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亦稱刀螂,無脊椎動物,屬肉食性昆蟲。除極地外,廣布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世界已知2000多種左右。中國已知約147種。
螳螂身體中型或較大,頭部倒三角形,複眼大而明亮,觸角細長;頸可自由轉動。體呈黃褐色、灰褐色或綠色。胸部具有翅2對、足3對;前胸細長,前足為1對粗大呈鐮刀狀的捕捉足,並在腿節和脛節上生有鉤狀刺,用以捕捉害蟲,故為益蟲。
螳螂身體為長形,多為綠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種類;頭呈三角形,能靈活轉動;複眼突出,單眼3個;咀嚼式口器,上顎強勁。前足捕捉足,中、後足適於步行,漸變態。卵產於卵鞘內,每1卵鞘有卵20~40個,排成2~4列。
螳螂是肉食性昆蟲,螳螂可捕食40餘種害蟲,如蠅、蚊、蝗、蛾蝶類及其幼蟲和裸露的蛹、蟋蟀等小型昆蟲,蟬、飛蝗、螽斯等大型昆蟲。可作為蚜蟲、大蜡螟、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黃粉蟲等害蟲的天敵,在田間和林區能消滅不少害蟲,因而是益蟲。
螳螂有保護色,有的並有擬態,與其所處環境相似,藉以捕食多種害蟲。而且動作靈敏,捕食時所用時間僅有0.01秒,只吃活蟲,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鉗食它的獵物。
受驚時,振翅沙沙作響,同時顯露鮮明的警戒色。常見於植叢中而非地面上,體形可像綠葉或褐色枯葉、細枝、地衣、鮮花或螞蟻,依靠擬態不但可躲過天敵,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獵物時不易被發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