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男孩痴迷研究螳螂 專門撰寫昆蟲畫冊(圖)

2021-01-10 騰訊網

梁鈺莘總是喜歡靜靜地看著昆蟲。 實習生 李睿 晨報記者 卓旻 攝

聒噪的夏蟬、勤勞的小螞蟻、揮舞著「大刀」的螳螂……7歲的梁鈺莘,從5歲開始迷戀上了昆蟲,就一直沉醉於探索昆蟲世界。「養螳螂」、「寫螳螂記」、「拍攝螳螂大戰」……對昆蟲和大自然的熱愛,讓他儼然成了一位小昆蟲學家。

意外驚喜,老師送我「大刀螳螂」

梁鈺莘就讀於合肥師範附小,5歲開始接觸螳螂的他從此就對昆蟲的世界陷入了痴迷。別看他年紀小,他可是個十足的「小法布爾」(法布爾為著名著作《昆蟲記》的作者),對螳螂的各種習性都頗有研究。「這隻螳螂的肚子有六節」、「八隻足的肯定不是昆蟲」……梁鈺莘能跟你侃一小時。

「5歲的時候,我們學校的辦公室主任給了他一隻活的大刀螳螂,兒子樂壞了。」身為小學老師的梁媽媽告訴記者,這是梁鈺莘第一次接觸活螳螂並開始飼養,從此便打開了他的昆蟲世界。

「去年他養的螳螂成功孵化出100多隻小螳螂,嚇得我以為家裡鬧蟲災。」梁媽媽說,為了養活這些小螳螂,他們一家人都去菜地裡幫忙捉蚜蟲來餵小螳螂寶寶。雖然最後小螳螂們無一存活,但卻讓梁鈺莘對螳螂的孵化過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為養螳螂,家中建立「生態溫室」

梁媽媽告訴記者,梁鈺莘除了每周末和外公去戶外捉一些昆蟲外,還從網上買昆蟲。

剛開始,梁鈺莘把螳螂放在保鮮盒裡養,但天性好動的螳螂生活在小盒子裡並不活躍,盒子裡的活動範圍很有限,觀察也不方便。為了模擬真實的自然環境,梁鈺莘和外公一起,特地為螳螂建立了一個模擬生態環境的「生態溫室」。

「生態溫室」由一盆植物盆栽改造而成。下部是一個鐵盆,盆裡培上土,種上一株約50cm高的盆栽,盆的上部用金屬焊接出一個高約45cm,直徑約30cm,的圓柱形支架,再用窗紗的邊角料縫製成圓筒形,套在支架上。「生態溫室」的頂部可以打開,以便方便觀察。

有一次,兩隻雌性螳螂在溫室內打架,梁鈺莘和外公在觀察的同時,用DV把螳螂打鬥的場景拍了下來,他還給短片配了一段音。

正在撰寫自己的《昆蟲記》

每天回家,梁鈺莘書包一丟就直奔他的螳螂而去,餵食、做記錄成了放學後的第一項作業。

通過對螳螂的飼養和觀察,梁鈺莘還專門寫了一本介紹螳螂的構造、習性以及卵的孵化過程、蛻皮過程的畫本,記錄了他養昆蟲的一點一滴。

在作者的畫筆下,螳螂是個兇猛的動物,揮舞著兩把大刀,不僅吃「昆蟲和一些節肢動物」,有時還吃「小蜥蜴」,是「蟲蟲大王」。

書中對螳螂的生老病死、生活習性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描摹和記錄。記者看到,在他的畫冊中,不僅有對螳螂的介紹,一些關於昆蟲的腦筋急轉彎也收錄其中,這些簡筆畫雖然儉拙,卻充滿了孩子的純真。這本畫冊能讓讀者了解這些有趣的小東西,包括它們的生長過程、行為特徵和雌雄種類等。

除了螳螂,梁鈺莘還計劃飼養螞蟻、蝴蝶、蜈蚣、瓢蟲等昆蟲,並一點一滴地記錄這些昆蟲的生活,最終和法布爾一樣,完成一部屬於自己的《昆蟲記》,這些計劃都被寫進了螳螂畫冊的目錄裡。

相關焦點

  • 合肥7歲男孩痴迷研究螳螂 正在撰寫昆蟲畫冊
    7歲的梁鈺莘痴迷研究螳螂聒噪的夏蟬、勤勞的小螞蟻、揮舞著「大刀」的螳螂……7歲的梁鈺莘,從5歲開始迷戀上了昆蟲,就一直沉醉於探索昆蟲世界「養螳螂」、「寫螳螂記」、「拍攝螳螂大戰」……對昆蟲和大自然的熱愛,讓他儼然成了一位小昆蟲學家。意外驚喜,老師送我「大刀螳螂」梁鈺莘就讀於合肥師範附小,5歲開始接觸螳螂的他從此就對昆蟲的世界陷入了痴迷。別看他年紀小,他可是個十足的「小法布爾」(法布爾為著名著作《昆蟲記》的作者),對螳螂的各種習性都頗有研究。
  • 15歲初中生迷上為昆蟲拍寫真 家中養800隻昆蟲
    15歲初中生迷上為昆蟲拍寫真呂澤逸在研究昆蟲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宋嶠 攝呂澤逸的昆蟲攝影作品 斑獵蝽優蟋螽相比其它軟萌的小動物,女孩子們看到螳螂、飛蛾,或許渾身起雞皮疙瘩、大叫著跑開。但如果你看到男孩呂澤逸拍的照片,說不定會立刻愛上這些小生靈。15歲的「昆蟲男孩」呂澤逸,痴迷昆蟲,熱愛大自然。從10歲到現在,他在家中養了近200個品種、800隻昆蟲,為它們拍攝了百餘張寫真。你很難想像,這些高水準的照片竟出自一個15歲孩子之手。
  • 15歲初中生迷上為昆蟲拍寫真
    呂澤逸在研究昆蟲 。但如果你看到男孩呂澤逸拍的照片,說不定會立刻愛上這些小生靈。15歲的「昆蟲男孩」呂澤逸,痴迷昆蟲,熱愛大自然。從10歲到現在,他在家中養了近200個品種、800隻昆蟲,為它們拍攝了百餘張寫真。你很難想像,這些高水準的照片竟出自一個15歲孩子之手。
  • 小學生痴迷昆蟲 322篇博客記錄「昆蟲世界」
    《小雞千裡逃生記》節選詹志鴻著   他從學步起就迷上了昆蟲,2歲開始把蟲子帶回家做朋友,養過的各類昆蟲有上百隻;他6歲起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並根據自己養蟲的經驗提出質疑;他在網絡上開博客記錄昆蟲成長點滴,一年時間上傳了322篇「昆蟲博文」;他把昆蟲「帶進」童話世界,5本原創小說字數已達30萬字正在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讀六年級的詹志鴻被同學們稱為「小達爾文」。
  • 清代蔣溥的昆蟲繪畫:《秋叢佳趣圖》冊賞析
    在這樣一個昆蟲學專業的公眾號裡寫一篇古代繪畫的文章顯得格格不入,不過作為一位喜愛昆蟲的業餘人士,我一直在努力將自己研究的中國古代書畫和昆蟲的世界聯繫在一起,希望可以將古人描繪的昆蟲圖像呈現給大家,為今天的人們提供一些古人觀察昆蟲的歷史線索。
  • 6歲男孩養螳螂做寵物 螳螂死後他用心辦了葬禮
    養了螳螂後6歲的堆堆變了金華小男孩堆堆的愛好有些特別,從小就喜歡昆蟲。第一次接觸到螳螂是他有次在抓蚱蜢時逮到了一隻土螳螂,把它倆關到一起後,堆堆發現原來螳螂是吃蚱蜢的。大概是因為覺得自己發現了一條食物鏈,堆堆很興奮,自此以後就對螳螂產生了興趣。然後就讓媽媽買了這隻「螳大」來飼養。飼養一隻寵物螳螂,可不簡單。「螳螂要吃活物,蚱蜢什麼的,而且蚱蜢體型必須是螳螂自身的一半。」堆媽介紹起來,於是,她每隔兩天,帶著兒子去浙師大花壇抓蚱蜢,「我和他約定好,要養寵物,他必須自己照顧。」
  • 昆蟲界中的偽裝大師:枯葉螳螂似地面落葉(圖)
    原標題:昆蟲界中的偽裝大師:枯葉螳螂似地面落葉(圖)   昆蟲界中的偽裝大師:枯葉螳螂似地面落葉(圖)   我有話說  這是一種枯葉螳螂,學名為Deroplatys trigonodera,在森林地面上如同一片枯黃的樹葉。
  • 初中生迷上為昆蟲拍寫真 房間改成工作室養近200個品種
    呂澤逸在研究昆蟲。但如果你看到男孩呂澤逸拍的照片,說不定會立刻愛上這些小生靈。15歲的「昆蟲男孩」呂澤逸,痴迷昆蟲,熱愛大自然。從10歲到現在,他在家中養了近200個品種、800隻昆蟲,為它們拍攝了百餘張寫真。你很難想像,這些高水準的照片竟出自一個15歲孩子之手。
  • 華師大昆蟲學博士為螳螂辦個展
    「我嘗試過帶領學生們到田間採集標本,但可以捕捉的昆蟲太少,難度很大。」舉辦昆蟲展的念頭便從何祝清的心裡冒出來。因為要研究昆蟲分類,何祝清每年要去野外進行兩次大採集。在海南、雲南這樣生態環境優越之處,昆蟲種類繁多,但是,學生不一定都有時間和條件去這些地方實習。在決定要辦螳螂展之後,何祝清在今年暑假專門去了海南、廣東、福建、浙江四個地方收集螳螂。
  • 昆蟲皇后:蘭花螳螂
    蘭花螳螂是一種昆蟲,它的美,超出了人的想像力,恐怕連造物主自己也未層想像到蘭花螳螂的優雅芳容。有幸遇到蘭花螳螂,親自觀賞這種優雅的精靈的人必定是幸福的,無福相遇而可以坐在電腦前閱讀此文,觀賞圖片者無疑也是十分幸運的。據有限的資料記載,蘭花螳螂主要生長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的熱帶雨林中,因外貌酷似蘭花,因而得名蘭花螳螂。
  • 名字曾被用來命名昆蟲的男孩又發現了新物種
    正是這個痴迷昆蟲17歲的少年,在東白山上率先發現了這個新物種。但這種喜悅,對趙鐵雄來說並不是第一次。早在4年多前,他就發現過另一個新物種,這種昆蟲後來直接被命名為「趙鐵雄隆線隱翅蟲」。他的書房裡沒有課本卻擺了1000多隻昆蟲標本白色T恤,暗色短褲,一雙運動鞋,戴著黑框眼鏡,看起來內斂安靜,坐在班級最後一排,這個身高一米八五的男孩就是趙鐵雄。
  • 異形昆蟲——螳螂來了!有 7 種寵物螳螂等著你哦~ | 肆養雙11活動
    澳洲寬腹性格也非常兇猛,一般的昆蟲甚至小型兩爬類都不是其對手。其青綠的體色也非常引人注目,是我本人特別喜愛的螳螂之一。  >  菱背枯葉螳螂來自東南亞的另一種枯葉螳螂,由於成體後背部葉片呈菱形而得名。
  • 神奇美麗的昆蟲螳螂
    螳螂是大家都很熟悉最為常見的昆蟲,再普通不過了。但是在世界上還有很多長相奇特的螳螂種類。這些優美的螳螂看起來異常冷豔,甚至令人毛骨悚然。此外,它更是一種危險的捕食者,吃其他昆蟲和節肢動物。螳螂是優秀的偽裝大師,它們還具有出色的視力和前肢的不尋常結構。
  • 悠長假期蘭花螳螂介紹 蘭花螳螂昆蟲圖鑑
    悠長假期遊戲中的蘭花螳螂的品質如何呢?蘭花螳螂又能賣多少的價格呢?相信很多玩家對於蘭花螳螂的具體情況還不是特別了解。今天小編就帶來了蘭花螳螂的介紹和昆蟲圖鑑,快來看看吧。
  • 7歲男孩耳朵裡 鑽進一隻「西瓜蟲」
    大半夜,7歲男孩小峰被驚慌失措的家人帶到醫院,稱孩子不停地說耳朵裡癢,用手電筒往裡一照,看到有一團黑色的東西在裡面。孩子母親說,她家住在農村,晚上準備睡覺時,發現孩子哭鬧不止,還不停地摳耳朵,說「裡面有東西,一直在動」。
  • 一隻昆蟲能改變人生志向?
    17歲的楊徐睿因為一次偶然機會結識了許多蟲友,了解到很多種類的昆蟲。兩年前,他從廣州一名蟲友的手中得到了幾枚長戟大兜蟲的蟲卵,便開始專心打造自己的「蟲蟲特工隊」。在一些人眼裡有點瘮人的大肉蟲,在楊徐睿這裡卻是萌寵。  為了讓自己的蟲子化蛹,他認真研究蟲子習性和飼養方法,什麼時候換土、什麼時候餵食,都有著一套嚴格的操作流程。
  • 螳螂,昆蟲界「快刀手」
    勇猛的螳螂,藉助天時地利的環境,運用自己高超的「輕身功夫」和嫻熟的「刀法」,捕捉著蠅、蚊、蝗、螽斯若蟲等害蟲,它的動作極其敏捷,據說,它捕食時所用時間僅有0.01秒,所以,是個名副其實的昆蟲界「快刀手」。
  • 在紙上與昆蟲朋友「約會」,11歲小學生繪製昆蟲畫集
    11歲的姜博揚宅家40多天,始終惦記著他的昆蟲朋友們。無法相見,他就用畫筆在紙上與昆蟲們「約會」,目前他已創作出一本昆蟲畫集。姜博揚是武漢開發區實驗小學五年級的小學生,也是法布爾《昆蟲記》的鐵粉。他特別喜歡昆蟲,聽蟲鳴,觀蟲影,在校園和公園裡的草叢中,經常能看到他陶醉的身影。他不僅喜歡閱讀昆蟲類書籍,還一度在家飼養了螳螂、獨角仙等昆蟲。
  • 紅色昆蟲「萌翻了」 不是螳螂蚱蜢是螽斯幼蟲
    紅色昆蟲「萌翻了」 不是螳螂蚱蜢是螽斯幼蟲 qz.fjsen.com 2013-11-11 09:17  李秋雲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不是螳螂蚱蜢,是螽斯幼蟲
  • 昆蟲界的頂級獵食者,優秀的長臂拳手,螳螂的拳法有多精湛?
    顧名思義,這種拳法的要領是模仿螳螂的動作。螳螂是一種很讓人印象深刻的昆蟲,它們最大的特色是倒三角形般的頭部和一雙死神的鐮刀般的前足。前足是螳螂的主要攻擊器官,大多數的螳螂的前足上帶有許多細小的刺,這些刺用於在捕獵時限制獵物的行動。相比於用於行走的中足和後足,它們用於攻擊的前足明顯要強壯的多,儘管三雙足在長度上並沒有太大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