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跟蜜豆聊到了章魚的擬態。然後我們就聊了一下關於擬態的生物。擬態是指一種生物模擬另一種生物或模擬環境中的其他物體從而獲得好處的現象叫擬態或稱生物學擬態。擬態包括三方:模仿者、被模仿者和受騙者。
擬態分為:貝茨氏擬態、米勒氏擬態、進攻性擬態、自家擬態(同生物間)、默滕斯氏擬態、韋斯曼氏擬態(主要是鳥類)、傳粉擬態(植物模擬動物)、種內擬態。
在眾多的擬態中,最讓人賞心悅目的當屬蘭花螳螂了,聽名字就知道,螳螂和蘭花之間有了關係。
如果你在野外玩或者觀賞植物時(當然這個野外可不是你家郊區,是很特殊的地方,只在雲南的西雙版納才有,國外的分布下邊會說),突然發現一朵粉白相間的白蘭花或者粉蘭花或者粉白蘭花,激動的你剛想上前拍照發個朋友圈時,發現這朵「白蘭花」竟然會動,還會飛,那恭喜你哦,你遇到了多數人很難遇到的蘭花螳螂——一種特別漂亮的擬態螳螂。
蘭花螳螂具有的擬態是進攻性擬態,這種擬態是指一個物種來模仿另一個物種以便於捕食獵物。捕食者一般模仿成為獵物的食物或者伴侶,比如琵琶魚,流星錘蜘蛛等。我們今天先說蘭花螳螂。
蘭花螳螂跟我們經常見到的中華大刀螳不同(就是全身翠綠翠綠舉著兩把大刀的傢伙),屬於螳螂目的花螳科,和中華大刀螳的體型不同,成年的雌性蘭花螳螂體長為5-7cm左右,而雄性只有2-3cm。蘭花螳螂能完美模仿蘭花的顏色,它們可以根據自身所處的花瓣的顏色來對自己的顏色進行修正,就算是同一批卵裡誕生的蘭花螳螂,在不同的顏色的花上其擬態色也是不同的。除了顏色,其腹部還會出現模仿花蕊的褐色線條。
更為神奇的是,在野外蘭花螳螂的壽命一般為半年,這也恰好是一些蘭花開放的花期,為了更好地模仿蘭花從盛開到枯萎的過程。蘭花螳螂每次蛻皮後,其顏色和花紋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最終肢體末端會出現黑褐色的顏色來模仿半枯萎的蘭花。多麼神奇的存在,感覺這蘭花螳螂就是一朵動物蘭花一樣。並且蘭花螳螂除了模仿蘭花外,其他的花也可以進行模仿,其顏色依然十分相近。
除了顏色外,蘭花螳螂也會在外形上做出改變,它的步肢會形成像花瓣狀的凸起,來更好地模仿蘭花。當它在蘭花上進行捕食時,它會將步肢攤開,腹部翹起,完美的模仿一朵盛開的蘭花。
別看蘭花螳螂如此漂亮特別就覺得它溫柔無比,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它可是吃肉的哦,它以果蠅、食蚜蠅及一些授粉的昆蟲為食,所以還是相當彪悍的,想像一下,這些昆蟲們死在了美麗的花朵一般的蘭花螳螂刀下,估計也沒什麼恐懼和遺憾而是幸福的死去的。野外的蘭花螳螂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在中國雲南的西雙版納也有分布。
蜜豆說他好喜歡蘭花螳螂的樣子,好希望有一隻當寵物(其實我也喜歡,相當喜歡)。目前蘭花螳螂已經可以進行人工繁殖了,可能有一天我們可以把它當寵物來養,但是食物來源是個問題,光吃飼料養出來的寵物就失去了野外生物的靈魂,每當我們想起來美麗的蘭花螳螂的時候,也不能每次都去西雙版納,那就打開手機搜一搜圖片過過眼癮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