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浙江農林大學各專業都已經陸續放暑假,但是該校植物保護專業2018級兩個班的59名學生,依然在學校裡忙活著。
暑假前,他們接到《昆蟲學教學實習》實踐課指導老師王吉銳布置的暑假作業:利用暑假開始的半個月時間,進行課程的野外實習,要求以5~6人為一組,每組分別到野外捕捉600隻昆蟲,並按照規定製作成昆蟲標本。為確保昆蟲種類的豐富性和質量,昆蟲要囊括涉及120個科。
截止目前,植保專業的學生們戰果纍纍:先後抓獲各類昆蟲數千隻,已完成高質量標本數千份,在實驗室裡成立了超過120個科的昆蟲軍團。
一開始,大部分學生既感到興奮,也覺得壓力特別大。雖然學的是植物保護專業,也認識很多昆蟲,現在要大家去實地抓平時不會去碰的昆蟲,數量還如此龐大,心裡難免會有點慌張,而且有不少昆蟲並不常見,並且今年由於疫情原因,學校半封閉式管理,也給本次野外實習帶來了不少挑戰。更有部分女生,平時連個螞蚱都害怕,現在卻不得不去抓活的昆蟲……
暑假開始後,學生們立刻分組前往校園及周邊各個角落,只為能捕捉到自己需要的昆蟲。由於很多昆蟲的活躍期在清晨和晚間,且中午天氣炎熱,所以學生們大多選擇清晨和傍晚外出捕蟲,炎熱的中午和雨天則在標本室裡將抓到的昆蟲製作成標本。不過學生們在實踐中發現,也有一些昆蟲在大中午才出來活動,有的在雨天更容易捕捉,所以為了捕捉這些昆蟲,他們不得不頂著烈日驕陽、冒著陰雨連綿,在校園各處捕捉昆蟲。
「在半個月的專業實習中,我們學會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感悟了把理論貫徹於實踐的深刻道理,在捉蟲實習中,方法和心態很重要,有良好的心態和巧妙的方法往往會事半功倍。」植保182班倪爽說,「我在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這也是本次實習的初衷,作為植保學子,我熱愛專業,不僅僅是它的有趣,更是它藏在深處的知識奧秘,讓我終身受益。」
對於每年組織學生進行昆蟲教學實習,指導老師王吉銳說,野外採集昆蟲、製作標本其實是植物保護專業重要的教學實踐環節之一,學校希望通過學生動手抓昆蟲,讓植物保護專業的學生真正走出課堂,開闢新的學習環境,在實踐過程中了解病蟲害,在每一屆學生中都收到了良好的反響,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濃厚興趣。
【來源:浙報融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