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觀察者

2021-02-15 和你一起終身學習

寫在前面:近期關注非虛構寫作,找到《何偉三部曲》,又在B站觀看他的視頻,繼而發現高質量內容來自「一席」APP。下載一席,觀看第一個視頻是關於昆蟲的內容。

 

視頻《追隨昆蟲》主講人——浙江理工大學建築系老師楊小峰。

為完成他的研究生論文,楊小峰買了數位相機用於搜集資料。他隨手拍下幾張昆蟲特寫鏡頭,不經意的一拍讓他與昆蟲結下不解之緣。從此,他不但給蟲子們拍照,還將碎斑青鳳蝶幼蟲帶回家養大,給它們取了好聽的名字。

 

面對色彩斑斕、形狀各異的小蟲,他產生很多奇思妙想。夜晚,拿出手電筒,他將光照亮刺蛾幼蟲底部,幼蟲小小的身體變成美輪美奐的建築,製造出如「水立方」場館的夜景效果。花刺蛾的繭被他放大數百倍,宛如浩瀚宇宙中的一顆小行星,給人無限遐想。

 

小區公園,學校綠地,是他觀察昆蟲的好去處。稍有空閒,他就鑽進樹林,站在樹下,尋找小蟲的蹤跡。作為建築學專業老師,他非常在意昆蟲巢穴和它們的構築物。龜蝽卵一枚枚整齊排列,像徽章裡的麥穗;柳麗細蛾的巢長在柳葉尖端,像一個微型小粽子。每隻小昆蟲都是一位建築大師,有著令人嘆為觀止的超強技藝。

他耐心觀察蜾蠃築巢經過。蜾蠃首先取一些水和泥的混合物,做成一個個小泥丸,它將泥丸壓在細樹枝上,之後不斷重複相同動作,慢慢形成一個泥瓦罐,巢穴就成型了。之後,它會在洞穴裡產一粒卵,塞入青蟲,封好口,後代就在這個安全的瓦罐裡一天天長大。

 

除了這些精妙的建築,昆蟲最厲害的生存技能是偽裝。他們將自己的身形與周邊植被的色彩融為一體。

 

小小的尺蠖幼蟲天生有偽裝本能,它能將身體模擬成一段植物的嫩芽,一動不動停在枝葉上。榆掌舟蛾會將自己偽裝成一根小樹棍,靜靜爬在雜草叢生的樹下,不仔細觀察根本看不到它的存在。長成枯葉狀的鳥嘴壺夜蛾儼然就是一枚隨風起舞的葉子。

 

有的小昆蟲將身體裝扮成一小塊泥巴,甚至是鳥的糞便,躲避天敵追殺。偽裝最徹頭徹尾的昆蟲是蒼蠅,如果沒有基本常識,你很難分清長尾管蚜蠅是一隻小蜜蜂,還是只蒼蠅。它身上長滿黑黃條紋,警戒色能夠以假亂真,這樣的裝束,不但騙過了小鳥,還騙過了周圍飛來飛去的蜜蜂。

 

楊小峰說,我們小的時候被大自然吸引,但成年後逐漸失去好奇心,希望自己的觀察與分享能喚醒人們親近自然的初心。

 

寫在最後:如果沒有看到這段視頻,今天的文章不知道是什麼。視頻看完,想的最多的是「多樣性」,人們選擇的多樣性。如果楊小峰沒有觀察昆蟲的習慣,自然看不到這部視頻,也不會關注昆蟲的奇妙世界。生物多樣,每個人都獨一無二。一個人應選擇自己喜歡的,在大多數人看來可能毫無意義的事去做,時間久了,其中有趣的部分就顯現出來。世界多元,一個人的成就感也應是多元的,我們在多元的世界裡生活,也在多元的創造中成就自我。

你的肯定,我的動力。

相關焦點

  • 我的世界:解密觀察者
    很多紅石元件不用說我們都很清楚,但是有的讀者朋友對偵測器(觀察者)不是很了解,那我們今天就來解密一下,看看這個觀察者到底是個啥?觀察者的臉(檢測方塊的變動)觀察者的背面(輸出紅石信號)合成觀察者的合成門檻不高,挖點石頭、紅石,去下界挖點石英就可以合成了。
  • JAVA觀察者模式與中介者模式怎麼區分?
    廢話不多說,直接步入正題↓先說觀察者模式通俗點理解就是:要有觀察者、被觀察者兩類元素,被觀察者發生改變時,觀察者們都能第一時間「發現」改變。舉個例子:某班有三個小哥哥、一個小姐姐,小姐姐很漂亮,小哥哥們很喜歡。於是乎,這三個小哥哥時刻觀察著小姐姐的一舉一動。
  • 觀察者網是如何廣受年輕人「心疼」的?
    不光是王驍,觀察者網有一系列的視頻專欄,比如董佳寧的《懂點兒啥》、席亞洲的《亞洲特快》、施洋的《施佬胡謅》……等等,加上兄弟單位「觀視頻工作室」,觀察者網建立了一個國內最大的視頻矩陣。在今年6月份,僅觀察者網一個官方帳號的B站播放量,就達到了令人咋舌的3.7億次。 而視頻項目的成功,只是觀察者網近年來諸多成績之一。
  • 有「大智慧」的昆蟲,以昆蟲為靈感的四種發明技術!
    小蟲有大智慧,跳蚤、蜘蛛以及一些昆蟲或許能賦予工程技術新靈感—01 蝴蝶的晶體色彩許多蝴蝶的翅膀和一些鳥類的羽毛如孔雀,有著絢麗色彩。光線被晶體分解成不同的色光,反射到觀察者的眼睛裡,這與我們能看到的彩虹的原理更為相似。高通是美國一家上市公司,該公司仿效了蝴蝶翅膀的色彩原理並運用在名為Mirasol和Imod的顯示器中。科技人員還從使蝴蝶翅膀閃閃發光的分層結構獲取靈感,使顯示器無須使用背光源卻能「永遠發光」。
  • 問答:如何理解10°和2°標準觀察者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魔咖色域,ID:Mycolordo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問題:在使用測色儀器時候,會遇到10°和2°標準觀察者,分別是什麼含義?回答:在顏色測量儀器的配置中,跟在光源後面會有一個觀察者(視角)的選擇,如下:例如D65 10deg,前面的D65是光源,後面的10deg是觀察者(視角),讀作10度。當人看物體的時候,將物體的上下邊緣與人的眼睛進行連線,會形成一個夾角,這就是視角。如下:人類雙眼視角通常是120度,當集中注意力時約為五分之一,即25度。
  • 科學之窗|量子力學中的觀察者效應是什麼?
    在我們理解觀察者效應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量子力學領域主要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第一個支柱是量子化特性,量子化屬性給出了粒子的位置、速度、顏色和其他屬性,這些屬性只能在一定的時間和實例中出現。這與公認的經典力學領域的信念正好相反,即一切都發生在一個光滑連續的光譜中。這是科學家們發現的非常新穎的東西,最終把這些粒子命名為量子化粒子。量子力學的第二個支柱是光的粒子性質。
  • 觀察者效應,以及真正的科普
    最近已經在多個場合看到「觀察者效應」這個詞。
  • 昆蟲養大後會不會有什麼不良行為?大多數昆蟲在山裡?
    昆蟲,實在太多了,已發現的昆蟲就有一百多萬種,所以研究蜻蜓分類的,不一定懂蝽的分類,研究蝽的,不一定懂螞蟻,這是因為這些昆蟲學家學問要做得很深,所以他的研究方向也就不能太廣。在裝死的獵蝽獵蝽也會拿大頂我只是一個昆蟲觀察者
  • 官方對比《觀察者》原版與次世代版本 畫面顯著進化
    GampeSpot官方油管放出了《觀察者》官方畫面對比宣傳片,展示了原版《觀察者》與《觀察者:System Redux》的畫面表現差異,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 通過觀察者效應,完善未被證實的理論
    原因很簡單,因為結果被確定了,確實存在觀察者效應,而觀察者改變了粒子形態,那麼是什麼原因改變的不得而知。所以一定是有什麼我們現在不理解的,未知的力量形成了這個結果。比如已知的試驗中,出現的都是都是對於量子,粒子,這種微觀級別發生的觀察者效應。而宏觀上的觀察者效應並不明顯,甚至說沒有。所以精神作用力的量級應該是不大的,或者說普通情況下,自然散發出的精神作用力量級不大,只能影響到微觀領域。那麼不正常的呢?
  • 小徐筆記|觀察者期望效應,你了解嗎?
    觀察者期望效應(Observer Effect)其實就是一種認知的偏見,在科學實驗中,由於觀察者預期某些測試結果,於是無意識地以某種形式操縱了實驗步驟,或錯誤解釋實驗結果以達至他們希望得到的結論。觀察者期望效應能嚴重歪曲實驗結果,因此需利用雙盲方式進行實驗來消除這效應。 很多實驗經常是受觀察者期望效應影響而出現奇怪結果,尤其在以人類為對象的實驗。觀察者期望效應最常出現於超自然現象研究。說得廣泛一點,我們幾乎沒辦法不影響我們觀察的事物——只不過是程度高低不同而已。
  • 在相對論中,如何準確地定義觀察者的角度?
    物理學家:每當聽到物理學家在喋喋不休的討論相對論時(並且感謝你的時間),你會經常聽到他們說「......從移動觀察者的角度......」或「......觀察者看到......」。那都很好,可是如何準確地定義什麼是觀察者的角度呢?
  • 觀察者為何不能參與漫威宇宙任何大事件?
    這部漫畫圍繞著「觀察者之死」講述了一系列曲折的故事。在這部漫畫中,漫威正式講述了「宇宙觀察者」的起源故事。只是,剛剛了解完觀察者的起源故事之後,觀察者就被一位神秘人士殺死了,現場慘不忍睹。在漫威電影中,觀察者其實在《銀河護衛隊》系列電影就正式登場了。
  • 每日科普(1):量子力學中的觀察者效應是什麼?
    在我們理解觀察者效應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量子力學領域主要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第一個支柱是量子化特性,量子化屬性給出了粒子的位置、速度、顏色和其他屬性,這些屬性只能在一定的時間和實例中出現。這與公認的經典力學領域的信念正好相反,即一切都發生在一個光滑連續的光譜中。這是科學家們發現的非常新穎的東西,最終把這些粒子命名為量子化粒子。
  • 九型人格之觀察者
    觀察者從你那超然的立場來看,很多的活動都是毫無意義的。人們為什麼要到處奔波?為什麼要把精力浪費在微不足道的工作上?早點兒退休靜心思考多好啊!隱私對於你來說至關重要,你特別喜歡退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徹底遠離外界的侵擾。你崇尚一切從簡。
  • 一個視昆蟲為朋友與生命的男人 ___法布爾的一生
    法布爾,一個畢生研究昆蟲的人,他的筆下描繪了上千種昆蟲的習性和行為,他擅長以擬人化的手法描繪昆蟲。如靠奇怪動作恐嚇獵物的螳螂,懶惰總想著不勞而獲而去搶奪蟬吮吸出來汁液的螞蟻,熱愛家園辛勤勞作的蜜蜂等等。這樣擬人化的描寫讓他的作品更加迷人,也更受歡迎。
  • 《觀察者:系統重製版》上市預告發布 即將登陸PS5
    開發商Bloober為即將發售的《觀察者:系統重製版》發布了上市預告,玩家將扮演一名神經網絡偵探,侵入他人大腦獲取線索,利用犯罪嫌疑人的所思所想和記憶破解案件,抓獲神秘莫測的兇手。遊戲於11月10日發售,登陸PC和Xbox Series X/S,11月12日登陸PS5平臺。
  • 最新量子實驗:不同觀察者眼中的現實不一致!
    導語:量子觀測效應證實了,觀察者與事件之間存在緊密關聯(事件在未觀測前處於多種可能性的疊加狀態)。現實中,每個人都是獨立的觀察者,這意味了人眼看到的現實並不一致(每個人看到的「真實」世界不一樣)。1961年,物理學家尤金·維格納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如果將量子力學應用到一個正在被觀察的觀察者身上,會發生什麼?
  • 功夫中的觀察者效應,讀此則可知如何運用神意矣
    在某種程度上,火候等同於現代科學上的觀察者效應,或觀察者期望效應。所謂的"觀察者效應",指的是被觀察的現象或事物會因為觀察行為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比如我們讀書時聽到的一個故事,說雌螳螂交配後會吃掉雄螳螂,而且這個實驗是經過多次反覆實驗證實了的,那麼事實是不是如此呢?
  • 大堡薦|用昆蟲治癒你:每個小生物都藏而不露
    大堡薦|用昆蟲治癒你:每個小生物都藏而不露 2019-08-02 1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