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近期關注非虛構寫作,找到《何偉三部曲》,又在B站觀看他的視頻,繼而發現高質量內容來自「一席」APP。下載一席,觀看第一個視頻是關於昆蟲的內容。
視頻《追隨昆蟲》主講人——浙江理工大學建築系老師楊小峰。
為完成他的研究生論文,楊小峰買了數位相機用於搜集資料。他隨手拍下幾張昆蟲特寫鏡頭,不經意的一拍讓他與昆蟲結下不解之緣。從此,他不但給蟲子們拍照,還將碎斑青鳳蝶幼蟲帶回家養大,給它們取了好聽的名字。
面對色彩斑斕、形狀各異的小蟲,他產生很多奇思妙想。夜晚,拿出手電筒,他將光照亮刺蛾幼蟲底部,幼蟲小小的身體變成美輪美奐的建築,製造出如「水立方」場館的夜景效果。花刺蛾的繭被他放大數百倍,宛如浩瀚宇宙中的一顆小行星,給人無限遐想。
小區公園,學校綠地,是他觀察昆蟲的好去處。稍有空閒,他就鑽進樹林,站在樹下,尋找小蟲的蹤跡。作為建築學專業老師,他非常在意昆蟲巢穴和它們的構築物。龜蝽卵一枚枚整齊排列,像徽章裡的麥穗;柳麗細蛾的巢長在柳葉尖端,像一個微型小粽子。每隻小昆蟲都是一位建築大師,有著令人嘆為觀止的超強技藝。
他耐心觀察蜾蠃築巢經過。蜾蠃首先取一些水和泥的混合物,做成一個個小泥丸,它將泥丸壓在細樹枝上,之後不斷重複相同動作,慢慢形成一個泥瓦罐,巢穴就成型了。之後,它會在洞穴裡產一粒卵,塞入青蟲,封好口,後代就在這個安全的瓦罐裡一天天長大。
除了這些精妙的建築,昆蟲最厲害的生存技能是偽裝。他們將自己的身形與周邊植被的色彩融為一體。
小小的尺蠖幼蟲天生有偽裝本能,它能將身體模擬成一段植物的嫩芽,一動不動停在枝葉上。榆掌舟蛾會將自己偽裝成一根小樹棍,靜靜爬在雜草叢生的樹下,不仔細觀察根本看不到它的存在。長成枯葉狀的鳥嘴壺夜蛾儼然就是一枚隨風起舞的葉子。
有的小昆蟲將身體裝扮成一小塊泥巴,甚至是鳥的糞便,躲避天敵追殺。偽裝最徹頭徹尾的昆蟲是蒼蠅,如果沒有基本常識,你很難分清長尾管蚜蠅是一隻小蜜蜂,還是只蒼蠅。它身上長滿黑黃條紋,警戒色能夠以假亂真,這樣的裝束,不但騙過了小鳥,還騙過了周圍飛來飛去的蜜蜂。
楊小峰說,我們小的時候被大自然吸引,但成年後逐漸失去好奇心,希望自己的觀察與分享能喚醒人們親近自然的初心。
寫在最後:如果沒有看到這段視頻,今天的文章不知道是什麼。視頻看完,想的最多的是「多樣性」,人們選擇的多樣性。如果楊小峰沒有觀察昆蟲的習慣,自然看不到這部視頻,也不會關注昆蟲的奇妙世界。生物多樣,每個人都獨一無二。一個人應選擇自己喜歡的,在大多數人看來可能毫無意義的事去做,時間久了,其中有趣的部分就顯現出來。世界多元,一個人的成就感也應是多元的,我們在多元的世界裡生活,也在多元的創造中成就自我。
你的肯定,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