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師大昆蟲學博士為螳螂辦個展

2020-11-22 騰訊網

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區生物實驗樓人流湧動。由生物博物館主辦、生命科學學院昆蟲學何祝清博士策劃的微型昆蟲生態展之螳螂展正在實驗樓展出。不少校內外師生以及周邊市民聞訊而來,共同秋聽蟲吟觀蟲態。

青年報實習生 盛雨婷 記者 劉昕璐

初衷

讓「昆蟲學」從課本走向田間

作為華東師大生物系《普通昆蟲學》的一名「80後」青年教師,何祝清一直有一個困擾:《普通昆蟲學》作為一門必修課,旨在讓學生全面了解昆蟲的細微構造、生活習性,而書中大多是黑白圖片,不但難以對昆蟲有直觀具體的印象,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只是寥寥。「我嘗試過帶領學生們到田間採集標本,但可以捕捉的昆蟲太少,難度很大。」舉辦昆蟲展的念頭便從何祝清的心裡冒出來。

因為要研究昆蟲分類,何祝清每年要去野外進行兩次大採集。在海南、雲南這樣生態環境優越之處,昆蟲種類繁多,但是,學生不一定都有時間和條件去這些地方實習。在決定要辦螳螂展之後,何祝清在今年暑假專門去了海南、廣東、福建、浙江四個地方收集螳螂。

為了做到種類儘可能多樣,他還向國內外的朋友借來他們的螳螂「寵物」。「螳螂的壽命一般只有三個月,我準備借一個月再還給他們。如果展覽因為受歡迎而延長展期,恐怕就『沒命』還了。」何祝清開玩笑地說道。

經各方「網羅」,本次展覽共展出十餘件展品,包括螳螂目螳螂科斧螳屬的勇斧螳、螳螂目花螳科弧紋螳屬的弧紋螳、螳螂目螳螂科靜螳屬的棕靜螳等。

「開展第一天,我的學生們都很積極地跑過來看,那神情是在課堂上對著書本時見不到的。中秋和國慶放假期間,看展的人也不少,我們每天都安排了學生值班,一方面保護這些螳螂,另一方面也可以給看展的人做介紹。」

內涵

發掘螳螂身上蘊含的傳統文化

昆蟲種類繁多,為何要為螳螂辦「個展」? 何祝清表示,除了因為螳螂是比較安靜的昆蟲,較好觀察生物學現象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螳螂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甚多,仔細探究極為有趣和富有內涵。

著名的中國傳統武術流派之一「螳螂拳」,就是明末清初年間王朗祖師察螳螂捕蟬之動靜,取其神態,賦其陰陽,剛柔虛實之理,施以上下、左右、前後、進退之法,演古傳十八家手法於一體而創的。當何祝清從飼養盒中挑出幾隻蟬餵給螳螂吃的時候,只見其捕食時「快速勇猛、斬釘截鐵、勇往直前的氣勢」,這便是螳螂拳模仿之要義了。

「在生態鏈中,螳螂處於較高級的位置,因而它們屬於『守株待兔』型,一動不動地等著獵物自投羅網。」何祝清一邊把一隻螳螂放在自己的手上展示一邊說:「一般昆蟲都是有六條腿的,但螳螂你只能看到它四條腿,它的兩條前肢特化為捕食足,好像人的手一樣,專門用來捕捉獵物。」

「成語『螳臂當車』說的也是螳螂的這兩條捕食足。雖然這個成語是形容不自量力,但對螳螂來說,兩條捕食足夠把比它更肥大的蟬給制住,吃進肚裡了。」何祝清說道。

在動畫片《黑貓警長》中,有一集劇情是螳螂新郎被螳螂新娘吃掉了,這個恐怖情節成為了「80後」一代人童年的共同記憶。「所以,我們在培養蟋蟀、竹節蟲等別的昆蟲時,可以很多隻放在一起,不管雌雄,但是飼養螳螂就得一隻一瓶。」何祝清補充道。

驚喜

對兒童的自然教育越發受重視

讓何祝清驚喜和欣慰的是,有很多父母在此次國慶假期專門帶著孩子一起來看展,其中不少孩子就是十足的「昆蟲迷」。何祝清覺得,這是很好的現象,說明了自然教育正日益被重視。他也希望更多的家長能夠帶孩子走進自然。不過,對於現在的家長對孩子在對待昆蟲的引導、教育問題,他有自己的看法。

「我在日本讀博士時,發現日本大多數孩子都能叫得出周圍昆蟲的名字,家長給孩子從小灌輸的思想就是與自然親密相處。而中國有很多家長從小就告訴孩子昆蟲身上有細菌、會咬人、不要碰,讓孩子內心裡抗拒這些可愛的昆蟲,這其實是錯誤的引導。」何祝清特別希望大家能明白,在無脊椎動物中,除了一些眾所周知的衛生害蟲如蒼蠅、蚊子或者有蜇針的蜂類,別的昆蟲鮮有會對人造成傷害的。「像小貓小狗這些脊椎動物,與人還真的會有一些共通病,而昆蟲與人類的親緣關係太遠了,所以無需擔心。」

何祝清還提到,自然教育是時下熱門的話題,如果有機會,建議家長們帶著孩子去一些自然保護區看看,至少讓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對「什麼是一個好的生態環境」有一個概念。在他看來,如果引導正確,應該沒有哪個孩子會不喜歡花草樹木、鳥獸蟲魚。

心願

兒子名字寄託對環境的責任感

與昆蟲的緣分,不只是讀書和科研。昆蟲在何祝清心裡,昆蟲不只是研究對象,更是牽線搭橋的媒人,也寄託了他對生態環境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

何祝清笑還在讀研究生的時候,一次在天目山野外考察,一位專攻植物分類的師妹拿著一條竹節蟲跑去問他:「這是什麼蟲子?」後來,這位師妹成為了他的妻子。因昆蟲結緣的這對夫妻給他們的兒子取的名字中帶一個「蚌」字。「拆開來看是『蟲』字加『豐』字,不是說希望子承父業,而是蟲子多意味植被多,也就說明生態環境好。給兒子取這個名字,算是一種祈願吧,希望未來生態環境可以改善。」

作為生物學研究者,何祝清說,判斷一個地區生態環境好壞的最簡單辦法就是觀察該地蟲子的種類,因為只有植多種多樣的地方,蟲子才會多種多樣,鳥類、兩爬、獸類等其他脊椎動物也才能擁有足夠的食物。

何祝清透露,今年冬天,他將舉辦更為大型的昆蟲展,展地就在市中心,到時候也希望更多的人有機會去觀看。

相關焦點

  • 昆蟲皇后:蘭花螳螂
    據《中國螳螂》一書記載,一位叫王天齊的科研人員於1994年在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採集到一枚雌性蘭花螳螂標本,並發文為新種。其實不然,後來經過比對研究發現在西雙版納發現的蘭花螳螂與馬來西亞的是同一個物種。王天齊的發現有錯誤,螳螂前足脛節上棘刺的數量在不同年齡個體間是有所變化的。正是因為蘭花螳螂的稀少,加之極其難以發現,才導致了這樣的錯誤。
  • 神奇美麗的昆蟲螳螂
    螳螂是大家都很熟悉最為常見的昆蟲,再普通不過了。但是在世界上還有很多長相奇特的螳螂種類。這些優美的螳螂看起來異常冷豔,甚至令人毛骨悚然。此外,它更是一種危險的捕食者,吃其他昆蟲和節肢動物。螳螂是優秀的偽裝大師,它們還具有出色的視力和前肢的不尋常結構。
  • 6歲男孩養螳螂做寵物 螳螂死後他用心辦了葬禮
    養了螳螂後6歲的堆堆變了金華小男孩堆堆的愛好有些特別,從小就喜歡昆蟲。第一次接觸到螳螂是他有次在抓蚱蜢時逮到了一隻土螳螂,把它倆關到一起後,堆堆發現原來螳螂是吃蚱蜢的。大概是因為覺得自己發現了一條食物鏈,堆堆很興奮,自此以後就對螳螂產生了興趣。然後就讓媽媽買了這隻「螳大」來飼養。飼養一隻寵物螳螂,可不簡單。「螳螂要吃活物,蚱蜢什麼的,而且蚱蜢體型必須是螳螂自身的一半。」堆媽介紹起來,於是,她每隔兩天,帶著兒子去浙師大花壇抓蚱蜢,「我和他約定好,要養寵物,他必須自己照顧。」
  • 悠長假期蘭花螳螂介紹 蘭花螳螂昆蟲圖鑑
    悠長假期遊戲中的蘭花螳螂的品質如何呢?蘭花螳螂又能賣多少的價格呢?相信很多玩家對於蘭花螳螂的具體情況還不是特別了解。今天小編就帶來了蘭花螳螂的介紹和昆蟲圖鑑,快來看看吧。
  • 合肥7歲男孩痴迷研究螳螂 正在撰寫昆蟲畫冊
    「養螳螂」、「寫螳螂記」、「拍攝螳螂大戰」……對昆蟲和大自然的熱愛,讓他儼然成了一位小昆蟲學家。意外驚喜,老師送我「大刀螳螂」梁鈺莘就讀於合肥師範附小,5歲開始接觸螳螂的他從此就對昆蟲的世界陷入了痴迷。別看他年紀小,他可是個十足的「小法布爾」(法布爾為著名著作《昆蟲記》的作者),對螳螂的各種習性都頗有研究。
  • 7歲男孩痴迷研究螳螂 專門撰寫昆蟲畫冊(圖)
    實習生 李睿 晨報記者 卓旻 攝聒噪的夏蟬、勤勞的小螞蟻、揮舞著「大刀」的螳螂……7歲的梁鈺莘,從5歲開始迷戀上了昆蟲,就一直沉醉於探索昆蟲世界。「養螳螂」、「寫螳螂記」、「拍攝螳螂大戰」……對昆蟲和大自然的熱愛,讓他儼然成了一位小昆蟲學家。
  • 螳螂,昆蟲界「快刀手」
    勇猛的螳螂,藉助天時地利的環境,運用自己高超的「輕身功夫」和嫻熟的「刀法」,捕捉著蠅、蚊、蝗、螽斯若蟲等害蟲,它的動作極其敏捷,據說,它捕食時所用時間僅有0.01秒,所以,是個名副其實的昆蟲界「快刀手」。
  • 動物界的「詭計多端」:蘭花螳螂偽裝誘惑昆蟲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馬丁·豪(Martin How)博士一直在研究頂級掠食者——如獵豹、獅子——如何觀察獵物。他說:「我對動物視覺進行了好幾年的研究,並開始對斑馬條紋如何影響其主要掠食者的視覺系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希望了解斑馬條紋是否是通過「車輪錯覺」來迷惑掠食者的。
  • 黃連山丫口驚現罕見昆蟲——屏頂螳螂
    近日,在綠春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丫口片區驚現罕見昆蟲——屏頂螳螂。屏頂螳螂隸屬於昆蟲綱螳螂目長頸螳螂科Vatidae,長頸螳螂亞科Vatinae,屏頂螳螂屬Kishinouyeum,該屬由Ouchi氏建立於1938年,模式標本天目屏頂螳螂Kishinouyeum sinensis Ouchi系1936年採自浙江天目山,為我國的特有屬,目前我國已知有8種。屏頂螳螂因頭頂具較大的錐形突起而得名,屬於一種較罕見的螳螂。據悉,此蟲因被收錄於《昆蟲記》而聞名於世。
  • 螳螂為什麼被稱為肉食昆蟲之王?
    眾所周知,螳螂是自然界中為數不多的肉食性昆蟲,作為天生的刀客,自然界中最優秀的殺手,常見且熟悉的兇猛的獵食者,螳螂一直備受人們追捧、讚譽。古希臘人將螳螂視為先知,又因螳螂前臂舉起的樣子像祈禱的少女,遂將其又稱為禱告蟲。
  • 昆蟲欣賞:最美擬態+最美偽裝+世界上最漂亮的昆蟲!(蘭花螳螂)
    小小的蘭花螳螂,粉紅的色彩,淡雅不豔俗,和蘭花的氣質很搭。綠色的映襯下,蘭花螳螂美得不可方物。 最美昆蟲也不為過。猶抱琵琶半遮面,雖然美麗,但對於其他昆蟲來說,卻是最美殺手。蘭花螳螂隱藏在蘭花中,最完美的擬態和保護色,一個字:美蘭花螳螂三角形的頭部,長長的觸鬚,反覆古裝戲臺上的名角。近距離看蘭花螳螂,同樣是美,只能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天生的配色大師。蘭花螳螂作為昆蟲的一種,沒有了一般昆蟲給人的緊張感,仿佛是一件藝術品靜靜的等著你欣賞。蘭花螳螂,模擬猴哥的經典動作也是俏皮的很。
  • 螳螂算是昆蟲界的平頭哥嗎?螳螂:不服來啊!
    小時候最喜歡玩的昆蟲之一就是螳螂了,以前只知道它比較兇,用手去抓的時候螳螂立馬就做出作戰的姿勢,甚是威武,但也只是如此而已,還是被我們玩弄於手掌之中,但一般玩夠了之後都會放掉,螳螂表示很無奈。今天在路邊樹幹上發現了一隻螳螂,於是就饒有興趣的去觀察了一下,螳螂居然不害怕,也不躲開,一開始若無其事,後來還想做出戰鬥架勢,真是大膽啊。這讓我想起了以大膽著稱的非洲平頭哥,還是應了那句話:不在戰鬥中,就在去戰鬥路上!
  • 螳螂——貪食的昆蟲,卻能吃很多食物
    螳螂——奇怪的就是這貪食的昆蟲,能吃這麼多的食物。掘地的黃蜂常常受到它的騷擾。它常在黃蜂地穴的附近,等待一箭雙鵰的好機會,即黃蜂和它所帶回來的俘虜,有時好久也等不到,因為黃蜂已疑慮面有成備,但是最終還是提到一個不小心的。
  • 昆蟲界中的偽裝大師:枯葉螳螂似地面落葉(圖)
    原標題:昆蟲界中的偽裝大師:枯葉螳螂似地面落葉(圖)   昆蟲界中的偽裝大師:枯葉螳螂似地面落葉(圖)   我有話說  這是一種枯葉螳螂,學名為Deroplatys trigonodera,在森林地面上如同一片枯黃的樹葉。
  • 三年級優秀《昆蟲備忘錄》賞析:蜜蜂、蝴蝶、螳螂、蜻蜓……
    相信三年級的學生學習了課文《昆蟲備忘錄》之後,都對大自然的昆蟲充滿了好奇感。他們天真的腦袋裡也許都在思考,為什麼每一個小小的昆蟲身上都有講不完的科普故事,為什麼它們身上總有許多奇妙有趣的現象?昆蟲備忘錄:螳螂2.昆蟲備忘錄:螳螂。
  • 兩大肉食性昆蟲,大刀螳螂對決金環胡蜂,被胡蜂落地刺殺!
    在大自然中,昆蟲在動物界中是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已知的昆蟲有100餘萬種,但昆蟲體型一般比較小,如蝴蝶、蜜蜂等都是昆蟲。而在昆蟲中,螳螂和胡蜂是昆蟲界兩大獵食者,經常捕食其它昆蟲,它們對決又會如何?有攝影師曾拍到到:兩大肉食性昆蟲的對決,大刀螳螂對決金環胡蜂。螳螂是善於偽裝的生物,這隻體色為灰色的大刀螳螂並沒有選擇在綠樹上,綠色和和體色不符合,而是在灰色地面爬行,一般獵食者難於發現其蹤跡,有利於大刀螳螂的偽裝。
  • 紅色昆蟲「萌翻了」 不是螳螂蚱蜢是螽斯幼蟲
    紅色昆蟲「萌翻了」 不是螳螂蚱蜢是螽斯幼蟲 qz.fjsen.com 2013-11-11 09:17  李秋雲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不是螳螂蚱蜢,是螽斯幼蟲
  • 昆蟲之王VS昆蟲剋星,《方舟生存進化》主播用螳螂大戰大地懶
    昆蟲之王VS昆蟲剋星,《方舟生存進化》主播用螳螂大戰大地懶 2020-06-25 22:57  遊戲大師Show
  • 異形昆蟲——螳螂來了!有 7 種寵物螳螂等著你哦~ | 肆養雙11活動
    不過由於雙11快遞壓艙,為確保活體安全,大部分活體發貨時間要延後到16、17號左右,謝謝理解!  下面來看看螳螂們吧~    澳洲寬腹性格也非常兇猛,一般的昆蟲甚至小型兩爬類都不是其對手。其青綠的體色也非常引人注目,是我本人特別喜愛的螳螂之一。
  • 昆蟲裡的「蘭花仙子」—擬態大師蘭花螳螂
    蘭花螳螂(學名:Hymenopus coronatus)蘭花螳螂是昆蟲綱、螳螂目、花螳科、花螳屬的動物,主要生活在熱帶雨林中。因為有著仙女一般的外表,而深受大家喜愛,而且在之前大火的遊戲動森中也有蘭花螳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