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螳螂
螳螂在我們的印象中總是一身「綠衣」的帥氣形象。不過這個大家族的形態其實非常豐富,有形似枯萎葉片的枯葉螳螂,甚至還有如花般嬌豔的蘭花螳螂(Hymenopus coronatus)。而後者的顏值和擬態能力可謂螳螂界的擔當。
蘭花螳螂身體每一節的形態和顏色都在模仿花瓣——白裡透紅的色澤、隆起的肢體、腹部上類似花蕊的條紋,組合起來像極了一朵盛開的白粉色蘭花。不過,它們並非只生活在蘭花植株上,開著白色或粉色花朵的灌木叢和矮樹叢都在它們的選擇範圍內。蘭花螳螂主要棲息於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中,它們淡雅的粉紅、優美的體態正是模仿了在那裡生長著的花朵。通過偵測周圍環境不同的溼度、光線等條件,蘭花螳螂還會相應改變體色。它們甚至能模仿花朵在風中抖動的樣子,以達到更逼真的偽裝效果。
蘭花螳螂優美的形態可並不是為了讓我們覺得好看,激起無數少女心的粉嫩外表之下,其實暗藏殺機。一些昆蟲就中了這巧妙偽裝的計,錯把危險「殺手」當作可以採食的花朵,降落在其周圍甚至直接落入陷阱,蘭花螳螂便趁機突襲,將它們捕獲,美餐一頓。它們的主要捕食對象是各種飛蟲,尤其是以採蜜為生的蝴蝶和飛蛾。不過,有時它們也會吃素,比如叢林中的果實。
偽裝成花朵不僅能吸引獵物,還有助於蘭花螳螂在天敵面前矇混過關。雖然像多數螳螂一樣,它們會靜靜埋伏在植株上,用「大刀」般發達的前肢突襲捕獵,但其身後的翅膀也並不是擺設,能夠在它們需要的時候,比如被天敵識破時,快速逃離。因此,當你在花叢中看到一朵會飛的蘭花,那也許並不是風在「調皮」,而是蘭花螳螂出沒的身影。
蘭花螳螂的雌雄個體體型懸殊,一隻雌性蘭花螳螂可以長到大約6~7釐米長,但雄性卻一般只有不到它的一半長(2.5釐米左右)。可能因為體型小得多,雄性比雌性更早熟,生命也更短暫(約5-6個月),而雌性可以活到8個月。
蘭花螳螂也沿襲了螳螂家族的「傳統婚俗」,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後,如果不及時撤離,相對弱小的「新郎」有可能會被「新娘」吃掉。因此,為了有更大機率保住性命,雄螳螂最好是在雌螳螂忙著吃東西的時候接近它。之後,雌螳螂會將卵產在富含蛋白質的「育兒袋」中,這種結構被稱為「卵鞘」。在大約6周之後,就會從裡面孵出多達100隻蘭花螳螂寶寶。
剛出生的它們並不像一朵花,而是身體紅色,頭部和肢端黑色的特殊形態。在經歷第一次蛻皮之後,才會呈現出花苞般的鮮紅色,然後這鮮紅會逐漸變淺,宛如漸漸綻放的花朵,由深到淺,最後褪為白色,或變為紫紅色。當它們開始老去,原本靚麗的粉紅色會逐漸被黃褐色斑紋替代,仿佛真的像花兒一樣走向凋零。
參考文獻:
https://www.kidsdiscover.com/quick-reads/orchid-mantis-beautiful-deadly-master-disguise/
作者:Mirror
審稿:邢立達,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