容易就切開了」。一開始感到困惑的人似乎也在製作過程中漸漸習慣。
接著是試吃時間。29歲的兼元菜見子試吃後說:「蟬如同海鮮類一樣有著濃厚的奶油狀口感,蠶蛹也沒有什麼怪味。」在這天的料理教室上,無論哪個食材都獲得了參加者的好評。「高蛋白又很有營養!」、「這樣的食材很難得啊」,他們這樣表示。在這裡,還能看到有人一邊舉著啤酒一邊講述自己多麼熱愛昆蟲的一幕幕場景。
該教室的主辦方為「昆蟲料理研究會」。每次的菜譜都由研究會的成員設計。擔任該研究會代表的昆蟲料理研究家內山昭一在參加者面前熱情洋溢地說:「希望昆蟲成為食材之一。」
在日本,愛捉昆蟲的上班族也在增加。從事金融科技行業的山田悠太郎在2017年夏天和6位同事一起去山梨縣開展了一次捕捉昆蟲的宿營活動。山田表示:「在非日常生活中能和朋友們取得交流這一點很贊。」
據說,在一個星期五的晚上,一行人從公司下班直接出發去了山梨。他們打著「通宵捉蟲」的口號,到凌晨4點一直埋頭捉蟲。然後,一覺睡到中午後又一邊開車兜風一邊尋找新的昆蟲採集地點。找到新的地點後又捉蟲捉到當天夜裡。他們這次宿營的最終成果是10隻左右的鍬甲蟲。
「備齊喜歡的工具去到喜歡的地方,只為捕捉昆蟲。這是成年人才能玩的捉蟲遊戲」,山田充分享受著這種成年人才有的捉蟲樂趣。
日本的昆蟲熱還不僅限於山間野外。從7月開始在東京都上野的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舉辦的特別展《昆蟲》展會上,年輕女性的身影也引人注目。「對昆蟲沒有絲毫牴觸」,和朋友一起來的20多歲的女性看到展出的昆蟲時滿臉興奮。
這其中貌似也有電視節目的影響。丸山清子說:「看了香川照之的節目(NHK教育臺的《香川照之的昆蟲好厲害!》)我也產生了興趣。」
參與特別展企劃工作的富士電視臺節目製作人中裡弘毅表示,「在昆蟲熱不斷高漲的背景下,我們用心準備了從昆蟲愛好者到初次接觸的人都能享受的展示內容」。
子女上班不在家,老人獨居,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出現身體不適時,在專業救護人員沒趕到的情況下,離你最近的助老員會立馬來到你的身邊照料,這就是渝北區推廣的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這種新模式搭建了覆蓋轄區街鎮的信息服務平臺,構建起沒有圍牆的養老院,讓老人居家養老更安心。
渝北區古路鎮年過花甲的伍茂華老人,居家養老服務在關鍵時刻救了他的命。
今年5月一天的中午,伍茂華老人被雞啄傷暈倒在路邊,恰好被做居家養老服務的助老員周全福看見,當時老人的膝蓋已腫脹,傷情嚴重,周全福立即和呼叫中心取得聯繫,呼叫中心主管聯繫120通知老人家屬、村幹部。村幹部得知消息,迅速趕赴現場,由120將老人護送到渝北區中醫院,經醫生緊急搶救,抽出三管瘀血,老人的腿才保住了。經診斷,老人是被一隻毒雞啄傷大腿,中毒而致。「毒雞是伍茂華老人自已養的,養了6年。醫生說,老人中毒是因為雞長期吃昆蟲,染上了毒性,如果老人晚送來,恐怕將截肢。」渝北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伍茂華老人享受到的居家養老服務,是渝北區今年3月起探索開展的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輻射範圍涉及所有街道和茨竹、古路兩個鎮的低保、特困、失能、高齡等託底老人。
調研顯示,90%老人更青睞居家養老模式,那如何開展居家養老呢?渝北區民政局相關人員介紹,對於居住在偏遠農村的分散特困老人,採取鄰裡互助的助老服務模式。助老員一般居住在老人附近,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就立即啟動緊急救援,大幅提升救援救助時效,讓這些特殊的老人享受到居家養老服務帶來的安全和便利。
據了解,渝北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老年人都提供了具有定位功能的老人專用手機,老年人只要按下SOS鍵提出服務需求,指揮調度中心根據老人所需派出工單,工作人員上門服務,從服務確認到服務跟蹤、服務評價、質量回訪,整個工作流程都是通過網絡管理平臺完成的。老人通過點單即可享受上門服務,極大地提高了養老服務效率,滿足了老人居家養老的願望,也促使傳統養老方式轉變為依託「網際網路+」的現代養老模式。
據介紹,為老年人提供的專用手機不僅具有定位功能,後臺還可提供包括緊急救援、定位服務、主動關愛、生活信息諮詢、心理慰藉等服務。有了這部手機,老年人還可以叫助老員上門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助行。「為更好的服務於老年人,我們目前配備了70多名助老員,都經過上崗前的專業培訓工作。」渝北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稱,這些助老員積極開展上門走訪、信息採集及手機發放服務工作。老人有需求的時候,按動鍵扭,就近的助老員就會上門服務。
據悉,渝北區民政局出臺《渝北區居家養老服務實施方案》,對居家養老服務的享受人群、補貼標準、服務形式等作出了更明確的界定。按照「託底為主、普惠自願、培育市場」的原則,對試點區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失能老年人或空巢老年人、分散特困供養人員中的老年人、10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購買100%比例的居家養老服務。而對於家庭條件沒有那麼困難的老年群體,對60周歲及以上空巢家庭中失能老年人和80周歲及以上的空巢老年人或失能老年人購買50%比例的居家養老服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轄區內老年人提供每人每月50元的信息服務和119.3元(4小時)的助老服務。」渝北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統計,渝北區居家養老中心運營以來,已為老人提供線下服務5000餘人次,發放老年手機1738部。
編輯:TF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