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了螳螂後
6歲的堆堆變了
金華小男孩堆堆的愛好有些特別,從小就喜歡昆蟲。
第一次接觸到螳螂是他有次在抓蚱蜢時逮到了一隻土螳螂,把它倆關到一起後,堆堆發現原來螳螂是吃蚱蜢的。
大概是因為覺得自己發現了一條食物鏈,堆堆很興奮,自此以後就對螳螂產生了興趣。然後就讓媽媽買了這隻「螳大」來飼養。
飼養一隻寵物螳螂,可不簡單。
「螳螂要吃活物,蚱蜢什麼的,而且蚱蜢體型必須是螳螂自身的一半。」堆媽介紹起來,於是,她每隔兩天,帶著兒子去浙師大花壇抓蚱蜢,「我和他約定好,要養寵物,他必須自己照顧。」
這兩個月,每隔兩天上午9點,堆堆就得在草叢裡抓蚱蜢,「最熱的那幾天,我都想放棄了,可是他熱情度還挺高,出著一身汗,趴在草叢裡給螳大找食物。」
自開始照顧螳大飲食起居,堆媽發現,平時在餐桌自顧自吃飯夾菜的堆堆,有幾次無意識地就夾了菜往她碗裡放,「挺高興,再熱也心甘情願陪他去抓蚱蜢了。」
「飼養寵物螳螂,也沒地方取經,我只好從網上買了一本關於寵物螳螂的書。」
堆堆每天晚上就纏著堆媽讀這本書,問各種各樣的問題,「螳大為什麼要蛻皮啊,螳大喜歡吃什麼啊等等。」
螳大仙逝
堆堆給它辦了個正式的葬禮
堆堆對螳大越來越上心,可是前幾天突然出了個意外。
螳大一不小心從高處跌了下去,足部受傷,沒有辦法完成蛻皮,就這麼去了。
堆堆有多難過,可想而知。他對媽媽說,要給螳大舉辦個葬禮。
「我家螳大羽化途中,不幸從高空墜落,導致大刀扭折蛻皮失敗,無法捕食,於昨日仙逝。明日安葬。泣告。」
8月19日晚上,「堆媽」在朋友圈發了這麼一段話,還配了螳大的照片。
第二天日下午,葬禮如期舉行,堆堆親自在小區選了一處他認為風水最好的大樹下,為螳大挖了坑,埋葬完畢後,還在墳墓上種上了一顆草。
埋葬了螳大,堆堆一直悶悶不樂,回到家,他就突然提到了這個關於死亡的話題,堆媽愣了一下。
關於這個話題挺沉重,堆媽很糾結,一方面覺得很難和堆堆解釋,另一方面,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她又試圖用很多方法,讓他明白什麼叫生老病死。
「以前,他不懂什麼叫生老病死。」堆媽說,「他常問我,媽媽會死掉嗎?堆堆會死嗎?死是什麼?」
從昨天螳大的去世到今天的葬禮,堆堆好像忽然明白了些什麼。
「我們倆聊了一會兒天,我告訴他,螳大不小心生病,然後去世,我們就埋了他,還給他辦了葬禮,他在我們的祝福中離開這個世界。」
看著兒子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堆媽也不想多解釋,「他自己有求知慾望是好事,至少在成長道路上,他看待生離死別會更加客觀一點。」
另一方面,堆媽也覺得很欣慰,「畢竟,飼養螳大的這幾個月,讓他學會了照顧別人、主動汲取知識。」
堆媽說,接下來打算再給堆堆從網上買一隻新的寵物螳螂,"讓他繼續進步進步」。
照顧小動物成長
會讓孩子有成就感
對於堆堆和螳大的事,東苑小學一名資深科學老師也表示,孩子養小動物能夠增加對生命的理解,和對大自然的尊重。「為了更好的觀察小動物,孩子會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讓小動物安靜下來。在小動物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會非常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