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 Mantis

2021-02-22 動物世界

螳螂(學名:Mantodea),是一種中大型肉食性昆蟲。因前肢發達有力呈鐮刀狀,又稱刀螂,是昆蟲綱螳螂目昆蟲的通稱,包括15個科,約430屬,目前世界上有超過2400種螳螂。大部分棲息於世界上溫帶和熱帶地區。


螳螂頭部呈三角形,可自由轉動

複眼突出,單眼通常有3個

觸角比較長、呈絲狀,由多個節構成




體型修長,通常是扁平。前胸長,可自由轉動,有時往兩側擴展。呈鐮刀形的前肢長而有力,以及有非常鋒利尖刺;在捕食時能牢牢抓住獵物。翅膀4翼,覆蓋在腹部,某些種類的翅膀變小或退化,特別是雌蟲。翅脈複雜,前翅通常稍短於後翅,較粗厚。

強而有力的口器,能輕易咬破及咀嚼獵物。有強力消化系統,肉食性昆蟲之中少數能把獵物完全吞食消化(包括昆蟲堅固的外骨骼)的昆蟲。螳螂是很挑剔的肉食性昆蟲,只捕食活生生的獵物,不吃已死亡的昆蟲。


螳螂通常以捕捉其他種類昆蟲為食,但也有報導敘述螳螂也吃小型脊椎動物,例如: 蜥蜴、老鼠、蛇、蛙、小型淡水魚或蜂鳥之類的小型鳥類。


大部分種類的螳螂行動較為緩慢,不能像部分昆蟲快速行動,但它擁有很好的保護色,而且有著出色的擬物形態,能夠模仿葉子晃動的姿態走路,並慢慢地接近獵物。一旦與獵物到達可出擊的範圍,螳螂卻可以極度快速的速度出擊。一般情況下,螳螂都是以伏擊的方式捕捉獵物。

個別品種的螳螂,如蘭花螳螂,由於外形與體色跟蘭花相似,因此它們通常都躲在蘭花中伏擊獵物,也因此,它們的獵物中也以蝴蝶及蜜蜂等吸花粉的昆蟲居多。


很多園丁十分喜歡螳螂這種昆蟲,認為它們可以消滅大部分有害的昆蟲,在不使用農藥的情況下可以有效的控制病蟲害。事實上螳螂不具備生物害蟲防治的關鍵屬性。它並不是某種害蟲的天敵,只是一種普通的肉食性昆蟲,以捕食動物為生,包括有害的,也包括有益的,所以螳螂在生物害蟲防治上的作用幾乎忽略不計。


除了捕食其他小生物,螳螂亦有同類相食的自然習性。這個習性引致在螳螂交配後,部分雄性的螳螂會被雌性螳螂吃掉;也有觀察顯示雄性螳螂有機會在交配中途被雌性螳螂吃掉上半身,而下半身可以維持交配一段長時間的狀態。


有估計雄螳螂其實可以在交配後逃走,可是雌螳螂在交配後必須要吃掉雄螳螂,才可以確保雌性螳螂有足夠養份產下卵鞘。




回複數字查看相應的動物

「3」搜索動物
「5」虎「6」豹「7」猴「8」鯨「9」海豚「10」企鵝「11」海馬「12」大象「13」熊「14」獅子「15」狼「16」鱷魚「17」兔「18」長頸鹿「19」猩猩「20」野牛「21」鸚鵡「22」斑馬「23」松鼠「24」貓「25」狐狸「26」犀鳥「27」鷺「28」伯勞「29」翠鳥「30」蠑螈「31」蛙「32」眼鏡蛇「33」變色龍「34」羚羊「35」鹿「36」珊瑚「37」狐獴「38」山羊「39」貂「40」犰狳「41」視頻「42」犀牛「43」鯊魚「44」鸚嘴魚「45」鱘魚「46」犬「47」蟹「48」水母「49」海龜「50」鷹「51」隼「52」海雕「53」兀鷲「54」蜥蜴「55」河馬

討論動物知識,請加入動物世界QQ群

群號:211689174

訪問動物世界主站(www.iltaw.com)

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蘭花螳螂 Orchid mantis
    蘭花螳螂 是花螳螂屬的一種,居住在馬來西亞熱帶雨林和印度尼西亞。因型態似蘭花而得名,身體的顏色有粉紅色也有白色,能在蘭花等花上進行擬態以方便進行補食獵物,是世界上進化得最完美的生物。中文名:蘭花螳螂英文名:Orchid mantis學名:Hymenopus coronatus界: 動物界 Animalia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綱: 昆蟲綱 Insecta目: 螳螂目 Mantodea科: 花螳螂科 Hymenopodidae
  • 描寫文:蘭花螳螂 (Formal Description)
    Hymenopus coronatus, the orchid mantis, is a remarkable creature. Against any opponent but a careful entomologist with a cardboard box, the mantis is a lethal hunter and master of camouflage.
  • [BBC Earth: 功夫螳螂逃生記]-你猜中了開頭卻猜不到結尾
    Mantis(螳螂) will eat anything that moves.Including other mantis(螳螂).Time to leave.Whether an individual mantis(單個螳螂) survives(生還) or not,it's partly(在一定程度上) a matter of chance(看運氣好壞).
  • 【蝟鋒螗斧】螳螂之美
    《黑貓警長》在《黑貓警長》第四集中螳螂姑娘和螳螂小夥在一次與蝗蟲對戰中結識並一見鍾情因為這些螳螂體型大、分布地區多,生活區域重疊也就最多被人類觀察到的次數就更多,所以才會給人一種所有螳螂都會弒夫的錯覺。
  • 「開花」的螳螂
    蘭花螳螂螳螂在我們的印象中總是一身「綠衣」的帥氣形象。不過這個大家族的形態其實非常豐富,有形似枯萎葉片的枯葉螳螂,甚至還有如花般嬌豔的蘭花螳螂(Hymenopus coronatus)。而後者的顏值和擬態能力可謂螳螂界的擔當。
  • 加拿大發現1億年前新品種螳螂化石
    然而,由於這些昆蟲的化石記錄中有多處空白,再加上三個最原始的現代螳螂類群(缺爪螳科、偽螳科、金螳科)的解剖結構非常不同,因此很難更準確地揭示出螳螂的進化過程。加拿大的研究人員早前在魁北克省邊境一個廢棄鐵礦場,發現兩塊各藏有一隻昆蟲的化石。研究後證實該化石形成於1億年前白堊紀時期,化石中的昆蟲屬於史前新品種螳螂。
  • Science :研究發現螳螂蝦獨特辨色法
    螳螂蝦作為一種甲殼綱動物,似乎用一種截然不同的新方式察覺顏色。研究人員在近日的《科學》雜誌上報告,螳螂蝦的眼睛裡有12種不同類型的感受器,每一種感受器能接收不同的波長。而人類和蜜蜂眼睛裡僅有3種感受器,主要依靠大腦進行顏色分辨。為了開展該研究,研究人員對一種螳螂蝦進行了訓練。他們將食物和一種特定的有色光關聯,讓螳螂蝦熟悉該有色光的單一波長。
  • 視頻欣賞:用螳螂蝦的眼睛看海洋_1256
    在眾多海洋生物當中,螳螂蝦可能是最以獨特的視覺系統而聞名的。你可能聽說過,這些傢伙眼睛裡有16種不一樣的光感受器(而人類只有4種)。螳螂蝦能感知到很多人類看不出的東西,比如說紅外光和紫外光,而最神奇的是它們還能識別偏振光。螳螂蝦們能區分不同振動方向的線性偏振光以及圓偏振光。在其他一些海洋生物,例如墨魚、章魚、螃蟹、某些魚類當中也存在著一定程度感知偏振光的能力。
  • 10種螳螂已經進化成妖孽......
    螳螂亦稱刀螂(可不是那個唱歌的刀郎),在古希臘被視為先知,因螳螂前臂舉起的樣子像祈禱的少女,所以又稱禱告蟲。
  • 銅斑蛇的奴僕 試用MANTIS螳螂滑鼠墊
    新產品中文譯名為「螳螂」,是由Razer與著名的遊戲滑鼠墊生產商EVERGLIDE合作開發推出,按照表面材料的不同以及粗細結構分為兩種版本,細面名為SPEED(速度王),粗面名為CONTROL(操控王) 採用了時下流行的原桶包裝,也算是順應民意吧。不過這個圓桶的用料不是特別好,在運輸過程中如遇到擠壓很容易損壞,這對於追求完美的收藏愛好者來說並不是什麼好消息。
  • 你知道螳螂腿上有耳朵,狗搖尾巴不同方向代表不同心情嗎?
    The praying mantis has an ear between 螳螂的腿間有一隻耳朵。
  • 螳螂在交配完成後,為什麼母螳螂要把公螳螂吃掉?
    在小編小時候看動畫片《黑貓警長》的時候看到了一個令小編至今難忘的場景,那就是有一個情景是螳螂夫婦交配完之後,母螳螂就把公螳螂給吃掉了,這個事情在小編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螳螂在交配完之後,母螳螂要把公螳螂給吃掉呢?而今天的答案絕對令你大吃一驚!
  • 螳螂
    螳螂(《別錄》)【異名】不過、蟷蠰、薁洀貈、蛑(《爾雅》),蝕肬(《本經》),髦(《方言》),蚚父(《說文》),天馬(《呂氏春秋》高誘注),螗螂、石螂(《爾雅》郭填注),屹肬(《方言》郭璞解),拒斧、刀螂、蟷螂(《綱目》),斫父、斫郎(《說文解字注》)。【來源】為螳螂科昆蟲大刀螂、小刀螂等的全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