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林繼偉
繼續回答五年級同學的問題,這是《答同學》第4篇。
親愛的同學,
謝謝你的四個問題,四個問題的角度都不一樣,說明平時你喜歡思考,而且思維活躍,保持喔!
1、你的第一個問題,就很有威力,足足可以把99.999999%的人炸暈,但沒關係,這是個好問題,只是世界上只有極少數的昆蟲學家能回答並講清楚。昆蟲,實在太多了,已發現的昆蟲就有一百多萬種,所以研究蜻蜓分類的,不一定懂蝽的分類,研究蝽的,不一定懂螞蟻,這是因為這些昆蟲學家學問要做得很深,所以他的研究方向也就不能太廣。


我只是一個昆蟲觀察者,主要是在去年才開始將精力和時間投注到昆蟲,所以我只能粗略地談一下對蝽分類的看法。各種各樣的蝽,全世界可能有4萬種,這樣龐大的數量,加上它們千姿百態、習性也不同,對蝽的分類也就很複雜,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各種分類方法之間也存爭議,而且不斷有新的觀點提出來。有極少數的昆蟲學家在致力於蝽的分類,他們的工作非常有價值,因為分類越清晰、越準確,我們對蝽的了解才會更深入,因為同屬一類的蝽,它們的長相丶習性、食性可能相似。




對於我們來說,目前只好避開「蝽的分類」這個超大難點,平時多些野外觀察還有書本或網絡上的學習,熟悉一些常見蝽的種類,知道一些常見蝽的名字,以及判斷哪些是肉食性蝽,哪些是植食行蝽,我們就已經做得不錯了。
2、提第二個問題,是否你也想養昆蟲玩?
養小貓小狗時,若不加以訓練,它們大了會有一些不良行為,比如攻擊其它小動物、到處便溺等這些不良行為。
昆蟲是更低等的生物,它們小時候以及長大後的行為,應該都是「天性」使然,我們沒法加以訓練使它們改變。比如黃蜂會飛,遇到威脅,會用尾針去蜇,這種行為對於我們來說當然是「不良行為」,對於它來說只是一種本能,是億萬年自然選擇的結果。

若你也想飼養昆蟲做些觀察,可以首先從蝗蟲、蟋蟀、螽斯、螳螂這些容易養且對人不構成傷害的蟲子開始,也可選擇中華大扁鍬、獨角仙之類的甲蟲(最熱門的昆蟲寵物,某寶也有出售)。
3、小時候的蜻蜓並不叫小蜻蜓,而是叫水躉,課堂上我已講。一隻蜻蜓生命中有90%以上時間是在水裡度過,水中生活,若多了兩對翅膀,會不會阻力特別大,從而導致它行動艱難以致無法生存?
水躉吃各種小蟲子的視頻,課堂上也播放了,同學們可能只盯著它特殊的捕食武器——長長的、摺疊的且帶抓鉤的下唇,水躉雖然沒有翅膀,但有翅芽(處於發育狀態中的翅膀)。水躉,不是爬出水面再經歷最後一次蛻皮,就突然有了大翅膀,變成了蜻蜓,在水下期間,水躉其實一直在為將來擁有兩對大翅膀在悄悄地做準備。
這可能對應一句經典的話——成功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都是經過循序漸進的改變才得來的!
4、大多數昆蟲在山裡才能找到,這通常是對的。
因為人類活動,我們已經無情擠壓了昆蟲的生存空間,比如土地硬化了(柏油路、水泥路、各種地面磚等),比如草坪綠地等定期割草、噴灑藥物等,而在郊野的山地,人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少,昆蟲的棲息地沒有遭到破壞,昆蟲的種類、數量也就多。
除了在陸地上生活的昆蟲,還有不少水棲昆蟲,或是某些昆蟲的小時候是生活在水裡的,我們在河流溪湖中也能發現昆蟲。
林繼偉
2020年9月27日
(字數1246)