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學名:Mantodea),是一種中大型肉食性昆蟲。因前肢發達有力呈鐮刀狀,又稱刀螂,是昆蟲綱螳螂目昆蟲的通稱,包括15個科,約430屬,目前世界上有超過2400種螳螂。大部分棲息於世界上溫帶和熱帶地區。
螳螂頭部呈三角形,可自由轉動
複眼突出,單眼通常有3個
觸角比較長、呈絲狀,由多個節構成
體型修長,通常是扁平。前胸長,可自由轉動,有時往兩側擴展。呈鐮刀形的前肢長而有力,以及有非常鋒利尖刺;在捕食時能牢牢抓住獵物。翅膀4翼,覆蓋在腹部,某些種類的翅膀變小或退化,特別是雌蟲。翅脈複雜,前翅通常稍短於後翅,較粗厚。
強而有力的口器,能輕易咬破及咀嚼獵物。有強力消化系統,肉食性昆蟲之中少數能把獵物完全吞食消化(包括昆蟲堅固的外骨骼)的昆蟲。螳螂是很挑剔的肉食性昆蟲,只捕食活生生的獵物,不吃已死亡的昆蟲。
螳螂通常以捕捉其他種類昆蟲為食,但也有報導敘述螳螂也吃小型脊椎動物,例如: 蜥蜴、老鼠、蛇、蛙、小型淡水魚或蜂鳥之類的小型鳥類。
大部分種類的螳螂行動較為緩慢,不能像部分昆蟲快速行動,但它擁有很好的保護色,而且有著出色的擬物形態,能夠模仿葉子晃動的姿態走路,並慢慢地接近獵物。一旦與獵物到達可出擊的範圍,螳螂卻可以極度快速的速度出擊。一般情況下,螳螂都是以伏擊的方式捕捉獵物。
個別品種的螳螂,如蘭花螳螂,由於外形與體色跟蘭花相似,因此它們通常都躲在蘭花中伏擊獵物,也因此,它們的獵物中也以蝴蝶及蜜蜂等吸花粉的昆蟲居多。
很多園丁十分喜歡螳螂這種昆蟲,認為它們可以消滅大部分有害的昆蟲,在不使用農藥的情況下可以有效的控制病蟲害。事實上螳螂不具備生物害蟲防治的關鍵屬性。它並不是某種害蟲的天敵,只是一種普通的肉食性昆蟲,以捕食動物為生,包括有害的,也包括有益的,所以螳螂在生物害蟲防治上的作用幾乎忽略不計。
除了捕食其他小生物,螳螂亦有同類相食的自然習性。這個習性引致在螳螂交配後,部分雄性的螳螂會被雌性螳螂吃掉;也有觀察顯示雄性螳螂有機會在交配中途被雌性螳螂吃掉上半身,而下半身可以維持交配一段長時間的狀態。
有估計雄螳螂其實可以在交配後逃走,可是雌螳螂在交配後必須要吃掉雄螳螂,才可以確保雌性螳螂有足夠養份產下卵鞘。
回複數字查看相應的動物
「3」搜索動物討論動物知識,請加入動物世界QQ群
群號:211689174
訪問動物世界主站(www.iltaw.com)
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