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痴迷昆蟲 322篇博客記錄「昆蟲世界」

2020-11-22 奧數網

  

 

  出去玩,在河岸邊撿到一鍬甲,長為53毫米,半死狀態,像扁鍬,又像細鍔,不知道是冬眠還是新生的,餵它東西也不吃,前足凍僵了,照相機壞了也沒拍到,是什麼鍬呢,大家幫幫我!

  摘自詹志鴻的博客

  「這是一群想要獲得自由的小雞,他們不甘心被人類主宰命運,奮力逃出養雞場。逃生的過程中,它們大戰兵蟻,智鬥夜貓,和狡猾的獵人比智慧,與偽劣的天氣作鬥爭……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安詳的家園。從此,自由不再只是夢想!投入大自然吧,勇敢的小雞們,這裡才是你們的樂園!」

  《小雞千裡逃生記》節選詹志鴻著

  他從學步起就迷上了昆蟲,2歲開始把蟲子帶回家做朋友,養過的各類昆蟲有上百隻;他6歲起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並根據自己養蟲的經驗提出質疑;他在網絡上開博客記錄昆蟲成長點滴,一年時間上傳了322篇「昆蟲博文」;他把昆蟲「帶進」童話世界,5本原創小說字數已達30萬字正在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讀六年級的詹志鴻被同學們稱為「小達爾文」。

  這是一個痴迷昆蟲、熱愛大自然的孩子

  「昆蟲溫室」霸佔衛生間

  30多個大小不同的盒子整齊地摞好,每個盒子上貼著標籤用於分類和記錄時間,詹志鴻帶記者參觀了他的「昆蟲溫室」家裡的衛生間。由於不少昆蟲都還在幼蟲和孵化階段,為了給他們「保暖」,有暖氣的衛生間就成了最佳場所。記者看到,家中十來平方米的衛生間已經被這些昆蟲盒子佔了一半,而每個盒中的泥土和食物都是由詹志鴻一手料理的。「有些蟲子平時是吃水果的,孩子有時候就把自己的『口糧』留下來給他的昆蟲們。」詹媽媽告訴記者,小志鴻除了每周末去戶外捉一些昆蟲外,還有些昆蟲是從網上購買的。雖然其中最貴的只有幾十元一對,但對小志鴻來說,還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所以孩子在其他地方很節省,家裡人吃水果時,他總是說:「我的那份留給昆蟲哦,這可是他們的大餐啊。」

  322篇博客記錄「昆蟲世界」

  每天回家,小志鴻書包一丟就直奔他的蟲子而去,換土、餵食、做記錄成了放學後的第一項作業。不僅用筆記錄,從去年2月開始,他還很潮得將自己的觀察心得在網上寫博客。短短一年時間,「昆蟲博客」就寫了322篇。「美東,別斷翅啊!中大,快化蛹啊!黃文,快出來啊!雞冠,快長啊!」這是志鴻在他的網絡博客中寫下的近期願望。在這個網絡小天地裡,小志鴻記錄了他養昆蟲的一點一滴,這裡也成為他與「蟲友」們交流的平臺。記者看到,在他的博客相冊中,不僅有為昆蟲拍的「成長寫真」,樹木、花草、天空也被他的小小鏡頭收錄其中,這些畫面充滿了孩子的純真。

  愛讀昆蟲書籍又敢於質疑

  「最近在看達爾文的『進化論』,原來覺得昆蟲界已經很大了,現在看來與千變萬化的生物界相比,這還只是一個小小世界。」詹志鴻說,在書籍中他總能一層層地發現「新大陸」,不過,目前來說他最在行的還是各種中外昆蟲書籍。《昆蟲的博物館》是詹志鴻最鍾愛的一本昆蟲書籍。「這裡面有不少昆蟲我都養過,有時候捉到一些沒見過的,也能在這裡面找到名字和習性,這就是我的『昆蟲字典』。」記者留意到,書中不少昆蟲下方的名稱都被細心地圈出,並補充修改。「我覺得《昆蟲記》裡也有些地方寫的不對,比如當中寫到獨角仙喜歡吃蘑菇,但我通過飼養發現並非如此,獨角仙其實是以水果為食,並且最鍾情蘋果。」6歲起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隨著自己親手養昆蟲到寫觀察日記,志鴻也學會了邊閱讀邊思考,並分析找出問題。「我發現所有的昆蟲在溫度低於18℃時,都會停止進食。而鍬甲生蛋時不僅僅像書上說的需要木屑,還一定要放木頭,它才能順利產蛋。」

  從雞蛋構思出一篇小說

  「我的小說終於出版了!」在詹志鴻的最新博文中,貼出了他剛出版的十萬字小說《小雞千裡逃生記》封面。詹爸爸告訴記者,孩子最早提出想寫書的想法是三年級下學期。「當時我和他媽媽都以為他開玩笑,誰也沒當真,後來他讓我們給他買了幾個厚本子,就真的動筆寫起來了。」在詹志鴻的手稿封面,工工整整地寫著起稿、完稿、修稿的時間。現在,小志鴻的寫作時間主要是放在周末,平均一小時寫一個半章節。說起寫書的初衷,還是從一個雞蛋開始。「有一天早上媽媽給我準備了雞蛋做早餐,我拿著雞蛋想了想,覺得如果它不被人類煮熟,裡面的小雞就是一個新生命了,於是就開始構思了我的第一本小說。」在寫作時,志鴻的靈感都來源於日常生活及大自然中,寫累了就去和昆蟲呆上一會,出門看看天空、草木。「看到爺爺杯子裡的茶葉,我就會將它們想像為小說裡的舟,看著西瓜子就想到了天空中遙遠的一群老鷹,就連吃餅乾也會想到書中小黃雞該吃些什麼。」志鴻告訴記者,每當他寫完一個章節,都會和家人一起分享。目前,他的第一本童話小說《小雞千裡逃生記》已經出版成冊,他準備將這本書作為一份特別的畢業禮物贈送給他的同學和老師們。

  他有一對尊重孩子、理解教育的父母

  家鬧「螳螂」也不幹涉孩子愛蟲

  對於孩子對昆蟲和寫作的熱愛,志鴻的父母給予了最大的空間。可家裡養了這麼多昆蟲,麻煩自然也不少。就在去年暑假,小志鴻帶回家的螳螂長到了成蟲。「當時一屋子的螳螂到處跑,捉了1個小時,一共逮到了23隻。」回想起那次「螳螂大戰」,詹志鴻的媽媽還心有餘悸。不過隨著孩子養了這麼多年昆蟲,家人的「免疫力」也提高了不少,有時候打開冰箱想拿個雞蛋,就看到裡面正在冷凍的昆蟲標本,這樣的事情對他們一家來說已經習以為常。

  放棄奧數培訓,尊重孩子的興趣

  「身邊也有好多同事的孩子和他差不多大,人家的周末時間都放在了奧數、奧語上。我們家這個把時間都給了寫作和昆蟲。」爸爸告訴記者,在志鴻二年級時也曾上過半年的奧數,當時120分的測試卷,孩子考了116的高分,可以說學得是相當不錯。但最終他們還是尊重孩子的選擇,把課餘時間還給了他用於研究昆蟲和寫作。「孩子上奧數的那半年,真的很辛苦,有時候帶回來的題目,我們大人都不太會,何苦為難孩子。」他告訴記者,家裡對志鴻的教育理念主要源於孩子的爺爺。從事了一輩子教育的爺爺一直鼓勵孫子去追尋內心的愛好,在孩子低年級對美術有興趣時教孩子素描,三年級對音樂有興趣時給他學習鋼琴,而這些學習都沒有奔著考級升學而去,因為愛好,反倒讓孩子一直堅持到了現在。不過就是這樣的一個乖孩子,也曾讓家長苦惱過。詹志鴻五年級的時候,曾經對寫作痴迷,每天做完作業後一寫就到了11點。「我們並不是想扼殺孩子的愛好,只是擔心孩子熬夜寫作之後再上學,體力會跟不上」。

相關焦點

  • 合肥7歲男孩痴迷研究螳螂 正在撰寫昆蟲畫冊
    7歲的梁鈺莘痴迷研究螳螂聒噪的夏蟬、勤勞的小螞蟻、揮舞著「大刀」的螳螂……7歲的梁鈺莘,從5歲開始迷戀上了昆蟲,就一直沉醉於探索昆蟲世界「養螳螂」、「寫螳螂記」、「拍攝螳螂大戰」……對昆蟲和大自然的熱愛,讓他儼然成了一位小昆蟲學家。意外驚喜,老師送我「大刀螳螂」梁鈺莘就讀於合肥師範附小,5歲開始接觸螳螂的他從此就對昆蟲的世界陷入了痴迷。別看他年紀小,他可是個十足的「小法布爾」(法布爾為著名著作《昆蟲記》的作者),對螳螂的各種習性都頗有研究。
  • 7歲男孩痴迷研究螳螂 專門撰寫昆蟲畫冊(圖)
    實習生 李睿 晨報記者 卓旻 攝聒噪的夏蟬、勤勞的小螞蟻、揮舞著「大刀」的螳螂……7歲的梁鈺莘,從5歲開始迷戀上了昆蟲,就一直沉醉於探索昆蟲世界。「養螳螂」、「寫螳螂記」、「拍攝螳螂大戰」……對昆蟲和大自然的熱愛,讓他儼然成了一位小昆蟲學家。
  • 在紙上與昆蟲朋友「約會」,11歲小學生繪製昆蟲畫集
    11歲的姜博揚宅家40多天,始終惦記著他的昆蟲朋友們。無法相見,他就用畫筆在紙上與昆蟲們「約會」,目前他已創作出一本昆蟲畫集。姜博揚是武漢開發區實驗小學五年級的小學生,也是法布爾《昆蟲記》的鐵粉。他特別喜歡昆蟲,聽蟲鳴,觀蟲影,在校園和公園裡的草叢中,經常能看到他陶醉的身影。他不僅喜歡閱讀昆蟲類書籍,還一度在家飼養了螳螂、獨角仙等昆蟲。
  • 昆蟲的史詩——法布爾與《昆蟲記》
    《昆蟲記》(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稱《昆蟲世界》《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或《昆蟲的故事》,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創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共十卷。
  • 到昆蟲博物館 凝視「微觀世界的巨獸」|標本|昆蟲|甲蟲|天牛|越中...
    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名為「微觀世界的巨獸——巨型昆蟲展」的特展,現場還設置了動手製作蝴蝶標本的體驗環節。點擊播放 GIF 0.0M現場圍觀昆蟲活動現場,來參觀的小學生們在博物館科普教育員和標本製作技師們的指導下,興致勃勃地製作了蝴蝶標本
  • 小昆蟲的大世界
    小昆蟲的大世界讓我們在《奇妙的昆蟲世界》這本書裡尋找答案吧!《奇妙的昆蟲世界》這本書的作者是姚志雲,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彩繪印刷,整本書分為兩大部分——《小昆蟲的大世界》和《它們不是昆蟲》。書中介紹了二十多種昆蟲,並配以精美的昆蟲圖片和昆蟲們的對話,閱讀起來感覺特別有趣。
  • 昆蟲記憶—螞蚱篇
    體型修長的螞蚱小時候我對螞蚱格外的痴迷,經過我手的螞蚱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因為小時候玩伴們出於對擁有好昆蟲的攀比心理,所以我對好的昆蟲格外挑剔。我力求找到最漂亮最酷炫的昆蟲。翠綠的螞蚱我也曾經是從一個菜鳥捕蟲手慢慢鍛鍊到成為捕捉昆蟲的快手,我小時候不屑用捕網等工具(其實也沒有那個條件),因此需要熟悉每一種昆蟲甚至每一隻昆蟲的特性,動作和敏感度,這些都是我通過不斷的觀察,等待,奔跑,跳躍,飛撲等一系列的動作鍛鍊所總結下來的經驗
  • 中考語文名著導讀:《昆蟲記》知識點梳理
    1847年,來到阿雅克修中學,在那裡遇到了影響了他人生選擇的兩位學者,他從此打定主意,教學之餘潛心研究昆蟲。   1857年,他發表了處女作《節腹泥蜂習性觀察記》,這篇論文修正了當時的昆蟲學祖師列翁·杜福爾的錯誤觀點,由此贏得了法蘭西研究院的讚譽,被授予實驗生理學獎。達爾文也給了他很高的讚譽,在《物種起源》中稱法布爾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
  • 昆蟲世界那麼大,你該去看看《MOVE圖鑑 昆蟲》
    文/石墨楊1879年世界上第一本有關昆蟲的生物學著作誕生,距離今天已經141年過去了。這本書叫《昆蟲記》又稱《昆蟲世界》《昆蟲學札記》,它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西米爾·法布爾創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
  • 昆蟲世界的神奇
    微型機械零件與昆蟲組合的標本據了解,展出的活體昆蟲有上百種,標本約有四百種。少量昆蟲採集自四川,大部分昆蟲採集自雲南西雙版納等地,所有昆蟲品種都不在國家保護範圍內。昆蟲展吸引了很多小孩,千姿百態的昆蟲激發起孩子們強烈的求知慾。記者看到,活體昆蟲擺放在展廳內的專業設備內,精心營造原生態景觀,讓人感受真實的自然微觀生命世界。許多孩子對昆蟲非常感興趣,拿著展館發放的昆蟲筆記,挨個記錄昆蟲的品名。
  • 《昆蟲記》:法布爾耗費畢生心血寫成的一部昆蟲學的傳世佳作
    長大後,法布爾對昆蟲更加痴迷了,他立志要為昆蟲寫一本書,終於在1879年,《昆蟲記》的第一卷問世了。不過這僅僅只是個開始哦!之後,法布爾專門買下一個荒廢的園子,日復一日地觀察和記錄昆蟲的生活習性。86歲時,他終於創作完第十卷,完成了整部《昆蟲記》。
  • 15歲初中生迷上為昆蟲拍寫真 家中養800隻昆蟲
    15歲的「昆蟲男孩」呂澤逸,痴迷昆蟲,熱愛大自然。從10歲到現在,他在家中養了近200個品種、800隻昆蟲,為它們拍攝了百餘張寫真。你很難想像,這些高水準的照片竟出自一個15歲孩子之手。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徐昇15歲男孩拍出高水準照片3歲時「圍觀」昆蟲,種下興趣的種子呂澤逸是南京河西南外的一名初三學生。在他的朋友圈裡,每天都記錄有趣的昆蟲。
  • 上海昆蟲博物館
    該基地以原上海昆蟲研究所昆蟲標本館為依託,設有固定昆蟲學科普教育展示場所,有所級領導主管,有昆蟲專業工作人員從事「昆蟲學科普基地」的日常工作。  中國科學院上海博物館的前身為法國神父韓伯祿(P.M.Heude)創辦的原震旦博物館(Museum Heude)昆虫部。解放後被中國科學院接管,近50年的發展,已成為我國大型的專業昆蟲收藏館。
  • 昆蟲記憶-螞蟻篇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回憶,我的兒時痴迷與抓各種各樣的蟲子玩,而且我抓的昆蟲幾乎沒有善終,不是缺胳膊斷腿就是身首異處。抓蟲的活動讓我樂此不疲,我近乎癲狂的抓蟲行為從現在看來多少有點殘忍和喪心病狂。
  • 《昆蟲記》:昆蟲當主角的自然史詩
    作者:  [法] J·H·法布爾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譯者: 王光 出版年: 2004-03頁數: 352裝幀: 平裝ISBN: 9787506312820 圖書簡介《昆蟲記在書中,作者以優美而富有趣味的散文化筆調,詳實記錄了一百多種昆蟲繁殖、生活、抗爭、死亡的生命歷程。其中滲透著他對生命的關愛和敬畏,體現了他細緻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學探索精神。因此,《昆蟲記》被稱為「昆蟲的史詩」,在法國自然科學史和文學目前都有突出的地位。
  • 周末閱讀——《昆蟲記》
    在這個世界上,人類現在已知的昆蟲種類約100萬種,佔所有已經知曉的動物種類的5/6;儘管如此,仍有幾百萬種的昆蟲仍待人類去發現和認知。《昆蟲記》分十卷,每一章節詳細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概括昆蟲的種類、本能、特徵、勞動、習性和婚習,描述了昆蟲恪守自然規則,為了生存和繁衍所進行的辛勤努力。
  • 寧國市小學生的「昆蟲記」
    活動系該校圍繞「蟲蟲物語——走近昆蟲」的主題,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充分尊重學生興趣愛好,從眾多選題中,經問卷調查、查新查重,慎重立項的科技實踐項目。選題自2020年5月立項以來,在指導老師布置學生觀看法布爾的《昆蟲記》及藝術家ThomasSzabo和HélèneGiraud的優秀動畫紀錄片《微觀小世界》,建立前期知識儲備及研究方法指導的基礎上,歷經四個多月的閱讀昆蟲資料、開展實踐調研、拍攝昆蟲圖片、總結髮現、撰寫作品及小論文、線上交流反思後,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 2020初中語文常考知識點:《昆蟲記》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初中語文常考知識點:《昆蟲記》,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主要內容   《昆蟲記》是一本講昆蟲生活的書,涉及蜣螂、螞蟻、西緒福斯蟲等100多種昆蟲。在這個世界上,人類現在已知的昆蟲種類約100萬種,佔所有已經知曉的動物種類的5/6;並且仍有幾百萬的未知曉的昆蟲仍待人類去發現和認知。
  • 《昆蟲記》:譜寫昆蟲生命的詩篇
    祝福現在的讀者,尤其是少年讀者,能夠擁有一套《昆蟲記》全譯本,暇時讀讀裡面的昆蟲故事,給心靈輸入最豐富的營養!  法布爾的一生,可以說是為昆蟲的一生。作為昆蟲學家,他不僅研究昆蟲,而且描寫昆蟲,他那捲帙浩繁的《昆蟲記》不僅是科學著作,可以說,他透過昆蟲世界所書寫的,是關於生命的詩篇。
  • 昆蟲的史詩—《昆蟲記》
    如今,由於疫情,孩子們的超長假期,酷爽無比,再玩耍之餘,是不是依據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去鑽研一下昆蟲方面的相關知識呢?昆蟲生長在大自然中,通過讓孩子們的讀書與觀察一同進行,可以讓他們更好地認識大自然。正如魯迅《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中所講,即使只有一些野草,那也是他們的樂園。大自然是孩子最喜歡的地方,其中的昆蟲也是他們最好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