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7歲男孩痴迷研究螳螂 正在撰寫昆蟲畫冊

2020-12-02 萬家熱線

7歲的梁鈺莘痴迷研究螳螂

聒噪的夏蟬、勤勞的小螞蟻、揮舞著「大刀」的螳螂……7歲的梁鈺莘,從5歲開始迷戀上了昆蟲,就一直沉醉於探索昆蟲世界。「養螳螂」、「寫螳螂記」、「拍攝螳螂大戰」……對昆蟲和大自然的熱愛,讓他儼然成了一位小昆蟲學家。

意外驚喜,老師送我「大刀螳螂」

梁鈺莘就讀於合肥師範附小,5歲開始接觸螳螂的他從此就對昆蟲的世界陷入了痴迷。別看他年紀小,他可是個十足的「小法布爾」(法布爾為著名著作《昆蟲記》的作者),對螳螂的各種習性都頗有研究。「這隻螳螂的肚子有六節」、「八隻足的肯定不是昆蟲」……梁鈺莘能跟你侃一小時。

「5歲的時候,我們學校的辦公室主任給了他一隻活的大刀螳螂,兒子樂壞了。」身為小學老師的梁媽媽告訴記者,這是梁鈺莘第一次接觸活螳螂並開始飼養,從此便打開了他的昆蟲世界。

「去年他養的螳螂成功孵化出100多隻小螳螂,嚇得我以為家裡鬧蟲災。」梁媽媽說,為了養活這些小螳螂,他們一家人都去菜地裡幫忙捉蚜蟲來餵小螳螂寶寶。雖然最後小螳螂們無一存活,但卻讓梁鈺莘對螳螂的孵化過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為養螳螂,家中建立「生態溫室」

梁媽媽告訴記者,梁鈺莘除了每周末和外公去戶外捉一些昆蟲外,還從網上買昆蟲。

剛開始,梁鈺莘把螳螂放在保鮮盒裡養,但天性好動的螳螂生活在小盒子裡並不活躍,盒子裡的活動範圍很有限,觀察也不方便。為了模擬真實的自然環境,梁鈺莘和外公一起,特地為螳螂建立了一個模擬生態環境的「生態溫室」。

「生態溫室」由一盆植物盆栽改造而成。下部是一個鐵盆,盆裡培上土,種上一株約50cm高的盆栽,盆的上部用金屬焊接出一個高約45cm,直徑約30cm,的圓柱形支架,再用窗紗的邊角料縫製成圓筒形,套在支架上。「生態溫室」的頂部可以打開,以便方便觀察。

有一次,兩隻雌性螳螂在溫室內打架,梁鈺莘和外公在觀察的同時,用DV把螳螂打鬥的場景拍了下來,他還給短片配了一段音。

正在撰寫自己的《昆蟲記》

每天回家,梁鈺莘書包一丟就直奔他的螳螂而去,餵食、做記錄成了放學後的第一項作業。

通過對螳螂的飼養和觀察,梁鈺莘還專門寫了一本介紹螳螂的構造、習性以及卵的孵化過程、蛻皮過程的畫本,記錄了他養昆蟲的一點一滴。

在作者的畫筆下,螳螂是個兇猛的動物,揮舞著兩把大刀,不僅吃「昆蟲和一些節肢動物」,有時還吃「小蜥蜴」,是「蟲蟲大王」。

書中對螳螂的生老病死、生活習性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描摹和記錄。記者看到,在他的畫冊中,不僅有對螳螂的介紹,一些關於昆蟲的腦筋急轉彎也收錄其中,這些簡筆畫雖然儉拙,卻充滿了孩子的純真。這本畫冊能讓讀者了解這些有趣的小東西,包括它們的生長過程、行為特徵和雌雄種類等。

除了螳螂,梁鈺莘還計劃飼養螞蟻、蝴蝶、蜈蚣、瓢蟲等昆蟲,並一點一滴地記錄這些昆蟲的生活,最終和法布爾一樣,完成一部屬於自己的《昆蟲記》,這些計劃都被寫進了螳螂畫冊的目錄裡。

相關焦點

  • 7歲男孩痴迷研究螳螂 專門撰寫昆蟲畫冊(圖)
    實習生 李睿 晨報記者 卓旻 攝聒噪的夏蟬、勤勞的小螞蟻、揮舞著「大刀」的螳螂……7歲的梁鈺莘,從5歲開始迷戀上了昆蟲,就一直沉醉於探索昆蟲世界。「養螳螂」、「寫螳螂記」、「拍攝螳螂大戰」……對昆蟲和大自然的熱愛,讓他儼然成了一位小昆蟲學家。
  • 15歲初中生迷上為昆蟲拍寫真 家中養800隻昆蟲
    15歲初中生迷上為昆蟲拍寫真呂澤逸在研究昆蟲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宋嶠 攝呂澤逸的昆蟲攝影作品 斑獵蝽優蟋螽相比其它軟萌的小動物,女孩子們看到螳螂、飛蛾,或許渾身起雞皮疙瘩、大叫著跑開。但如果你看到男孩呂澤逸拍的照片,說不定會立刻愛上這些小生靈。15歲的「昆蟲男孩」呂澤逸,痴迷昆蟲,熱愛大自然。從10歲到現在,他在家中養了近200個品種、800隻昆蟲,為它們拍攝了百餘張寫真。你很難想像,這些高水準的照片竟出自一個15歲孩子之手。
  • 15歲初中生迷上為昆蟲拍寫真
    但如果你看到男孩呂澤逸拍的照片,說不定會立刻愛上這些小生靈。15歲的「昆蟲男孩」呂澤逸,痴迷昆蟲,熱愛大自然。從10歲到現在,他在家中養了近200個品種、800隻昆蟲,為它們拍攝了百餘張寫真。你很難想像,這些高水準的照片竟出自一個15歲孩子之手。
  • 小學生痴迷昆蟲 322篇博客記錄「昆蟲世界」
    《小雞千裡逃生記》節選詹志鴻著   他從學步起就迷上了昆蟲,2歲開始把蟲子帶回家做朋友,養過的各類昆蟲有上百隻;他6歲起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並根據自己養蟲的經驗提出質疑;他在網絡上開博客記錄昆蟲成長點滴,一年時間上傳了322篇「昆蟲博文」;他把昆蟲「帶進」童話世界,5本原創小說字數已達30萬字正在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讀六年級的詹志鴻被同學們稱為「小達爾文」。
  • 初中生迷上為昆蟲拍寫真 房間改成工作室養近200個品種
    呂澤逸在研究昆蟲。但如果你看到男孩呂澤逸拍的照片,說不定會立刻愛上這些小生靈。15歲的「昆蟲男孩」呂澤逸,痴迷昆蟲,熱愛大自然。從10歲到現在,他在家中養了近200個品種、800隻昆蟲,為它們拍攝了百餘張寫真。你很難想像,這些高水準的照片竟出自一個15歲孩子之手。
  • 6歲男孩養螳螂做寵物 螳螂死後他用心辦了葬禮
    養了螳螂後6歲的堆堆變了金華小男孩堆堆的愛好有些特別,從小就喜歡昆蟲。第一次接觸到螳螂是他有次在抓蚱蜢時逮到了一隻土螳螂,把它倆關到一起後,堆堆發現原來螳螂是吃蚱蜢的。大概是因為覺得自己發現了一條食物鏈,堆堆很興奮,自此以後就對螳螂產生了興趣。然後就讓媽媽買了這隻「螳大」來飼養。飼養一隻寵物螳螂,可不簡單。「螳螂要吃活物,蚱蜢什麼的,而且蚱蜢體型必須是螳螂自身的一半。」堆媽介紹起來,於是,她每隔兩天,帶著兒子去浙師大花壇抓蚱蜢,「我和他約定好,要養寵物,他必須自己照顧。」
  • 昆蟲皇后:蘭花螳螂
    蘭花螳螂是一種昆蟲,它的美,超出了人的想像力,恐怕連造物主自己也未層想像到蘭花螳螂的優雅芳容。有幸遇到蘭花螳螂,親自觀賞這種優雅的精靈的人必定是幸福的,無福相遇而可以坐在電腦前閱讀此文,觀賞圖片者無疑也是十分幸運的。據有限的資料記載,蘭花螳螂主要生長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的熱帶雨林中,因外貌酷似蘭花,因而得名蘭花螳螂。
  • 名字曾被用來命名昆蟲的男孩又發現了新物種
    正是這個痴迷昆蟲17歲的少年,在東白山上率先發現了這個新物種。但這種喜悅,對趙鐵雄來說並不是第一次。早在4年多前,他就發現過另一個新物種,這種昆蟲後來直接被命名為「趙鐵雄隆線隱翅蟲」。他的書房裡沒有課本卻擺了1000多隻昆蟲標本白色T恤,暗色短褲,一雙運動鞋,戴著黑框眼鏡,看起來內斂安靜,坐在班級最後一排,這個身高一米八五的男孩就是趙鐵雄。
  • 微距鏡頭下巨型盾螳螂表演功夫(組圖)(1)
    ,展現奇妙的昆蟲身體細節。在微距鏡頭下,平時毫不起眼的昆蟲好似外星怪物,變得非常恐怖。  一隻馬來西亞巨型盾螳螂,好似在跳舞,又好像在表演功夫。  一隻長著「龍頭」的怪異昆蟲,學名「eumegalodon」。希瓦諾維茨用了多年時間搜捕、餵養和拍攝祈禱螳螂以及其他令人驚異的昆蟲。
  • 華師大昆蟲學博士為螳螂辦個展
    由生物博物館主辦、生命科學學院昆蟲學何祝清博士策劃的微型昆蟲生態展之螳螂展正在實驗樓展出。不少校內外師生以及周邊市民聞訊而來,共同秋聽蟲吟觀蟲態。「我嘗試過帶領學生們到田間採集標本,但可以捕捉的昆蟲太少,難度很大。」舉辦昆蟲展的念頭便從何祝清的心裡冒出來。因為要研究昆蟲分類,何祝清每年要去野外進行兩次大採集。在海南、雲南這樣生態環境優越之處,昆蟲種類繁多,但是,學生不一定都有時間和條件去這些地方實習。在決定要辦螳螂展之後,何祝清在今年暑假專門去了海南、廣東、福建、浙江四個地方收集螳螂。
  • 螳螂,昆蟲界「快刀手」
    勇猛的螳螂,藉助天時地利的環境,運用自己高超的「輕身功夫」和嫻熟的「刀法」,捕捉著蠅、蚊、蝗、螽斯若蟲等害蟲,它的動作極其敏捷,據說,它捕食時所用時間僅有0.01秒,所以,是個名副其實的昆蟲界「快刀手」。
  • 神奇美麗的昆蟲螳螂
    螳螂是大家都很熟悉最為常見的昆蟲,再普通不過了。但是在世界上還有很多長相奇特的螳螂種類。這些優美的螳螂看起來異常冷豔,甚至令人毛骨悚然。此外,它更是一種危險的捕食者,吃其他昆蟲和節肢動物。螳螂是優秀的偽裝大師,它們還具有出色的視力和前肢的不尋常結構。
  • 螳螂——貪食的昆蟲,卻能吃很多食物
    螳螂——奇怪的就是這貪食的昆蟲,能吃這麼多的食物。掘地的黃蜂常常受到它的騷擾。它常在黃蜂地穴的附近,等待一箭雙鵰的好機會,即黃蜂和它所帶回來的俘虜,有時好久也等不到,因為黃蜂已疑慮面有成備,但是最終還是提到一個不小心的。
  • 悠長假期蘭花螳螂介紹 蘭花螳螂昆蟲圖鑑
    悠長假期遊戲中的蘭花螳螂的品質如何呢?蘭花螳螂又能賣多少的價格呢?相信很多玩家對於蘭花螳螂的具體情況還不是特別了解。今天小編就帶來了蘭花螳螂的介紹和昆蟲圖鑑,快來看看吧。
  • 清代蔣溥的昆蟲繪畫:《秋叢佳趣圖》冊賞析
    在這樣一個昆蟲學專業的公眾號裡寫一篇古代繪畫的文章顯得格格不入,不過作為一位喜愛昆蟲的業餘人士,我一直在努力將自己研究的中國古代書畫和昆蟲的世界聯繫在一起,希望可以將古人描繪的昆蟲圖像呈現給大家,為今天的人們提供一些古人觀察昆蟲的歷史線索。
  • 異形昆蟲——螳螂來了!有 7 種寵物螳螂等著你哦~ | 肆養雙11活動
    澳洲寬腹性格也非常兇猛,一般的昆蟲甚至小型兩爬類都不是其對手。其青綠的體色也非常引人注目,是我本人特別喜愛的螳螂之一。  >  菱背枯葉螳螂來自東南亞的另一種枯葉螳螂,由於成體後背部葉片呈菱形而得名。
  • 螳螂為什麼被稱為肉食昆蟲之王?
    眾所周知,螳螂是自然界中為數不多的肉食性昆蟲,作為天生的刀客,自然界中最優秀的殺手,常見且熟悉的兇猛的獵食者,螳螂一直備受人們追捧、讚譽。古希臘人將螳螂視為先知,又因螳螂前臂舉起的樣子像祈禱的少女,遂將其又稱為禱告蟲。
  • 7歲男孩耳朵發癢難耐 罪魁禍首竟是一隻「西瓜蟲」
    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接了一例7歲男孩耳朵裡邊進入異物的病例。 夏天蚊蟲活躍,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如果一不小心,這些小東西就可能會闖進你的耳朵裡。最近,西安市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接了一例7歲男孩耳朵裡邊進入異物的病例。7月5號上午,記者在西安市兒童醫院見到了接診這名男孩的趙醫生,她告訴記者,據孩子母親反映,他們晚上準備睡覺時,孩子一直哭鬧不止,不停地說耳朵裡癢,說裡面有東西,用手電筒往裡一照,發現孩子的耳朵裡竟然有一團會動的黑色東西,於是立馬將孩子送到了醫院。
  • 動物界的「詭計多端」:蘭花螳螂偽裝誘惑昆蟲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馬丁·豪(Martin How)博士一直在研究頂級掠食者——如獵豹、獅子——如何觀察獵物。他說:「我對動物視覺進行了好幾年的研究,並開始對斑馬條紋如何影響其主要掠食者的視覺系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希望了解斑馬條紋是否是通過「車輪錯覺」來迷惑掠食者的。
  • 三年級優秀《昆蟲備忘錄》賞析:蜜蜂、蝴蝶、螳螂、蜻蜓……
    相信三年級的學生學習了課文《昆蟲備忘錄》之後,都對大自然的昆蟲充滿了好奇感。他們天真的腦袋裡也許都在思考,為什麼每一個小小的昆蟲身上都有講不完的科普故事,為什麼它們身上總有許多奇妙有趣的現象?昆蟲備忘錄:螳螂2.昆蟲備忘錄:螳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