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區生物實驗樓人流湧動。由生物博物館主辦、生命科學學院昆蟲學何祝清博士策劃的微型昆蟲生態展之螳螂展正在實驗樓展出。不少校內外師生以及周邊市民聞訊而來,共同秋聽蟲吟觀蟲態。
青年報實習生 盛雨婷 記者 劉昕璐
初衷
讓「昆蟲學」從課本走向田間
作為華東師大生物系《普通昆蟲學》的一名「80後」青年教師,何祝清一直有一個困擾:《普通昆蟲學》作為一門必修課,旨在讓學生全面了解昆蟲的細微構造、生活習性,而書中大多是黑白圖片,不但難以對昆蟲有直觀具體的印象,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只是寥寥。「我嘗試過帶領學生們到田間採集標本,但可以捕捉的昆蟲太少,難度很大。」舉辦昆蟲展的念頭便從何祝清的心裡冒出來。
因為要研究昆蟲分類,何祝清每年要去野外進行兩次大採集。在海南、雲南這樣生態環境優越之處,昆蟲種類繁多,但是,學生不一定都有時間和條件去這些地方實習。在決定要辦螳螂展之後,何祝清在今年暑假專門去了海南、廣東、福建、浙江四個地方收集螳螂。
為了做到種類儘可能多樣,他還向國內外的朋友借來他們的螳螂「寵物」。「螳螂的壽命一般只有三個月,我準備借一個月再還給他們。如果展覽因為受歡迎而延長展期,恐怕就『沒命』還了。」何祝清開玩笑地說道。
經各方「網羅」,本次展覽共展出十餘件展品,包括螳螂目螳螂科斧螳屬的勇斧螳、螳螂目花螳科弧紋螳屬的弧紋螳、螳螂目螳螂科靜螳屬的棕靜螳等。
「開展第一天,我的學生們都很積極地跑過來看,那神情是在課堂上對著書本時見不到的。中秋和國慶放假期間,看展的人也不少,我們每天都安排了學生值班,一方面保護這些螳螂,另一方面也可以給看展的人做介紹。」
內涵
發掘螳螂身上蘊含的傳統文化
昆蟲種類繁多,為何要為螳螂辦「個展」? 何祝清表示,除了因為螳螂是比較安靜的昆蟲,較好觀察生物學現象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螳螂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甚多,仔細探究極為有趣和富有內涵。
著名的中國傳統武術流派之一「螳螂拳」,就是明末清初年間王朗祖師察螳螂捕蟬之動靜,取其神態,賦其陰陽,剛柔虛實之理,施以上下、左右、前後、進退之法,演古傳十八家手法於一體而創的。當何祝清從飼養盒中挑出幾隻蟬餵給螳螂吃的時候,只見其捕食時「快速勇猛、斬釘截鐵、勇往直前的氣勢」,這便是螳螂拳模仿之要義了。
「在生態鏈中,螳螂處於較高級的位置,因而它們屬於『守株待兔』型,一動不動地等著獵物自投羅網。」何祝清一邊把一隻螳螂放在自己的手上展示一邊說:「一般昆蟲都是有六條腿的,但螳螂你只能看到它四條腿,它的兩條前肢特化為捕食足,好像人的手一樣,專門用來捕捉獵物。」
「成語『螳臂當車』說的也是螳螂的這兩條捕食足。雖然這個成語是形容不自量力,但對螳螂來說,兩條捕食足夠把比它更肥大的蟬給制住,吃進肚裡了。」何祝清說道。
在動畫片《黑貓警長》中,有一集劇情是螳螂新郎被螳螂新娘吃掉了,這個恐怖情節成為了「80後」一代人童年的共同記憶。「所以,我們在培養蟋蟀、竹節蟲等別的昆蟲時,可以很多隻放在一起,不管雌雄,但是飼養螳螂就得一隻一瓶。」何祝清補充道。
驚喜
對兒童的自然教育越發受重視
讓何祝清驚喜和欣慰的是,有很多父母在此次國慶假期專門帶著孩子一起來看展,其中不少孩子就是十足的「昆蟲迷」。何祝清覺得,這是很好的現象,說明了自然教育正日益被重視。他也希望更多的家長能夠帶孩子走進自然。不過,對於現在的家長對孩子在對待昆蟲的引導、教育問題,他有自己的看法。
「我在日本讀博士時,發現日本大多數孩子都能叫得出周圍昆蟲的名字,家長給孩子從小灌輸的思想就是與自然親密相處。而中國有很多家長從小就告訴孩子昆蟲身上有細菌、會咬人、不要碰,讓孩子內心裡抗拒這些可愛的昆蟲,這其實是錯誤的引導。」何祝清特別希望大家能明白,在無脊椎動物中,除了一些眾所周知的衛生害蟲如蒼蠅、蚊子或者有蜇針的蜂類,別的昆蟲鮮有會對人造成傷害的。「像小貓小狗這些脊椎動物,與人還真的會有一些共通病,而昆蟲與人類的親緣關係太遠了,所以無需擔心。」
何祝清還提到,自然教育是時下熱門的話題,如果有機會,建議家長們帶著孩子去一些自然保護區看看,至少讓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對「什麼是一個好的生態環境」有一個概念。在他看來,如果引導正確,應該沒有哪個孩子會不喜歡花草樹木、鳥獸蟲魚。
心願
兒子名字寄託對環境的責任感
與昆蟲的緣分,不只是讀書和科研。昆蟲在何祝清心裡,昆蟲不只是研究對象,更是牽線搭橋的媒人,也寄託了他對生態環境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
何祝清笑還在讀研究生的時候,一次在天目山野外考察,一位專攻植物分類的師妹拿著一條竹節蟲跑去問他:「這是什麼蟲子?」後來,這位師妹成為了他的妻子。因昆蟲結緣的這對夫妻給他們的兒子取的名字中帶一個「蚌」字。「拆開來看是『蟲』字加『豐』字,不是說希望子承父業,而是蟲子多意味植被多,也就說明生態環境好。給兒子取這個名字,算是一種祈願吧,希望未來生態環境可以改善。」
作為生物學研究者,何祝清說,判斷一個地區生態環境好壞的最簡單辦法就是觀察該地蟲子的種類,因為只有植多種多樣的地方,蟲子才會多種多樣,鳥類、兩爬、獸類等其他脊椎動物也才能擁有足夠的食物。
何祝清透露,今年冬天,他將舉辦更為大型的昆蟲展,展地就在市中心,到時候也希望更多的人有機會去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