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亦稱刀螂(可不是那個唱歌的刀郎),在古希臘被視為先知,因螳螂前臂舉起的樣子像祈禱的少女,所以又稱禱告蟲。除極地外,分布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世界已知2000種左右。
今天,來感受10種螳螂之擬態絕技。
蘭花螳螂
產於東南亞的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區,很多不同種類的蘭花都會生長著各種的蘭花螳螂。
它們有最完美的偽裝,而且能隨著花色的深淺調整自己身體的顏色。蘭花螳螂應該算是螳螂目中最漂亮搶眼的一種了。
它們的步肢演化出類似花瓣的構造和顏色,可以在蘭花中擬態而不會被獵物察覺,最適合螳螂守株待兔的掠食方式,也算是最高明的掠食者之一。
魔花螳螂
被人們稱為「螳螂之王」。外表美麗、體型獨特、數量稀少,是所有模擬花朵的螳螂種群中體型最大的一種。
它們善於利用其美麗的偽裝,耐心地等待獵物來臨,成功捕捉飛蟲為食。當它們張開翅膀、伸出前臂時,會看起來非常大——這其實只是為了嚇跑掠食者和比它本身大的獵物。外形如花朵般豔麗。身上有紅色、白色、藍色、紫色、黑色等保護色來威嚇敵人,保護自身。
刺花螳螂
產於非洲東部至南部諸國,因全身布滿棘刺而得名。它的習性與蘭花螳螂十分類似,都屬於晝行性的樹棲昆蟲,且個性溫順。
雌雄性的體型相差不像蘭花螳螂那麼懸殊,但是雄性也是明顯較雌性瘦小。
由於繁殖容易、生長速度比較快。它們的生命周期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
枯葉螳螂
外形酷似一片枯葉。頭三角形且活動自如,複眼大而明亮,觸角細長,有枯葉狀擴張的背板,頸可自由轉動。
體色棕色,有模仿枯葉的深色和淺色斑點。它的胸部恰似半片枯葉,一對翅膀收攏後,看上去就更像一片完整的枯葉。
腿也恰似殘葉葉柄,連"葉脈"和"葉經"都清晰可見。枯葉螳螂是大名鼎鼎的擬態獵手。
小提琴螳螂
分布於印度南部和斯裡蘭卡。
整體型態猶如小提琴而得名。小提琴螳螂是靜候捕獵的種類,需要提供紗網供其攀爬。小提琴螳螂喜愛捕食那些飛行的昆蟲,如各種蠅類,蛾子,還有蝴蝶。
基菱背螳
就是馬來西亞巨人盾螳,又稱馬來盾背螳或巨圓盾螳。身長10釐米左右,有著巨大的利爪和腦袋。
受危脅時,馬來西亞巨人盾螳螂會將自己變成一個「舞者」。在呈現出著名的祈禱姿勢時,準備向獵物起攻擊。
幽靈螳螂
它們長相詭異,而且身體輕飄飄的,像葉子般飄落!
很多人第一眼看上去都覺得它們是一片卷皺的枯葉! 原生地在馬達加斯加,當地溫度和溼度都很高。大多數幽靈螳的體色為枯黃色,枯褐色或是近似焦黑的顏色。
巨腿螳
也叫拳師螳螂,有著幾乎和體型不成比例的巨大雙刀捕捉足。
錐頭螳螂
也叫羽角錐頭螳、歐洲錐頭。
體黃褐色,纖細,前胸甚長,頭部具長錐頭突起,中,後足腿節近端部具板狀突。國內僅新疆準噶爾盆地有分布。
黃花螳
蘭花螳螂的近親。體色以黃色為主,外國人被稱為yellow orchid mantis ,也就是黃蘭花螳螂。
頭部中間有花苞狀,顧不算擬冠。弱蟲體色紅黃相間,成體通常為通體黃色。
分布東印尼、馬來西亞的高原地區。
相關閱讀
《拜見「螳螂之王」》
編譯自網絡素材
轉載請註明:來自微信公眾號ziranguancha
探索發現自然野趣與神奇之美,激發我們愛惜和保護之心
微信公號:ziranguancha
投稿聯繫微信:yequ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