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的梁鈺莘痴迷研究螳螂
聒噪的夏蟬、勤勞的小螞蟻、揮舞著「大刀」的螳螂……7歲的梁鈺莘,從5歲開始迷戀上了昆蟲,就一直沉醉於探索昆蟲世界。「養螳螂」、「寫螳螂記」、「拍攝螳螂大戰」……對昆蟲和大自然的熱愛,讓他儼然成了一位小昆蟲學家。
意外驚喜,老師送我「大刀螳螂」
梁鈺莘就讀於合肥師範附小,5歲開始接觸螳螂的他從此就對昆蟲的世界陷入了痴迷。別看他年紀小,他可是個十足的「小法布爾」(法布爾為著名著作《昆蟲記》的作者),對螳螂的各種習性都頗有研究。「這隻螳螂的肚子有六節」、「八隻足的肯定不是昆蟲」……梁鈺莘能跟你侃一小時。
「5歲的時候,我們學校的辦公室主任給了他一隻活的大刀螳螂,兒子樂壞了。」身為小學老師的梁媽媽告訴記者,這是梁鈺莘第一次接觸活螳螂並開始飼養,從此便打開了他的昆蟲世界。
「去年他養的螳螂成功孵化出100多隻小螳螂,嚇得我以為家裡鬧蟲災。」梁媽媽說,為了養活這些小螳螂,他們一家人都去菜地裡幫忙捉蚜蟲來餵小螳螂寶寶。雖然最後小螳螂們無一存活,但卻讓梁鈺莘對螳螂的孵化過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為養螳螂,家中建立「生態溫室」
梁媽媽告訴記者,梁鈺莘除了每周末和外公去戶外捉一些昆蟲外,還從網上買昆蟲。
剛開始,梁鈺莘把螳螂放在保鮮盒裡養,但天性好動的螳螂生活在小盒子裡並不活躍,盒子裡的活動範圍很有限,觀察也不方便。為了模擬真實的自然環境,梁鈺莘和外公一起,特地為螳螂建立了一個模擬生態環境的「生態溫室」。
「生態溫室」由一盆植物盆栽改造而成。下部是一個鐵盆,盆裡培上土,種上一株約50cm高的盆栽,盆的上部用金屬焊接出一個高約45cm,直徑約30cm,的圓柱形支架,再用窗紗的邊角料縫製成圓筒形,套在支架上。「生態溫室」的頂部可以打開,以便方便觀察。
有一次,兩隻雌性螳螂在溫室內打架,梁鈺莘和外公在觀察的同時,用DV把螳螂打鬥的場景拍了下來,他還給短片配了一段音。
正在撰寫自己的《昆蟲記》
每天回家,梁鈺莘書包一丟就直奔他的螳螂而去,餵食、做記錄成了放學後的第一項作業。
通過對螳螂的飼養和觀察,梁鈺莘還專門寫了一本介紹螳螂的構造、習性以及卵的孵化過程、蛻皮過程的畫本,記錄了他養昆蟲的一點一滴。
在作者的畫筆下,螳螂是個兇猛的動物,揮舞著兩把大刀,不僅吃「昆蟲和一些節肢動物」,有時還吃「小蜥蜴」,是「蟲蟲大王」。
書中對螳螂的生老病死、生活習性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描摹和記錄。記者看到,在他的畫冊中,不僅有對螳螂的介紹,一些關於昆蟲的腦筋急轉彎也收錄其中,這些簡筆畫雖然儉拙,卻充滿了孩子的純真。這本畫冊能讓讀者了解這些有趣的小東西,包括它們的生長過程、行為特徵和雌雄種類等。
除了螳螂,梁鈺莘還計劃飼養螞蟻、蝴蝶、蜈蚣、瓢蟲等昆蟲,並一點一滴地記錄這些昆蟲的生活,最終和法布爾一樣,完成一部屬於自己的《昆蟲記》,這些計劃都被寫進了螳螂畫冊的目錄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